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向 阳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学院, 湖北 黄冈 438002
高职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常用模式研究
蔡 向 阳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学院, 湖北 黄冈 438002
高职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是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与基础,也是有效实现教育公平的一项举措。它将网络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起来,以促进教育教学资源的多媒体化、互动化与共享化。当前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的常用模式有自主开发、校际合作和校企合作等,在实施资源共建共享过程中应处理好资源数量与质量及建设与应用等关系,并应加大推广应用力度,理顺责权及利益分配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建设成效,发挥更大作用。
高职教育教学; 资源建设与共享; 教育信息化; 现代教育技术
高职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和基础,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一项有效举措。从2003年开始,各级政府部门和高职院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成了一大批教育教学资源,但应用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表现在建成的资源网络平台日均总访问人数低下、且呈下滑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建成的教育教学资源整体质量低而重复、系统零散而孤立等,不能满足师生日常教育教学的需要[1]8-11。为了充分发挥这些教育教学资源的引领作用,必须针对目前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现状、应用与共享模式进行研究,以期为创新现有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模式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内涵
即指不同的高校为提高教育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将自身所占有的教育教学资源通过一定方式与途径,实现彼此间的共同享有或共同使用的行为。要实现资源共享必须具备3个条件:(1)资源。即具备能够供他人分享或共用的资源,它是资源共享的先决条件[2]25;(2)意愿。即高校间通过沟通与交流,达成推行资源共享的意识与意愿;(3)计划。即具备切实可行的共享计划和确保该计划实施的保障条件[3]51-53。
(二)共享模式内涵
即为了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在资源提供方、资源管理方和资源使用方之间约定形成的责权利关系及资源运行方式。目前,常见的资源共享模式有自主开发模式、校际合作模式和校企合作模式等几种,国内在实现资源共享的过程中,参考借鉴外国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探索了较为成熟的资源共享途径有:高校合并、合作办学、独立学院、大学城、高校联盟等多种形式[4]76。
(一)自主开发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资源建设团队或个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将自身具备的知识外化成教育资源。即资源建设者根据自身的认知能力在知识活动的组织、控制、协调作用下,将知识外部化,从而产生的知识创造。纵观现有已建成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中,有很多是资源建设者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创造出的第一手教育教学资源。其特点是便于充分发挥团队或个人的特长,结合经验有针对性地创造比较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
(二)校际合作模式
即指高校彼此之间采取某种途径和方式达成对教育教学资源的所有权、部分使用权等的共同使用和互为享用,其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教育教学资源相对短缺、供需不平衡等问题,来提升高职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就现有文献资料和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实际案例而言,校际合作模式主要有高校联盟和大学城两种形式。其中,高校联盟主要是通过各高校联合办学,采取跨校选课、学分互认等方式来实现高校间资源的共享,大胆尝试突破大学围墙;大学城目前大多为政府规划型,即先圈定地址再“筑巢引凤”等形式,也是高校教育规模扩张的产物[5]1-2。
该模式便于引导高职院校面向市场、面向学生,逐步推动名校优质教育资源向普通高校辐射,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对于进一步促进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提高高职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尽管如此,但会受制于思想观念和各自利益关系等因素,致使大多校际合作领域仅局限于教务处所辖范围,多为校际公选课形式,而其他专业领域却很少真正涉及,如名师课堂、名家讲座、实验实习等。因此,校际间教育教学资源共享领域、共享形式还需进一步完善。
(三)校企合作模式
即高职院校联合行业企业,利用各自在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上的优势,在进行“校企合作-团队组建-调查论证-框架设计-资源建设-推广应用-评价反馈-持续更新”等系列活动中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建设教育教学资源的一种模式。它能借助教育教学资源将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结合在一起,来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及就业竞争能力,有利于高职院校与市场接轨,缩小其毕业生与行业企业的需求差距,实现学校课程与企业岗位之间的真正融合;还有利于企业减少熟练技术工人的培养时间,降低其人力资源开发与职业培训成本,并将企业文化传输给师生,来进一步扩大企业品牌与无形资产的影响;也有利于学生增强学习兴趣,熟悉企业生产一线的操作,能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进行各种岗位能力的交流、观摩与培训;同时还有利于教师掌握行业动态,把握行业前沿知识与先进技术,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目前,已建成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等)中,有很多资源就是校企合作模式的成果[6]15-32。
该模式便于有效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学校拥有大批较为优秀的具备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他们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育资源的需求与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与建设相关的教育教学资源;企业以其硬件设备、技术力量、操作案例与资金等优势而具备资源建设与开发的实力。它是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主要方式,其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企业主导,学校参与;另一种则是以学校主导,企业参与。目前,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中大部分采用后者,但这种形式难以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致使企业很难主动把涉及行业前沿、技术前沿与企业生产一线的项目及案例等内容纳入到建设的资源库中[7]15-30。
