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教育对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03-10 23:36:19吴忠和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物流中职

吴忠和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经济管理系,广东 广州 510430)

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教育对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吴忠和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经济管理系,广东 广州 510430)

中高职教育对接,是实现中高职一体化教育的重要途径。物流管理专业的中高职教育对接存在招生衔接问题、培养目标的对接问题、教学过程和课程的对接问题、实训条件和实训教学的对接问题等等。具体对策为:以明确中高职能力差异及其“接口”作为基础、以构建中高职有效对接课程体系作为关键、以加强通识教育作为特色、以制定中高职有效对接的管理办法作为保障。

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教育;对接

一、我国中高职教育对接现状

当前,中高职教育对接,是实现中高职一体化教育的重要途径。随着高职院校招生与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中职学校办学环境的深刻变化,国家教育部为三校生(中专、职高、技校) 的升学制订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为这些学校学生的升学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也为高职院校生源的输送提供了有利条件。根据不同高职学院与中职学校的具体办学与教学情况,中高职教育对接可以有具体不同的形式。我国中高职对接的试行始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先后有北京等10个省市地区开展试点活动,先后出现过五年制、“三二” 分段、“三三” 分段等形式,目前以“三二分段中高职对接”模式应用较多[1]。

所谓“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是指高职院校采用自主考试的形式,从对口合作的中职学校中招收中职优秀毕业生的一种办学方式,具体来说,就是将一所高职院校某一专业与若干所中职学校的相应专业对口,对三年的中职和二年的高职进行统筹安排,推行五年连贯一体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活动的实施。为了实现专业的对口合作,中高职学校需要共同讨论研究,共同制定分段学制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人才培养方案等,使中高职的这些专业要素在中职和高职的不同阶段承担相应的职能和任务,彼此之间既相对独立,又有密切的内在联系,从而顺利实现无缝对接,提高人才培养的综合质量和中高职院校的整体办学效益[2]。

纵观当今世界各国中高职对接的办学模式,大致有三种基本做法,一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英国首创的国家确认普教与职教文凭等值的对接模式;二是为了使中职毕业生达到高中阶段的学历标准,由职教机构对中职毕业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安排一些专门的课程补习,实现中高职对接,法国和德国采用该模式; 三是推行中等与专科层次职教大纲或课程的一体化, 从而实现中高职教育的对接,俄罗斯、美国采取该模式[3]。

在我国,国家为了促进中高职教育的发展,实现中高职教育的顺利对接,正在大力推行五年一贯制或三二分段的中高职对接模式。具体的做法主要有:由高职院校组织单独命题考试,直接向中职毕业生进行“对口招生”,或中职生在中职学习的后期参加相同或相近专业高等自学考试升入高职院校就读,或高职院校为中职生源专门组织的补习,之后中职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等等。

中高职教育对接,是中国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是构建新型职业教育体系、促进中高职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对接体系,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构建中高职对接的 “一体化”教育体系,有利于减少实验实训设备等办学资源的重复配置,减少或者避免课程教学内容的重复设置,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起到重要作用,而中高职教育的对接,也能够较好实现合作双方的互惠互利[4]。

二、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教育对接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中职教育已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教育的理念、模式等方面,都相对比较成熟,而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则相对较晚,正在发展的过程中摸索,对于中高职教育的对接,尤其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中高职教育的对接,则更是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的实践和探索还不成熟,因而存在的问题也相对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招生衔接问题

当前,我国高职招生考试采用普通高考招生入学考试的模式,采取与普通大学一样的录取方式,没有突出职业教育中的“职业”特色,因而使得高职院校录取的新生不能很好凸显职业素质,为学生的职业岗位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职业教育而言,为了在高职招生能够考核并录取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考生,职业教育的招生录取考试较为适合采用“基础文化课+专业技能”的综合考核评价方式。

2.培养目标的对接问题

中职学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工商企业及物流行业培养管理与服务型初中级人才。因此,其对学生仓储、搬运、配送服务等技能的培养与实训较为注重,专业教学重心主要围绕学生的就业展开,因此,专业的教学有着较为明显的具体职业岗位或单项服务与管理的就业技能实操能力培养的倾向,而忽略了对学生高素质、高能力的综合性能力的培养。而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专业设置多基于职业面向的岗位群,专业的教育主要满足未来岗位群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中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比较,可见,中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在素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课程等支撑体系的不对接。

3.教学过程和课程的对接问题

课程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最重要载体,但目前对于中高职贯通的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都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也没有做出规范性的指引。而在实践中,对于中高职课程的对接,客观上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专业课内容存在着重复现象。由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没有具体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对中高职教材编写缺乏系统的规划,这就使得中高职教材的编写存在着大量各自为政的现象,从而使得中高职教材的内容重复就不可避免。加上中高职院校缺乏及时沟通协调的高效机制,两类学校各自确定自己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从而造成了一些专业课程中高职阶段内容重复设置。二是公共基础课脱节。由于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存在“重技能轻文化,重操作轻理论”的倾向,加上中高职在课程结构设计上采用不同的指导思想,这就使得升入高职院校的中职学生,很多对数学、计算机、英语等课程普遍感到比较困难。。

