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轶男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34)
人文论坛
流行语探论
胡轶男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34)
流行语是在一段时间内被广泛流传、使用的语言,往往是通过多种方式演变成的新词语。流行语产生的背景环境以及构成的方式决定了其具有创新性、简洁性、形象性、娱乐性等特点,对汉语言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生活中,流行语的使用显得时尚、幽默,让人交谈更加愉快,应当合理、灵活、巧妙地运用流行语。
流行语;成因;来源;特点;研究意义
流行语是人们在社交过程中一段时间内频繁使用并被大家认可的词语。流行语不一定是新出现的,有的是在以前就出现或已经流行过的,只是在新的一段时间又流行起来,它反映了一段时间内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或事物。流行语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研究流行语,揭示流行语产生的根源,重视其地位与发展的重要性,具有深刻的语言学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
(一)流行语出现是语言文化发展的必然
语言是思维的体现,作为思想意识的符号表征,语言往往以最敏锐的速度反映出新事物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从无到有,推陈出新的过程。中国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流行语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符合语言发展的客观规律,是自然社会和语言文化必然的选择过程。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一直在不断变化中,作为社会交往离不开的语言也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流行语的层出不穷恰恰说明我们国家在发展、在开放,而且步伐越来越快。
(二)彰显个性是流行语出现的动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的开放,人们的自由意识越来越强,个性越来越张扬,创造性被极大地激发,尤其当代的年轻群体的热情参与,成为创造流行语的主力。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足,社会中人权意识更加凸显,人们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精神事物的追求上,希望通过创新展现自身的特点,因此创造出新奇的流行语,成为一种时尚的表现,追求语出惊人的效果,期望凸显自我的个性,或者通过流行语表达对某些社会现象的不满,宣泄自己内心的情感。这种彰显个性的意识和愿望成为流行语层出不穷的源源动力。
(三)大众媒体推动是孕育流行语的温床
从语言的角度来看,在符合客观规律的同时,有了主观能动性,一个新词要成为流行语,还要有让其“一夜成名”的机遇。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网络,网络的虚拟性,吸引大量的人匿名在各个论坛或聊天室尽情使用自由的话语权,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受约束。而网络又具有极大的信息传递功能,成为孕育流行语的温床。如流行语“洪荒之力”一词最早出现在湖南台热播电视剧《花千骨》中,剧中泛指四海八荒的妖神之力,具有古代神话色彩,然而虽然此电视剧收视率极高,但并没让“洪荒之力”众人皆知,因为受众有限,洪荒之力并未流行开来。但当在里约奥运会女子100米仰泳中,傅园慧晋级后接受央视采访时说:“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新闻播出后,主流媒体的渲染让“洪荒之力”迅速走红,又通过各大网络的炒作热捧。如今,“洪荒之力”被频频使用,红遍神州。这个潜伏已久的流行语等到了它爆红的机遇。
流行语的来源十分广泛,在百度搜索中查看流行语,无论是流行语的出处,语义涉及的内容,使用的语境等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流行语的创造者也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
(一)社会热点事件
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是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社会热点。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原指有工艺专长的匠人,“工匠精神”是指从事工艺专长的匠人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态度。工匠一词随着行业分工的细化,成为一个代表各行各业概括类名词,将这一名词与代表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的精神结合起来,就有了无论是制造行业,还是其他各个行业都提倡的“工匠精神”。于是,越来越多的“工匠精神”用来赞美那些具有“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人们。
(二)有影响力的人物
有影响力的人物说的话往往备受关注,不少人物发表的言论会成为一段时间内人们津津乐道的谈资。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曾公开表示:“想做世界首富,这个奋斗的方向是对的,但是最好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如我先挣它1个亿。”视频中王健林轻描淡写地讲出小目标是1个亿的时候,其本意从小事、从点滴做起并不能够引起人们注意,反而是当中那个小目标和天文数字之前的反差被敏锐的网友加以无限地放大,其中满含网民的娱乐、自嘲精神,也体现出流行语剑走偏锋的特点。
(三)影视作品
近段时间,表情包“葛优躺”在网络上火了起来。这组表情包源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热播的电视剧《我爱我家》,葛优饰演的人物穿着随意,神态迷离,极其颓废萎靡地坐在沙发上。当时这一神态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但二十多年后,人们发现了其中的笑点,并加以想象和延展,把葛优慵懒的坐姿和颓废的神态统称为“葛优躺”。但在使用的语境来看,使用者换个角度来看,在紧张的工作生活中,颓废随意的感觉或许正是人们向往的放松模式,这或许也是“葛优躺”被大众喜欢的原因。
