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雨璇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000)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人类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创新。尤其是随着智能制造时代的到来,许多传统的技能性岗位将逐渐被机器取代,那么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方向必须要具有前瞻性。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院校为学生培养的创新能力将是学生未来走向工作岗位的宝贵财富和重要技能。然而,高职专业由于就业方向针对性强,理论基础方面往往是一个薄弱环节,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尤其是一些从事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岗位,后期尤显创新能力不足。应用型本科教育依托本科教育平台,理论基础相对雄厚,教学中对理论课程的安排相对较为充足,学生的创新基础扎实。但其就业技能针对性相对于高职教育较弱,学生实践能力不足。做好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教育衔接是一方面为高职学校学生进一步学习深造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也是二者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契机。
科技的不断进步需要人们有很好的适应能力,这种能力是不断学习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尤其对于定位于应用型培养的高职专科,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学习能力是每名学生必不可少的工作能力,否则,很容易被日新月异的变化所淘汰。
笔者曾在一家钢铁厂做过相关项目的调查,随着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许多岗位的数量在不断减少,甚至消失。在工作中,那些不能够迅速学习新技能,适应新岗位的职工很难在工作中立足,更不要说是晋升。培养学员不断学习的能力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办法,在侧重职业能力培养高职院校通过与应用型本科合理的衔接,在课程设置方面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不断学习的自学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或是继续进行本科的深造,更能够使学生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具有强适应性,不断进步不断提高。
对于专升本衔接的环节,为了使专升本学员能够有效提升,高职院校需同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合作,合理设置好专业与课程。设置原则如下:
专业设置方面要有可延续性和高相关性,切不可出现断档专业或是关联度过低的专业,使学生在专本衔接的过程中出现盲区。
(1)课程衔接方面要做到不能有太高的重复度,太高的重复度是高职与应用型本科侧重点不清的体现,会导致学生升本的效果大打折扣,同时由于二者的定位不清,会使学生在学校期间所学与办学初衷不符。
(2)课程衔接方面要做到不能无关联,相似专业的基础课程设置要既有关联又能突出侧重,在学业的不同阶段学习同一门课程,既有相通的基础知识,又有侧重点不同的专业提升,是学生无论是在毕业就业上还是进一步专本衔接上都能受益匪浅。
在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职业能力过渡的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更多的是一个顾问的身份。观察学生在“任务教学中”整个任务完成的情况,配合学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随时给予回答,并在任务完成后对学生工作给予有效评价。因此,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衔接下要实现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职业核心能力,了解未来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具体要求,能够根据学生任务完成不同阶段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并在任务后给予反馈与评价。这样,就需要对教师进行核心能力培训,提高教师的职业核心能力。
(2)在聘任教师时,注重应聘人员职业核心能力的考查,将职业核心能力作为聘任教师的重要选拔标准。
(3)建立全方位的评价标准。在评价标准上,应用型本科首先应根据企业的需要来制定职业核心能力的评价标准。强调考核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评价方式上,采用项目报告、方案设计、活动成果汇报等多种方式。
向成功办学的本科院校学习,搭建平台,借东风之势发展职业教育向本科教育的过渡。社会发展的今天,社会经济结构和职业结构的多样性与层次性,决定了人才需求结构的多层次和多样化。
高职院校注重培养技能型人才,突出在基层一线的实际操作技能,注重培养娴熟的行业技能型操作工人;应用型本科院校立足培养高级技术性和工程型人才,重在培养技术成果的应用转化能力,即应用理论知识作为本科院校铺垫,来解决实际生产工作中的现实问题。由此可以看出,高职高专与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的类型层次的规格与结构上能够顺利对接,并且从基层到管理层,实现了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无缝衔接,尤其是满足了社会经济结构的需求以及职业结构分布的全面性。
立足当下,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全面到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高新技术的不断更新,技术在不断的发展,人员的流动也在大大的加速。不同产业、部门之间流动性大大提高;技能型、技术型、工程型人才在能力、知识等方面的要求也是空前提高。因此,不论是高职高专还是应用型本科学校,必须树立与时代、社会接轨的前瞻性思维和职业发展的发展型思维,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人才培养的规划、教辅教材的编订开发等方面与社会接轨,校企合作办学培养,注重产、学、研相结合。产业、行业、职业、企业,“四位”连动一体,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高职专科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在生产时间的环节都是一致的,都需要将教学与社会生产时间的现实需求相结合,都是紧密结合生产实践的应用性教育。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发展职业技能、工程实践能力等,都在生产、管理、服务等基层实践工作中能直接应用,或在技术领域的工程实践中由所学到实际的真正运用。
由于信息化、自动化等产业的升级和新技术的发展,社会对高职高专到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要出现了多变性,就业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更加强调职业准入资格。所以,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的适应型人才,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既是高职高专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共同特色,又是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职业教育坚持以能力为本位,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衔接时更要注重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学习能力、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培养等方面下大力气,以适应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变化对人才的需求的高要求的变化。
[1]鲁武霞,李晓明.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衔接:内涵特性及内蕴价值[J].教育发展研究,2011,31(19):46-52.
[2]李海.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衔接的障碍与对策[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33(10):34-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