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探究

2017-03-11 08:15:35袁野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辩证法黑格尔逻辑

袁野

(辽宁行政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6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探究

袁野

(辽宁行政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61)

通过对哲学辩证思维方式的历史梳理,揭示其理论内容的获得来源于对历史的反思。辩证的阐述辩证思维方式核心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求内容和形式达到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通过强烈的实践意向渴求,挣脱出黑格尔的泛逻辑主义,将自己对无产阶级和人类进步历史必然性和最高理想的价值寄托作出明晰的哲学表达。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思维方式

一、辩证思维方式是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基础上的思维方式

“作为自在的思维方式是历史的现象,作为自觉的哲学思维方式则是一个历史的范畴。”[1]哲学史不仅是哲学理论内容和理论形式的批判性革新,更是哲学理论内容和形式的自觉为理性认识工具的思维方式革新。任何人要真正把握辩证思维方式,均须复历一遍历史上辩证法思想的革新历程,必须通晓思维科学这一历史科学的主要成就,哲学史首当其冲。

(一)辩证思维方式的起源与演进

辩证思维的悬设预备,追溯至古希腊的爱利亚学派伊始,芝诺认为“存在是不动的”,体现为否定性的思维方式,否定运动是夸大运动间断性,否定不间断性,客观上阐释了运动本身的间断性和不间断性的矛盾,这就是最早出现的辩证思维。苏格拉底认为辩证法是一门对话的艺术,通过对话和对话中的诘问来启发对方,让对方自己发现自我内在矛盾并自为地寻求答案。后来的智者学派则更加注重细节上的证明,将其视为争辩的艺术,通过对问题的据理力争来实现辩论的胜利,最终演变为诡辩论,多含贬义,变成了模糊真理与谬误界限的同义语。柏拉图第一个运用辩证思维来看待这个客观的世界,黑格尔曾在《小逻辑》中曾这样评价:“在古代,柏拉图被称为辩证法的发明者。辩证法第一次以自由的科学的形式,亦即以客观的形式出现而言,这话的确是对的。”[2]认为柏拉图是当之无愧的辩证法的“教父”,在于摆脱并超越了“形而下”的技艺,真正和“形而上”的“存在”相勾连,策勒尔这样评述:“辩证法,顾名思义,起初指论辩的艺术,后来成为以问答方式发展科学知识的艺术,最后成了从概念上把握那存在者的艺术。因此,在柏拉图那里,辩证法成了一种科学理论,一种认识事物的真正实在的手段。”[3]辩证思维从原来的感性经验维度提升为以概念把握存在者的理性超验维度,辩证思维方式的对象变革为对“存在”的把握,辩证思维方式变革为纯思的概念思辨——同人的理性认识能力相适应的思维方式,第一次挣脱感性经验世界,皈依于理性超验世界。赫拉克利特认为事物既存在又不存在,始终有一种向对立面转化的渴求,恰是事物自身与其对立面的统一。虽然没有明确否定性思维方式,但朴素的对立统一观点体现的变易性思维方式却将否定关系内蕴其中。亚里士多德认为范畴具有流动性,体现了范畴间蕴含着联系与转化的思想的思维方式。

自然科学和哲学相较区分关键在于思维方式的分野。思维方式的理论自觉在近代西方哲学发展至康德才开始出现,康德的先验逻辑依旧有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子,依旧有科学思维方式的哲学解读意味。黑格尔在《小逻辑》中则明确提出,“在于求得关于当前事物的思想。所以,牛顿的物理学便叫做自然哲学。”[4]“真正讲来,只有思维才配称为哲学的仪器或工具。”[5]只有哲学思辨的辩证思维才能达到真正必然性的知识的思想。

