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特色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实践探索
——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

2017-03-11 18:39仲伟波王苓力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生源导师研究生

石 婕,仲伟波,王苓力

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已成为研究生教育大国,进入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新时代。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快速发展,如何进一步认识研究生培养内涵,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已成为社会、研究生培养单位及教育管理部门共同关心的问题[1-2]。

江苏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船海行业特色鲜明的省属地方高校,以服务国家海洋强国、造船强国战略需求和社会进步为己任,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江苏科技大学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目前在校研究生3000多人,是船舶行业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学校研究生培养整体质量较好,但从发展的角度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来讲,仍需进一步结合船舶、海洋及蚕桑特色,提升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

一、培养现状及问题

江苏科技大学一直秉持“立足江苏,面向行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利用行业资源,打造优秀的师资队伍,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为了全面、准确地了解我校研究生培养现状,为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支持,课题组长期在本校各学院进行调查和访谈,持续关注和研究我校研究生培养工作。

(一)生源质量

我校研究生生源基本稳定,与兄弟院校类似,近年来随着招生人数的急速增加,生源质量不容乐观。据统计,近年来“985”“211”院校学生考入我校屈指可数,即便是本校毕业的本科生也不足10%,录取的学生中绝大多数是本科毕业后直接进入研究生学习。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某些院校的错误引导,部分生源只重视考试课程的学习,忽视了本应该掌握的其他理论知识,更不谈实践能力的锻炼,这对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科研,甚至对未来就业都带来不利影响。

研究生录取对笔试、面试等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绝大多数导师和学生都认可笔试、面试和实践能力对研究生学习的重要性,但导师更看重学生的基础知识、个人素养和实践能力[3]。调查显示约有一半的导师认为目前我校生源质量一般,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导师认为现在的生源质量难以满足研究生培养的要求。

调查还发现,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正确。江苏科技大学作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始终鼓励师生以国家海洋强国、造船强国战略需求和社会进步为己任,但部分同学对此没有深刻理解和体会,没有树立远大目标。入学后,部分同学学习态度不端正,以学校规定的最低毕业要求为自己的终极目标,不主动学习、钻研,不主动融入相应的科研团队,不知不觉中结束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或者心存侥幸,想蒙混过关,毕业随即失业。大部分同学有自己的学习目标,但不够明确、远大;虽有正确的学习态度,但是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加上基础不牢,实践能力较弱,不遵从学习、科研的客观规律,追求“速效”,生搬硬套,缺乏自信心和创新,能动性不足。

(二)课程设置

目前,研究生教学已出现“本科化”的苗头,部分专业的课程设置过多,部分课程内容空洞,脱离实际。现有课程体系虽然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结构,但较少顾及研究生的兴趣或研究需要,难以引导学生的研究走向深入。

调查发现仅不足一半的导师、学生认为目前的课程设置合理,不足三分之一的导师、学生认为课程与实践联系紧密或比较紧密,但约一半的导师、学生认为课程量偏多。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超三分之二的导师、学生认为现有专业学位和学术型研究生课程差别不明显,行业特色不突出,与学校的船舶行业背景结合不紧密。

由此可见,目前我校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专业特色不明显、实践性不强,总体上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合理性较一般,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践类课程建设,特别是加快构建行业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增大学生选择的空间和自由度,引导学生从学习内容,到学习方法,学习思想。

(三)研究生培养资源

经过多年建设,我校研究生培养资源日趋好转,但仍然不能满足需要。主要体现在生均培养经费不足,科研项目偏少,实验装备老化,难以满足科技快速发展的需求,虽然建有一定数量的实践基地,但是还不能满足研究生培养的需要。

导师队伍建设和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学生、导师和管理者认为指导教师及其团队的指导对于研究生的学习与研究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调查结果显示超四分之三的导师直接或通过导师指导小组指导学生的学习与研究,也有极少数的导师与企业导师合作共同指导学生。导师的指导频率较高,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到导师及其团队主持的具体科研活动中,但也有约15%左右的学生认为导师指导频率低或指导力度不够。在对导师指导满意度的评价调查中,有近一半的学生和管理者认为导师的指导效果有待进一步加强,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学生更看重的是担任行政职务的导师所掌握的科研以外的资源。同时调查也发现校外研究生导师对我校的研究生培养计划和相关培养规则流程不明了,缺乏相应的交流沟通机制,很难发挥其应有的指导作用。

除此之外,研究生对现有的学习研究环境、奖助学金等,导师在自身培训、研究生培养经费、招生及培养管理等方面有进一步提高和改善的迫切需要。

(四)培养质量及管理

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得到了行业和社会的公认,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据统计,我校研究生进一步深造的比率较低,近年来我校硕士研究生直接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不足十分之一。研究生就业虽然保持较高的就业率,但是就业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统计显示约有一半的毕业生认为工作与研究生期间从事的研究工作关系不大,就业单位的影响力较弱,即便是在行业内有一定影响的单位就业也只是从事中、低层次的研究管理工作。

研究生培养管理机制基本健全,但仍有巨大提升空间。调查发现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部分环节和管理较粗暴,某些指标、要求不切合实际,既缺少严格、合理有效的质量监督制度,更缺乏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

二、主要措施与建议

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师资、教学和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系统实施,要充分调动学生、教师和学院的积极性,要将权力与对应的责任下移,要更加重视导师本身的培养和导师队伍建设,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紧跟学科发展前沿,体现行业特色。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不仅关乎学生的未来发展,也关乎研究生指导教师的培养、发展,更关乎学校的学科建设、学校影响力和在国家高等教育中的地位。

