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茹
发挥品格优势让幸福滋养师德
◎周茹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更是新世纪里非常耀眼的民生关注点。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其幸福感状态不但影响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更直接影响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同时,教师幸福又是师德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理解和遵守师德的重要情感基础,即要通过教师幸福滋养教师师德。得幸福的秘诀不是死死盯着不足力、求改正,而是建立并发挥优势,让生活充满“真实的幸福”,发挥品格优势是获得幸福的源泉。
教师幸福;师德;品格优势
教育,即教书育人。怎样育人,要育出什么样的人,不同的教育派别虽各有观点,但无不欣然认同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培育出幸福的人。教育的过程是师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所以教育目标的实现还依赖于教师,依赖于教师幸福和教师师德建设。
(一)教师为什么要幸福
作为一线教育的专业研究人员,不禁质疑:教师都不知道什么是幸福,却能向学生们描绘出一幅幅幸福的场景和生活中美好的画面;教师都不能体验到幸福,却启发着学生们捕捉和感受生活中每个幸福的瞬间;教师都不懂得该如何获得幸福,却传授给学生获得幸福的知识、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获得幸福的能力……更不敢想象,如果教师天天教育学生要善于感悟幸福,教师自身却不幸福,学生还能以幸福为自己的人生追求,会用教师所教的那些途径方法追求到幸福。
不难理解,学生们只有在真实的教育场景中耳濡目染,才能真正滋养出幸福的心,奠定起幸福的人生路。当然,幸福的教育场景不是老师置身事外地设计出来的,而是老师们幸福生活的自然流露和演绎,让学生们感同身受地模仿。因此,教师幸福是幸福教育的前提,是引领学生走向幸福人生的重要资源,因为所有的教育都遵循“身教重于言传”的真理。
(二)教师幸福是师德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试想,一位没有教育幸福感的老师,如何能把教书育人作为毕生的价值追求?又何谈满腔热情、耐心细致地关心、爱护、帮助学生?没有幸福感的教师是很难胜任教育工作的。教师只有摆脱了职业感的束缚,不把教学仅仅当成谋生的手段,在教育过程中体会和传递幸福的能量,才能在教的活动中自由地、有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全部才能和力量。教师幸福是师德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理解和遵守师德的重要情感基础,即要让幸福滋养师德。
幸福的秘诀不是死死盯着不足、力求改正,而是应该建立并发挥你的优势。当我们运用自己的优势时,我们会感觉良好,我们的生活会充满“真实的幸福”,即发挥品格优势是获得幸福的源泉。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了获得幸福的24个品格优势,这些优势可以测量,也可以学会。具体包括:强烈的好奇心、热爱学习、判断力、创造性、社会智慧、敏锐的洞察力、勇敢、毅力、正直、仁慈、懂得爱与被爱、公民和团队精神、公平、领导力、自我控制、谨慎小心、谦虚、美感、感恩、希望、灵性、宽恕、幽默、热忱。
在《品格优势》量表中,24个品格优势都包含两个通过调查得来的最有鉴别力的问题,量表采用5点计分,两个问题的汇总分数就是此项品格优势的分值。得分最高的优势就是突出品格优势。要给幸福增值,就要尽量每一天在不同场合展现突出的品格优势,以得到最多的满足与真正的幸福。
(一)品格优势总练习:建构优势
1.突出优势练习
这个练习是在你发现自己的突出优势之后,使你更频繁、更有创造性地使用它们,以鼓励你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而自我锤炼出美好的师德。
第一步,查找突出优势。通过24项品格优势的测试题,自行测试,并找出自己的突出优势。
