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探讨

2017-03-11 13:17:47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师生政治思想

孙 辉

(南京财经大学,南京 210023)

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探讨

孙 辉

(南京财经大学,南京 210023)

微博在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缓解思想政治教育严肃气氛、充分表达自我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但同时也在信息的辨识、效果的预见以及主客体交往方式上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主动转变观念、增强互动、构建多方位交流平台,以期引导大学生正确的使用微博。

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教育

“微博”是微博客(Micro 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最多140字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新媒体领域研究学者陈永东在国内率先给出了微博的定义:微博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1]通俗的解释就是,“微博”是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你可以作为观众去阅读别人发布的消息,也可以作为一个发布消息的人,将自己的一些信息、图片或者视频发布到这个平台上,供大家浏览阅读。

一、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一)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由思想政治教师或者负责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员来完成,而采取的手段往往是班级主题会议、班级讨论、课堂讲授这样的传统教育手段。但这种手段存在着许多不合理之处,使得效果不够理想。

微博的出现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因为微博可以突破传统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思政教师和辅导员能够比较轻松和主动的抓住时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微博是一个开放的空间,师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沟通,而不一定仅仅局限在“课堂”这一单一的环境中。通过微博的互动,可以缓解师生之间的一种不平等状态,打破师生间的对立,从而可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围墙”被打破了,师生之间可以就国内外的一些事件进行不同观点的论述,在这之中思政教师和辅导员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对于思政老师和辅导员来说,微博也是自己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地方,通过微博可以发掘出更多更好的手段,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缓解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压抑气氛

第一,微博是靠网络交流不需要师生面对面。这样一来,学生的紧张心情便会没有了,因为不是面对面,课堂的压抑氛围便也小了许多。轻松的氛围有利于学生自愿的加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讨中来,而不是迫于周围的压力。第二,微博让师生更亲近。因为是在网络上交流,师生各自的观点都可以毫无掩饰的表达。时间久了,师生之间会形成一种良好的交流状态。师生各自知道,只是观点的不同而不会牵扯到其他,师生之间那种等级也会慢慢淡化,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普通网友的观念。这样一来,师生间的关系必然拉近。较近的师生关系也有利于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表达自我,宣泄情绪

通过微博互动,大学生可以很好的表达自我,安慰别人。他们以收听者和发布者双重身份参与微博的互动,一方面,他们以宣泄者的身份发表情绪,寻求别人的安慰;另一方面,他们又以安慰者的姿态去评论、安慰别人的情绪。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因为微博已经将大学生自身的不满发泄出来了,而且得到了不同的评论和建议,多种观点的互相碰撞有利于大学生做出更加合理与成熟的判断。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才能比较理性、客观的与大学生进行对话,从而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

二、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一)鱼龙混杂,信息真假难辨

由于微博的特性使得大多数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在这个过程中,必要的监督和审查制度还不够完善,造成了一些信息的 “失真”。在微博环境下,各种思想不断激荡碰撞。有的用户为了吸引关注,增长“粉丝”数量,不惜捏造虚假信息,这样无疑会增加大学生辨别真假的难度,甚至根本来不及思考信息的真假就被另一波信息所吞没,长期下去,必定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舆论导向难以控制,教育的可预见性降低

微博这一网络媒体给予用户过多的自由空间,而且微博的用户群层次也不尽相同,这就使得微博讨论的话题和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思想政治教育者很难预见下一条微博的内容。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想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必须要具备一定的预见性。从内容上来看,由于微博信息的繁杂多样,使得教育者不能很准确的抓住教育内容,这就给教育内容的确定带来了一些麻烦。

(三)主体地位弱化,客体交往异化

微博的“低门槛”使得人人都能参与其中,这就为思想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微博不仅仅是一个交流的平台,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还起着一定的思想塑造功能。微博使许多大学生拥有了“博友”,他们高谈阔论,极大地满足了大学生的社会交往需求。但是,沉迷于网络有可能会造成许多人在现实社会中人际关系淡漠。有的人在现实生活中表现的循规蹈矩、文雅端庄,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欢迎,可是一到微博上,就开始表现得愤世嫉俗。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是非常不利的。

