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
(江苏省盐城市崇礼路小学,江苏盐城 224000)
识谱是音乐教学的一项基本技能,它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从笔者的上课感受来看,识谱教学始终是困扰学校音乐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许多学生感到最头疼的就是学识谱,他们觉得唱歌谱既难学又没意思。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把这一重要的基础教学从负面扭转过来呢?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在音乐课堂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下面就来谈谈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唱流行歌曲很是准确——附点、切分、音准等等都是那样的到位,此时我们为什么不能顺水推舟的在唱流行歌曲的过程中教会他们识谱呢?
周杰伦的《千里之外》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一首流行歌曲,笔者在课余的时间发现同学们特别喜欢哼唱这首歌曲,于是在一节音乐课上笔者将这首歌曲作为一个游戏互动的环节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以下是笔者上课的一个小片段。
“同学们,又到点歌送祝福的环节了,你们想把这首歌曲送给谁呢,让我们一起先来听听这首歌曲吧。”
“你们听出来了吗,这首歌曲的歌名是什么?”
顿时教室里炸开了锅,“老师这首歌曲的名字叫《千里之外》,笔者想把这首歌曲送给您,祝您永远快乐。”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首歌曲哪一句最好听,你能唱给老师听吗?”
“……”
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不一会儿就能很流利地演唱这首歌曲的曲谱了。
同一首曲子用快慢两种速度,强弱两种力度来唱会产生两种不同的音乐效果。如果我们的识谱教学能从多种感情角度入手注意引导学生对于音乐高低、强弱、节奏、调性等因素进行感知,给予作品不同的情感和情绪的判断,让学生领略到音乐中的痛苦与欢乐,从而理解作者所要传达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2],这样就能营造出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在感情的体验中完成教学任务。
比如四年级上册的一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曲子大家都很熟悉。笔者在教学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首先连弹两遍,一遍速度较慢、力度较弱;另一遍速度较快、力度较强并且笔者在伴奏时左手使用柱式和弦。听完后学生都能说出前者比较温和,后者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使人听后精神为之振奋,这样的情感才是作者所要传达的。于是笔者让学生用两种速度和力度来唱谱,学生很快就能完成了教学任务,并且感觉到很轻松。当然笔者在教视唱谱时除了弹出两种不同感情色彩的曲调外,还适当地加上了一些语言,引导他们对这首视唱曲进行深刻的理解,分析它的特征及表现手段,如“这首视唱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我们应该用怎样的速度力度来演唱”,当然教师也可以先示范一遍。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少年儿童的想像力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通过它可以使灵感得到创造性的发挥。因此,作为一个好老师,应不失时机地为学生打开想像的空间,我们可以在识谱教学中穿插创作性的活动,比如改编原来的视唱曲等,通过对曲子的再加工,培养了学生的乐感,不仅能巩固视唱效果而且能启迪学生的智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识谱教学增加一些新的活力[3]。
一般来说歌、乐曲有其具体的表达要求,而大多数视唱曲子却不受表达要求的限制,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大。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对一首小小的视唱曲进行调整,如节奏的快慢、音调的高低,从而使曲子变得或抒情,或欢快,或悲伤,或雄壮,使学生受到多层次的音乐熏陶,并逐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是二度创作带来的深层次作用。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改编视唱曲之前学生要能熟唱原来的视唱曲,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来对乐曲做一些变化,这样一来学生就根据自己的爱好任意去描绘音乐。比如《好一朵茉莉花》这首乐曲笔者在教唱之前大部分同学们就已经能完整地演唱这首乐曲了,因为这首乐曲他们太熟悉了,在此基础上笔者将这首乐曲的歌谱分成小段,将乐曲的顺序打乱,请同学们来自由发挥改变这首乐曲的曲谱。
将器乐引进音乐课堂,也是识谱教学的一个实践活动,在演奏器乐活动时,很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识谱上,比如笔者在教孩子们用竖笛演奏《小星星》时,笔者先让孩子们一起齐吹,吹过几遍后有一个孩子问笔者:“老师,这个音为什么要吹那么短的时间啊,老师我们可以变换这个音的节奏吗?”这时候笔者就挑出这首乐曲中的几句:dodosolsol┃lalasol┃fafamimi┃reredo让同学们在此基础上进行创编,无形中孩子们对音的时值以及音高就有了更深刻的记忆。当然,孩子们在创作过程中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被调动起来,识谱也就变得简单了,这节课孩子们感到非常的快乐。
小学音乐教学内容除了教唱之外还有一个师生互动的活动——律动。在上律动课时笔者尝试着加入游戏,让游戏贯穿于其中,这样课堂变得更加活跃起来。以一年级唱歌课《小猴子》为例,在导入过程中笔者加入了律动,音乐响起时,笔者请小朋友们带上头饰并且模仿小动物们走路,边走边唱,如果小朋友第一个找到了小动物们的家笔者就请他唱第一个音do,如果第二个找到小动物家的小朋友笔者就请他唱re,依次类推。当然在这个游戏中,笔者也扮演了森林中的大王——狮子。这样笔者把这首歌曲中出现的四个音,在游戏中就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学唱了一遍,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掌握了音高和位置,然后再试唱带有sol、mi的乐句。这样学生一下子就唱准确了。
对于小学生来说,对音高这一抽象概念是很难理解的。为了让学生们记住音高,利用柯达伊手势创编了一个手势游戏。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就是好玩、好动、好奇心强,在手势游戏中学生们边做手势边唱音高。这样学生们不但很快的记住了音高而且还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高效地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根据小朋友好动的特点,带着学生学习了柯达伊手势中的“MiReDo”三个动作指挥学生唱了几句他们熟悉的歌曲旋律,学生边唱边做手势,很有成就感。比如二年级下册《乃哟乃》这课笔者就完全采取了柯达伊手势。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要采取多种方法,将识谱教学渗透在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希望学生们早日拿到进入音乐殿堂的“金钥匙”,骄傲地畅游音乐的海洋。
[1]李嫦怡.让优美的音乐伴随孩子成长[J].民族音乐,2006(4):77.
[2]楚慧丹,郑璐.浅谈音乐教学过程中的识谱教学[J].扬州教育,2007(4):55-56.
[3]刘红梅.对小学音乐教学中识谱教学的几点体会[J].文教资料,2005(29):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