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实践育人体系建设的研究

2017-03-11 04:18曹瑾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9期
关键词:校企育人院校

曹瑾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000)

实践育人是高职院校重要的育人模式和路径,特别是在大力倡导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实践育人不断完善学生的认知和人格,逐步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为学生今后立足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实践基础。近年来,习近平同志在青年座谈中多次强调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要学以致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熔炉中,在社会的大学校里,掌握真才实学,增益其所不能,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1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的重要意义

实践育人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课堂教育教学的有效延伸和拓展,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综合发展的的重要路径。高职院校大学生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须广泛参加各级各类社会实践,充分把理论知识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坚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这为高职院校开展实践育人工作明确了方向和目标,也充分强调了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意义。

2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充分注重大学生实践培养工作的深入开展,依托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主要模式,广泛组织学生参与企业实践,提高专业动手能力。但是在具体的工作推进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如统一协调化开展还不到位,内容创新和覆盖还不深入,成果反馈的机制还不够完善等,急需进一步解决。

2.1 没有统一协调,形成育人合力

高职院校的学生实践教育,主要分为专业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公益实践等方面开展,具体的工作由很多职能部门分类推进,通过组织学生下企业实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和志愿者社会实践服务等方式开展,内容较多,但缺乏总体的顶层设计和内容整合。高校没有实践育人的工作领导机构,缺乏统一领导计划推进,各个部门之间各行其是,未能形成合力,从而大大降低了实践育人的教育成效,学生奔走于各类实践活动之中,主题性教育不强,成果不显。

2.2 内容流于形式,模式缺乏创新

在实践教育的具体内容中,特别是素质教育类型的实践活动开展,还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形式主义的倾向,往往停留在“建基地,挂铜牌,签合约”的三板斧,很多高职院校签约的教育实践基地很多,类型很杂,但真真正正开展活动,开展教育的基地又少之又少,存在着“建设之初热闹非凡,建设之后门庭冷落”的现象。很多实践教育基地缺乏活动开展的模式创新,参观交流成为主要形式,学生兴趣寥寥,教育意义不大。

2.3 缺乏评价体系,成效不够彰显

高职院校普遍缺乏对于实践教育的后期管理和评价,对于学生在实践培养中的成长和进步,没有完善的评价体系,后期管理缺乏科学化建设。专业实践以工学交替和企业实训为主,但对学生实践技能学习的掌握情况,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社会实践以组织学生参与为抓手,但在具体参与活动中的受教育成果,没有完整的跟踪量化数据分析;实践教育基地的活动开展,也缺乏较为系统的考评制度,学生走马观花的活动形式,往往无法得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3 基于校企深度融合构建实践育人体系

高职院校开展实践育人工作,必须紧紧坚持围绕人才培养主线,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素质培养和社会服务引导充分结合,形成教育实践的有机整体,要通过构建体系、搭建平台、建立机制,有效地开展实践育人工作。

3.1 校企共建实践育人组织机构,实现顶层设计的科学化

高职院校要充分注重实践育人的顶层设计,要依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形式,建立“定目标,建制度,入学分,有流程”的系统化实践育人体系。首先要探索建立实践育人的工作机构,联手合作企业,共同组建管理组织,要对学校开展的学生实践活动进行整体的规划和布局,通过学工、教务、就业等多个部门整体设计,制定相关的工作计划和培养规划,把学生的专业实践、教育实践和社会实践,全方位整合,较好的分布在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形成科学化的教育过程。其次要注重实践育人的过程中针对性和有效性,在高举立德树人旗帜的同时,把校企协同育人目标融入到实践育人体系之中,既注重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全面开展,也要结合专业、结合企业人才需求,把实践教育落到实处,点到要害,不能做“空计划”、喊“空口号”,而是要从实际出发,对实践育人的预期效果,做好科学的预判。

3.2 校企共建实践育人载体平台,实现育人方式的多元化

要以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为抓手,校企共建多元化的实践育人平台。要把育人工作落到实处,首先要在内容上定位科学、目标明确。当前,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培养时代工匠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而实践育人则是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路径。高校可以从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文化,职业知识,职业能力等方面入手,建立完整的育人平台,形成大学生职业化培养的创新模式。其次,在培养内容上,可以联手合作企业,建立如职业精神培育基地,职业文化教育基地等多元化的实践场所,可以通过企业先进、劳模等现场指导,对大学生开展职业化实践体验的感性教育,对学生开展先进性的职业引导。最后,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学生实践的教育环节,做好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创新,要把道德规范、技能培育和文化熏陶全面结合,让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不单单是技能学习和劳动的环节,更是文化感知和情怀培养的环节。

3.3 校企共建实践育人评价机制,实现协同育人的长效化

评价机制是对实践育人工作必要的反馈和评价,可以有效地提升高校实践育人的成效。首先是建立和完善考核标准,要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对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给予有效评价和科学判断,要立足在学生个人成长的基础上,针对职业道德要求、技术技能要求和综合素养的要求,全方位的制定科学标准。其次要做好信息反馈,要把学生实践活动的进程和成果进行有效的信息互通,实现校企多方对人才培养的即时监督,从而才能刚好的不断优化实践手段和方式。最后,要做好跟踪培养,实践育人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阶段性的评价有利于修补培养方式的不足,而长期性的培养监督和跟踪调查,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完善整个培养机制,对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1]张振飞.地方高校实践育人科学机制探析——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6(8):25-26.

[2]刘川生.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有效机制研究[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6(12):60-61.

[3]石贵舟.高校实践育人机制创新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6(4):39-40.

[4]高飞,李英平.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工作机制研究[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6(3):71-72.

[5]费坚.后大众化时代高校实践育人理念实施路径论析[J].江苏高教,2016(4):123-124.

[6]张华,李桃.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实践育人模式探析——以辽宁省大学生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6(1):93-94.

猜你喜欢
校企育人院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