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运山,邓美玲
(湖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2016年毛泽东诗词研究综述
邓运山,邓美玲
(湖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2016年是毛泽东逝世40周年。为了缅怀伟人英魂,传承伟人精神,学术界围绕毛泽东诗词进行了大量的思考和研究,出现了一大批质量较高的研究成果。它们主要集中在毛泽东诗词鉴赏与介绍、毛泽东诗词地位与价值、毛泽东诗词翻译与传播等方面,将毛泽东诗词的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
毛泽东;诗词;研究;综述
有一种艺术,穿越历史时空,历久弥新;有一种怀念,历经时代风雨,更臻醇厚。2016年是毛泽东主席逝世40周年,学术界围绕毛泽东诗词作了更深入细致的研究,进一步拓展了人们对毛泽东诗词研究的学术视野和研究思路。另外,2016年,中央电视台盛装打造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从《诗经》开始,一直到毛泽东诗词,带动人们重温过去学过的古典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因此,伴随着《中国诗词大会》上的朗朗诗声,本年度学术界也迎来了毛泽东诗词研究的大丰收。
据笔者统计,2016年关于毛泽东诗词研究的各类期刊论文共有104篇(其中,属于中文核心和CSSCI源刊文章12篇),各类报纸发表的文章8篇,会议论文集收录文章50多篇,解密的硕博学位论文1篇,新版和再版的文献著作10部,其内容涉及毛泽东诗词鉴赏与介绍、毛泽东诗词地位与价值、毛泽东诗词翻译与传播等几方面的问题。就各类期刊论文来说,较为代表性的有:徐廷华的《毛泽东诗词中的春》、王军的《毛泽东诗词中的“红旗情结”》、赵婷的《论毛泽东诗词对屈原作品的传承与发展》、陶沙的《〈毛泽东诗词〉三个英译本对比研究》、毕剑横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华章——毛泽东诗词中的长征和长征精神》、高菊村的《记韶山毛泽东诗词碑林艰难的筹备历程》、范子谦的《解读毛泽东诗词的妇女思想》、杨德勇的《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研究新得》、吴正裕的《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创作的一首七律政论诗》、毛廷贵的《运用毛泽东诗词增强思政课教学效果》、黄春莲的《毛泽东诗词翻译中典故的再现》《毛泽东诗词翻译中音韵美的重构》、代正利的《毛泽东诗词文化翻译的“信”准则》、胡蓉的《毛泽东同志诗词中“山”意象的英译研究》、陈倩的《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毛泽东诗词翻译语境对等》、周流溪的《探索毛泽东诗词翻译的汉英合璧新路》、何明星的《毛泽东诗词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马新强的《正本清源——毛泽东诗词英译官方版本考辨》等。它们都提出了不少的新思想、新观点,为以后本专题的进一步深入、细致研究打开了思路。另外,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本年度初版和再版关于毛泽东诗词研究的文献著作有麓山子编著的《毛泽东诗词全集赏读》、蔡清富编著的《毛泽东诗词大观》、徐四海编著的《毛泽东诗词全集》、王晓东编著的《毛泽东诗词解读》、胡国强编著的《毛泽东诗词梳证》、张海编著的《毛泽东〈沁园春·雪〉〈七律·长征〉》等10部。不管是初版、再版的文献著作,还是发表的报纸期刊论文,以上研究成果都是以过去的相关研究为基础,并在才前的研究水平上有所突破。
本年度,全国各地举行了不少关于毛泽东诗词方面的庆祝活动,召开了不少关于毛泽东诗词方面的理论研讨会,对毛泽东诗词作了多维度的探讨。2016年1月15日,四川成都文殊坊文化迎春年会和四川省毛泽东诗词书画暨名人书画艺术展在成都举行。会上,国学专家、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张昌余在现场题写了毛泽东诗词名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7月12日,中国长征文化促进会艺术顾问、著名书法家张元来到韶山,将其倾力创作的书法作品《毛泽东诗词百米长卷》捐赠给韶山毛泽东纪念馆。张元先生的作品生动地再现了毛泽东风云激荡的革命斗争生涯和心怀天下的浪漫主义诗人情怀,表达了书家对一代伟人的深切缅怀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9月20日至21日,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第十六届年会暨“毛泽东诗词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学术研讨会在山东枣庄学院召开。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长陈晋在大会主题发言中就“毛泽东的文化自信和美学精神”问题作了专题阐述。与会专家结合毛泽东在不同历史时期创作的诗词,特别是围绕“毛泽东诗词与长征精神”展开了深入研讨,指出毛泽东诗词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是激励后人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12月25日,“激扬文字,为经典插上艺术的翅膀——张仲亭书毛泽东诗词作品展”在北京国艺美术馆展出。展出活动结束后,主办方出版了《激扬文字——张仲亭书毛泽东诗词作品集》,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长陈晋为之特别作序,充分肯定了张仲亭的书法艺术,并对张仲亭以后的书法实践提出了宝贵建议。
