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晨
(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语言与文化】
探索语言迁移作用在日语教学中的运用
李欣晨
(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面对当今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新要求,高校日语专业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打破传统、力求创新,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聚焦于语言迁移作用,从字音、词汇、语法这三方面具体分析其在日语教学中的运用,尝试为当下的日语教学提供一种新方法。
语言迁移;日语教学;字音;词汇;语法
“迁移”指“学习新知识时,学习者将以前所掌握的知识、经验运用于新知识的学习掌握的一种过程”[1]。“语言迁移”即“由于目标语和先前所获取的语言(可能是没有完全掌握的语言)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造成的影响”[2]。其造成的影响若促进目标语的学习称为“正迁移”,反之则称为“负迁移”。在日语初级阶段的教学中,通过将目标语日语与已获取的汉语、英语进行对比讲解,积极引导“正迁移”、努力改善“负迁移”现象,相信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日语中许多文字的字音和汉语中的字音相同或相似。日语的读音由音读与训读两部分构成。因音读是由日本人模仿历代中国汉字发音演变而成,故日语中部分词汇的音读与现代汉语的发音相同或相似。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语言迁移现象存在于所有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这就使得我们在日语字音教学时,可有目的地引领学生利用语言迁移来加深理解。[3]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学习迁移现象,对相同或相似字音的字词进行同音、谐音记忆,加深对字音的记忆。例如,“三”的日语音读为“さん”,“太”的日语音读为“たい”,帽子的日语语音为(ぼうし)。
就字形、字义来看,很多日语的字形和字义和汉语相同,因此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学习语言迁移现象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记忆;学生也可合理地利用自身的汉语知识来进行理解记忆。[4]例如,字形及字义完全相同的“形义皆同”型,“中国、教室、学生”的日语文字为“中国、教室、学生”,且汉语与日语的意义相同。其次为字形相同、字义不同的“形同义异”型,例如,日语与汉语中均有“娘”这个词,其在汉语中是母亲的俗称,日语中却表示女儿,意义与汉语截然相反。再次为字形不同、字义相同的“形异义同”型,例如,日语中“領土、愛情、図書館”的汉语意义为“领土、爱情、图书馆”,而字形却多是现代汉语的繁写体。最后为字形及字义均不相同的“形义皆异”型。例如,日语中“畑、辻、峠”的汉语意义为“旱地、十字路口、山岭”,但汉语中却并无此类文字,而意义相同的词汇,文字却不相同。
此外,日语中的外来语因主要源于英语,除字形采取片假名书写与英语不同外,其字音及字义仍部分保留了英语的发音及意义。例如,“クラブ(club)、スピード(speed)、スポーツ(sports)、コンピュータ(computer)”等均是模仿英语词汇的原有发音,并沿用其意义而来。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利用“语言迁移”作用,产生更多的“正迁移”,引导学生学习。
日语的语法和汉语的语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同宗同源,在日语语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时态及语法句式外,还应多和汉语语法进行对比,逐渐引导学生通过语言迁移来掌握汉日语法间的逻辑关系和共同原理,将语言迁移运用于学习中,从而提高自身的日语水平。
就语法来看,汉语和日语均为“主语+谓语(动词)+宾语”的语序结构,而日语却是宾语在前、谓语(动词)在后的基本语序。[5]例如,汉语的“我学日语”,英语的“I learn Japanese”均是动词“学(learn)”在前,宾语“日语(Japanese)”在后,而日语“私は日本語を勉強する”,宾语“日本語”却位于动词“勉強する”之前。
日语动词根据前面是否出现了宾语,又可划分为他动词和自动词。教师可利用英语“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概念,引导学生进行联想记忆。他动词是出现宾语的动词,类似于英语中的“及物动词”。例如,“本を買う(buy the book)”,他动词“買う(buy)”的宾语是“本(book)”。自动词是不出现宾语的动词,类似于英语的“不及物动词”。例如,自动词“散歩する(walk)”就不存在宾语。
此外,日语语法中的“敬语”体系,也可通过汉语加以讲解。例如,日语和汉语相同,存在对他人的动作、行为表示尊敬的“尊敬语”和降低自己的动作、行为来向对方表示敬意的“自谦语”。因此,依据对方的身份地位、与自己的亲疏远近关系,或说话时身处的场合,所使用的语言会有所不同。例如,“儿子”这一中性词,汉语中为表尊敬称呼对方的儿子为“令郎”,为表谦虚则称呼自己的儿子为“犬子”。日语也及其相似,“息子”这一中性词,尊敬语为“息子さん”,而自谦语为“せがれ”。
本文以语言的迁移作用为中心,从字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具体探讨了将其运用在日语教学中的可能性。日语初级阶段的教学,教师可通过对汉、英、日三种语言进行对比分析,灵活处理汉语、英语对日语语言学习的迁移作用,促进正迁移、减少负迁移,既可以帮助学生对语言融会贯通,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1]熊志坚.论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正迁移作用[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91.
[2]卜剑锋.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双语教学之探讨[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8,(2):44.
[3]张琳.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6):184-185.
[4]程雅茹.浅析英日双语专业英语精读教学中英日语比较教学法[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1):130-131.
[5]苏浩.日中口译中句子结构比较与案例分析——以日本施政演说模拟交替传译为例[D].长春: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吉林华桥外语职业学院,2014.
G633.41
A
1673-7725(2017)12-0165-02
2017-09-25
李欣晨(1991-),女,山东沂南人,助教,主要从事日本文化研究。
王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