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淑芳 李宝国
(石河子大学体育学院体育系,新疆 石河子 832000)
近几年,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已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向全社会发出了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增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动员令[1]。但近几年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变。因此,本文通过文献资料与实践对比分析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诸多影响因素,期望真正发现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深层原因,并希望在实践中找到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对策,为我国现代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推动。
1.1 应试教育的体制严重制约着人们的思想
近30多年来“ 应试教育”体制的制约,形成了“重文轻武”的社会现象。就是一切教育都要以文化课为主,以智力教育为主,一切让位于升学考试,学校也把升学率和文化课成绩作为衡量一个学校办的好坏,老师教得好坏,学生学得好坏的重要标准。教师们认为只有学习好文化课,成绩好的学生才有发展前途等。父母们也普遍认为文化课分数和升学好坏是衡量一个孩子成长好坏的最重要的标准,所以学校和家长都无限制的挤占挪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使学生参加各种体育锻炼的机会大大减少。所以使得学生们从小也养成学习好,什么都好的扭曲思想,不知道自己的成长是需要两条腿走路的,既要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能力同时也要锻炼自己身体,需要健康和茁壮成长的体力,一个人的身体健康与否是强大的物质基础,是一生奋斗的本钱。
1.2 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一个孩子从小养成什么样的习惯和一些价值观念是和他的家庭、父母以及周围的人文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所以一个孩子,家庭有着什么样的体育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习惯,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着孩子的习惯和认识的形成。有的家长喜欢体育,有一定的特长或者业余爱好,并从中获得乐趣或者成就的,就会从小自觉或不自觉的培养孩子这方面的爱好或者特长,特别是一些项目或者体育明星的超粉们。再就是有一些孩子身体从小孱弱,父母认为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改变身体状况的,就送孩子去参加某个项目的训练,以期改变孩子的身体状况,从而使得孩子从小受到这些方面的影响,最终有的还受益终生了。还有的是受到亲戚朋友的影响等等。但是大多数父母仍然认为学习第一分数至上,严重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以至于压制或者限制了孩子的天性以及喜欢运动的性情。
1.3 体育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以及自身对自己职业价值的认识远远不够
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对自己职业的认同感,也在很大程度上对学校体育课程和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产生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中小学生的熏陶和培养,体育教师是实施和组织学校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的核心力量,也是形成孩子们体育价值观和健康观的重要影响力量。一个孩子从六七岁上小学开始就从体育教师那里接受来自学校教育方面的正规体育理念技术技能的教育,所以说每一个体育教师在体育与健康方面的思想观念直接影响着一批批的学生,所以说体育教师的体育素养和健康理念及行为对青少年学生树立怎样的体育观和健康观都是一个很关键很重要的影响。但是事实上,很多体育教师对于自己职业的认同和对于自己职业对青少年健康意识以及终生体育锻炼的影响力量的认识不够,很多教师只是为了教授技能而教授孩子们技能,没有从小灌输和引导孩子没对健康的认识及关注,没有为孩子们的身体成长发育的长久大计而尽心尽力,很多教师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和课时。同时很多体育教师没有对自己职业的敬畏感和崇高感以及使命感。为了孩子们的健康、为了强健他们的体魄、为了孩子们有一个阳光的精神面貌而去精益求精,努力奋斗。大多数体育教师都随波逐流了。
1.4 信息化的生活方式带给学生的负面影响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信息化的生活方式也越来越强烈的影响着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这种生活方式从很多方面减少了人们的体力活动,减少了人和人之间面对面的沟通和游戏。所以很多青少年学生也受到严重影响,导致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学生不愿意与自己的同学和伙伴进行交往和沟通,而选择了坐在家里看电视机、上网玩游戏、用手机电话聊天等生活方式,极不情意去到户外和阳光下进行体育锻炼和户外游戏。许多家长认为给孩子补充了充分的营养物质,孩子的身体自然就会健康成长了,把对孩子的关爱更多的局限在物质生活的照顾上,再加上现在大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因此家庭以及父母甚至周边亲人都大大忽视了孩子们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和建设,再加上现在学校老师在孩子出现问题时动不动就叫家长来面对,而不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反省且担当自己的问题,其实这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导致学生自己的问题要由家长来承担,而不是帮助学生来反思和承担自己的问题,严重的影响了孩子们自己学会反思和承担自己责任的能力培养。
1.5 现行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一体化评价监督系统是指一体化服务体系的专业指导人员、家长、青少年运用一定的评价手段对青少年体质健康进行公正、客观地评价,对其中的偏差行为进行监视、督促的过程[2]。它主要包括评价系统和监督系统,评价和监督这两方面的内容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评价的结果为有效地监督提供了依据,监督则保证了评价的公正客观。近几年随着体质监测仪器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却发现仪器越来越先进了,数据却越来越虚假了,原因是人们的自觉性越来越差了,所以越是先进的仪器测出来的数据越不能反映大中小学生们的身体健康情况了。再加之评价监督系统中也缺乏一定的激励措施,导致青少年缺少体育参与的动力,致使青少年体质健康一体化体育评价监督体系不能够持续高效运转,并且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能得到及时反馈、了解和分析,从而不能准确及时的提供青少年体质监测数据。
2.1 认真落实“健康第一”教育思想
