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军,曹广文,朱建未
(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热带医学和公共卫生学系,上海 200433;2.浦东新区光明中医医院外一科,上海 201301)
浦东新区南汇区域胆囊结石与血糖、血脂、脂肪肝相关因素分析
张小军1,2,曹广文1△,朱建未2
(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热带医学和公共卫生学系,上海 200433;2.浦东新区光明中医医院外一科,上海 201301)
目的 探讨近几年浦东新区南汇区域人群中血糖、血脂、脂肪肝的分布情况及其与胆囊结石的相关关系。方法 整群选取浦东新区光明中医院外科2011-2015年年龄20~99岁胆囊结石患者606例,对患者的血糖、血脂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研究胆囊结石与高血糖、高血脂、脂肪肝的相关关系,同时1.00∶1.00分层匹配同期无胆囊疾病体检人群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 在该胆囊结石发病人群中,男、女比例为1.00∶1.68,女性发病人数最多的集中在50~60岁,男性发病人数最多的集中在50~70岁。伴发血糖、血脂紊乱、脂肪肝一项或多项的高达64.03%,其中男性为71.68%,女性为59.47%。男、女胆囊结石患者各个年龄阶段高血糖、高血脂和脂肪肝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结石与高血糖、高血脂和脂肪肝存在着相关关系(P<0.05),胆囊结石人群中高血糖、高血脂、脂肪肝的发病率高于体检非胆囊结石人群组。结论 浦东南汇区域人群中有高血糖、高血脂、脂肪肝一项或一项以上的发病率高,高血糖、高血脂、脂肪肝是胆囊结石的危险因子。
胆囊结石病;血糖;血脂异常;脂肪肝;性别因素;年龄因素;回归分析
胆囊结石是外科常见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几年明显发病增高,胆囊结石的主要成分与患者的饮食习惯、地理环境、营养条件和身体的代谢活动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1]。糖尿病是内科常见病,其患病人数也正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2]。二者常在患者中同时出现。胆囊结石与脂类代谢相关,而糖尿病常合并脂代谢紊乱,胆囊结石、高血糖与高糖、高脂饮食都有一定关系,高血糖、高血脂、脂肪肝常合并发生,有一些相同的发病基础。浦东新区南汇位于上海外郊环,城乡交界处,是从农村快速城镇化的一个典型地区,生活水平,生活方式改变幅度大,进程快,对于研究分析胆囊结石、高血糖、脂肪肝、高血脂在农村向城市发展的过程中的发生、发展有代表性,对于指导其他城镇化建设区域预防控制胆囊结石、糖尿病、高血脂等的发生、发展有指导作用。了解这一区域的胆囊结石,血糖、血脂、脂肪肝情况可以推广指导重点预防方向,普及健康教育,体检筛查重点人群。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浦东新区南汇光明中医院外科2011-2015年单纯胆囊结石患者606例,其中男226例,女380例,年龄20~99岁。同时从2011-2015年体检无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固醇结晶的人群中,按1.00∶1.00分层匹配选择对照组,选择对照时,按体检序号由前向后选择,例数达到后停止。
1.2 方法 按10岁一个年龄段,对该人群的血糖、血脂、脂肪肝(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情况进行统计、整理,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方法调查606例胆囊结石患者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分析男、女患者各个年龄阶段高血糖、高血脂和脂肪肝的分布情况,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研究胆囊结石与高血糖、高血脂和脂肪肝的相关关系。
1.3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7.0 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统计学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不同年龄男女胆囊结石发病情况比较 606例胆囊结石中,男 226例(37.29%),女 380例(62.71%),男女比例为1.00∶1.68,男、女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结石女性患者中40~<50岁与60~<70岁的发病人数均占女性发病人数的18%以上,50~<60岁的发病人数占女性发病人数的比例高达26.32%,这3个年龄段的发病率较高;男性患者的发病主要集中在50~<60岁与60~<70岁这两个阶段,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男女胆囊结石发病情况比较[n(%)]
a:P<0.05,与男比较。
2.2 男女胆囊结石患者血脂、血糖异常及脂肪肝比较 606例胆囊结石中伴发血糖、血脂紊乱及脂肪肝一项或多项的高达64.03%(388/606),其中男性为71.68%(162/226),高于女性的59.47%(226/380)。男性患者中脂肪肝出现的概率最高,男性胆囊结石患者中合并二种及以上情况的有82例,达男性患者的36.28%(82/226),合并三种情况的为7.08%(16/226);女性胆囊结石伴血脂紊乱概率最高,同时脂肪肝的概率也高,女性胆囊结石患者合并二种及以上情况的有100例,达女性患者的26.32%(100/380),合并三种情况的达6.32%(24/380),男女胆囊结石患者与血脂、血糖异常及脂肪肝的相关情况,见表2。
表2 男女胆囊结石患者血脂、血糖异常等比较[n(%)]
a:P<0.05,与男比较。
2.3 两组对象各年龄段血脂、血糖异常及脂肪肝发生情况比较 胆囊结石患者男性50~<70岁血脂、血糖异常及脂肪肝总的发病率达25.93%(42/162),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女性50~<60岁血脂、血糖、脂肪肝总的发病率达30.97%(70/226),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观察组各年龄段血脂、血糖异常及脂肪肝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对象各年龄段血脂及血糖异常等比较[n(%)]
a:P<0.05,与同组50~<60、60~<70岁比较;b:P<0.05,与观察组比较。
2.4 胆囊结石患者各年龄段高血糖、高血脂、脂肪肝的分布情况 胆囊结石患者各个年龄阶段高血糖、高血脂、脂肪肝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胆囊结石患者各年龄段高血糖、高血脂及脂肪肝情况[n(%)]
a:P<0.05,与同组50~<60、60~<70岁比较。
2.5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发现胆囊结石与高血糖、高血脂和脂肪肝存在相关关系(P<0.05),见表5。
表5 胆囊结石与高血糖、高血脂、脂肪肝相关回归分析
有文献报道,胆囊结石主要见于成年人,男女之比约为1.00∶3.00,但随着年龄增长其性别差异减少,50岁时男女之比1.00∶1.50,老年人中男女发病率基本相等[3]。现在我国成年人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大概为10%,中年妇女甚至高达15%[4],女性发病率高。
