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框架下的大学英语新转型

2017-03-11 09:36陈国静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外语大学

龙 君,陈国静

(1.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公共外语教学部,湖南 长沙 410205;2.喀什大学 外国语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6)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框架下的大学英语新转型

龙 君1,陈国静2

(1.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公共外语教学部,湖南 长沙 410205;2.喀什大学 外国语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6)

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给大学英语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推动其进行新的转型。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需求以及学科理论和课程教学论的发展为大学英语新转型提供了理据;《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颁布从课程设置、教学策略、教学资源、教师发展、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等方面为大学英语新转型提供了应对策略和实施框架。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大学英语新转型;理据;对策

大学英语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本科教育阶段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对促进大学生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学英语经历了三次重要的、卓有成效的教学改革,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外语人才培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随着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持续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急剧加速,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巨大的改革压力。在国家政策要求和时代背景要求下,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经过长时间的调研和论证颁布了《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该指南作为大学英语学科国家教育质量标准,是“人才培养的基本依据”,在引导高校推进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全局和长远发展[1]。该指南的推出,为大学英语新转型提供了依据,也带来了挑战。

一、大学英语新转型的理据

大学英语在经历了三次改革后,实现了从“自由发展”到“规范统一”再向“分类型、分层次、多元化、个性化发展”的转变。尤其是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期间,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指引下[1],全国各高校稳步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越来越多的大学英语教师积极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模式,开展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国家对外交流的领域和广度在不断扩大与加深。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拥有越来越多的国际话语权,由“本土型”国家向“国际型”国家转变。在这样一个国际化背景下,国家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在不断提升,大学英语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社会对大学英语的期盼都预示着大学英语教学新转型时期的到来。

国家政策、规划、纲领、文件的制定和颁布以及政治、经济、文化改革都有其背景,要基于一定的需求分析和相关调查研究。只有基于充分理据的政策和改革才会真正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大学英语教学新转型首先是基于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需要;其次是基于教育对象的需求;另外,大学英语教学新转型也是相关学科理论的内在要求[2]。

(一)需求依据

1.国家战略发展需求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打开国门,由“本土型国家”向“国际型国家”转变。教育部李宇明指出国际型国家对外语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需要外语服务甚至“外语生活”[3],这也意味着普通大众会更广泛地参与到各种国际交流合作、出国留学访问、商贸洽谈旅游、劳务输入输出等对外交往中。同时,在国际化进程中,中国一方面要“走出去”即推介自身的民族文化,另一方面要“拿进来”即吸纳国外的先进文化。而且随着政治经济等实力的增强,中国将在国际经济合作、教育文化、外交事务中承担更大的责任。国际化的背景对中国的外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外语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语言类服务水平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高等院校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5]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从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对大学英语教育进行了新的定位,即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提升国民素质和国家文化软实力,以争取更多的国际话语权,保护国家的利益[6]。在教育国际化进程中,高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应承担培养国际化外语人才的重任。

2.社会发展需求

教育的服务对象是社会,人才的培养应该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逐渐融入国际化的大环境当中。社会对英语的要求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胡学文等人就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或单位现有员工的英语能力需求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结果显示社会用人单位对英语的需求比较强烈,四六级考试证书仍然是目前社会接受度最高的英语证书,也是目前企事业单位用来衡量员工英语水平的主要标尺[7]。同时,研究数据还表明大学英语教学不应该只是局限于对学生英语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培养,还应该肩负培养学生人际交流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综合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的任务。

新世纪的中国将是国际型的中国,广大民众对于外语的需求不仅仅体现在语言服务上,更渗透于生活中。在这样的特定时期,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出现了学术型和应用型的分类,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元化的特点。当今社会不但需要不同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更需要大批既懂外语又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也需要高端的国际型人才。这给当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个风向标:大学英语教学既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技能,又要培养学生用英语学习专业的能力,还要能帮助学生了解异族文化,推销本族文化。

3.个体发展需求

中国的英语教育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从大中小学一条龙的英语教学实践来看,通过小学到高中的长期的基础英语教育,许多学生已经打下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在听和说等基本语言技能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总的来说,大学新生们的入学英语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很多学生渴望在大学英语学习阶段能由被动的接受性客体变成积极的、主动的学习主体和中心。

蔡基刚等人以上海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英语学习需求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日益加强的背景下,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的需求日益增长,学习者在其专业学习中对英语的听、说、读、写各方面技能有较大需求,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需要改革等等[8]。金铭等人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习者对于大学英语各方面的需求:对于现有大学英语教学不甚满意,渴望多元化课程,包括工具性技能类课程与文学文化类素养提高课程;学习者还希望学习学术英语课程,以衔接通用英语与专业英语。学习者对于学术英语和专业英语的需求增加成为一种必然趋势[9]。