毛泽东诗词研究,是毛泽东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术研究和文学艺术界一直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领域。2016年,学术界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围绕毛泽东诗词进行深入、系统的思考和研究,进一步将毛泽东诗词研究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本年度学术界关于毛泽东诗词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毛泽东诗词鉴赏与诠释、毛泽东诗词地位与价值、毛泽东诗词翻译与传播等几个方面。
毛泽东诗词想象丰富、气势磅礴、意境高远、寓意深刻,极富革命浪漫主义的艺术表现力,不但具有较好的艺术欣赏价值,而且还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1.毛泽东诗词鉴赏与介绍
2016年,由蔡清富、黄辉映编著的《毛泽东诗词大观》是以198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选》和1996年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印的《毛泽东诗词集》为蓝本修订而成的。此次修订侧重于强化毛泽东诗词的客观性、历史性、民族性和人文性。全书与前两次编印除了在体例和细节上力求一致之外,其内容、措辞、标点等方面的准确性均在修订之列,尤其是在内容上有所增加,使毛泽东诗词的研究性得以增强。此外,全书还增加了“毛泽东诗词的思想和艺术研究”“毛泽东诗词艺术论”和“毛泽东诗词研究述评”等篇章,也是此次再版修正的一大亮点[1]。
作为一代诗词大家,毛泽东不仅在现代诗人中独领风骚,就是与历史上的诗词名家相比也毫不逊色。由麓山子编著的《毛泽东诗词全集赏读》是一部堪称全面记录毛泽东生平以“诗言志”的扛鼎之作。书中收录了以往公开发表的有关毛泽东诗词的诠释和赏读以及部分尚未发表的毛泽东诗词作品。其中,大部分诗词表现了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等主题,真切地反映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各个阶段的时代精神风貌。同时,编者也将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渐解密、不断流传出来的那些以前秘而未宣的毛泽东诗词的“补遗”与“存疑”尽汇册中[2]。
长征时期,毛泽东在指挥红军转战万水千山、力挽革命狂澜的同时,还创作了许多气贯山河的壮丽诗篇。尤其是红一方面军在甘肃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前后,毛泽东连续吟成四首诗作,进入了他在长征时期诗词创作的黄金阶段。有学者认为,这几首诗词记录了长征历程,提炼了长征精神,见证了战友深情,更重要的是诗人将我党以斗争求生存、以斗争求发展的历史使命感发挥得淋漓尽致,是中国共产党解放全人类伟大理想的艺术体现。因此,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这些不朽诗篇都有着永恒的艺术魅力[3]。
四季变化、山水草木、花鸟虫鱼之类的自然界物候,常出现于文人笔下,人们借用它们或寓意、或抒情、或寄志,古今皆然。同样,毛泽东诗词也是如此。有学者认为,在毛泽东诗词中,虽然直接写春景的诗作不多,但在春意盎然的时节,诗人性情勃发,创作了不少诗词名作。例如,《菩萨蛮·黄鹤楼》《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七律·和柳亚子先生》《贺新郎·读史》等。这些关于“春”的毛泽东诗词,让人们记忆犹新,感触良多,无不给人以深刻的哲理启示和轻松的审美享受[4]。
在一年四季变化中,夏天是美丽的。正是多姿多彩的夏日景象,才引得诗人寄情山水,快慰欣然。学者认为,在毛泽东诗词中,借夏天雨后彩虹的悦目景象作诗最具代表性的是《菩萨蛮·大柏地》,它是毛泽东诗词中关于写夏景传诵、引用最多的一首诗词。此外,有关毛泽东诗词写夏景的佳句还有很多,诸如“喜看稻菽千重浪”“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热风吹雨洒江天”等都是夏天独有的景象,诗人信手拈来,以不凡笔触融入诗中,看似闲笔,却有深意,为诗词增色,为主题寓意[5]。
