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示”部字的分类及其反映的祭祀文化

2017-03-10 16:03田红欣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段玉裁说文解字先祖

田红欣

(河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说文解字》“示”部字的分类及其反映的祭祀文化

田红欣

(河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说文解字·示部》共67字。根据意义大致可以划分为:祭祀目的类、祭祀神灵类、祭祀先祖类、祭祀活动和方式类、祭祀时间类、以心致福类字、祭祀人物器物类、神灵名称类、描述类、其它类,且每个字不做重复。我国古代社会对祭祀活动非常重视,祭祀对人类的生存有着重要影响。

《说文解字》;“示”部字;祭祀文化

一、《说文》“示”部字的分类

《说文解字·示部》(以下简称《说文·示部》)徐铉本在示部末尾标明“文六十,重十三;文四新附”,而实际上《说文·示部》有60字,加上新附的4字,共67字。有些字根据侧重点不同,可以分属不同的类别,为了突出每个字的主要特征,在对这67字进行分类时,笔者只将每个字划入一类,不做重复。

《说文解字·示部》根据意义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十类:

祭祀目的类22字、祭祀神灵类3字、祭祀先祖类10字、祭祀活动和方式类9字、祭祀时间类3字、以心致福类4字、祭祀人物器物类4字、神灵名称类5字、描述类6字,其它类1字。下面对这十类分别进行解说:

1.祭祀目的类20字

a求福14字:祜、禧、禄、禠、祯、祥、祉、福、祐、祺、祈、祷、礼、祚;

《说文》基本上以“福”“吉”“安”等来解释,现举祥、祐、祷三字:

祥 福也。从示,羊声。一云善。

指从神灵那里得到幸福,善、好。《尔雅·释诂》:“祥,善也。”《尚书·伊训》:“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诗·大雅·大明》:“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定其祥,亲迎于渭。”毛传:“祥,善也。”《汉书·宣帝纪》:“神光并见,咸受祯祥。”颜师古注:“祥,福也。”

祐 助也。从示,右声。

指神灵保佑,得到福气。《易·大有》:“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广韵·宥韵》:“祐,神助。”《集韵·宥韵》:“祐,《说文》:‘助也。’谓福祐也。”朱俊声《说文通训定声》释“祐”:“据许书,凡助为右,神助为祐,其实即右之变体,加示耳。”

祷 告事求福也。从示,寿声。

向神灵吿事求福。《周礼·春官·小宗伯》:“祷祀于上下神示。”郑玄注:“求福曰祷。”《论语·述而》:“子疾病,子路请祷。”《何晏集解》引包咸曰:“祷,祷请于鬼神。”

现举祓、禬二字:

祓 除恶祭也。从示,犮声。

驱赶灾难的祭祀。《周礼·春官·女巫》:“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旱暵,则舞雩。”《左传·僖公六年》:“昔武王克殷,微子启如是,武王亲释其缚,受其璧而祓之。”杜预注:“祓,除凶之礼。”《玉篇·示部》:“祓,除灾求福也。”

禬 会福祭也。从示,从会,会亦声。《周礼》曰:“禬之祝号。”

为消除灾病而举行的祭祀。《周礼·天官·女祝》:“掌以时招、梗、禬、禳之事,以除疾殃。”郑玄注:“梗,御未至也。除灾害曰禬,禬犹刮去也。”《周礼·春官·神仕》:“以禬国之凶荒。”郑玄注:“杜子春云:禬,除也。玄谓此禬读如溃痈之溃。”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释“禬”:“《周礼注》曰:‘除灾害曰禬’,禬,刮去也,与许异。”

c求子之祭。禖

2.祭祀神灵类3字

禷 以事类祭天神。从示,类声。

因临时、具体的事故(主要是征战出师)祭祀天神。《尔雅·释天》:“禷,师祭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释“禷”:“玉裁按。郊天不言禷,而肆师类造上帝。《王制》:‘天子将出,类于上帝。’皆主军旅言。凡经传言禷者皆谓因事为兆,依郊礼而为之。”

3.祭祀先祖类10字

依侧重点不同可分为两小类:

现举祖、祫二字:

祖 始,庙也。从示,且声。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释“祖”:“始兼两义,新庙为始,远庙亦为始。故祔祪皆曰祖也。《释诂》曰:‘祖,始也。’《诗》毛传曰:‘祖,为也。’皆引伸之义。如初为衣始,引伸为凡始也。”《尚书·舜典》:“受终于文祖。”孔传:“文祖者,尧文德之祖庙。”《周礼·考工记·匠人》:“左祖右社。”郑玄注:“祖,宗庙。”

祫 大合祭先祖亲疏远近也。从示合。《周礼》曰:“三岁一祫。”

