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迎霞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朝阳122000)
20世纪末,学者叶澜首次将 “生命教育”的理念带进了大众的视野,提出了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的口号[1].叶澜对教育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应当是提升认知生命质量,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以学生的生命为基本,进行生命化教育才是真正应当推行的教育.在当前教育改革势头愈来愈激昂的环境之下,“生命教育”的理念被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所重视起来,也带给众多院校新的思考和感悟.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高职教育承担着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重任,大部分高职毕业生在走入社会后所从事的职业都是技术性和服务性很强的,而这种特殊性就要求高职学生需要具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以应对未来的高强度工作,这也使得高职体育教学变得尤其重要.
许多高职院校所设置的体育教学目标看起来是完全按照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的要求来设定的,但在实际的体育教学活动中,这些教学目标能够得到落实的往往只有两、三个,通过体育教学工作培养起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等等,这些实际上十分重要的体育教学目标几乎没有设置[2].“生命教育”的主要思想就是将教育作为提高生命质量的一种手段,将 “生命教育”的理念用在高职体育教学中,通过高职体育教学,让学生本身的发展更加顺利,让学生的个体生命得到更好的提升.然而,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都不太合理,更多偏重于对学生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培养,只是一味地希望通过体育教学让学生实现体育技能上的进步,对学生的精神世界却缺乏足够的关怀与重视,不能对学生进行完整的生命教育.
孔子说:“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身体素质及对体育学习的不同心理期待,然而现如今高职体育教学目标的设置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生命的独特性,虽然打着 “以学生为主体”的口号,却仍然没有根据每个学生的独特之处,制定更加符合学生生命发展要求的教学目标[3].
体育教学内容如何直接决定了学生能否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生命价值,决定了体育教学能否为学生的生命发展起到充分的促进和帮助作用,可见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在 “生命教育”的有效实现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大部分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仍然沿袭着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缺乏对学生性别、身体素质和专业需求等因素的考虑,统一使用普通高等院校的体育教材对学生进行机械化的教学,仅仅设置了田径、足球、篮球等竞技性体育项目,内容较为单一,不仅没有将高职院校的特色体现出来,让体育教学与学生的职业需求相结合,更是连最基本的趣味性强、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也没有设立,不能对学生的生命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进行过体育学习之后,高职院校的学生最多只学习到竞技规范下的运动技能,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中需要用到的基本保健方法却一无所知[4].这样的体育教学内容严重缺乏针对性,不能真正地发挥出高职体育教学应有的功能,对学生的实际生活没有太大影响.
虽然有许多高职院校在教学中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教学思想,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下达的任务.更有些高职院校用力过猛,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宣扬过头,使体育课堂变成了学生自由活动的天地,起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在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运动的快乐,体验到因为自己的身体变化而带来的种种感官体验与心理情绪,这些生命体验也是体育课程十分重要的教学作用.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却并没有将这一作用发挥出来,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时,一味地将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学生运动技能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而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能否收获良好的生命体验,是许多体育教师不了解甚至不在乎的.不仅如此,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是机械化地按照教材规定的教学任务对学生进行教学,而学生是否充分理解、师生之间是否进行了足够的交流却不是教师关注的问题,这样一来,整堂课最多只能实现对学生体育知识的教育,而学生的生命体验却止步不前.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有关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机制十分单一,评价模式就是将学生平时的出勤率和测试分数加上期末考核成绩作为其最后的体育成绩,打分重点几乎全部集中在学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上,学生通过体育教学有没有学习态度上的转变、有没有塑造出更加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有没有在整个体育课程的进行过程中突破自身、取得进步,都不在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之中,自然无法实现真正的 “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教育实现学生生命的更好发展,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的生命得到不断的发展,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 “生命教育”的意义,而目前对高职学生所进行的体育成绩评价,教师缺乏对学生进行动态、多元化的评价.
在教师制定体育教学目标时,应当明确好教学工作的重点,是在于让学生获得更好的生命体验,通过体育教学让学生的生命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而不是将 “生命教育”作为一句响应教育改革的空洞口号,依附在体育教学之上.所以,教师应当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需求,将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生命体验、更好地提升其生命质量作为根本目标.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生命教育”要求高职体育教师关注学生生命,所以应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最为科学的计划完成目标,不能够一味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推测制定目标,避免发生由于目标过于虚大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的情况.教师应当仔细思考生命的内涵,从生命的各个层次入手,对学生进行深入的 “生命教育”.比如说,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自然生命层次入手,根据学生的专业特征,对学生进行职业病防治的教育;可以从学生的精神生命层次入手,通过体育运动训练,让学生养成更加坚毅的品格,提高个人素质,使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同步增强;可以从学生的社会生命层次入手,结合学生未来的职业方向,对学生进行预备教育.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那么体育教学的内容就要回归到学生的生活,让学生通过体育学习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收获更多的生命体验.高职体育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有效手段,就是将体育教学与学生的专业特征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针对性的体育训练获得强健的体魄,能够满足未来职业强度的需要.例如,高职体育教学可以针对目前各行各业职业病发病率升高的情况,将职业病防治与保健的内容作为体育教学理论课,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学习到可能与自己未来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文化课的成绩都不是十分理想,未达到普通高等院校的录取分数线才来到了高职院校,所以,这些学生普遍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习惯差等缺点,尤其是在教学环境较为开放的体育课堂上,学生的管理工作更是不好做.在这样的环境下,体育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的生命体验,以学生为主体,用平等的语言、真诚的态度与学生进行沟通,这样一来,即使是最顽皮的学生也会受到教师的影响,逐渐用认真的态度对待体育课.教师的态度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到更加优质的生命体验,更能将整个高职院校的体育学习环境变得更加健康.
“生命教育”要求体育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体育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改良传统的评价方式.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学生的体育成绩和日常出勤等常规项目,更要关注每名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取得的进步,及时地鼓励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将每名学生的进步都融入进教学评价之中,使教学评价动态化,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将体育运动为学生带来的好处发挥到最大.
总而言之,作为许多学生接受教育的最后一站,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学生的未来奠定更好基础的责任,所以,在 “生命教育”的理念之下对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工作进行反思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对学生的生命发展负责的基础上进行的体育教学工作,才可以称之为真正高质量的高职体育教学,而要想做好这项有重要意义的教学工作,还需要广大高职体育教育工作者付出更多的努力,努力创造出生命化的教学环境,真正实现教育与生活的融合,让高职体育教育焕发出更加缤纷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