与写春景、夏景相比较,毛泽东诗词写秋景的佳句留给人们的印象更为深刻,像“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等都已深入人心。学者认为,在毛泽东写秋景的诗词中,有二首诗词是绕不过去的,一首是《采桑子·重阳》,一首是《清平乐·六盘山》。前者直抒胸臆,是毛泽东写秋景的脍炙人口的佳作,脱尽古人悲秋窠臼;后者寄托情怀,充满着乐观主义情绪、远大的预见和坚强的信念[6]。
众所周知,在某种意义上讲,毛泽东诗词是中华民族解放的英雄赞歌,是中国人民革命的奋斗乐章。特别是对巾帼英雄形象的塑造和意象,在古往今来的诗人中是独树一帜、卓越超群的。学者认为,“我失骄杨君失柳”“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中华儿女多奇志”等抒写巾帼英雄的诗句,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的妇女解放思想以及对巾帼英雄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地位和作用的高度评价,深刻揭示了革命战争年代巾帼英雄勇于牺牲、追求解放的精神内涵[7]。
2.毛泽东诗词诠释与研究
毛泽东诗词豪放婉约、寓意深刻、文采飞扬,形成了中国史诗上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也铸就了毛泽东的思想和实践、人格和人性。由胡国强编著的《毛泽东诗词疏证》第四版除修订第三版中的错漏外,删去了部分非文献依据的诗词、韵语和对联,增加了毛泽东诗词手书53幅、毛泽东对自己的诗词修改订正的情况、对毛泽东诗词的格律分析和毛泽东给徐迟的题词等内容,并附录了毛泽东诗词体裁分类索引。它是目前研究毛泽东诗词和书法的最新、最完备作品[8]。
有学者对屈原和毛泽东的爱国主义作了比较研究,认为屈原开创了在文学作品中忧国忧民意识的先河,其作品处处闪耀着爱国主义思想的光辉。积极浪漫、风调激促是屈原楚辞的风格,也是其表达爱国情感的主要方式。毛泽东诗词继承了屈原的积极浪漫主义传统,并创造出更加奇特的艺术风格。尽管毛泽东诗词的爱国内容、表现形式早已超出了屈原的认知范畴,并随着朝代更替、时代变迁而吐故纳新,但是,数千年形成的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情感,是中华民族文化最深厚的根基所在[9]。
毛泽东诗词不但有崇高的革命精神,旺盛的革命斗志和远大的革命志向,而且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有学者把毛泽东诗词与屈原诗歌联系起来研究,认为以屈赋为代表的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形式,它具有情感激烈,想象奇特,音调铿锵、诗风飘逸的特点,展示了楚人感情的热烈奔放和对理想的美好追求,对后代诗人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哪怕把它说成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也毫不逊色。毛泽东诗词无疑也受到楚辞的深刻影响,其浓郁的浪漫主义源头与楚辞的痕迹十分清晰[10]。
韶山毛泽东诗词碑林(以下简称“碑林”)是经中共湖南省委确定并上报党中央关于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的重点纪念项目之一,但是它经过多年艰辛筹备的内幕鲜为人知。有学者以第一手历史文献资料为依据,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介绍了韶山毛泽东诗词碑林艰难的筹备历程,高度评价了毛泽东诗词碑林的重要意义,认为韶山毛泽东诗词碑林,融毛泽东诗词和各种风格的一流书法家作品、园林建筑艺术形式为一体,是中国首创,世界唯一[11]。
妇女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在中国实践中的发展。有人通过对毛泽东诗词与女性有关联的4首诗词的解读,系统梳理了毛泽东不同历史阶段下所作的妇女诗词,由此可见见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的流变与延续。把妇女解放被放置到中国革命大环境中,从抒发离愁别绪到为所有被压迫女性的解放而奋斗,毛泽东的妇女解放思想始终和中国革命紧密连接。这些关于妇女解放的毛泽东诗词,不但可以从字里行间深刻体悟毛泽东的大气魄和浓郁的革命豪情,更可以立体化地理解毛泽东的妇女解放思想[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毛泽东在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征求梅白意见,请他改诗,并称梅白是“半字师”一说开始在社会流传。有学者通过史实考证,并合乎逻辑地论证梅白没资格参加庐山会议,不可能为毛泽东改诗。梅白的回忆内容混杂、漏洞百出,是道听途说基础上的捏造。梅白的谎言在毛泽东诗词学界影响恶劣,务必加以澄清和消除,使之不再谬种流传[13]。
毛泽东诗词不仅渗透着豪放、浪漫的诗人气质,也从不同维度折射出诗人的伟大精神。毛泽东精神可以从多个维度加以分析和阐明,毛泽东诗词理应作为重要的研究文本。有学者从民族精神维度解读毛泽东诗词,认为它们渗透着那个时代特有的民族精神,包括自立、自信、自强的奋斗精神,争取自由、民主的革命精神,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以及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14]。