第二步,回顾突出优势。请尽可能详尽地回想这些突出优势在你过往的生活中都产生过哪些影响,给你带来过哪些好处或成功。回想的越清晰具体越好,可以把自己回想的内容记录下来,也可以找一个自己信任的人说说。
第三步,扩展突出优势。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固定地抽出一段时间,在工作中、在家里或在闲暇时,练习你的一项或多项突出优势。比如:如果“希望、乐观”是你的突出优势,那么你可以帮学业和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找到他们的优势、自信和目标,并表现出你对他们的信任和期待;如果你觉得“自我控制”是你的优势,那么你可以在晚饭后出去锻炼,而不是在家看电视;如果你的优势是“欣赏美与卓越”,那么你可以选择一条更长但风景更好的上下班路线,哪怕这会多用20分钟。最后,体验你在做前、做中、做后的感受,并反思自己是否沉浸其中,忘我体验,是否收获了挑战之后的那种兴奋感和成就感,并且愿意继续下去。记录下这个过程,可以写在自己的日记本里,也可以分享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或者把这段记录和自己信任的人分享。
2.日行一优势
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提出,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并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学习、全面发展应该是我们每一位师生应该遵循的科学发展观。因此,我们除了要扩展自身的突出优势,还要及时捕捉并发展我们身上偶尔闪现出的任何一种优势。
第一步,对照24种品格优势,我们身上的任何品格优势只要一出现,要明确地把它说出来或记录下来,并给予自己奖励。慢慢地你会乐于做这些事,这就是优势发展的契机。所以,请记录下这一周里你每日发挥的几种品格优势,并请及时地给自己奖励。
第二步,在身边人当中,特别是你的同事和学生身上发现他们品格优势的故事,并记录下来,甚至把你的所观所感告诉他们,这也是你能给予他们的奖励。
(二)品格优势单项练习
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关爱学生就是要求教师有爱护学生、维护学生的情感和爱心。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那么让我们一起学习与师德紧密关联的品格优势的修炼方法,同时这些品格优势既能帮助我们重塑过去,又能帮助我们把握现在,寄望未来,帮助我们在时间维度上永远浸润在幸福的福流里。
1.重塑过去
(1)感恩和宽恕练习
对过往的时光不能心存感激和欣赏,是使我们得不到平静、满足和满意的原因。感恩练习,会改变我们对过去的看法。感恩可以让生活更幸福、更满足。在感恩的时候,对人生中好事的美好回忆能让我们身心获益。同时,表达感激之情也会加深我们与别人之间的关系,优化工作中的同事关系、师生关系,尤其是我们的感恩品质会言传身教地影响着朝夕相处的学生。不过,我们有时说“谢谢”说的很随意,使得感谢几乎变得毫无意义。在接下来这个“感恩拜访”的练习中,我们要用一种周到、明确的方式,体验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第一步,请闭上眼睛。想出一个依然健在的人,他多年前的言行曾让你的人生变得更美好。你从来没有充分地感谢过他,但下个星期你就会见他,想到谁了吗?
你的任务是亲自给这个人写一封感恩信,并亲自递送给他。这封信的内容要具体,在信中,你要明确地回顾他为你做过的事,以及这件事如何影响到你的人生。让他知道你的现状,并提到你是如何经常想到他的言行的。要写的能打动人心。
第二步,写完这封信后,打电话给这个人,告诉他你想要拜访他,但是不要告诉他这次见面的目的。当一切都在意料之外时,这个练习会格外奏效。
如此做了,一个月内,你将会体验到满满的幸福。
同时,对过去的不幸夸大其词、念念不忘也是我们对过去的记忆蒙上阴影的原因。因此,必须重写大脑中的过去,而只有宽恕可以在不改变记忆的情况下,转换、去除伤痛与仇恨。这段时间,《哪有工作不委屈》这篇文章火爆了微信朋友圈,引起了职场人士的共鸣。作为教师,我们每天与集“天使与魔鬼”特性于一体的孩子们朝夕相处,一颗宽恕的心,是永葆热爱之情的前提。更何况教学之外,还要处理好各种纷繁复杂的校园琐事和人事关系呢?要想提升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幸福感,宽恕之心绝对是师德修炼的重要议题。