“应试教育”“计划生育政策”几十年的执行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我国体育教育的体制的改革和发展,特别凸现出来的问题就是几代青少年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成绩是上去了,可是体质健康水平却一年年的下来了,这就是一个可怕的现象,但凡有过一定生活经历和阅历的人都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做基础,再好的智慧和能力也将无法发挥到极致,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政府应该从每个人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育人是百年大计不能急功近利,因此我国政府应该从根本上改变学校的升学制度和衡量学生的标准,应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角度出发,所谓全面发展的人就是既包括身体基础健康发展又包括人文科学文化知识的健康发展。改革应试教育体制,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就是要从小培养孩子们向全面发展的人方面发展,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首先要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的发展,其次才是文化知识方面的发展,因为身体是承载知识智慧能力的物质基础,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或者说从小没有打造一个健壮的体魄,一个人在未来生活活中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后续力量就不足或者就会中途夭折。所以说转变应试教育模式和传统教育观念才是改变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关键。
2.2 加强家庭体育教育和社会环境的熏陶
孩子们一出生第一任的教师就是家庭父母,所以对于家长的健康理念的教育和培养也需要加强和推进,如果一个家庭的父母双亲都没有树立正确的健康人生观,何以教育且督促自己的孩子从小进行身体的锻炼和培养,现在学校和社会对于孩子们知识文化的教育和培养太过丰富和强大,反而缺乏了对于承载未来几十年健康发展和生活的身体健康的教育和培养。所以这就需要我们的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和社会环境都要改变观念,真正认识到“健康第一”对一个孩子未来的发展和生活是多么重要。要教会孩子们从小学会两条腿走路,一手抓身体建设,一手抓文化知识的建设,这才是真正为孩子们的未来发展需要的考虑和改变。作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都应该从根本上对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有一个重新的认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一些真正对发展青少年体质健康有效的措施和政策。
2.3 加强体育教师健康素养的培养
一个学生在学校要接受至少十二年的体育教育过程,所以说体育教师的体育健康观念和素养对广大青少年学生体育观念和健康观念的建立也是非常重要或者说至关重要的一环。所以说一个体育教师对自己职业的认同和尊重包括使命感都要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带给他们积极正面的影响和熏陶,才能帮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体育健康观念和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所以加强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健康观念的培养非常重要,她关系到孩子们未来身体健康的大事,关系到我们民族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未来体育教师的培养过程中一定要全面而深切的贯彻“健康第一”观念和健康知识与体育教育的全面结合,不能只片面的教授体育教师技术技能而不重视健康理念的培养。使得体育教师能在未来孩子们的教育和发展过程中发挥最大的体育与健康的作用。
2.4 从小培养青少年学生健康的理念和体育生活方式
在家庭方面,父母从小就要树立孩子们爱运动爱生活的思想意识,从小就要多督促孩子进行一些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在合理补充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同时督促孩子们多活动多锻炼,这样既可以保证孩子们的体质发展又能保证孩子们在体态和体能方面健康良性发展,同时还可以提高孩子们大脑神经的兴奋性,有效的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在学校方面,领导和和各科教师都应该改变观念,有关生活和认知方面的课程应该全面配合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一起帮助孩子们树立起“健康第一”的坚定思想。孩子在校期间应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安排。不得任何人任何课程占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充分保证孩子们在学校至少能够每天有一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以上的锻炼时间。从而确保学生每天至少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和习惯能有效而长久的坚持发展下去,还应该从各方面不断培养和形成青少年的自我调节和适应能力,调动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这样家庭,学校和社会几个方面共同作用帮助青少年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和习惯。这样对他们将会受益终身。
2.5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一体化的监督体系
无论社会发展到如何快速便捷的程度,如果真的想推进和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那就必须建立一个科学有效,完善、系统的青少年体质监管系统,那就是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管理体系。现在的网络和信息技术很发达,各种体力活动锻炼的运动手链因运而生,很多中老年和健身爱好者都人手一链,为何不给我们的孩子也配备这样的一条手链,从一带上手链就可以监测孩子的体力活动的情况,其实很方便父母和学校老师等检查和记录数据,把这一管理方法和青少年体质监测评价体系提供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每隔一段时间真实而有效的进行一次全面测试和分析,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或者群体实事求是的反映青少年学生的体力活动数据和体质测试成绩和分析结果,及时反馈体质调研分析结果和对策,针对性地提出干预措施。与之相匹配的就是政府教育部门也应当研究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以保障学生体力活动的监测和体质监测评价体系工作能够有序、顺利且实事求是地连续开展,为国家和各级政府提供真实而有效的数据以及合理科学的建议或对策,及时制定相应的政策共同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良性发展,真正地为提高和督促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水平做出我们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S].2007-05-07.
[2] 牛丽丽,郭敏.青少年体质健康一体化体育服务体系构建[J].山东体育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