糖尿病、胆囊结石均是与相似生活习惯有关联的两种疾病,早餐不规律、肥胖、高能量、高饱和脂肪及高胆固醇膳食为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植物性食品为保护因素[5]。膳食中高能量、高脂肪、高糖摄入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6]。在胆囊结石与糖尿病、糖耐量异常二者间高能量、高脂肪、高糖食物摄入现象共同存在。高脂血症、脂肪肝与高能量、高脂肪、高糖食物摄入同样密切相关。
肥胖,摄入高脂、高糖、高热量的饮食,体力性劳作减少,是近些年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改变后出现的一些普遍情况,作为农村城镇化发展区域变化更加突出。胆囊结石与血糖升高、血脂紊乱、脂肪肝,有许多相同发病因素,其中有饮食方面,高脂、高糖、高热量饮食;生活方式方面,运动减少。造成了胆囊结石、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发病率不断增高,胆囊结石中高血糖、高血脂、脂肪肝合并发生率高,糖尿病与胆囊结石之间的相互关系,已有许多的研究进行了分析,糖尿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及肥胖是胆囊结石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7]。相关研究表明胆石症和脂肪肝有共同的危险因素[8-9]。同时,一些生理特点、生活方式、饮食的不同造成男女发病率的不同,女性胆结石的发病率较高,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有关[10]。脂肪肝患者男性多,可能与男性饮酒比例高有关系。年龄方面的不同与年轻时经济条件总体偏差,摄入高脂、高糖、高热量饮食时间短,发病积累时间短、运动量大有关系,有报道称体育运动对胆结石起保护作用,能减少其发生[11]。所以发生胆囊结石的少,并发高血糖、高血脂,脂肪肝的也少,40岁以后因长期摄入高脂、高糖、高热量饮食,发病逐渐升高,大部分文献报道胆囊结石年轻时少见,39岁后逐渐升高,50岁后明显升高[12],但对于70岁以上的老年人报道少,特别是80岁以上老年人,根据统计分析,考虑70岁以上老年由于食量减少,高脂、高糖、高热量饮食摄入减少,饮酒减少,胆囊结石新发逐渐下降。高脂、高糖、高热量饮食摄入减少,胆囊结石中合并的高血糖、高血脂,脂肪肝减少。老一辈人的生活习惯比较简朴,年轻时生活条件差,加之老年人数少,所以70岁以上胆囊结石人数明显减少。男性有一些特殊情况,饮酒较多,而且,男性的执业时间较长,摄入的高脂、高糖、高热量的饮食时间偏长,所以发病高峰较女性长。总体分析,男女胆囊结石随年龄增加,人数增多,可能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运动减少,摄入高脂、高糖、高热量食物增加,胆囊功能减退,尤其是运动功能减退,胆囊结石患病率随年龄增加,40岁后增加明显,或许与此有关[13]。人群中血糖、血脂紊乱,脂肪肝的高峰段出现于胆囊结石发病的几个高峰基本一致,证实二者有一些共同诱发因素,这与40岁以后因长期摄入高脂、高糖饮食、高热量的饮食相关。
综上所述,胆囊结石、高血糖、高血脂、脂肪肝有一些共同危险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预防起来就更好统一。控制过量摄入高脂、高糖、高热量食物,控制酒精摄入,改善农郊人群的生活理念,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多运动,有同时预防多种疾病的作用,在发病中,胆囊结石、高血糖、高血脂,互为因果,互相影响,控制任何一项对其他项的控制均有良好的作用。
[1]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66-1266.
[2]叶任高.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98-798.
[3]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68-568.
[4]谭宜将,刘衍民.胆囊结石发病原因研究现状与进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29(7):602-603,606.
[5]徐瑞华,周信忠.农村胆囊结石与膳食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7,11(31):98-99.
[6]李立明,刘家彬.膳食因素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logistic回归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1,17(3):129-130.
[7]于岚,何小东,武峤.胆囊结石相关危险因素的探讨[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1,17(9):711-713.
[8]Ramos-De la Medina A,Remes-Troche JM,Roesch-Dietlen,FB,et al. Routine liver biopsy to screen for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 NAFLD) during cholecystectomy for gallstone disease:is it justified?[J].J Gastrointest Surg,2008,12(12):2097-2102.
[9]Roesch-Dietlen F,Pérez-Morales A,Melo-Santisteban G,et al. Frequency and clinical,biochemical and his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gallstone disease[J]. Cir Cir,2008,76(1):37-42.
[10]王娜,王培玉.胆结石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关系[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2935-2936.
[11]刘平,吴兴锋,孙友刚.新疆独山子地区抽样人群中胆囊结石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6,3(16):423-426.
[12]于汉卿,王培林.3 125例体检者年龄、性别与胆囊结石发病率的分析[J/CD].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9):128-129.
[13]孙晓敏,徐萍,马志红,等.上海松江地区胆囊良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30 901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19(27):2881-2885.
�验交流·
10.3969/j.issn.1671-8348.2017.07.030
张小军(1975-),副主任医师,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临床肝胆外科方面研究。△
,E-mail:gcao@smmu.edu.cn。
R181.2
B
1671-8348(2017)07-0955-03
2016-08-11
2016-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