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菁菁
爱是教育的源泉
◎刘菁菁
冰心老人曾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是老师教育的源泉,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的确,教育工作不同于任何一种工作,教育是一门艺术,是一门思想的艺术。班主任对学生的热爱是顺利开展班级工作、教育好每一名学生的重要前提。爱学生,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对班主任的基本要求,更是推行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手段。
心理学告诉我们,良好的心境能使人的认识活动和意志活动被调动起来。一般说来,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做好学生管理,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爱学生,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真诚意识,使学生在充满爱的环境里健康成长;爱学生,就是充分利用正面教育,让学生不断发扬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学会用积极的态度去克服缺点和不足;爱学生,就是使学生树立爱心意识,在社会、学校和家庭里都用一颗充满友爱、热情之心,去面对每一件事,每一个人。
班级管理工作是从了解学生开始的。只有了解学生,才能在教育和引导学生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班主任和学生构成了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的两个基本因素。这两个因素都是人,而情感是人的本质特征之一。爱是情感中最积极的一种态度,是人性本善的体现。针对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逐渐变化和对求知欲望的不断增强,作为班主任就是用自己的爱去感染学生,让爱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传递,使每一名学生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班主任在开展教育和管理学生过程中,需要面对不同个性的学生。比如缺少家庭关爱的学生,由于成绩一般不够理想,多数为“后进生”,所以我更多地倾注三种爱:倾注“母爱”,使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浇灌“师爱”,学会对他们尊重与理解,关心他们的进步,对他们获得的每一次成绩都给予表扬和肯定;尽显“友爱”,和他们做朋友,经常谈心或者共同参与活动,将友谊建立在平等理解的基础上。再如,面对成绩优秀的学生,我也施以关心与帮助。因为,从成绩上看,这类学生是家长、老师的骄傲,但是他们也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压力。由于成绩好,他们容易拉大自身与其他同学的关系,加上家长和老师的过高期望,容易造成他们心灵的伤害。面对这类学生,我主要培养他们树立平等意识、集体精神,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交往,改善和减轻心理压力,实现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意志品质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的一环。班主任是学校进行教育工作最直接的参与者和组织者,要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他们的自觉性与坚韧性,离不开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克服困难是意志品质的一个特点。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班主任要帮助学生能够知难而进,积极克服;班主任要热情地去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鼓励他们树立信心,积极进取,把克服困难的方法和决定付诸于行动。
爱学生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的想法和意愿,使学生能够自信地成长。在学校、在课堂上,班主任要留给学生表达的机会,让学生知道提出意见和不同见解是他们的权利,让学生明白许多未知领域是有待探索的。班主任只要热情地鼓励学生,真正地赏识学生,就能看到学生纯真的心灵,就能听到学生发自内心深处的声音。此外,班主任通过倾听,了解学生遇到的困难,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爱学生就是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班主任要对学生新奇的、富有创新的想象要给予支持,允许学生“标新立异”。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视角中发现问题,提出见解,不轻易地否定学生的“奇谈怪论”,善待学生的“标新立异”,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之,在班主任工作中,爱是唤醒学生的心灵力量。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特别需要班主任倾注更多的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会信任和尊重,身心才能得到健康成长。
营口市第二十三中学)
(责任编辑:杨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