文一娜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航空电子设备维修学院,湖南长沙410124)
教育研究
基于工匠精神传承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探讨①
文一娜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航空电子设备维修学院,湖南长沙410124)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倡“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培育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高职教育与科技进步、企业创新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联系尤为紧密,其教育体系中针对工匠精神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现阶段,在高职院校加强学生的工匠精神传承与培养极为重要,高职院校应全面认识工匠精神培养的现状,合理构建工匠精神传承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路径。
工匠精神;高职教育;职业素养;人才培养
职业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如何使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同经济社会同步发展与规划,回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需求,并与经济新常态下科技发展与产业转型相契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而基于工匠精神传承的人才培养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路径。当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都非常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但却忽视了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对于专业的认知与重视程度不足,尤其是缺乏实践和创新导致许多学生对自身所学专业缺乏深入了解,对专业毫无兴趣,专业与职业情怀更是无从谈起。探究当前形势下基于工匠精神传承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所谓工匠精神,简而言之,即为工匠对质量精益求精、对设计匠心独运以及对技艺创新的精神与价值取向。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情怀与精益求精的素养与理念,也是一种执着、认真、创新与务实的职业追求。近年来,互联网与科技不断发展,使工匠精神日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与视野。而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也是工匠精神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工匠精神也逐步成为社会讨论与关注的热点。而职业教育与科技进步、企业创新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为密切。重拾工匠精神自然无法离开职业教育。当前形势下,对于高职教育而言,基于工匠精神传承的人才培养无疑有着重要意义。
提起工匠精神,德国机械、瑞士手表以及日本管理等行业均为代表。日本、德国等制造工业强国都非常重视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养,工匠精神的培育不仅可提升人才的专业技艺,也能够培养其职业情怀,促使其养成热爱事业的品质。对于我国高职院校而言,针对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有着以下几点重要意义:首先,从社会发展来看,基于工匠精神传承的人才培养是经济常态对高职教育的新需求。〔1〕现阶段我国科技革命兴盛发展,制造业也处于鼎盛时期,这也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职业教育为社会提供大规模高素质技术人才。当前国内与国际形势发生了极大变化,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处于关键时期,经济步入新常态;国际上以人工智能等新科技为核心的科技革命也正在改变着传统的生产方式,传统技能岗位将面临失业与转岗。从此趋势来看,社会将不断增加高技能劳动者需求,而低技能劳动者将被逐步取代。这也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如今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步遭到消减,对于中国制造而言,要想保持持续竞争力,必须要以具备工匠精神的职业人作为基础支撑。因此,弘扬与传承工匠精神,培育具备工匠精神的职业人才也是促进我国经济产业转型,发展制造业的现实需求。其次,基于工匠精神传承与培养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也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高职学生作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立足企业的基础不只是扎实的文化与专业知识技能,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精神更是其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当前企业针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招聘也尤为强调吃苦耐劳、严谨认真的品质,工匠精神不仅表现在较强的专业性,同时也需要具备极强的专业追求,实现专业精神、道德素养以及职业态度的统一。具备工匠精神的高职学生无疑更具就业竞争性,更受企业青睐。〔2〕
当前由于多年发展所形成的就业优先的育人导向,使许多高职院校对育人以及技能传授两者关系认识不清,在技能培养上投入了大量精力,片面追求升学以及就业率,忽视对传统工匠精神的培养。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更多关注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对学生职业生涯长远发展缺乏足够重视,表现出“技能至上”的功利主义培养理念,从根本上偏离了职业教育目标。这种理念与模式下所培养出的职业人才自然缺乏工匠精神。具体来讲,当前高职院校针对工匠精神培育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培育机制缺乏
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培养更离不开言传身教,以及在实践环境中的领会与锻炼,更需要完善系统的培育机制为支撑,而当前高职院校办学条件普遍难以达到此要求。并且当前职业教育环境对工匠基础知识培育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不足,虽然高职院校普遍重视实践教育环境,但往往在实训投入以及学生监管等多方面存在不足,学生实训学习成了“走过场”,难以在实训中体会工匠精神的内在。健全的培育机制缺乏也成为制约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因素。〔3〕
(二)培育内容方法单一