毛泽东诗词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艰辛历程的历史再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艺术结晶,不管什么时候都具有长盛不衰的历史地位。同时,毛泽东诗词又是一部常读常新、常悟常新的传世经典,具有历久弥新的当代价值。
1.毛泽东诗词的历史地位
古人云:“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毛泽东是一位精通古今的政治家诗人,从近年披露、整理的文献资料来看,毛泽东的诗词理论与创作正是“通古今”的产物。有学者以“通古今”为视角综合毛泽东诗歌修养、诗学渊源以及平时读诗心得,认为毛泽东的诗学理论大致以两条思路贯通古今:一是持诗文异体思路,主张“诗以言情”,反对“以文为诗”;二是在词体取向上“偏于豪放,不废婉约”,秉持“以诗为词”的思路。毛泽东在诗歌理论与创作方面皆有所为,实际兼具探索“中国诗的出路”之意义,而其生前身后在诗歌领域的影响也证明了“通古今”乃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必由之路[15]。
作为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亲历者,毛泽东在“马背上”吟成的长征诗词,充满了革命英雄主义的长征精神。有学者认为,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更要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用不怕困难、艰苦奋斗、乐观自信、英勇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重温这些动人的诗篇,吟诵这些豪放的篇章,对于我们了解举世闻名的伟大长征和领略充满革命英雄主义的长征精神大有禆益[16]。
毛泽东生于楚,长于楚,深受楚文化浪漫主义精神的影响,因此,他的诗词传承和发展了屈原诗赋的元素。有学者认为,毛泽东诗词对屈原作品的传承与发展主要体现在:相对于屈原诗赋,毛泽东诗词在爱国、爱民思想和浪漫主义等方面作了进一步升华。其原因有三:一是毛泽东诗词对屈原诗赋的浪漫主义思想和忧国忧民情怀多有传承,在于他们都深受湖湘文化浸润,在文化传承上同根同源。二是毛泽东诗词发展了屈原诗赋的忧国忧民思想,在于他们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从而造成了歌颂对象的不同。三是毛泽东诗词发展和创新了屈原诗赋的浪漫主义精神,在于他们诗歌作品创作背景不同[17]。
毛泽东是湖南人,从小深受湘楚文化的浸润和影响。有学者认为,毛泽东将湘楚文化的特质自觉地融入他的诗词创作之中,从而使他的诗词彰显出神采飞扬、奔放不羁、雄奇瑰丽的独特风格。在毛泽东诗词创作过程中,强悍血性的蚩尤精神和瑰丽奔放的屈原文化融为一体,尤其是湘楚文化的地域特征在毛泽东诗词中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凸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毛泽东诗词是湘楚文化发展道路上又一座光耀古今的丰碑[18]。
2.毛泽东诗词的当代价值
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毛泽东的长征诗词热情洋溢地赞扬了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的革命精神,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有学者认为,长征时期,红军处于血与火的战争环境,正是险恶的战争环境刺激了毛泽东的诗词创作欲望。他的长征诗词,都有其特定的时间、地点、创作缘起和内容。从长征诗词的共性梳理其主要内容,可以感悟到波澜壮阔的长征画卷和伟大的长征精神[19]。
20世纪是中国文化面临中西之争和古今之辩最为激烈、民族文化前景抉择最为艰难的时期,它开启了中国文化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有学者认为,毛泽东以其思想和行动的双重示范,成为中国文化转型最伟大的代表人物。毛泽东诗词艺术地再现了这场波澜壮阔的文化转型的历史性画卷。同样,我们也可以在毛泽东诗词中,找到诗人在这场文化转型过程中的矛盾和焦虑[20]。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巧妙地运用毛泽东诗词佳句,给国人同圆中国梦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力量。有学者从“毛泽东的青年形象和浩然正气,令人鼓舞和敬仰”说起;接着讲“善用比喻,奔梦开创者矢志不移,执着追求真理的气概为世人树立了榜样”;再阐发“直抒胸怀,奔梦领路人诠释人民定乾坤的历史规律”;继之“抚今追昔,体现奔梦引路人革命乐观主义情怀。”最终以“妙笔点睛,‘奔梦’要有战略定力和进取精神”作结。这五个方面的感悟,显示了习近平巧用毛泽东诗词佳句,激活圆梦潜力的引领作用[2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是一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自我修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课程。有学者认为,将毛泽东诗词引入大学“基础”课的课堂教学,通过讲解毛泽东诗词,给学生讲理想与人生,讲友谊与爱情,讲自然与人的修养,讲挫折与成功,讲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怎样的生活才有意义等内容,可增强课堂教学感染力,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效果[22]。