第一步,请你回想一个曾让你感到受伤的人,带着这种回想来完成下列条目,测试自己的宽恕品质。
计分方式: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计1~5分。逃避的动机(题2、4、5、7、8、10和12)和复仇的动机(题1、3、6、9和11)分别计算。
第二步,请跟随着REACH五步骤来练习。
R是回忆,指跳出来、以旁观者的身份客观地回忆整起事件。现在,请做深呼吸直到感觉轻松平静下来,再慢慢回想。
E是移情,指换位思考,从加害者的角度去观察他为什么要伤害你,即设想加害者的所思所想。
A是利他,指回想你曾体验过的别人原谅自己的伤害行为时的感受和心情,爱来爱返,所以也把这份心情送给侵犯过你的人,想象他被宽恕时候的感激和幸福心情。
C是承诺,指将你的宽恕大方地表达出来。可以给加害者写一封信或打一个电话,或在日记中写下宽恕,或是告诉一位你可信赖的朋友,这些都是最终实现宽恕所必须做的事。
H是保持宽恕之心,这并不容易,因为过去的记忆会一再被想起,但保持宽恕之心能帮你把记忆中所挂的伤痛标签换掉。宽恕并不代表抹去记忆,只是不会让你的记忆中有复仇和逃避的成分。
(2)公平练习
能公正地爱每一个学生是教师心灵美的表现,是具有良好师德修养的表现。在教师面前,每一个学生都是平等的,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教师应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让每一个学生都沐浴在师爱的阳光之下。公平品格优势的练习,需要分步骤完成以下任务。
第一步,回想在漫长的求学生涯或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你是否曾被不公平对待过?还记得当初的心情和感受吗?如果有,请尽可能详尽地描述。
第二步,回想在过往的生活学习中,你是否曾被公平对待,这段亲历让你记忆犹新?如果有,请尽可能详尽地描述你的体验和收获。
第三步,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你是否也懊悔于某次的处事不公,还能清晰地记起当事人的反应吗?如果有,请尽可能详尽地描述。
第四步,在过往的生活中,你是否总能恪守公平,公平公正地对待身边的人,特别是你的学生。请尽可能详尽地描述一件事情,说说当事人的反应和你的体会。
2.优化现在
(1)美感练习
品味美好就是要感知愉悦,将注意力放在愉悦的经验上。练习拥有美好的一天,可以在这个月中找一天专门做喜欢的事、宠爱自己,提前把准备做的事都用纸笔写下来。尽量不要被生活中的琐事干扰,只管照着拟定的计划去做。
(2)判断力练习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要常想一二三。因为对坏事的过度关注会让我们变得焦虑、抑郁,自感不幸福,所以要更多地关注并品味那些生活中的好事。每天晚上睡觉之前,用心想想今天的三件好事,以及它们发生的原因。可以用日记本或电脑来写下这些事件,重要的是,要有这些记录。这三件事不一定要惊天动地,只要能觉得幸福和温暖,就都是好事。在每件好事的下面,都写清楚“它为什么会发生”。比如,如果你的爱人买了新鲜的牛肉和蔬菜,你就可以说“因为你爱人对家庭很有爱,很体贴。”
(3)慷慨练习——助人为乐
当用能力和优势去做一项对他人有好处的事时,会有幸福感,它是完全忘我和投入的体验。如果还是不能确信做好事比找乐子(感官愉悦)更容易得到幸福感,就分别去做一件可以带来感官愉悦的事,再去做一件别人没有预料到的助人的事,然后观察和对比情绪变化。
(4)爱的练习
一对恋人,两情相悦,是因为彼此看到了对方的优势,然后走入婚姻的殿堂。随着时光的流逝,那些当初吸引彼此的优势是否变得理所当然了呢?那些曾令人倾倒的人格特质变的习以为常。而如果我们每周能多花点心力在维护婚姻上,会发现自己真正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每天分开前和重聚时,记得多抚摸、拥抱、亲吻,这些行为饱含着爱意、温柔与互相谅解的信息;下班回来,互相聊一聊一天里有趣的见闻或重要的经历;一周约会一次;每天至少称赞和感谢对方一次,可以对照24项品格优势,找出配偶的三个突出优势,并根据挑选出来这三个优势,写出每天发生在配偶身上、值得赞美的事情,让配偶读你所写的句子,并让他做这样的练习。