(二)辩证思维方式理论内容的获得来源于对历史的反思

直接的经验观察和直观的感性活动不能成为辩证思维方式理论内容的获得来源,势必从对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反思中呈现。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扬弃”,既有终止和完结的意思,也有保有和存续的意味,体现了“否定之否定”的辩证精髓,思维自身对于自身的扬弃就是反思。不论是扬弃,还是反思,对象必然是扬弃者或反思者既有意识材料,而这些既有意识不是天生赋予,而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从历史的长河中汲取,这样的扬弃与反思就不再是空洞的自我独白,而是对其所占有的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思索。这样看来,掌握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最好的路径是熟知思维的历史发展进程,通晓思维的成就历程,恩格斯也曾认真的倡议过:“理论思维仅仅是一种天赋的能力。这种能力必须加以发展和锻炼,而为了进行这种锻炼,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手段。”[6]简单就概念本身而言,没有对概念形式逻辑的考察,就没有黑格尔辩证法关于具体概念的现实性考察,没有康德的先验范畴探索,就难以产生黑格尔本体论意义的逻辑范畴体系。缺少对于思维的历史和成就中任意一环的了解,就很容易滑向经验表象的朴素辩证法或怀疑主义。

二、辩证思维方式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核心,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哲学思维方式

(一)辩证思维方式不是可脱离思想内容而普遍套用的“公式”“方法”

我们对辩证法充满了误解,过分强调“形而下”的技艺,辩证思维方式成了如何在辩论中击溃对方的“方法”,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做的论证,辩证思维方式成了抛开具体思想内容的纯粹“公式”。思想的内容不同于现实感性经验中的内容。现实感性生活中,大家依靠对“常识”的普遍认同,凭依“共同经验”维系着人和自然、人和社会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这其中所有的因素都是既定的和确定的。在这种确定的一一对应的关系之中,“A是A,A只能是A,不能是非A”,这种确定性让我们觉得思维方式本该如此。思维方式以“日常活动范围”和“研究领域”相区分,思想的内容不局限于“生活”,更是对“生活”的反思,其中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玄妙,唯有用辩证思维方式才能保持必要的张力,以求达成微妙的平衡。辩证思维方式是生发于人类生活的反思。

(二)辩证思维方式的核心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辩证思维方式是把研究对象复杂化的思维过程,把原本人们不愿想或想也没有想明白的研究对象复杂化。如何看待真理?在“日常活动范围”中应该是一个较容易回答的问题,即概念符合对象。而在思维的“研究领域”间,在辩证思维方式的推演中“真理”问题却引来了层层矛盾,将一个“日常活动范围”[7]看似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也就是我们说的在思想内容范畴内的原本就复杂的问题复杂化了,这便是一种辩证思维的思考方式。我们若将其由经验感性层面上升为超验理性层面去看待“真理”的“有没有”,“对不对”和“好不好”的问题,实际就是从存在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三者一致统一的去理解“真理”这个问题,所得出的真理观应然是符合辩证思维的真理观。