作为一位杰出的非凡的历史人物,毛泽东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同样,作为一颗璀璨夺目的艺术明珠,毛泽东诗词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几十年来,毛泽东诗词被翻译成多国文字传播到世界各地。
1.毛泽东诗词翻译研究
典故是语言的精华和人类智慧的结晶,典故的运用是我国古典诗词极为重要的传统表现手法。有学者通过探讨毛泽东诗词中的典故,阐述了毛泽东诗词典故翻译过程中的有效实现途径。他们认为,由于中西文化背景不同,让更多的外国读者欣赏和感悟到毛泽东诗词的永久魅力并不是一件易事。但是,只要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尽可能地遵循忠实性原则,体现源语文化特色,最大限度地保留源语的文化内涵,考虑读者接受性,诗歌中典故的再现以及成为连接不同文化之间的精神桥梁不是不可能的[23]。
诗词的形式美包括视觉形式美和听觉形式美,其中,听觉形式美表现为声韵美、音韵美。音韵美是诗歌的突出特点,也是它区别于其它文体的一大标志。有学者通过分析毛泽东诗词及其音韵美,从尾韵、诗行内韵、头韵三个方面探讨毛泽东诗词翻译中音韵美的重构,提出音韵美在译文中能否成功再现直接影响到整个诗篇的意境重构;英译时只有尽最大程度地实现音韵美的重构,才能使译文体现与原文最接近的意境,使译文读者所获的审美体验和原文读者最接近[24]。
在翻译伦理指导下的毛泽东诗词的英译,就是要向外国人展示出中国革命的历史画卷、无限风光的壮丽山河和诗人的博大情怀。有学者认为,对毛泽东诗词的翻译不仅要体现出对“美”的诉求、对“善”的向往,更要体现出对“真”的执着;不仅要满足“达”和“雅”的翻译要求,更要尊崇“信”的准则。翻译工作者在国际文化交流中要处理好与异质文化的关系,千万不能在“求同”中丧失自我,应该在传播本国优秀文化的同时,树立自己的文化丰碑[25]。
有学者以毛泽东诗词中“山”的意象英译为中心,从特指、形意、传说和泛指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如何有效地补偿英语读者中国文化语境的缺失,更好地达到文化交流和传播的目的。他们认为,对于毛泽东诗词中“山”文化意象的翻译,既要忠实于“山”的艺术意境,即表层结构;又要充分考虑诗词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层内涵的思想性。与此同时,还需要结合诗人所处的当时社会时期、政治背景等因素,力求使“山”这一文化意象的翻译最大限度地表里相近、达意传神,从而真正意义上达到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的目的[26]。
语境是指语言使用的生态环境。对于毛泽东诗词翻译来说,译者既要适应源语生态环境,也要适应译语生态环境,并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方面进行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有学者认为,毛泽东诗词语境丰富,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翻译毛泽东诗词要实现原语与译语间“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以达到源语所处的生态环境系统对源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与译语所处的生态环境系统对译文读者所产生的效果基本对等[27]。
毛泽东诗词是中国诗歌传统在20世纪延续的重要体现,它对中国当代文化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毛泽东诗词的翻译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活动,把它翻译成外语,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需要。有学者认为,当前的国际文化新环境,给我们提供了传译毛泽东诗词中更多文化信息的新机会。我们应该把毛泽东的七言律诗和绝句翻译成诗行有固定长度而又遵守英诗传统节律的作品,并且贯彻原作一韵到底的用韵方式,尽量如实地向国际读者展示汉语近体诗的独特魅力。这是一种追求汉英特色更完美合璧的译诗创新[28]。
