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大学双元制教育对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启示

2017-03-11 09:53王凤林杰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6期
关键词:应用型校企德国

王凤,林杰

(长春师范大学,吉林长春 130032)

1 德国双元制大学教育

双元制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的突出特色,堪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世界典范,德国也凭借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了无数职业精英,也使德国的职业教育全球闻名。中国的职业教育也在很大程度上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模式。在经济高速发展、产业结构改革不断升级的今天,德国也将这种双元制教育模式引入到大学教育中,再一次为德国经济的发展培养了非常多高级技术精英。这种双元制大学教育在德国主要体现在德国应用技术大学(Fachhochschule)和以培养工程师为目标的职业学院(Berufsakademie)以及新兴的双元制大学(duales Studium)上。

双元制大学教育的理论学习部分和在企业或者相关机构进行的实践部分紧密结合,其特点为:在大学期间理论知识是在应用技术大学或者以培养工程师为目标的职业学院(Berufsakademie)完成,双元制大学教育中的理论学习部分的要求要远远高于“双元制”职业教育,这也将“双元制”大学和职业教育区分开来。实践部分可以在公司或者社会机构以及国家机关进行。在这些机构中大学生受到实践教育,通常情况下也会得到相应的报酬。“双元制”大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部分在内容上、组织上以及时间上都是高度紧密结合的。

符合以下条件的大学才能被认证为 “双元制”大学。首先,两个学习地点,即大学和公司必须彼此协商一致,即在两个学习地点在组织上达成一致。内容上大学学习的内容必须和企业实践的内容密切相关。此外,如果在组织方面和授课内容上和职业无关也不能称之为“双元制”大学。其次,大学的学习要有一定的学术性。“双元制”大学之所以能称之为大学,它的教育模式必须具备科学性,并且要符合德国联邦州文化部长会议的相关规定。通常来讲,双元制大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至少要达到整个大学学习时间的一半。

以巴登符腾堡双元制大学为例,它的突出特点是理论阶段和实践阶段相互交替的人才培养设计,以及大学和其“双元制”合作伙伴之间的紧密合作。实践学习的场所可以由学生们自行在与学校有合作关系的公司中选择,并与公司签订为期三年的合同。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合作公司每月支付给学生薪酬,学生在大学期间可以实现经济独立。同时,作为学校合作伙伴的公司具有录取学生的权利,并接手学生实践部分的教学工作。

“双元制”的学生理论和实践学习每三个月交换一次,通过这样的方式大学生们除可以获得专业的、方法论的知识以外,还可以获得实践知识以及未来职场需求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能力。在巴登符腾堡双元制大学中,大约85%的大学生在毕业前就已经签订了固定的工作合同,可以无缝对接的进入到职场生活。与此同时,由于这些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已掌握了大量的专业知识和职业实践,往往具有较好的职业前景。

2 我国普通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的现状

我国的高等教育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新时期经济结构深度调整,产业改革不断升级的社会大背景下,特别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情况下,高等教育的结构性矛盾不断显现,普通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质量同质化倾向严重,不能够真正的实现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专门的人才,导致了毕业生就业难,专业对口就业率低,就业质量亟待提高。一方面,企业急需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另一方面,普通高校培养出的人才结构和质量不能够符合新时期企业发展和产业省级的需求。即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未能实现很好的对接,这给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地方高校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如果人才培养模式不转型,再有优势的教学项目也会被市场所淘汰。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出台,各地方高校都积极投身于转型发展,从传统人才培养转向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但是,普通高校改革面临一系列问题,改革动力不足,体制束缚和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较大,应用型人才培养还需要有政策和企业的大力支持。然而目前阶段,很多企业还无法找到和高校合作的利益结合点,投身高校人才培养的动力不足。我国目前的现状往往是企业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实训的场地,但是并不参与学校的顶层设计和人才培养等问题,这也往往导致了高校实习基地不足,实习内容和所学专业不一致,实习成了走形式,甚至有些高校无法为企业提供符合企业需求的实习生等诸多问题。

3 德国“双元制”大学对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启示

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采取 “双轨制”教育模式,该教育模式的特点首先在于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两者互为基础,相互补充。其次,双轨制教育模式充分调动了企业参与学校事务的积极性,使社会资源得到更合理调配,使资源利用得到最大化。在双轨制模式下的教学不仅局限在学校,一方面企业为学校、学生提供了实习和实践的机会,同时,一些有经验和有资历的企业从业人员也可以为学校提供一部分专业方向课教学,以弥补学校由于缺少受过良好训练的、具备较强专业方向知识的师资短缺而造成的不足。第三,在德国有足够的法律来保护“双轨制”教育模式下的校企合作。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制度的深化改革,地方高校定位越来越清晰明确,即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方式实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从德国“双元制”大学教育中我们可以看出,行业企业是参与到学校的顶层设计中的,在学校管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方面甚至是师资培养中。

我国如果想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实现我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高校首先要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把企业文化引入高校中,与行业企业资源共享,找到利益的切合点,实现共同培养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在人力资源分配方面实现校企通力合作。一方面,由校企双方形成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专业课程和实践指导部分的教学内容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能工巧匠等兼职教师共同完成。同时,可推行德国的“双元制”制度,选择一门可行的课程,将其拆分为理论和实践部分,理论部分在学校课堂进行讲授,实践部分则可以在企业现场进行学习或者将企业专业人员请进学校进行实践讲解。另一方面,学院分期分批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管理和产品开发、推广、咨询及企业员工培训,与企业专家共同开展科研教研活动,实现专业教学信息资源整合。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要为此提供足够的法律和财政支持,以确保企业在协同育人中找到利益点。

[1]丛明才,王婀娜.德国职业教育研究及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5):51-52.

[2]刘凤云.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29):46-48.

[3]巴登符腾堡.双元制大学官方资料[EB/OL].http://www.dhbw.de/die-dhbw/wir-ueber-uns.html.

猜你喜欢
应用型校企德国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德国弃煤的烦恼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梦梦”“娇庆”德国行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