(四)草根网友
不久前,一位男网友将失恋后伤心的情景录了下来放到网上:“难受,想哭……”满口的广西话听上去像“蓝瘦,香菇”,其实是“难受,想哭”的谐音。“蓝瘦,香菇”的流行恰恰反映了青年人在语言上的游戏化心理。
(一)创新性
创新性是流行语最大的特点。因为新事物、新想法的产生需要新的表达,所以流行语往往以鲜活的、灵动的口语形式表现出来。同传统的书面语言相比较,网络语言由于自由性较强,摆脱了束缚更容易展现创作者的思维,在构思上更为巧妙,往往语出惊人,从而最大限度地反映出每个人在语言上的创造力。这种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语义新、结构新、感觉新。
1.语义新。“套路”是指体育中的武术动作被编制成套,也泛指系统的方法等。“世界上最远的路,就是你的套路”,这里的“套路”巧妙地曲解了本意,从另一个角度将其演绎成经过精心编制的说法或做法,甚至是阴谋诡计。
2.结构新。“高富帅”“矮穷矬”“白富美”均是将三个形容词的首字提出,组成新的词,让形容的词义变得更加全面,更加形象。这样的新结构在字面上给人新鲜感,在词义上也让表达效果更加极致。
3.感觉新。一言不合就怎样,“一言不合”本义为一句话说得不投机,在其后面加上“就”字和结果后,如同“旧房子进行了再装修”,成为时髦的流行语。更多地表示“任性”“动不动”的意思,给人以新的感觉,当听完“一言不合”还以为接下来是存在分歧的事情,结果话锋一转,可接任何事情。
(二)形象性
一名画师在社交媒体上上传了一组漫画,名字是《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漫画描绘的是坐在一条船上的两只企鹅是一对好朋友,如一方有何动作,原本平衡的小船就立马翻船,看似平稳的小船,一个小变化可能就遭到覆灭。这组简洁明快的漫画被网友翻译成了语言,便有了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还有一些流行语,如流行语“壁咚”时常出现在少女漫画或动画以及日剧当中。指男性把女性逼到墙边,单手或者靠在墙上发出“咚”的一声,让其完全无处可逃的动作。这样声行并茂的词语,听一次就让人印象深刻,使用起来也感同身受。
(三)简洁性
流行语一般句式简短,节奏感强,很少运用长句子和复杂句式。例如,在习总书记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在诸多重要会议上,“供给侧”多次被提及,成为经济领域中的流行词。仅几个字就简洁凝练地完成了对新闻事件的命名,借用简约的流行语,群众参与相关新闻事件的讨论时,不需多余的解释说明,就可简单明了,提高了交流速度,符合现代社会追求高效的交流习惯。
(四)娱乐性
娱乐性是流行语更愿意被人们广泛使用和传播的又一特点。使用活泼、妙趣横生、叛逆古怪的流行语往往会让交谈变得有趣、轻松,更容易吸引交谈对象。如流行语“吃瓜群众”,本是现实生活中,人们乘凉也好,小憩也罢,然后吃瓜消暑悠闲的样子。创意者将悠闲之意转移到实物瓜上,娱乐性极强,频频以“吃瓜群众”自嘲或互嘲,用来表示一种事不关己仅围观的状态。
面对层出不穷的流行语,有些人觉得听着新鲜,用着好玩;也有专家学者认为流行语大多不规范,破坏了语言的规范性,是语言文化中的异类,上不了台面。无论何种观点,都无法否定流行语真实的存在和广泛的流行,流行语自身也有着更深的探讨价值和研究意义。
(一)各界对流行语褒贬不一
著名作家王蒙指出,“小鲜肉”等流行语把语言变得粗俗和不堪,特别多的流行语正在使语言发生多样性的改变。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思曾公开表示,流行语更多的是社会各阶层语言的狂欢,但教学和传统媒体在使用语言时具引导性,绝不能不假思索一味地拿来就用。很多传用的人或许并不知道流行语的出处,像“小鲜肉”、“嫩模”等流行词,在流行初期更多的是带有贬义或调侃的意味,但流行起来后,很多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适用之人往往不以为意。由此看来,如果想用好用巧流行语必须要面对得体与否的实际问题。
(二)流行语存在的价值
流行语确有其存在的价值。
1.流行语丰富了词汇。古人形容一个人外在形象好用“玉树临风”,而今我们说“高富帅”;古人表达人面貌不好用“獐头鼠目”,而今有人说“颜值低”;古人描述悲痛伤心用“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而今有人用“蓝瘦,香菇”。
2.流行语是情感的宣泄。在网络盛行的流行语,简洁扼要地反映出他们内心压抑的苦楚。于是他们便借助网络等媒体工具,以其作为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出口,大力叫嚷着流行语。如“躲猫猫”“你懂的”在使用时带有着讽刺的意味,反映着人们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呼唤。
(三)流行语的意义
从古至今,语言一直在创新、淘汰、发展、沉淀。若简单地判断流行语的好坏,显然不客观,因为语言本身有着自我净化的特征。有的流行语走红得快,消失得也快,有的则经过时间的考验,成为常用语流传下来,这正是语言的发展规律和社会生活自然选择的结果。
(一)去俗存雅
流行语创造的自由性和无拘无束的特点,决定了其存在低级趣味的可能性。流行语演绎了人生的智慧,反映了真实的生活,同时也折射出问题与不满,甚至带着偏激与辱骂,伴随着流行语的广泛传播,消极影响不容忽视。不规范的流行语对处在学习阶段的孩子会造成不利的影响,阻碍和误导语言的学习。对此,我们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分清楚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健康的,自觉摒弃低级趣味的语言,巧用积极的流行语让自己变得风趣幽默,让交谈沟通变得更加和谐。
(二)注意语境
时下,不少人以会说上几句网络流行语为时髦。在淘宝上,买卖双方互称对方为“亲”已经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打招呼方式;但在政府机关,当一名公务员对办事人员称呼亲,当学生不再对老师说“老师,早上好”而是说“亲,早”,这样的交流方式的确令人觉得不妥。所以在用流行语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说话的场合,说话的时机等,这也是语言艺术的一种体现。
〔1〕王英.网络流行语现象解析〔J〕.新闻前哨,2009,(8):87-89.
〔2〕于根元.中国网络语言词典〔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39-41.
〔3〕2016年十大流行语〔J〕.咬文嚼字,2016,(12):22-24.
〔4〕夏中华.中国当代流行语全览〔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7:7-9.
(责任编辑博瀚)
H136.4
A
1672-5646(2017)04-0071-03
胡轶男(1984-),女,辽宁大连人,主要从事中国语言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