2.毛泽东诗词传播研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变得日益深入,中国文化正在不断走向世界。何明星在《毛泽东诗词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一文中对《毛泽东诗词》的海外传播过程进行了系统梳理。毛泽东诗词最早为海外读者所熟知的一首,应该是1936年由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翻译成为英文的《七律·长征》。由此算起,毛泽东诗词在海外传播已有整整80年的历史。在多年传播过程中,毛泽东诗词的翻译语种多达近40种,当然影响最大的还是英译本。对于毛泽东诗词艺术的评价,很长时间受到毛泽东作为国家领袖的政治地位的影响,其艺术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关注,这种情况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有所改变。《毛泽东诗词》赢得了不少国外领导人的关注和赞许,在很长时间成为当时来华政治家渴望得到的厚礼和会谈时的交流话题,为中国的外交活动赢得了共通的话语空间[29]。
随着毛泽东诗词的海外传播,学术界对毛泽东诗词英译版本的研究越来越很重视。通常,1976年外文出版社出版的译本被众多研究者认为是唯一的“官方版本”而广为提及。但经研究者调查和分析发现,以往的研究对“官方版本”这一概念的界定以及相关版本信息的描述存在一定的混乱和抵牾,同时,将该译本定为唯一“官方版本”的说法也值得商榷。有学者从版本学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辨毛泽东诗词英译存在的“官方版本”,并对各版本的产生背景、组织流程、版式特征、社会影响等一一进行考证与描述,以期正本清源,为毛泽东诗词研究提供更加翔实的历史资料[30]。
作为毛泽东早期创作的诗词代表作,《沁园春·长沙》及其英译本一直备受人们关注,到目前为止,它的英译本多达14种,各家译本竞显风流。在这些译本中,许渊冲、辜正坤和李正栓三位先生的译文最为耀眼,备受人们关注。许渊冲先生主张译诗要尽可能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强调译者必须把意美放在首位,其次才是音美和形美,这是“三美论”的核心内容。基于“三美”理论,有学者尝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沁园春·长沙》上述三个英译本的异同与得失进行分析,为毛泽东诗词的翻译理论研究和翻译实践提供了一定参考[31]。
近年来,随着翻译学的进步,诗词翻译也取得了新发展。就《毛泽东诗词》翻译来说,许渊冲译本、辜正坤译本以及李正栓译本都是比较具有特色的,并且也有一定的影响力。有学者通过对毛泽东诗词翻译三个译本在诗行、词牌以及韵律上的对比研究,发现辜正坤出于从西方读者理解的角度进行考虑,在整个译本中,都体现了西方的文化习惯;李正栓的译本主要从尊重诗词本意的角度出发,尽量减少译者自身在翻译过程中的干预;许渊冲则将二者的翻译手法结合起来,在整个诗词的翻译中,既体现了中国传统诗词的特点,又充分考虑到了西方读者的文化习惯需要[32]。
鲁迅提倡“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的文学“三美”思想。许渊冲先生把这个理论运用到文学翻译尤其是诗歌翻译中,提出了译诗的“三美”论。“三美”论是许渊冲基于他多年的翻译心得及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文学翻译理论,也是他翻译诗学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毛泽东诗词翻译意义重大。有学者以毛泽东早期诗词作品《沁园春·长沙》为例,从意美、音美、形美三个维度对许渊冲和李正栓的两个英译本进行评析,揭示“三美”论对毛泽东诗词翻译实践的重要指导作用[33]。
综观上述关于毛泽东诗词方面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看出,2016年度学术界对毛泽东诗词的研究成果在往年的基础上又取得了一些新的突破,主要表现为如下几大亮点:一是从自然物候变化角度解读毛泽东诗词。我国古代,文人墨客喜欢在诗文中进行类比,把一些自然物候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因此,中国古典诗歌中包容着极其丰富的物候知识。在这方面,毛泽东诗词也不例外。汪建新的《毛泽东诗词中的树木》、徐廷华的《毛泽东诗词中的春》、徐廷华的《毛泽东诗词中的夏》和汪建新的《毛泽东诗词中的秋》等几篇论文,分别从季节变化的物候来解读毛泽东诗词。二是把毛泽东诗词与红军长征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为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很多学者对毛泽东长征诗词进行专题研究。例如,毕剑横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华章——毛泽东诗词中的长征和长征精神》、汪建新的《从毛泽东诗词感悟长征精神》、毕远佞的《革命理想高于天——从〈七律〉看长征》、唐春元的《毛泽东马背上吟就千古绝唱》和李荣珍的《毛泽东在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转战时期创作的不朽诗篇》等几篇论文分别对红军长征和长征精神进行多维度的解读。