三、积极利用微博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确立正确的应用微博原则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是:(1)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2)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3)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4)坚持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5)坚持改革创新。[2]据此,应用微博应该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政治性原则。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如何都不能脱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大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的一条总路线,不得动摇。只有坚持爱国主义精神,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思想政治工作才不会走偏;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一方面满足了大学生现阶段自我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需要。以大学生为本,一切以大学生为出发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三是实践原则。虽然在微博上师生之间可以形成一种比较平等的关系,有利于更加深入、民主的探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但是,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单单停留在理论层面是起不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的,所以,一定要在微博讨论的基础上,将理论引入实践,在实践中深化理论,发展理论;四是与传统结合的原则。微博教育必须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相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和传统的课堂教育相结合、与传统的灌输思想相结合、与传统的书本理论相结合,甚至可以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只有这样微博教育才不会形单影只,教育效果才会不断增强。

(二)构建全方位的微博平台

1.师生微博互动平台

教师是大学生在校园里接触最多的人,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每一位学生,因此,教师开通微博对于学生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高校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寻求新的途径来加强同学生的交流,及时和大学生取得一定的联系,主动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同时,随着时代的进步,高校教师也要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及时用微博向学生传达新动态,新思想。要鼓励师生开展班级兴趣小组的微博活动,通过微博将不同兴趣爱好的同学集中到一个小组,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就能比较有针对性的和班级里不同成员进行互动,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家庭微博互动平台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单单是学校教师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家庭这个特殊的群体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著名的“5+2=0”的公式表明,5天的学校教育加上2天的家庭教育,学生的收益效果很不理想,甚至还会出现小于0的情况。这是因为家庭教育是学生的教育中的非常重要环节,如果这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会出现大问题。大学生往往觉得自己的父母跟不上自己的节奏,两代人之间出现了巨大的鸿沟,这其实并不全是学生的错误。因为进入大学,学生的视野得到开拓,思维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与之不同的是,父母的观念还停在原来的位置,所以,为何不打开微博,成为自己儿女的“粉丝”呢?这样一来,子女的情绪变化自己也能够及时掌握,对于疏导子女的情绪也会起到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家长建立微博也可以加强同学校教师的沟通,只有学校和家庭联合起来,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才能对孩子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家长通过微博与教师保持联系,使得双方都能及时了解子女在家和学校的不同表现,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有针对性,效果才更好。

3.学校微博互动平台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加强学生互动社区、主题教育网站、专业学术网站和“两微一端”建设,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3]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已经开启了自己的官方微博。学校微博的建立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发展动态,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校的建设中来,引导同学们正确参与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探讨,培养大学生爱国、爱校、爱家的优良品质,同时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但是,现在的高校官方微博出现了一种分化的趋势,一类高校的微博关注度很高,各种内容更新也快,很有吸引力,而另一类高校的微博几乎半年也不更新,偶尔更新一下,也是将学校新闻网上的内容复制过来,这完全失去了微博的魅力,使得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很被动。总之,微博是一个可以让人展示自我、倾听别人的新的社会交流平台,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积极利用,通过它为学生排忧解难、指点迷津。同时,对于其表现出来的一些消极影响也应该自觉抵制,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者循循善诱,尽可能的缩小它的危害,改变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利地位,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出路。

[1]朱馨禄,张凯丽.“双微”的传播特点及其对政府危机公关的影响[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67

[2]新华社.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2017-02-27)[2017-04-01].http://www.gov.cn/xinwen/2017-02/27/content_5182502.htm.

[3]吴滔,刘天旭.自媒体时代微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06):34-35.

[4]何超男,方鸿志.微时代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7(01):23-24.

[5]周汇,齐爽,裴久徵.浅析“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创新[J].经营管理者,2017(02):331-332.?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the Influence of Micro-blog on 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UN Hui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Economics,Nanjing 210023,China)

The micro-blog has a unique role in broadening the mean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relieving the serious atmospher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fully expressing ourselves,but it also brings certain challenges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information,the prediction of effect and the way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subject and object.Therefore,The educational workers should change ideas actively,strengthen interaction and build multiple communication platforms in order to guide students to usemicro-blog correctly.

micro-blog;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college studentseducation

G621

A

1671-1084(2017)06-0051-04

DOI 10.16221/j.cnki.issn1671-1084.2017.06.012

2017-05-04

孙辉,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师生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0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