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颖
例谈寄宿学校校园欺凌的心理干预
◎刘 颖
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由一个或多个学生持续、蓄意或恶意通过孤立、侮辱、威胁、打骂、勒索等方式损害某个或某些学生的财务、身体和心理的行为。寄宿学校环境封闭,学生们24小时都生活在一起,学生无法避免与欺凌者接触,这为校园欺凌的发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场合。笔者通过案例简介、原因分析、辅导策略、辅导效果和案例反思,分析寄宿学校校园欺凌现象及其成功心理干预的过程。
小高,男,16岁。身材消瘦,动作协调能力差,患有胃肠道疾病。性格内向,不善与人沟通。缺乏自信。单亲家庭,随父生活,学习能力差,因成绩不好以及与同学关系紧张有过一次转学经历。
作为寄宿学校的学生,学校组织晚餐排队的时候,小高总是最后一个走出教室,让全班同学在门口排队等候,在同学们的警告和老师的提醒之后依然保持这种习惯,同学们对小高一直不满……有一次晚餐结束、班级组织带回的时候,小高的学具从裤兜里掉了出来,洒落一地。同学们等待小高排队的时候本来就很不满,现在又要等他从地上捡圆规、尺子等学具,大家又是一阵“语言暴力”,在值班老师的约束下才停下来。小高的学习用品不放在书桌上,而是放在身上,引起了我的注意。
与小高交谈,他陈述说同学们经常动他的东西。通过和其他同学的交流了解到,同学们对小高的印象是他做事和大家不一样。比如,晚自习结束,大家排队,小高总是最后一个,大家看不惯;大家都排好了准备下去,小高还要关窗户,大家看不惯;全班同学对小高都表现过语言攻击的现象。通过小高的日常反应以及同学们对他的态度和语言行为,可以肯定,在小高身上存在校园欺凌现象。
我仔细分析了在小高身上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具体如下:
个人性格:做事按照自己的风格,不考虑其他同学的感受,不听取他人建议,没能很好地融入集体。
班风:全班同学欺负一个人,没有正义感,没有维持班级秩序,没能在这种现象的最开始进行很好地干预,导致了现在的结局。
缺少干预:小高需要进行心理调试,改变自己的行为,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才能更好地融入班级,改变现状。同班同学也需要认知调整。需要采用心理主题训练、个案咨询等多种心理技法进行干预。
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我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多次利用晚上值班的时间,和小高谈心。聊聊近况,同时施加心理疏导。小高渐渐接受了我的引导,我也向小高渗透了遵守规则的理念:班级有班级的规则;不要故意浪费别人的时间,窗子可以提前关好,别让同学等,排队早点出来;尊重别人,做好自己。
在我执教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坐在小高后面的同学一直骚扰他,我的两次警告之后依然没能遏制他的行为,我当即采取了一个行动,让他坐到了班级后面靠门的位置。空间的隔离,遏止了骚扰。我义正言辞地警告这位同学,如果以后在课堂上还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就永远坐在靠门的位置。这件事后,在我的课堂上,杜绝了对小高的校园欺负现象。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为了有效应对校园欺凌现象,我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一些主题,让同学们进行讨论,以此来改变他们对人、对事的看法,也改变自己的行为。同时不管是同学们还是小高本人出现任何积极的行为,我都会第一时间进行肯定并给予强化。对这些同学我一直强调尊重每一个人的理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事风格和想法,我们要尊重他人。让同学们学会换位思考,我组织了“如果你和小高同学换个位置,你愿意同学们怎么对你呢”的主题活动,激发全班同学的思考和反思。
每一个个体都需要尊严和爱,我用正直、公正的理念影响每一位学生,创建积极的情感氛围。问题出现了,就利用专业优势进行心理干预。对欺凌者和被欺凌者都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和改变,问题才会得到解决。我相信,问题终会解决,只是需要时间和技巧。
一次值班的时候,我看到小高拿了一张报纸。简单交流后了解到,小高拿报纸是为了留着擦玻璃。当得知小高的报纸就剩一张的情况,我告诉他只要有需要,可以随时到我的办公室取旧报纸。小高找过我拿过几次报纸,师生关系越来越融洽,我对小高的引导也渐入佳境。
我比较喜欢看书,每次值班的时候都会带些心理学的杂志和书籍。小高问可不可以借给他,我的肯定的回答对小高也是一个极大的鼓励。每次借阅,我和小高都会约定归还日期,每次的按时归还是师生良好互动最好的证明。因为信任,所以信赖,所以改变,所以坚强。小高还主动告诉我:“能忍者,方成器”,他一定要坚持到初中毕业。
经过我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和值班过程中的积极情感关注,给了小高很大的慰藉,帮助他建立了自信。同时我对其他同学的认知调整和行为干预,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再也没有出现过校园欺凌现象。小高主动找我谈心,说自己会一直坚持到毕业,顺利完成学业,还谈了对现在状况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改变的意愿和行动,我真切地感受到小高内心的坚定和对未来的信心。
校园欺凌不是学校老师单方面的事情,也不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己的事,需要学生自身、家长和学校形成合力,才能积极有效治理校园欺凌。寄宿学校的学生,衣食住行均在学校,生活和学习的长时间交汇,学生之间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小高的案例,我对校园欺负现象有以下反思:
1.学生应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一旦发现校园欺凌现象要及时寻求支持
学校应该通过多种渠道的宣传活动,向学生展示校园欺凌对学生身心成长的危害等方面的信息,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提高警惕,能够甄别校园欺凌现象,并对校园欺凌现象有较高的防范意识,能够勇敢地面对校园欺凌现象,并能理智地向老师、家长和学校寻求帮助。
2.教师应关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细节,及时发现校园欺凌现象并进行技术性干预
教师要正确认识校园欺凌事件,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以及生活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细节,遇到校园欺凌事件,要和监护人以及相关教师了解情况,收集信息,一起研讨方案,对受欺凌的学生实施技术性干预。尤其是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密切关注受欺凌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给予系统的心理疏导。
3.学校应加强校园欺凌方面的相关培训,借助多方力量建立支持系统
学校应设立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处理校园欺凌问题,学生一旦遭遇校园欺凌,能找到合适的途径得到帮助。应聘请专家、心理学者等资深人士,对承担处理校园欺凌问题的老师进行专门培训,以提高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学生之间还应成立互助小组,让学生们取得同伴的支持;家校之间也要成立互助小组,老师和家长共同探讨校园欺凌的对策和方案;还应取得社会上的法律援助等支持系统,以震慑欺凌者。
大连市工读学校)
(责任编辑:史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