三是重视毛泽东诗词英译的版本研究。就毛泽东诗词传播来说,本年度学术界对毛泽东诗词英译的版本研究也成了一个亮点。例如,张梦雪的《试论〈沁园春·长沙〉三个英译本的异同与得失》《从“三美”视角赏析〈沁园春·长沙〉两个英译本》、陶沙的《〈毛泽东诗词〉三个英译本对比研究》、马新强的《正本清源——毛泽东诗词英译官方版本考辨》等几篇论文分别对毛泽东诗词版本进行了专题研究。总之,从上述几方面的研究亮点来看,本年度关于毛泽东诗词研究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有所拓展和深入,进一步将毛泽东诗词研究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尽管本年度学术界对毛泽东诗词研究在广度上和深度上都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毛泽东诗词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一方面,研究视野不够开阔,研究思路较为狭窄,缺乏必要的学术前瞻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毛泽东诗词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例如,马新强的《正本清源——毛泽东诗词英译官方版本考辨》、张梦雪的《试论〈沁园春·长沙〉三个英译本的异同与得失》《从“三美”视角赏析〈沁园春·长沙〉两个英译本》、陶沙的《〈毛泽东诗词〉三个英译本对比研究》、等几篇关于毛泽东诗词版本研究的文章就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同时,真正的学术研究,不是在问题已经出现、概念已经流行之后的人云亦云,而是要求学者必须具备足够的敏感性和前瞻性。但从现有的大多数研究成果来看,其前瞻性明显不足。另一方面,研究的创新意识缺乏,存在较为严重的重复研究现象。从现有出版专著和发表学术期刊论文成果来看,很多学者对毛泽东诗词的一些细节问题关注较多,而对其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关注较少。同时,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观点雷同、重复研究的现象也很严重。
从本年度毛泽东诗词研究的现状看来,该研究领域依然是学术界需要继续加强的着力点。为了进一步提高毛泽东诗词的研究水平,以下几个方面应成为我们今后进一步深化研究的努力方向。首先,毛泽东诗词的研究领域有待进一步深化。从纵向来看,新中国成立后的毛泽东诗词研究有待加强。虽然毛泽东诗词主要集中在战争年代,这方面的研究一直是毛泽东诗词研究的重点,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毛泽东诗词也不容忽视,需要学术界进一步加强研究。从横向来看,关于毛泽东诗词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诗词的海外传播方面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化。其次,毛泽东诗词的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当前,随着不同学科之间相互交流和渗透,在诗词研究中运用多学科的分析方法已成为重要的学术现象,这也是新形势下加强毛泽东诗词研究的必然趋势。另外,还可以适当运用比较研究,即在研究毛泽东诗词时,可以和历史上或当代的诗词家作对比研究。再次,毛泽东诗词的研究视角有待进一步拓展。研究视角实际上也是研究方法(或研究思路)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好像是照射研究对象的一个光源,如果没有研究的视角,研究对象就会一团漆黑。随着学科之间的交流和渗透日趋深入,跨学科分析方法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学术现象,任何学术研究从不同的学科视角会得出不一样的结果。但从本年度毛泽东诗词研究来看,在这方面明显还是做得不够,研究方法陈旧,研究水平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没有明显突破。总之,随着毛泽东诗词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深化、研究方法的进一步改进、研究视角的进一步拓展,我们充分相信,未来的毛泽东诗词研究必将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1]蔡清富,黄辉映.毛泽东诗词大观[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6:1-3.
[2]麓山子.毛泽东诗词全集赏读[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16:12-19.
[3]李荣珍.毛泽东在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转战时期创作的不朽诗篇[J].档案,2016(9):17-24.
[4]徐廷华.毛泽东诗词中的春[J].党史文苑,2016(6):34-35.