在“工匠精神”被提出之前,高职院校针对学生的工匠精神与职业素质培养主要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要手段与内容,其所采用的方法为传统的灌输式,由于教学方法单一,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难以提升,且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并且教学中往往过于重视理论教学,缺乏案例教学与实践,难以让学生形成系统的职业道德观念以及工匠精神认知。同时,从教学内容来看,当前高职院校针对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内容多偏向职业教育,缺乏专业针对性,难以解决学生在企业中所遇到的价值冲突以及职业道德取向等问题。
(三)师资力量不足
同时,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也无法达到实际教学需求,工匠型教师队伍欠缺。教师问题也是当前高职教育领域一个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兼具的双师型教师缺乏,多数教师缺乏系统专业实践训练,在职期间也欠缺专业技能培训,实践示范能力难以提升。并且少数教师对职业教育也存在一定的偏见,教学理念偏颇,培育意识淡薄,欠缺爱岗敬业精神。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培养自然也无从谈起。
当前形势下,只有坚持立德树人,重视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培育,才能够给高职教育灌注更为深厚的思想内容,提升职业教育人文价值。结合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现具体提出几点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传承与培养的路径。
(一)健全培育机制
当前高职教育需尽快补齐观念和认知上的短板,走出传统重视文化技能教育而忽视职业素质培养的误区,使工匠精神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扎根。具体来讲,高职院校应基于高职教育内在需求出发,充分认识工匠精神之于职业教育的重要价值,将其作为思想指引,统筹安排高职教学目标、专业设置以及教学内容等,结合职业能力要求构建培养方案,将学生工匠精神以及职业素质养成系统贯穿于整个教学体系。同时,要传承与培育工匠精神,也应进一步构建职业标准,通过职业标准的引入与完善,严格依据职业标准展开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精益求精、求实创新的工匠品质。〔4〕
(二)丰富培育模式与内容
首先,从教学模式上来讲,高职院校需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工匠精神是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也是一种对职业执着与敬畏的态度。这种精神的传承与培养需要高职院校针对性开设对应的理论课,进行系统引导,同时在实践中强化认知。并且由于高职教育培养的特殊性,其教育也离不开企业的介入。在工业发达的德国,其职业教育实施“双元制”,以企业作为主体,结合企业利益预与需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高职院校也应进一步落实完善产学研平台,通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工匠精神养成教育,将工匠精神传承与培育同学生技能培养、技术实践等有机融合,进而使其成为学生的内在认知。同时,也可利用专题讲座、实践学习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与领悟工匠精神;利用完整产业链进行知识的讲授和技能的培养,让学生掌握产业发展历史动态,体会工艺文化,认知工艺与工匠价值;此外应加强对学生的精细化培养,基于学生对专业基础理论与技能的掌握,强化学生实践技能训练,使其真正掌握与精通专业技能。〔5〕
其次,从内容上来看,高职院校需加强人文教育,逐步去除传统职业教育中的功利化倾向。具体来讲,校园文化建设上应注重对学生责任心、事业心等培养,注重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以及职业忠诚度的养成,使工匠精神培育全面融入职业理论与实践教育当中,并内化为高职专业文化;同时需注重对学生专业兴趣与敬业精神培养,高职院校有必要将“专业导论”等校本课程纳入必修课程,引导学生深入认识专业,培养其职业情感与情怀。
(三)打造高素质职教队伍
工匠精神传承与培育不仅对高职学生有着重要意义,其对于高职院校教师而言,也是一次全新的教学理念与实践改革,也是一项全新的挑战。因此,基于工匠精神传承,打造其高素质的职教队伍也显得非常重要。针对教师队伍问题,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加强师资力量培训,打造出技精德馨的教师队伍,让教师以自身严谨专业的教学态度构建起精益求精、执着认真、爱岗敬业的教育环境。同时需构建起教师职业素养标准与相对应的评价机制,明确教师行为规范,提升教师综合素质,进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6〕
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中明确提出:“我们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如今已成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以及“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基础,因此高职教育也赢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工匠精神的传承可使高职教育产生蜕变,其也是促使“中国制造”发展为“优质制造”的根本。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到工匠精神传承与培养的重要性,杜绝浮躁与功利主义教育倾向,加强工匠精神传承培育的教学机制设计,完善教学方法与内容,将工匠精神渗透入职业教育全过程当中,使高职教育肩负起工匠精神传承的重担,满足当前社会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
〔1〕王新宇.“中国制造”视域下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6,(2):14-17.
〔2〕苏海淼.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途径研究〔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34-35.
〔3〕邢玲.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生就业竞争力研究〔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6,(4):28-31.
〔4〕庄群华.培育工匠精神:高职院校的应为与可为〔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6,(3):91-95.
〔5〕刘文韬.论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14-17.
〔6〕罗桂成.高职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实践思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12):102-104.
(责任编辑博瀚)
G710
A
1672-5646(2017)04-0098-03
①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产权制度的职教集团治理体系研究”的部分成果,负责人:覃章权,编号:XJK016QZY014。
文一娜(1979-),女,湖南长沙人,主要从事航空电子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