(5)社会智慧练习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是教师处理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在学生心目中,亦师亦友、民主平等,是“好教师”最重要的特征。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形象在学生眼中既是光辉伟大的,同时又是和蔼可亲的。为了实现这一心愿,教师不仅需要有过硬的专业本领,还需要能够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这就需要教师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尊重和宽容学生,创造共同的话题,真正地与学生谈“心”。“社会智慧”练习,能帮助我们做到这些。
第一步,认识四种回应方式。当我们身边的亲人、同事、学生和朋友告诉我们他们的胜利、成功以及其他一些好事时,我们应对的方式可以加强这种关系,也可以破坏它。
第一种,积极主动式:在语言上你会真诚的祝贺,为对方欢欣鼓舞,并关心很多的细节;在非语言上,你会保持目光接触,真诚地微笑、触摸、大笑等。第二种,积极被动式:仅仅是总结式的应和语言,缺乏对事情的关注和关心;在非语言上,也几乎没有任何积极情绪的表达。第三种,消极主动式:语言上没有祝贺和欢喜,而是关注事件中可能存在的消极面;同时传达出消极情绪。第四种,消极被动式:语言上完全不回应;也几乎没有眼神接触,转身离开。
第二步,爱的回应之生活实践练习。在接下来一周里,当你身边的人告诉你他们的好事时,你要认真倾听。改变你的应对习惯,积极主动地回应他们。要询问很多的细节,请他们与你重温事件,重温的时间越长越好。以爱之心,关注别人的好事,为别人欢呼喝彩,是拉近心理距离的最好方式。
3.寄望未来
面对未来所表现出的积极情绪包括:信心、信任、自信、希望及乐观。而无数的研究讨论过希望和乐观,共同的结论是乐观和希望可以通过练习来培养,而最好的方法就是指认出自己的绝望想法,并且反驳它,而以下4种方法又会使你的反驳更有力量。
第一,提供证据。要像个警察一样问自己:“这个想法的证据是什么?”于是会发现,大多数时候,证据都会有利,因为本能中我们对不好的事情都会有过分的悲观反应,而恰当地引出证据,会反驳自己原本的扭曲解释。
第二,找出可能的其他原因。事情发生既然有那么多可能的原因,为什么要找最坏的理由跟自己过不去呢?问问自己,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式来解释这个失败。搜寻其他的可能性,是摈弃不真实原因和打断破坏性思维习惯的过程。
第三,“去灾难法”。要问自己,这个糟糕的情况最可能引发的后果如何?把你能想到的所有坏结果都写出来。这时候再回到第一种方法,重新去搜寻证据。
第四,反思用处。有时候,抓着一个想法不放其实远比它的真实性还要糟。紧抓着它只会更难过,因为这是难以改变的事实。所以应该把注意力转到可以改变的那些事情上,应该去想想:这个情境可以改变吗?该如何改变它?
从现在开始,每天都练习一下,不要特意去搜寻不好的事,可以就日常发生的事来做这个练习。当听到消极的想法时,反驳它,把它赶尽杀绝,并把反驳的过程记录下来,这样的练习请持续至少一周。
这些发挥品格优势的小练习会对我们、我们的家人以及我们的学生有效,甚至对那些极度抑郁的来访者。美好的生活就来自于每一天都应用我们的品格优势,有意义的生活还要加上一个条件——将这些优势用于增加知识、力量和美德上。
[1]王华女.幸福的教育人生何以何能可能:给教师的建议[J].中国教育学刊,2008(1):46-49.
[2]刘彦平.以教师幸福之义为教师职业道德正名——论教师幸福与教师职业道德[J].鸡西大学学报,2014(9):36-39.
[3]马丁·塞利格曼.洪兰,译.真实的幸福[M].第1版.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0:141.
[4]马丁·塞利格曼.赵昱鲲,译.持续的幸福[M].第1版.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27.
(责任编辑:史晓红)
周茹,大连教育学院心理健康服务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本文系大连市教育科学规划一般立项课题“普通高中人生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实践研究”(ND2013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