另外,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环境下,在中国“走出去”的战略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期望能有海外教育的背景。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将加入到这个教育国际化的浪潮中。英语作为一门世界通用语言,在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作用是任何其他语言所不可比拟的。因此,英语学习者们期望大学英语教学能够帮助他们了解西方文明、思维方式以及生活习惯,希望所学的大学英语能“学以致用”,并将英语作为他们用来汲取和交流专业信息的工具,以增强他们今后在专业领域内的国际交往能力[8]。

(二)理论依据

1.基础学科理论依据

我们所持有的语言观直接影响我们对语言教学问题的理解。近几十年来,作为语言教学基础的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认知科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的纵深发展不断丰富着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认识。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方面的新成果对大学英语教学思想带来极大的影响和冲击。尤其是近20年来,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社会派对曾长期处于统治地位的认知派提出挑战,两派在语言观、学习观、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以及哲学倾向等重要问题上存在分歧,也从不同侧面揭示了二语习得的内在规律,形成了很多有解释力的理论。文秋芳认为可遵循认知派理论,注重对二语习得者交际结果影响因素的研究,也可遵循社会派理论,分析交际者会话,阐释交际者构建意义的过程[10]。语言观的多元性必然导致对语言教学的多维认识,为探索外语教学的规律提供新的视角。

在这样一种基础学科理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下,大学英语教学也需要进行多类型、多层次和多维度的转变,以顺应基础学科理论的不断发展,并在这种多元语言观的指导下,调节学习者与客观世界之间的互动关系,帮助学习者从多角度深入理解世界的多样性,提高其分析能力,从而扩展其认知心理空间,丰富其概念系统,实现个人需求,满足社会需要,最终成为能服务于国家发展的国际型人才。

2.课程论依据

综观20世纪外语教学的发展,对教学方法的探讨一直是研究的主流,从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到听说法,从情景教学法、交际法到任务型教学法,先是流派纷呈,后是多元并存,被称为“方法的时代”。每一个阶段都有占据主导地位的外语教学方法,每一种方法都反映了一种思潮,人们一直在试图寻找最行之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国内外学者取得共识:现在与将来,都不会有万能的最佳教学法。这标志着方法时代的终结。从此,外语教学进入后方法时代。后方法时代的外语教学是一种思想,是一种理念,而非一套具体的方法。它不是对传统外语教学方法的否定和放弃而是对以往不同方法的整合和超越。

Kumaravadivelu.B是后方法时代的代表人物,他强调外语教学的本土化,并提出了“后方法”的概念,推动语言教学研究与实践超越“有限的且带有限制性”的“方法”的概念束缚,构建了一个以“特殊性”、“实践性”和“可能性”为中心的宏观语言教学策略的理论框架[11]。他重新定义了教师身份、学习者身份和教师教育者身份,并提出了十个宏观教学策略。后方法外语教学理论是一种开放的、创造性的动态理论,其中语言教学的宏观策略的理念为多样性多元化的外语教学提供了宏观指导原则,让长期专注于“如何教”的教师可以从微观的英语教学技能中走出来,站到更高的层级上认识语言教学的本质,鼓励教师建构自己的教学理论,推动基于对当地语言、社会文化和政治特征正确理解之上的“语境语言教学”[12]。

综上所述,外语教学“后方法”理论为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宏观理论支撑,并促动其向具有中国特色的多样性、多元化方向迈进。

二、大学英语新转型的挑战与对策

大学英语新转型,一方面是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是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国际交流、继续深造、工作就业等方面的需要。新转型势在必行,也面临诸多挑战。

(一)课程设置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已经明确了大学英语课程的定位和性质。大学英语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应服务于学校的办学目标、院系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原来单一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显然需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大学英语课程可以采用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的组合形式,以通识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为内容,结合各高校自己的办学目标和院系人才培养目标,设置有层级的、多元化的、有校本特色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二)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为实际教学服务的,是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达到某种教学效果而制定的,并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多采用大班教学,导致教与学相分离,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成为空谈,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指导下,大学英语新转型则应在教学方法、手段上进行大胆改革。大学英语教学应遵循外语学习规律,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采用任务式、合作式、项目式、探究式、混合式等教学方法,利用信息化手段,创建多元的教学与学习环境,使教学活动从“教”向“学”转变,并积极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真正实现有效教学[13]。

(三)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开展教学而开发或利用的各种教学素材或教学条件。大学英语新转型时期,各高校应围绕课程资源、硬件环境、软件环境来开展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建设。其中,课程资源是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直接条件,其建设重点是制定科学、系统、个性化的校本教学大纲,并在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基础上编写或选用与时俱进的,能充分体现高等教育特点的国家级规划教材和及其他优秀教材。各高校还应建设符合本校定位和特点的大学英语校本教材资源,并进行资源共建共享,实现资源使用效益最大化。