古代在太庙中祭祀远近祖先的大合祭活动,每三年举行一次。《公羊传·文公二年》:“大事者何,大祫也。大祫者何,合祭也。其合祭奈何,毁庙之主陈于大祖,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于大祖。五年而再殷祭。”何休注:“殷,盛也。謂三年祫,五年禘。”

4.祭祀活动和方式类9字

祭 祭祀也。从示,以手持肉。

陈物祭祀供奉神鬼祖先的通称。《礼记·祭统》:“祭者,所以追养继孝也。”《谷梁传·成公十七年》:“祭者,荐其时也,荐其敬也,荐其美也,非享味也。”《庄子·盗跖》:“罢兵休卒,收养昆弟,共祭先祖。”

祡 烧柴焚燎以祭天神。从示,此声。《虞书》曰:“至于岱宗,祡”。

把玉帛、牺牲等放在柴堆上焚烧以祭天。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释“祡”:“祡与柴同此声,故烧柴祭曰祡。《释天》曰:‘祭天曰燔柴。’《祭法》曰:‘燔柴于泰坛,祭天也。’”王筠《说文句读》:“《经典释文》《列子》释文、《集韵》《类篇》皆引作柴。祡、柴同音,经典又多作柴,故言柴以明假借也。”

5.祭祀时间类3字:祀、祠、礿

古代的祭祀有严格的规定,一些祭祀活动也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如:

祠 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词也。从示,司声。仲春之月,祠不用牺牲,用圭璧及皮幣。

农历二月食物缺少,因此举行祭祀时,以玉帛、文辞为主。《诗·小雅·天保》:“禴祠烝尝,于公先王。”毛传:“春曰祠,夏曰禴,秋曰尝,冬曰烝。公,事也。”《尔雅·释天》:“春祭曰祠。”《礼记·月令》:“(季夏之月)以祠宗庙社稷之灵,以为民祈福。”

6.以心致福类4字:禛、祗、禔、斋

此类没有明显的祭祀活动,是人们心之所想而致福。如:

禛 以真受福也。从示,真声。

以真诚感化神灵而受福。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释“禛”:“此。亦当云从示、从真、真亦声。不言者省也。声与义同原。故谐声之偏旁多与字义相近。此会意、形声两兼之字致多也。”徐灏注笺:“禛,诚也。以真受福,谓以至诚感神而致福也。”

祗 敬也。从示,氐声。

《尔雅·释诂》:“祗,敬也。”《尚书·金縢》:“四方之民,罔不祗畏。”《史记·鲁周公世家》作“四方之民,罔不敬畏。”《晋书·顾和传》:“若不祗王命,应加贬黜。”

现举祝、祳两字:

祝 祭主赞词者。从示,从人口。一曰从兑省。《易》曰:“兑为口、为巫。”

祭祀时主持礼仪的人。《礼记·曾子问》:“祫祭于祖,则祝迎四庙之主。”郑玄注:“祝,接神者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释“祝”:“此以三字会意。谓以人口交神也。”

祳 社肉。盛之以蜃,故谓之祳。天子所以亲遗同姓。从示,辰声。《春秋传》曰:“石尚来归祳。”

帝王社祭时所供的生肉,盛放在蚌壳中,祭祀后分赐给同姓诸侯。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释“祳”:“《五经异义》曰:‘古左氏说:脤,祭社之肉,盛之以蜃。’郑注《掌蜃》、杜注《左传》皆同。‘蜃’‘祳’叠韵。经典祳多从肉作脤。”《玉篇·示部》:“祳,祭社生肉也。”

8.神灵名称类5字:神、祇、祕、社、祅

神 天神,引出万物者也。从示申。

给人民带来福祸的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礼记·祭法》:“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孔颖达疏:“风雨云露并益于人,故皆曰神而得祭也。”汉刘向《说苑·修文》:“神者,天地之本,而为万物之始。”徐锴《说文解字系传》:“天主降气以感万物,故言引出万物也。”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神,引也,谓引绳以证表,故谓之引,神引义通。”

社 地主也。从示土。《春秋传》曰:“共工之子句龙为社神。”《周礼》:“二十五家为社,各树其土所宜木。”

地主即土地神。《国语·鲁语》:“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韦昭注:“社,后土之神也。”《白虎通·社稷篇》:“社者,土地之神也。土生万物,天下之所主也。”

示 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凡示之属皆从示。

远古社会中人类对于大自然怀有敬畏之心,认为各种自然现象都是人类社会福祸的征兆,所以人们通过观天象来判断吉凶。《广韵·至韵》:“示,垂示。”

祟 神祸也。从示从出。

鬼神的祸害,古人以为想象中的鬼神常出而祸人。《战国策·东周策》:“及王病,使卜之。太卜谴之曰:‘周之祭地为祟。’”鲍彪注“神祸也。”《庄子·天道》:“一心定而王天下,其鬼不祟。”王筠《说文句读》:“谓鬼神作灾祸也。”

