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培育大学生公民人格的路径探究

2017-03-11 13:17覃敏良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人格公民培育

覃敏良,刘 贤

(钦州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钦州 535000)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培育大学生公民人格的路径探究

覃敏良,刘 贤

(钦州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钦州 535000)

近年来,多种西方思潮对大学生思想产生了一定消极影响。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可通过开发和利用思想政治理论地本资源,加快课程体系建设,注重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相结合,建设公民人格培育网络课程等路径,来优化大学生公民人格的培养。

思想政治理论课;公民人格;教育路径

当今世界全球化发展迅速,在相对自由开放的环境中,西方自由化、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等多种西方思潮对大学生思想产生了一定消极影响。在此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思想健康发展遇到极大挑战,这些消极观念对人的影响是渗透式的,若不遏制其发展就会动摇人对理想信念的追求、破坏公民人格健全,最终导致个人行为与建设和谐社会发展要求相悖。因此,健全大学生公民人格必然成为高校教育的一项重任,也是社会发展要求。目前,高校还没有或者很少设有专门培育大学生公民人格教育的课程,但是高校又具有培育大学生公民人格的独特优势,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公民人格培育存在许多契合性,若能创新教学模式、把公民人格教育融入到课堂,对增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一、时代要求:健全大学生公民人格

青年大学生是国家栋梁,社会需要他们具有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公民意识,要求他们能够自立、自强。然而,近些年大学校园时有学生自杀、投毒、盗窃等行为发生,这说明了少数大学生公民人格存在一定缺陷,主要表现在缺乏感恩之心、奉献精神、社会责任感。因此,培育大学生公民人格是高校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须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更是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实现“中国梦”:要求健全大学生公民人格

国家、社会所需人才首先要具备健全的公民人格。因为只有公民人格健全的人对社会才有责任感,才能够在服务社会实践中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人民利益。高校教育目的不只是培养具有知识的人,倘若只有知识却没有健全、成熟的公民人格,人在思想上就缺乏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公民意识,在行为上就会容易偏离国家、社会发展要求。实现“中国梦”需要大学生能够担当起社会责任,在思想政治上坚定对社会主义信心,这就要求他们具备健全的公民人格。当代大学生思想十分活跃,但对事物的是非判断容易受到西方自由化思想影响,甚至出现崇尚资本主义民主、自由观念等,动摇对四项基本原则的坚持。他们对社会产生消极态度、缺乏创新和合作精神,这直接影响社会和谐、进步、发展。因此,培育大学生公民人格健全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

(二)建立和谐社会:要求健全大学生公民人格

近些年,新闻多次报道大学生因为沉迷网络游戏,在被父母严厉批评后竟对自己亲生母亲痛下杀手;大学校园时有因为学习压力、或感情挫折、或与同学之间矛盾而自杀或伤害他人的学生。例如大学校园曾发生学生喝下室友投毒水后中毒身亡;震惊全国惨剧的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更让人难以抹去,这些事件打破家庭、校园和社会的平静。这一系列惨剧反映当前少数大学生公民人格尚未健全,也映射出高校对学生的公民人格教育不到位。大学生公民人格是否健康发展关系千家万户的平安、对建设和谐校园及和谐社会起到关键作用。因此,高校须加强对大学生公民人格培育,使其懂得正确处理各种关系,锻造自己成为和谐社会一份子,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人才保障。