(四)教师发展

大学英语教师因受到大学英语学科的限制,长期处于一种学科身份不明的状态,加上大学英语教学任务过重,对于科研心有余而力不足,许多大学英语教师出现职业倦怠和迷茫心理。在大学英语新转型背景下,尤其是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颁布之后,大学英语教师应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主动适应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新要求,主动适应信息化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需要,多做参与性、反思性、研讨型、交流互助型的培训,构建自主学习模式,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加强与团队的合作,树立融“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一体的教育理念,与学生协同进化。

(五)教学评价

目前的大学英语评价方法相对单一,大多数沿用的是对课程结果的终结性评价。而现行的大学英语测试主要由成绩测试(即在校学习成绩测试)和水平测试(即全国统一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组成。在新形势下,大学英语评价体系应细化为大学课程评价体系和大学英语能力测评体系。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应依据《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创建校本评价与其他多样化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实现从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的转变。大学英语能力测评体系要能全面检测大学生英语能力,为教学提供有效反馈信息,应采用以校本考试和全国统考为主,以校际或地区联考以及单项语言技能测试为辅,实现从对学习的测试向促进学习的测试转变[14]。

(六)教学管理

任何一项教学改革都会涉及教、学、管三个方面,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学、管三方既有各自的明确分工,又有彼此的利益和成效关联。要实现大学英语的新转型,离不开有效的教学管理。大学英语教学管理可以采用“以学校为主导、以院系为主体、以教研室为基础”的运行机制,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治学理念,将管理机制与人文精神有机结合,并依托信息技术,提升管理和服务效能,继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促进大学英语教学发展[15]。

结语

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的全球化、科学技术的信息化、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世界各国文化的渗透和融合不断加强。在这种具有全球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特征的时代,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着巨大挑战。从目前的教育发展纲要来看,国家对大学英语教学从战略的高度进行了重新定位,设定了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社会需求和学习者个人需求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些都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大学英语教学积极转向以满足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和学习者个性化的外语需要。同时,语言教学基础学科理论多元发展和外语教学“后方法”理论也为大学英语教学新转型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颁布不仅给大学英语新转型提供了依据,也为大学英语发展从课程设置、教学策略、教学资源、教师发展、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等方面提供了具体框架。作为指导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文件,《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将对推进教育创新、推动大学英语新转型、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1]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S].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程晓堂.语言学理论对制定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启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2):298-307.

[3]王守仁.关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1):1-5.

[4]戴伟栋.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外语教育规划的再思考[J].中国外语,2011(2):4-11.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S].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6]束定芳.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培养国际化人才——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重新定位思考[J].外语学刊,2013(6):90-96.

[7]胡学文,吴凌云,庄红.大学英语社会需求调查分析报告[J].中国外语,2011(5):12-17.

[8]蔡基刚,陈宁阳.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专门用途英语需求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3(9):3-9.

[9]金铭.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改革的问题与解决思路[J].北京教育,2014(10):72-74.

[10]文秋芳.评析二语习得认知派与社会派20年的论战[J].中国外语,2008(3):13-20.

[11]Kumaravadivelu.B.A Post-Method Perspectives o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J].World Englishes,2003(4): 539-550.

[12]陈力.外语教学法的“后方法”时代[J].基础英语教育, 2009(3):3-7.

[13]贾国栋.《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的教学方法、手段与资源[J].外语世界,2016(3):11-18.

[14]王守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J].外语界,2016(3):2-10.

[15]李霄翔.建构和完善新型大学英语教学管理体系——一个解读《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视角[J].外语世界,2016(3):27-33.

Abstract:With the globalization ofeconomy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College English isfacing tremendous challenges and expecting a new transformation which is not only motivated by the demands of national strategic development aswell asthe needsof society and individual learnersbut also supported by the progressof discipline theoriesand pedagogy.Besides,the newly-issuedGuidelines 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provides a framework and some countermeasures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transformation.

Key words:Guidelines 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new transformation of college English;motivation; countermeasures

[责任编辑:胡 伟]

On the New Transform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within the Framework ofGuidelines 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LONG Jun1,CHEN Guo-jing2

(1.Department ofPublic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205;2.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Kashgar University,Kashgar,Xinjiang 844006)

G642

A

1674-831X(2017)04-0074-05

2017-04-20

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6(925)

龙君(1978-),女,湖南茶陵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与英语语言学研究;陈国静(1981-),女,北京人,喀什大学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法研究。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外语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