10.其它类1字:祘

祘 明视以筭之。从二示。《逸周书》曰:“士分民之祘。”均分以祘之。读若筭。

二、《说文》“示”部字反映的祭祀文化

1.从祭祀对象看祭祀文化

原始社会的两种崇拜对象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在原始社会中,人类对于风雨雷电等等自然现象的变化,感到神秘莫测,且自然灾害频发,医疗卫生条件差,人类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所以在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时,人类只能寄希望于一种能够主宰世界的自然力量。人类相信可以通过祭祀神明来获福除灾,所以人类不断地祭祀天神、地祇等拥有神秘力量的神灵来求得福祐。祖先崇拜是人类将崇拜对象从鬼神转移到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神主之上,它与人类社会的宗族观念密切相关。宗族的盛衰决定着家庭和个人的命运,古代社会认为人死后灵魂仍在,而祖先的灵魂变为神,庇护着子孙后代,人类通过各种祭祀来获得祖先的庇护和表达对先人的缅怀敬重。例如祔,《说文解字》:“后死者合食于先祖。从示,付声。”它指古代帝王在宗庙内将后死者神位附于先祖旁而祭祀。《仪礼·既夕礼》:“卒哭,明日以其班祔。”郑玄注:“班,次也。祔,卒哭之明日祭名。”《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凡君薨,卒哭而祔。”杜预注:“以新死者之神祔之於祖。”

2.从祭祀目的看祭祀文化

祭祀是古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活动,它是人类实现愿望、得到满足的重要途径。人类通过祭祀来讨好神灵、崇拜神灵、敬畏神灵,从而得到神灵的馈赠、帮助和祐护;古代社会的祭祀非常广泛,无论是出兵征战、喂养牲畜还是怀孕生子都要举行祭祀活动,以表达对神灵的崇拜,从而获得福气,使万事顺遂。例如:禡,《说文解字》:“行师所止,恐有慢其神,下而祀之曰禡。从示,禡声。”它指古代在军队驻地举行的祭礼,以求战事顺利。《诗·大雅·皇矣》:“是类是禡。”《礼记·王制》:“天子将出征……禡于所征之地。”郑玄注:“禡,师祭也,为兵祷。”《汉书·叙传下》:“类禡厥宗。”颜师古注引应劭曰:“《诗》云:‘是类是禡。’礼,将征伐,告天而祭谓之类,告以事类也;至所征伐之地,表而祭之谓之禡。禡者,马也。马者,兵之首,故祭其先神也。”古代社会的战争以车战为主,故马匹在古代战争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骑兵也被认为是精良部队,所以在作战时人们通过祭祀来祈求作战胜利。

3.从祭祀物品看祭祀文化

古代社会是农业社会,牲畜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它们既是人类耕作的主要依靠,也是人们的重要食物。为了表达敬意和对祭祀活动的重视,人们主要以牺牲、农作物等作为祭祀品。牺、牲、牷、豚等字虽然不从“示”,但是它们都与祭祀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古代社会中猪牛羊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是人们祭祀、食用的重要物品。例如:牲,《说文解字》:“牛完全。从牛,生声。”它是祭祀、盟誓和食用的家畜。《周礼·地官·闾师》:“凡庶民不畜者,祭无牲。”《左传·桓公六年》:“不以畜牲。”孔颖达疏:“牲、畜一物,养之则为畜,共用则为牲。”《谷梁传·僖公九年》:“葵丘之会,陈牲而不杀。”范宁注引郑君曰:“盟牲,諸侯用牛,大夫用豭。”

[1] 许 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3] 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M].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1988:2385-2412.

[4] 钟发远.说文解字·示部字语义考察[J].宜宾学院学报,2005(3):87-91.

Classification and Sacrificial Culture of Characters with the Radical“示(shi)”in Shuo Wen Jie Zi

TIAN Hongxin
(College of Liberal Arts,Hebei Normal University,Hebei 050000,China)

There are 67 words in Shuo Wen Jie Zi.According to the meaning,they can be used for sacrifice pur⁃pose,sacrificing the gods and ancestors,sacrifice activities and ways,sacrifice time,and so on.Furthermore,each word does not appear repeatedly.In ancient times,peopl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sacrificial activities,and sacrificial activities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survival of mankind.

Shuo Wen Jie Zi;characters with the radical“示(shi)”;sacrificial culture

H161

:A

:2095-4476(2017)03-0057-04

(责任编辑:倪向阳)

2016-12-05;

2017-02-26

田红欣(1992—),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段玉裁说文解字先祖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校订《古今韵会举要》探略
大河村奇遇记
評述清代段玉裁古音學研究
怀念亲人,不忘先祖
“六书”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说文解字》中的反形字分析
体验知识的形成、产生和发展
静寂的故宫博物馆
文人知县段玉裁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一曰”训诂内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