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楠
(辽宁传媒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责任编辑:王崇】
【文化与教育】
辽宁省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及策略研究
杨 楠
(辽宁传媒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相对滞后,与民办高校的办学性质及自身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的概况分析,总结辽宁省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现状及特点,提出辽宁省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策略,旨在推动辽宁省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
民办高校;国际化;策略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已经走过了30多个年头,特别是近10年,其发展势头之迅猛,令人惊叹不已。民办高等教育这一不容忽视的强劲力量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近年来,中国民办高校的发展进入瓶颈期,也面临着新型的严峻挑战。走民办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道路是民办高校发展的方向和指针。国际化发展已然成为民办高校谋发展,赶步伐的必然之路。
20世纪50年代,高等教育国际化逐渐形成并被各界人士一致认同,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本文仅以英国、法国、德国为例,阐述其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概况,为我国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起到借鉴的作用。
(一)英国民办高校国际化
英国是教育国际化发展较好的国家之一,其高等教育也较为发达,吸引各国留学生前来学习。英国民办院校文明全球,接受外国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加,这些得益于英国政府推出的奖学金制度,也为英国教育国家化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法国民办高校国际化
法国一直是世界上第二大外国留学生接收国,法国教育部为推进国际化发展,除大力招收留学生外,为出国留学的学生提供了很多方便,法国民办高校教育质量和认可度高,从国家层面为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得到了保障。
(三)德国民办高校国际化
德国是世界高等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德国民办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是以国际交流和国际合作的形式展开,设立专门的国际事务办公室与其他国家开展项目合作,除鼓励本国学生出国留学外,制定改革方案,保证完整的学位体系。
民办高校国际化是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大背景下,逐渐登上国际舞台的。民办高等教育国际化符合国家政策要求,成为高等教育事业新的重要增长点。
(一)萌芽期(1992-1998年)
民办高校正式纳入高等教育体系,确立其合法地位,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但由于民办高校性质影响,其在资金、教师质量、师资和生源上相对薄弱,国际化发展道路也仅限于探索研究阶段。
(二)扩大期(1999-2005年)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越来越多的学生急需要接受高等教育,民办高校数量大幅度增加,许多社会力量纷纷加入民办高等教育中实施办学。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必然需要拓宽眼界,接受国际化的先进教育理念,走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道路成为了必然趋势,这一阶段,民办高校开始走出国门,互访互学,互相考察,扩大民办高校的朋友圈。
(三)发展期(2006—至今)
民办高校的飞速发展,遇到了管理模式、教学质量等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便是真正与国际接轨,走出去,引进来。不仅仅是扩大民办高校的朋友圈,互访互学,而是引进优质的国外教育资源,开展合作办学和国际合作项目研究,取长补短,保证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创建特色的民办高校。
辽宁省民办高校自1997年开始创办以来,其发展的迅猛之势有目共睹。在教育部2016年公布的民办大学名单中,辽宁省民办大学一共32所,其中本科民办大学22所。纵然在资金短缺、教学质量、生源压力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1],但辽宁省民办高校为地方经济发展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也给我国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新挑战。因此,辽宁省民办高校为谋求自身发展,必须依托自身优势走国际化发展道路。现阶段,辽宁省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一)结合自身实际,循序渐进
辽宁省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必须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考虑自身在高等教育发展历史中创办时间短、知名度低、及资金资源短缺等问题。在国际化发展中一定要在合作层次、发展数量等方面充分考虑现实因素,循序渐进稳步发展。
(二)服务地方经济,立足本土
辽宁省民办高校大多为应用型大学,以辽宁传媒学院为例,服务区域和地方,以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培养应用型传媒类本科人才为其办学宗旨。因此,辽宁省民办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必须结合辽宁省地方经济发展要求,立足本土,通过国际化发展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2]。
辽宁省民办高校顺应中国国际化发展大潮,走国际化道路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然而从国际化理念及国际化发展趋势等方面来看,这就需要民办高校用全新的思路提出国际化发展策略。
(一)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观念
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观念,才能提升辽宁省民办高校的竞争力。建立民办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提升国际化交流合作意识,加大国际交流活动,培养适应国际化发展的全能型人才,扩宽学生眼界。
(二)多方位拓宽融资渠道
辽宁省民办高校的经费主要来自于学生学费和银行贷款,其发展过程走的相当艰难。因此采取多方位融资渠道,由政府向民办高校给予适当的经费资助,获得政府的支持和鼓励,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道路才能可持续长久发展。
(三)设立专门的民办高校国际化管理机构
从政府层面到地方再到民办高校,层层设立专门的民办高校管理部门,明确各层次部门的管理职能,配备专职人员,融合社会组织和人士对辽宁省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状况进行跟踪和评估。
[1]王淑荣.辽宁省民办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背景分析与模式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10).
[2] 顾美玲,张海东.国际视野下的中国民办高校发展策略[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7).
G648.1
A
1673-7725(2017)10-0137-02
2017-08-15
本文系辽宁省民办教育协会2017年度教育科研课题“辽宁省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问题研究”(项目编号:LMJK2017067);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辽宁省民办高等教育校际联动机制研究” (项目编号:W201438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杨楠(1985-),女,辽宁锦州人,讲师,主要从事民办高等教育与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