(一)以德为先,创建品牌,提升生源质量

生源质量对研究生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调查显示大部分同学是由于就业压力或者期望更好的就业而选择进行研究生学习,对具体的研究生学习和研究工作迷茫。在研究生培养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4],培养出具有坚定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高度社会责任感、强烈创新精神、精深专业素养和开阔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以服务国家海洋强国、造船强国战略需求和社会进步为己任,大力弘扬“江海襟怀、同舟共济、扬帆致远”的“船魂”精神。招生时加强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考核,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着力提高培养质量。

加强与行业高校以及行业集聚地高校联系,充分利用学校在船舶行业的影响力和地处江苏的地域优势,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影响,树立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品牌,完善和优化研究生招生管理制度,改善研究生的培养环境,吸引更多优质生源。

(二)夯实基础,创新为先,提升培养质量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培养政策,持续加大对研究生培养的经费支持,进一步改善研究生培养环境与条件。持续跟踪学生的学术发展和业务提升,建立研究生培养质量反馈机制,结合研究生基础和社会发展需求、学科发展趋势,动态调整现有研究生培养方案,形成有效的研究生培养方案调整、完善机制。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学科发展前沿和研究生个人发展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有船海特色的课程体系,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潜质。在船舶行业的大背景下鼓励多学科交叉培养,积极组建跨学科、跨组织的科研平台,引导导师和研究生开展前沿研究。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与合作单位,特别是船舶行业内企业和科研单位共同完善研究生实践基地的管理制度,加强实践基地管理,充分发挥校外实践基地在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突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通过高水平科研、高质量的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切实解决研究生课程设置不规范、课程教学内容落后、行业特色不突出、重知识传授而轻实践训练、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两张皮”等现实问题。大力推进研究生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促进高质量课程学习与高水平科研有机结合,强化研究生科学方法和学术素养方面的培养与训练。

(三)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完善导师遴选和考核程序,切实为导师提高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提供平台,积极开展交流和培训,不断提高导师指导能力。进一步完善导师激励制度,明确和保障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责任与权力,完善优秀导师表彰制度,充分调动导师的积极性,发挥导师的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的示范作用。继续完善导师问责制,强化导师的责任意识,把人才培养的权力充分交给导师。鼓励导师从科研经费中给参与科研的研究生提供适量补贴,缓解研究生培养经费不足的压力。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根据学生的特质进行培养,真正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5-6]。

(四)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监控机制

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自我评估制度,定期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评估,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制订课程教学质量监控办法,规范课程教学,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健全学位论文开题及评阅制度,健全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制度。

建立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制度,明确学术不端行为处罚办法。制订研究生分流与淘汰办法,规范研究生中止及其善后制度。健全研究生奖、助学金制度,充分发挥奖、助学金的激励作用。完善研究生荣誉体系建设,增强研究生荣誉感,引导研究生全面发展。真正建立研究生权益保护机制,完善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正当利益诉求和权利救济机制,加强对研究生的权益保护。建立研究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制度,加强研究生创业教育,鼓励研究生创业。

建立完善研究生发展质量跟踪调查和反馈制度,定期听取就业单位的意见,了解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开展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发展质量分析,及时调整研究生培养方案。

三、成果与总结

生源质量稳步提升,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方式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加强与主要生源学校互动,完善研究生奖、助学金政策,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特别是本校的本科生继续在母校进行研究生阶段学习的比例日益提升。

学校研究生培养资源明显改善,通过对导师队伍的培养,晋升了大批年轻有为的指导教师,大大改善了导师队伍结构,降低生师比,目前我校研究生及导师的比例更趋合理。动态调整研究生培养方案,通过持续动态完善,目前超过80%的导师和学生认为人才培养方案更加适合市场需求、符合学科发展、满足人才需要、凸显行业特色。科研基地建设成果突出,科研课题、项目能够满足研究生培养的需要,省级以上的精品课程、教改课题有重大突破[7]。

研究生学术素养、基本技能、创新意识和社会服务意识等方面都有较大提升,根据研究生院、校友会的统计,超过80%的用人单位认可我校研究生知识结构、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和实践技能,超过90%的毕业生认为研究生学习优化了知识结构,提升了实践技能。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价值有较大进步,省级以上研究生优秀论文数量明显提升,学位论文撰写的规范性强。并且,随着我校博士学位授予学科的增加及其影响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

总的来讲,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稳步提升,特色明显,社会接受和认可程度逐步提高。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培养体系,实现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增强自信,既不能封闭僵化,也不能随波逐流,要保持定力,坚持实干,为实现一流造船大学而奋斗。

[1] 王顶明.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现状分析[J].北京教育(高教),2016(10):8-10.

[2]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E B/O L].(2014-01-29)[2017-09-01].ht tp://ol d.moe.go v.cn//publ ic f il es/business/ht ml f il es/moe/s7065/201403/165554.html

[3] 朱永东,张振刚,张茂龙.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现状调查及分析——基于珠三角地区3所不同类型高校的问卷调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11):36-40.

[4] 李军.学习贯彻五四讲话精神 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7):1-4.

[5] 阮洪生,郭永霞,左豫虎.基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中导师责权机制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11):47-48.

[6] 胡琼华.构建研究生导师多维考核模式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6):158-162.

[7]李铮,朱霞.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改革思路与探索——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11-14.

猜你喜欢
生源导师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V eraW an g
导师榜
图表
陕北红色学校与国民党在西安的生源争夺战
爱情导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