(三)大学生自我发展:需要健全公民人格

大学校园是学生成才的最佳地方,在这里他们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不断健全自己的公民人格,为以后踏进社会做好准备。而今我国社会处于全面深化改革、转型发展阶段,在这期间各种外来思潮蜂拥而至,社会思想呈多元化趋向。这些外来思潮的糟粕部分对大学生思想产生消极影响,使他们学习、生活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而大学生身心还处于成长阶段,是非判断能力不强,这就需要全社会对他们的思想、行为加以监督和引导。引导需要科学途径,公民人格培育则是主要途径之一。对大学生进行公民人格教育,提高其思想道德素养、帮助其建立健康心理素质、强化其对社会和国家的认同感、使其意识到权利和义务存在统一关系,才能克服自身缺陷、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培育大学生公民人格载体: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目前,高校缺乏专门培育公民人格课程,但并不等于就没有进行培育的渠道。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与公民人格教育存在一定契合性,教师应积极探究其中关系,创新教学模式,把公民人格教育融入课堂,以健全大学生公民人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是一门关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理论基础课。开设该课程主要目的之一即是要求大学生树立正确的 “三观”,其观点和内容是正确树立“三观”的理论依据。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能够在社会实践中运用辩证法去思考问题、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做到与时俱进。该课程还要求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够以科学精神看待事物发展,坚持追求真理、不要盲目迷信、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生价值等。该课程的科学观点对提高青年大学生理性思维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它的科学辩证方法使学生得以潜移默化,懂得以理性的生活态度去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以促进自身公民人格健全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一门以史事为载体,讲述近代以来我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历史进程。在这进程中,许多民族英雄、仁人志士所表现出来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不屈不挠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是培育大学生公民人格的历史依据。课程介绍了我国许多优秀历史英雄人物事迹,有助于青年大学生树立国家、民族观念,使其意识到自己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份子;认识到国家之繁荣、民族之复兴是每一个人应当承担的历史责任。课程主要讲述 “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选择改革开放”,是否正确理解和回答这四个选择关系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关系到党后继有人、关系到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该课程还阐述了近现代中国人民为反对外国侵略者而奋斗的艰辛历程,要求大学生学习历史、了解国情、懂得今天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课程通过讲述我国人民的奋斗史,让学生意识到只有继续艰苦探索、保持艰苦奋斗精神才能实现“中国梦”。通过学习该课程,提升学生内在品质,能够做到自立自强,敢于创新;自觉抵制攀比心理,生活奢侈;知荣辱、敢担当,促进自身公民人格健全。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是一门对大学生公民人格培育具有很强针对性的课程,该课程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做好目标规划、把握好人生走向。该课程内容广泛,包括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健康成长;同时还强调学生要明辨是非,遵守法律法规,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道德等。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着重讲述人生成长成才会遇到的一些坎坷以及克服困难的积极办法,引导学生对困难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做到自我调整学习目标、调节生活状态,不断超越自我。课程从多角度对大学生进行公民人格教育,要求学生讲政治、讲道德、讲纪律;同时要懂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学习该课程,可以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断健全其公民人格。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是一门内容丰富,着重讲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它是大学生公民人格形成的重要理论基础。课程目标是要帮助大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如何实现中国化的过程;了解党与国家的方针和政策,自觉增强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得大学生要懂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历史逻辑分析问题,做到知行合一;通过学习该课程,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懂得运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观点解决现实问题。同时,课程非常重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积极深入基层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关心人民疾苦。

三、优化培育大学生公民人格途径

创新教学模式要注重学科之间的契合性,整合学科之间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在整合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基础上,找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公民人格教育契合点,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同时还要进行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相结合,把公民人格教育融入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保障大学生公民人格的健康发展。

(一)开发和利用思想政治理论地本资源

因为 “人民群众中蕴藏着丰富而实际的教育资源,对群众在实际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好思想、好品德、对基础创造的新鲜经验和好的做法,要及时总结推广。”[1]地方教学资源承载着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的、正能量的精神品格,是一本现实、生动的教科书。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深入挖掘这些生动的教学资源,并运用于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英雄人物事迹、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以此提升学生优秀品格,健全其公民人格。

(二)加快课程体系建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的结合

高校应积极探究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公民人格的契合性,努力挖掘有利于大学生公民人格健全的教学内容,对其进行启发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课程教育是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教师的耐心与指导。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也要不断创新、进行多维度整合资源,如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与“形势与政策”课程、党课相结合起来,为进行公民人格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

(三)注重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相结合

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大学生对权利和义务的认识,使其意识到在追求自我的同时要讲奉献,使自己行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马克思[2]指出,“人格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意在说明人的意识形成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高校虽然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要阵地,若缺乏校外的实践环节,学生也很难做到知行统一,缺乏对权利和义务统一的认识。因此,在进行思想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应该增加课外的实践教学环节,如开展大学生走进敬老院、走进社会、走进法院观摩审判活动等,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对健全其公民人格起到促进作用。

(四)建设公民人格培育网络课程,加强网络监督

当今网络技术发展迅速,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大学生公民人格教育。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与网络息息相关,他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世界,并与外界进行思想交流。因此,教师应注重加强网络建设,建立公民人格培育网络平台,建立师生在线互动,积极弘扬正能量,解答学生在“三观”等方面的疑难问题。利用好网络教育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保护学生隐私和自尊,拓宽培育大学生公民人格教育的渠道,利于提高课程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1]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93-94.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270.?

On Teaching Model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for Cultivating Citizen's Personality in College Students'

QIN Min-liang,LIU Xian
(Institute of Marxism,Qinzhou University,Qinzhou Guangxi 535000,China)

In recent years,some college students blindly advocate the western value and culture,uphold Individualism and being short of collective consciousness,so that some of them do harm to others and society.Therefore,it will have a great significance to integrate the citizen's personality education into the course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through innovating the teaching mode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citizen's personality education;teaching model

G711

A

1671-1084(2017)06-0044-04

DOI 10.16221/j.cnki.issn1671-1084.2017.06.010

2017-03-22

2014年度钦州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4XJJG-C07)

覃敏良,壮族,钦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刘贤,钦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中国近现代史。

猜你喜欢
人格公民培育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十二公民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