[5]徐廷华.毛泽东诗词中的夏[N].光明日报.2016-08-02.
[6]汪建新.毛泽东诗词中的秋[N].光明日报,2016-09-02.
[7]夏远生.毛泽东诗词抒写中华女英雄[J].湘潮,2016(4): 31-38.
[8]胡国强.毛泽东诗词疏证[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6-18.
[9]郑久芳.屈原的爱国精神与毛泽东的爱国主义[J].湘潮,2016(7):117-120.
[10]陈剑湘.纵横捭阖天地间——毛泽东诗词与楚辞中的浪漫主义色彩浅议[J].湘潮,2016(7):205-207.
[11]高菊村.记韶山毛泽东诗词碑林艰难的筹备历程[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6(1):155-156.
[12]范子谦.解读毛泽东诗词的妇女思想[J].党史文苑, 2016(9):33-38.
[13]胡为雄.梅白在庐山为毛泽东改诗质疑[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6(4):131-137.
[14]罗建华.民族精神维度下的毛泽东诗词解读[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6(4):71-76.
[15]黄仁生.论毛泽东在诗歌领域“通古今”的作为与影响[J].武陵学刊,2016(5):66-71.
[16]毕剑横.革命英雄主义的华章——毛泽东诗词中的长征和长征精神[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6(4):93-97.
[17]赵婷,赵琳.论毛泽东诗词对屈原作品的传承与发展[J].湘潮,2016(7):211-214.
[18]韩新卫.毛泽东诗词对湘楚文化的继承[J].湘潮,2016 (6):208-210.
[19]汪建新.从毛泽东诗词感悟长征精神[J].中国纪检监察报,2016-10-09.
[20]华玉振.毛泽东诗词对20世纪中国文化转型的表达[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16(6):37-42:.
[21]李慎行.巧用毛诗佳句,激活圆梦潜力——感悟习总书记“讲话”的引领作用[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16 (5):34-40.
[22]毛廷贵.运用毛泽东诗词增强思政课教学效果[J].教育评论,2016(1):140-143.
[23]黄春莲.毛泽东诗词翻译中典故的再现[J].海外英语, 2016(11):42-47.
[24]黄春莲.毛泽东诗词翻译中音韵美的重构[J].赤峰学院学报,2016(3):48-53.
[25]代正利.毛泽东诗词文化翻译的“信”准则[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6(2):62-65.
[26]胡蓉.毛泽东同志诗词中“山”意象的英译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2016(4):114-117.
[27]陈倩.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毛泽东诗词翻译语境对等[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6(6):82-86.
[28]周流溪.探索毛泽东诗词翻译的汉英合璧新路[J].当代外语研究,2016(4):51-61.
[29]何明星.毛泽东诗词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06-30.
[30]马新强.正本清源——毛泽东诗词英译官方版本考辨[J].图书馆,2016(4):55-60.
[31]张梦雪,刘明东.试论《沁园春·长沙》三个英译本的异同与得失[J].海外英语,2016(4):38-44.
[32]陶沙.《毛泽东诗词》三个英译本对比研究[J].语文建设,2016(2):93-94.
[33]张梦雪.从“三美”视角赏析《沁园春·长沙》两个英译本[J].赤峰学院学报,2016(9):56-60.
Abstract:The year 2016 witnessed the 40th anniversary of Mao Zedong’sdeath,so in order to cherish the memory of the great soul and inherit the great spirit,the academic circles have carried out a great deal of thinking of and research on Mao Zedong’spoetry.A large number of high-quality research results have emerged,mainly concentrated on the appreciation and introduction of Mao Zedong’s poetry,the status and value of Mao Zedong’s poetry,the translation and spread of Mao Zedong’spoetry,which raised research on Mao Zedong’spoemsto a higher level.
Key words:Mao Zedong;poetry;research;review
[责任编辑:葛春蕃]
Review on Mao Zedong’s Poetry Research in 2016
DENG Yun-shan,DENG Mei-ling
(School ofMarxism,Hunan University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gtan,Hunan 411201)
A841
A
1674-831X(2017)04-0016-08
2017-04-23
湖南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项目“20世纪二三十年代毛泽东乡村改造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13c294)
邓运山(1969-),男,湖南耒阳人,湖南科技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研究;邓美玲(1973-),女,湖南醴陵人,湖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毛泽东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