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克颖
(广州市梅园西路小学,广东广州 510000)
引言: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量、多样的信息传播媒介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内容。与此同时,少年儿童正处于社会化发展的基础阶段,其并未形成较高水平的理解能力、批判能力,很容易对电视等媒介中的内容产生盲目模仿、过分依赖等行为问题。据此,我们有必要围绕“微电影拍摄”这一主题,对少年儿童的媒介素养培养进行分析研究。
据国外学者研究,“媒介素养”这一概念共分为能力、知识、理解三个部分。能力,即少年儿童对其所接触、获取媒介作品、媒介信息的获取、分析等能力,其侧重点在于“媒介信息的认知过程”;知识,即对媒介产品制作、传播、发挥功能等知识信息的认知,其侧重点在于“媒介信息的传输手段”;理解,即在完成认知之后,对媒介信息在文化、技术等多个方面进行理性衡量,其侧重点在于“媒介信息的正确批判”。由此可见,“媒介素养”即儿童在面对媒介产品中的多种信息内容时,所表现出的理解能力、批判能力、创造生理、评价能力、选择能力。
在当前“信息大爆炸”的局势下,大众媒介正随之呈现出繁荣的发展趋势。但这种蓬勃景象之中,却也充斥着连成人也辨别不清的各类媒介信息,使得人们不得不将眼光放置在“从娃娃抓起”这一教育主题上,促成了媒介素养培养这一新型的教育理念。在这一理念号召之下,以“红领巾微电影小社团”为代表的体验式教育活动被开发出来,意在以亲身实践作为基础,组织学生在教师、辅导员等负责人的引导之下,主动、全程地完成微电影的创作设想、项目策划、团队组建、现场拍摄、后期制作、作品发布、产品传播等所有流程环节,从而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为少年儿童媒介知识体系的构建提供出良好的环境、技术支持,提升少年儿童的媒介基础水平,为其日后媒介素养乃至综合素质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我国《少先队改革方案》提出:“锻炼培养少先队员自主能力。充分尊重少年儿童的自主性,大力倡导少先队员在辅导员指导下自主管组织、自主建阵地、自助搞活动”。由此可见,要想实现少年儿童媒介素养的最大程度培养,教育者就必须要通过一定手段激发儿童的“主人翁”意识,使其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培养活动中来。在“红领巾微电影小社团”的相关活动当中,少年儿童对微电影拍摄设备、拍摄技巧、媒介常识、电影叙事等知识的认知都是从亲身体验中获得的,使得其可以主动、灵活地对知识内容进行思考、分析和记录,充分体现了“少先队员当家做主”这一时代主题。在微电影拍摄后,“社团”负责人(教师、辅导员等)会引导少年儿童通过书面、口头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微电影拍摄的感受,并进行开放性的互动交流。这样以来,儿童在原有媒介体验的基础上,还会对其他小朋友的个性感受进行“取长补短”,继而产生新的认识,为其进一步的媒介素养探究活动夯实基础[1]。
在过去,少年儿童的媒介素养成长主要是在“受众”的地位上完成的。在这样的地位当中,少年儿童只能通过自己的主观思考,对其所接触的媒介拟态环境、媒介作品进行评价、分辨,继而产生一定的批判和解析能力,而无法对媒介信息如何制作、如何传递形成系统全面的认识。而在“红领巾微电影小社团”这一活动平台当中,少先队员群体既可作为微电影作品的“受众”,也可作为微电影作品内容的“实践者”、“创造者”和“传播者”,从而经历到多层次、多角度的媒介体验,在合格的平台土壤上建立起自己的“媒介城堡”,积极响应我国《少先队改革方案》第11条所提“大力发展少先队实践活动品牌”的号召,成为一名合格的媒介公民。
第一,促进少年儿童社交沟通能力的提升。基于社会观念、生育制度的变化,现阶段少年儿童大多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加之城市生活“独门独户”的特点,使得少年儿童缺乏一定的社交条件。长此以往,儿童将很可能产生社交障碍、孤僻性格、偏执人格等心理问题,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发展。而在“红领巾微电影校社团”的活动当中,来自不同家庭、不同年级的儿童被临时组成了一个微电影拍摄团队,通过对儿童进行差异性的责任分工,促成儿童之间的相互合作,继而逐渐提升儿童的社交沟通能力。同时,在微电影参演人员的确定当中,儿童们难免会因角色问题产生一定的矛盾争执,并最终寻找出一定的权益办法。在这样的过程当中,儿童便能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形成基本的“换位思考”意识和团队责任感,成为一名有素质、有思想、有情感的优秀少先队员。
第二,促进少年儿童媒介批判能力的提升。批判能力是媒介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体现为少年儿童在微电影拍摄过程中对电影内容、电影角色、制作过程的评价和判断。例如,在微电影的后期制作过程中,少年儿童可以接触到蓝绿屏技术、3D技术、表演捕捉技术等媒介技术知识,并据此了解到电影演员“高空飞行”、“腾云驾雾”、“释放魔法”等超常行为的制作方式,继而理性地掌握到电影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差异性。同时,“红领巾微电影小社团”的负责人通过对儿童所拍微电影内容进行适当干预,能有效帮助儿童从心底里建立起对低俗、暴力等负面媒介信息的正确认识,使其成长为有思想、有智慧、有能力的“小小媒体人”[2]。
第三,促进少年儿童媒介创新能力的提升。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罗曼罗兰曾说:“缺乏理想的现实主义是毫无意义的,脱离现实的理想主义是没有生命的”,由此可见,要实现儿童创新能力的发展,就必须要为其提供出良好的现实基础。从当前来看,“红领巾微电影小社团”正是提升儿童眼界、拓宽儿童思维维度的有效手段。在微电影拍摄的过程中,儿童对于媒介作品的创作灵感、创作意识和创作热情将会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了提升微电影作品的质量,每位拍摄参与者都会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讲出属于自己的故事,并通过声光电的灵活运用、后期技术的探索发挥,将想象实现到电影内容之中。这样以来,少年儿童即会在掌握媒介操作技术、了解媒介叙事的同时,实现自身创新能力及“当家做主”意识的质化提升[3]。
总结:总而言之,将微电影拍摄引入到媒介素养培养当中,能有效激发少年儿童的活动参与热情,实现少年儿童的综合素质发展。由本文分析可知,通过分析媒介产品对儿童的传播效应,研究儿童的媒介素养发展机制,开展“红领巾微电影小社团”活动,构建出真实化、技术化的媒介素养学习平台,能够使少年儿童在微电影的拍摄体验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媒介知识,增强自身的媒介批判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实现儿童媒介素养的正向发展,成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1]彭笑远.媒介素养形成背景下的少儿电影媒介教育[J].北京青年研究,2017,26(02):14-19.
[2]赵以燕.体验式教育活动提升儿童媒介素养——以“儿童媒介之旅”为例浅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6(07):88-90.
[3]少先队活动系列之红领巾小社团风采展(郑州站•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实验小学)社团活动喜乐多[J].小樱桃(好少年),2014(Z2):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