4.实训条件和实训教学的对接问题

由于中高职院校对实训重要性的认识不同,各自所拥有的实训场地资源参差不齐。并且各自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改善实训条件和实训资源。这样,就使得中高职物流教学活动内容框架的对接出现了脱节。

三、基于物流管理专业的中高职教育对接策略

1.以明确中高职能力差异及其“接口”作为基础

中高职对接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要以社会职业领域的岗位工作内容和职业能力要求为依据,社会分工的不同导致了工作过程的复杂程度产生差异,进而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有所不同,这样,就必然要求有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承担不同层次的职业能力培养,由此而产生了教育功能的差别。

通常,社会对中职要求的职业技能是对应某个特定岗位的单一技能点,是一种比较狭义的专业技术能力,而社会对高职要求的职业技能是全面工作岗位能力及其相应责任和价值的综合技能面。因此,高职阶段能力培养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主要针对特定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所必需的职业综合能力。所谓职业综合能力,从内容上来看,是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综合,从性质上来看,是指职业关键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职业综合能力的核心是岗位技能。中高职对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的策略,就是在明确中高职能力差异及其“接口”的基础上,按照课程设置的基本结构,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进行分类和整合,形成职业关键能力、行业通用能力、特定岗位能力等课程模块,从行业的岗位实际出发,对应每一项能力区分中高职层次要求,从而找到中高职职业能力对接的侧重点,以此构建中高职对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以构建中高职有效对接课程体系作为关键

中高职对接专业建设的重点在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核心,则在于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体部分。因此,构建中高职有效对接课程体系,应当着重处理好构建的逻辑起点、构建原则和构建方式三方面的基本问题。高职教育与普通高校在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使命上的不同,决定了高职与普通高校的课程体系构建存在着学科逻辑上的区别,高职教育需要培养学生满足职业岗位需求的职业综合能力,因此,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立足于岗位、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构建的是基于就业导向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而与普通高校的完全依照知识体系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的做法相区别。

3.以加强通识教育作为特色

中职学生要升入高职阶段学习,需要有较为扎实的基础文化素质和职业关键能力,同时,对于中职学生而言,由于自身的起点较低,因此,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相对较低,为了能够在以后的高职学习阶段或今后的社会工作中较为得心应手, 增强发展后劲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于对口升入高职的中职学生,在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上,需要有针对性地设置系列通识教育课程,培养职业关键能力。在通识教育课程方面,通过引导学生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以及跨学科等领域选取相关课程学习,对学生核心价值观、公民意识、基本素质等方面开展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职业关键能力培养方面,在抓好学生高职阶段专业素质与技能课程学习的同时,鼓励中职学生多选修通识类课程,通过高职通识选修课程与中职阶段已经学过的单项技能和考证课程互换学分的举措,可以使中职学生在高职阶段避免重复学习专业课程,同时促进学生基础文化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最终实现高职阶段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4.以制定中高职有效对接的管理办法作为保障

首先,改革招生录取和考试评价制度。中高职对接教育体系的构建,需要有相应的招生考试制度加以有力的支持才能顺利实现。为此,可根据中高职对接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采取五年制高职分段培养和单独招生定向培养方式,并将这些培养方式与中高职衔接专业招生录取工作对接。改革招生考试方式,将过去单一的文化课考试录取方式改为文化与技能相结合的考核录取方式。其次,推行学分制。使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选择所需的课程学习,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无缝对接。第三,制订不同的课程方案。在构建中高职课程对接方面,根据学生的不同入学方式、学习背景和自身能力、特长,将学生进行适当分类,根据分类设计相应的课程方案,采用差别学分、以证代考、中高职相关课程学分替换等措施,促使课程教学过程与学习者自身特点的有效对接。

四、结束语

由于中高职教育在能力培养和课程内涵上存在着差异,因此,中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对接,就是要找准这些具体的差异所在,并且在课程的设置上和能力差异的考量上力求弥补中职阶段相应的不足。依据中高职能力差异和课程内涵差异,找出中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与能力衔接的主要“接口”。

中高职学生在层次上的差别,决定了中高职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存在着差别,为了弥补中职学生就读高职后的知识和能力上的不足,应按照就业导向与可持续发展并重的原则,使高职物流管理课程体系除了补充学生原有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上的不足外,还应当具有促进学生的独立处事、沟通协作和人格完善等功能。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使物流管理专业的中高职教育对接策略的实施能较好促进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

[1]王宇波.北京市中高职衔接的现实进展与模式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5).

[2]蒋新革,王韶清.构建中高职一体化职业教育体系的探索[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2(2).

[3]杨理连.基于高职引领视角下中高职教育系统衔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6月下).

[4]张金英.中高职衔接的“接口”和“通道”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0).

责任编辑:周小梅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GDKM2015-8。

2017-02-02

吴忠和(1969-),男,广东廉江人,广东科贸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G710

A

1009-1890(2017)01-0068-03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物流中职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汽车观察(2018年12期)2018-12-26 01:05:44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48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现代企业(2015年2期)2015-02-28 18:45:09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8
决战“最后一公里”
商界(2014年12期)2014-04-29 00:44:03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