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让我学会辩证地看待教育

2017-03-11 10:38◎郑
辽宁教育 2017年17期
关键词:爱弥儿卢梭天性

◎郑 丹

《爱弥儿》,让我学会辩证地看待教育

◎郑 丹

读书最理想的境界是读者与作者“对话”,拿起一本书,教师要学会怎么阅读,要学会与书“对话”,与作者“对话”。卢梭的《爱弥儿》是一部经典的教育著作,其中有着诸多的教育知识,但它给我的最大助益是让我学会了在汲取教育精华的同时要辩证地看待教育。

一、《爱弥儿》自然教育概述

《爱弥儿》成书于1757年,是第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在此书中,卢梭虚构了一个叫爱弥儿的孩子,并详细阐述了他从0~20岁的自然教育,以此来反映他的自然教育思想,这在当时的法国社会具有反封建教育的重大意义。

(一)自然教育的含义、基本原理及目标

自然教育就是“让自然说话”,尊重人的自然天性,适时、适量、适当地教育,既不超越儿童的需要,也不忽视儿童的能力。自然教育包括自然的教育,即“才能和器官的内在的发展”;人的教育,即“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事物的教育,即“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所获得的经验”。

儿童不是微缩的成人,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有其本能、需要、能力、爱好。依照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倾向的规律进行恰当的教育,才能使儿童得到健康的发展,即把儿童看作儿童来教育,这就是自然教育的基本原理。

自然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符合自然要求的“自然人”,他具有这样的特点:首先,他不受等级、阶段、职业等的限制;其次,他不依附于任何人,具有独立的生存和生活能力;再次,他具有社会责任感并能够承担社会责任;最后,他身心健康,思维敏捷,能独立思考。

(二)自然教育的阶段

婴儿期(0~2岁),此时教育的重点是身心的养护和锻炼。卢梭非常重视儿童的身体是否强壮,“因为身体要康健,才能听从精神的支配”。

儿童期(2~12岁),此时的教育以触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第六感觉的训练为主。由于12岁以前理性尚处于沉睡期,因此没有知识和道德教育,12岁的爱弥儿“聪明、活泼、无忧无虑,完全沉浸在当下的生活之中,活力充沛,富有生命力。”

少年期(12~15岁),此时理性已经觉醒、内在的欲望已经萌发,可以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卢梭把这一时期看作是一个发展思考力和学习各种知识的时期。

青年期(15~20岁),此时欲念日益增长,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成型时期,主要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以培养青年善良的情感、意志和判断。

二、《爱弥儿》自然教育的局限性

卢梭的教育思想始终贯穿着一种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集中反映他教育思想的不朽之作《爱弥儿》同样也充满着浓郁的浪漫气息。他所主张的自然教育以大自然和人的天然本性为良师,以期培养出能够摆脱社会各种偏见和精神桎梏的“自然人”。然而,用现代人的眼光来考察与审视这位大师的自然教育,其中也存在不少偏见。

(一)低估儿童的理性,忽视人的自我教育

他人教育和自我教育是教育存在的两种基本形式,而爱弥儿从头到尾所接受的都是他人教育。他已经成为一块可以随意揉搓的“橡皮泥”,教师让他怎样做他就怎样做,既没有自己选择教育者、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的权利,就连自己将来的理想伴侣都是教师给他设定好的。在《爱弥儿》中,自然教育并非名副其实地让“自然”说话、顺从天性的教育。

(二)阶段教育过于机械和死板,忽略儿童发展的“最近发展区”

卢梭对爱弥儿从出生到20岁阶段的身心特点进行了细致地分析,在此基础上把儿童的发展严格划分为五个时期并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主张在一个阶段绝对只能着重发展某种教育,而不允许有丝毫超前,这难免有些机械化和死板。教育要走在发展的前面,儿童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儿童可能的水平,一种是儿童可能发展的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因此,教育不能机械和死板地按照“12岁发展智育,15岁发展德育”进行,而应当着眼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也应成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在教育对象上将女子置于从属地位

卢梭认为,男女不平等是天性使然,是大自然给予的任务不同决定的。同时,他认为女子体力和智力上都不如男子,因而把女子看作是男子的附庸,女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贤妻良母,她们无需智力。《爱弥儿》中直到第五卷论及婚姻时才将女子教育“一笔带过”,仅用三节的篇幅阐述女子教育,且笼统地将女子教育分为10岁以前与10岁以后。同时,书中是以男性的视角对其做出阐释,完全忽视了女子在社会中的价值和她们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由此可以看出,这又是卢梭的一个悖论,他一方面倡导自由、平等、博爱,另一方面又无法以全面的视角去同等对待男子教育和女子教育,他的“爱弥儿”是个男孩,而不是设定的一个“儿童”。然而在现代社会,不论男孩还是女孩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在教育面前都是平等的,即使他们在性别上有差异,但这并不能够影响他们所应接受的教育内容和方式,他们都应当成为教育的对象,没有主从之分。

三、《爱弥儿》自然教育的现代启示

虽然用现代人的视角去审视《爱弥儿》总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书中所构想的自然教育对当前教育乃至今后的教育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把儿童当作儿童来看待

如今“少年老成”的儿童比比皆是,人们把儿童当成“小大人”,把本应天真活泼的儿童折腾得“老态龙钟”,这恰恰违反了儿童发展的自然顺序,扼杀了儿童的天性,长此以往“人将不人”。儿童就应当是儿童,应有他们欢乐的童年,知识可以慢慢教,童年逝去就不复返了。我们应把儿童变成一个主动接受教育的活泼儿童,我们的教育要适应自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追随儿童本性,让儿童通过生活进行学习。

(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卢梭认为,所有一切好的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并且教他研究学问的方法。我们时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应该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启发孩子的学习欲望。就孩子的天性而言,他们爱玩、爱跳、爱闹,我们就应当多让他们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因为教育的任务不在于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而在于发展孩子获得知识的能力。

(三)不教是为了更好地教

卢梭认为,12岁以前儿童的理性尚未发展,这时的教育应当纯粹是“消极”的,不要教学生道德和知识,而在于防止他的心沾染罪恶,防止他的思想产生谬见。卢梭还说:“若是你开头什么也不教,反而会创造一个教育的奇迹。”也就是说,我们应当尊重儿童的天真,让儿童在本应嬉戏的年代里按其天性自由发展,不要过早地使他们厌恶学习。有个快乐童年的儿童往往能更好地接受知识,他们不仅有强健的身体,还有坚强的意志,正确的判断,善良的情感。

无论作为教育工作者,还是作为教育理论学习者,阅读《爱弥儿》多少遍都不算多,其中的精髓值得我们仔细品味,从中学会辩证地看待教育问题。

(作者单位:营口市鲅鱼圈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赵静)

猜你喜欢
爱弥儿卢梭天性
再论爱弥儿是谁
尊重天性 顺势而为——读《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有感
与卢梭的狮子相遇
跟着卢梭去看原始派
卢梭的思想实践及其争论
从《爱弥儿》中探寻卢梭的自然主义爱情观
试论《爱弥儿》中的爱情观教育思想
鼓励孩子爱玩天性的家具设计
卢梭《社会契约论》中的自由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