面对“具体问题”要如何“具体分析”?本质上要抓住概念,用概念的运动来把握和表达事物的矛盾。具体说来,就是通过研究对象本身的内在矛盾来分析由这些复杂矛盾引发的事物自身内在自我生发与发展,揭示出思辨概念与经验现实之间的矛盾以及他们所引发的概念自身的内在矛盾,用概念内在矛盾深化对事物内在矛盾的理解,用概念自身的发展深化对事物自身发展的理解。辩证思维方式要求善用概念的艺术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辩证思维方式要求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人们对辩证法最大的误解就是割裂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自柏拉图之后西方哲学家就思维运动分野出两条路径——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这两种统称为“形式逻辑”,主要探讨撇开思维的具体内容,而专门从事思维结构和其运动规律的思维方式。从概念论角度出发,从事概念“外延”方面的逻辑分析叫做“外延思维”。笛卡尔开启认识论转向,形成了以概念的思想内容及其发展为对象的逻辑——“内涵逻辑”。黑格尔建构的百科全书式的体系,其逻辑学的核心就是关于概念的“内涵逻辑”的辩证法,其辩证思维形式非但没有撇开概念的思想内容,恰相反,是深入而全面的表达并呈现了思想如何的运动和概念如何的自我发展,正是对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要求。列宁在《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中鲜明提出:“黑格尔则要求这样的逻辑:其中形式是具有内容的形式,是活生生的实在内容的形式,是和内容不可分离地联系着的形式。”[8]对形式提出了不可与内容相背离的要求,形式首先是有内容的形式,其次是活生生的会运动能发展的内容,最后还是和内容有着千丝万缕且不可割裂的具有相互联系的形式。这也就是辩证思维对内容和形式提出的要求——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彰显强烈实践意向渴求,表达一种人生境界的寄托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的实践意向渴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通过强烈的实践意向渴求,挣脱出黑格尔的泛逻辑主义,将自己对无产阶级和人类进步历史必然性和最高理想的价值判断明晰地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辩证思维方式要避免两个滑向:一个是滑向黑格尔的“形而上学”的“思辨”——一种思维的规定——概念——的自我运动,其本质只能是超历史,而非历史的思维方式,其中的神秘性无法言说。“他把劳动看作人的本质,看作人的自我确证的本质;他只看到劳动的积极的方面,而没有看到它的消极的方面。”[9]黑格尔是唯一知道并且承认劳动的本质是抽象的精神的劳动,这种“抽象的精神”就是反思自身的外化,就是把其全部哲学的各个环节统以总括。这样一来,黑格尔将自己禁锢在自为的纯思维的辩证法中去克服自我意识的异化和对象化,而对现实世界的历史道路走向无能为力。马克思恰是在对黑格尔的批判吸收中逐渐发现劳动的基本样式就是物质生产劳动,彰显出强烈的实践意向渴求,这正是发现新世界和改造新世界的钥匙所在。另一个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维方式饱含对无产阶级和全人类最后解放的深情,意图通过强烈的实践意向表达渴求的历史可能性,但并非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具体策略和方法,本质上只能是生活自觉的概念形式,辩证思维的崇高不能降为急用近利的实用主义。为了避免这两种滑向,我们唯有经过艰苦的思维劳作,端正哲学纯思理论态度,超脱感性经验的常识思维和科学思维,历经系统化的个体意识教养和思辨训练的存续期,才可能把握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式。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是一种人生境界的寄托

辩证思维方式的境界是最高的哲学境界,也是最高的人生境界。辩证思维方式中的哲学反思态度异常鲜明,不断的“否定”自身,从自身出走,又再次回到“自身”,人在自我生成中制约自己又发展自己,实现了向更高层次的迂回与间跃。这种自我生成不是抽象的绝对精神对象化,而是对象化和外化的感性物质活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正是对人的本真生活状态的顺直表达。同时,这类感性物质活动也是现实的,必然内涵一定的目的性,表现相应的功利性。所以,辩证思维方式要求在“生活领域”不断超越,以期达到对理想主义和功利主义对立的彻底超越;不断追求崇高,以期达到对更高人生意义的觉解永恒追求。随境界提升而间跃,随人生感悟而迂回,为再次的境界跃升做准备。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实质上就是表达了一种对人生境界不断跃迁的美好寄托。

[1]孙利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J].长白学刊,1993(1)

[2]4][5][7][德]黑格尔.小逻辑[M].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78、46、47、86

[3][德]策勒尔.古希腊哲学史纲[M].翁绍军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139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65

[8]列宁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87

[9][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98

责任编辑/陈洪超

2017-07-18

袁 野,男,辽宁行政学院公共管理系副主任、讲师,辽宁大学博士研究生在读。

B024

A

1672—4496(2017)03—009—04

猜你喜欢
辩证法黑格尔逻辑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法律方法(2022年2期)2022-10-20 06:44:24
绝对者何以作为实存者?——从后期谢林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来看
逻辑
论辩证法的总规律
创新的逻辑
论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三大层次
论五四运动的启蒙辩证法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37°女人(2017年11期)2017-11-14 20:27:40
叔本华与黑格尔的情理之争及现代启示
关于质量的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