(四)政校企共同开发模式
即由政府主导、学校为主体、企业主动参与的合作建设教育教学资源的一种模式。政府以项目形式公布资源建设的要求、标准和指南,通过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然后学校联合企业按照项目建设指南的要求组织申报,在评审通过后,政府就与承建单位签订建设合同,然后建设单位(学校及企业)依据建设合同共同完成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政府在整个资源建设过程中起着组织、协调和评审等作用。其典型代表是2008 年启动的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项目。
该模式能有效整合政、校、企(行)三方优势,彼此之间以项目建设合同为契约,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终极目标,本着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多赢、共同发展为原则,临时组建区域性、行业性、不具法人资格的项目建设联合体。在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需处理好三大问题:(1)资源建设项目的管理协调问题。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涉及平台搭建、方案设计、资源建设与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而参与资源建设的往往是由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多家学校与企业临时组建的,彼此间没有实际的组织和管理机构,很难确立各自在资源建设过程中的责权利关系,这会加大资源建设项目的组织、协调和管理难度,不利于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制度的制定、实施,也难以保证资源建设项目按进度推进;(2)资源建设项目的长效运营问题。在已立项的教育教学资源建设项目建设之初,政府都投入了一定的经费和政策支持,依靠它们,学校、企(行)业都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待项目验收通过后,后续经费如何保障会影响到教育教学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效运营;(3)资源建设项目的应用推广问题。资源建设项目的利益方涉及政府、学校、企(行)业等,因此必须借助项目以合同等形式厘清它们间的责权利关系,明确彼此间的权利和义务,进一步健全利益分享和责任分担制度,完善学分互认、经历互认,最终形成多方受益、多变联动的资源共享新生态,夯实资源共享的基础,并鼓励全体师生、行业企业员工利用该资源开展自主学习、辅助教学等,以此来提高资源建设项目的整体利用率[8]34-50。
(一)资源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资源,不仅能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质量,也是其学术性和权威性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不要片面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具体措施主要有:首先,资源建设前,成立由校内骨干教师、企(行)业专家、专业带头人、一线工程师等组成的多元化专门建设团队,然后制定建设目标,以质量为前提,双方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来共同开发利用、审核修改资源;其次,坚持边建边用原则,即在教育教学使用过程中,鼓励师生充分利用与评价该资源,再进行反馈、调整、修改,以期实现资源建设的良性循环;第三,设立专项资金,完善制度保障,充分调动资源建设人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确保资源建设能按进度保质保量完成;第四,牢牢把握需求导向,根据企业需求,对课程进行开发设计,根据课程需求,确定教学资源建设思路,再根据就业岗位特点以及具体工作需求,以项目导向为核心开展教学,完成资源结构与功能设计,以此来满足师生、社会人员等不同类别人员自主学习与教学需求。因此,在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学校与企业要采用多措并举,融合行业企业优质资源,构建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以期提高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质量。
(二)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关系
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完成后,必须在教学与企业生产中投入使用,才能体现其市场价值,同时也只有在资源使用的过程中,才能发现资源中的问题与不足,便于后期的更新与改进。目前,很多高校在资源建设过程中,重建轻用,认为只要资源建设完成就万事大吉,结果出现资源尽管丰富,但内容陈旧、利用率低等问题。资源建设者不去跟踪应用情况,更不会去思索其在具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这样就难以从本质上了解信息资源环境下学习者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没办法使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应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三)责权益分配问题
责权益分配是参与资源建设与共享的政、校、企(行)合作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敏感问题,处理不好极易发生矛盾与分歧。资源建设与共享的各参与主体关系处理不好就容易发生责权益分配不清的矛盾,最终导致参与方合作破裂,不利于教育教学资源可持续稳定地良性运行。责权益分配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建设的各参与者要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2)技术成果的归属问题;(3)教育教学资源产生的利润如何在各参与主体之间进行公平合理的分配[9]。
(一)广开渠道,创新形式,加大资源的推广应用
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最终目的是为学习者自主学习提供便利,并于具体应用中体现价值产生效益,同时还为建设“终身、全民、灵活”的学习型社会提供服务!因此,有必要广开渠道,创新资源应用形式,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议采取以下具体措施:(1)加大资源宣传推广。首先,在合作院校、合作企业中以成果展示形式进行宣传推广,并逐步辐射到其它院校和企业;其次,通过各种大赛,如技能大赛、信息化教学大赛等形式向参赛师生进行宣传推广,来扩大资源的知名度与应用范围;最后,还可通过行业协会、企业员工培训和技术交流等渠道来宣传推广;(2)制订应用激励制度。首先,在一线教师、学生、企业员工中开展多种形式资源应用交流活动,如资源应用培训、资源应用比赛等;其次,借鉴翻转课堂或MOOC理念,探索资源应用效果的认证与转化,推进高校或企业的学分互认、经历互认等,来逐步实现资源的深层次共享;(3)多措并举,不断提高用户的资源应用体验。首先,通过建立客服中心、留言版、网络论坛等渠道来快速、友好地解决用户在资源应用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逐步积累整理成常见问题附在资源中供学习者参考;其次,开发移动学习平台,以满足各种学习者的需求。
(二)多管齐下,理清各方的责权利,夯实资源共享的基石
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涉及政府、学校、企业或行业等各个方面,要切实推动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全面实现,就一定要理清各方在资源建设与共享中的责任、权力与利益关系,明确各方权利与义务,健全利益分享和责任分担制度,最终形成多方受益、多变联动的资源共享新生态,夯实资源共享的基石。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1)作为政府,一方面应通过建立宏观调控下的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如组织或引入企业等社会力量办学,实现办学主体多元化等,打破资源配置的“条块分割”“部门所有”现象,实现资源在校内不同院系、不同高校的共建与共享,避免资源的分散和重复建设,形成高校间互惠互利、互相合作的良性竞争合作关系;另一方面还要转变角色,改革与高校的行政隶属关系,给予高校足够自主权,这样高校才能主动根据自身实际与发展需要去寻求或提供资源共享,及时处理资源共享中出现的问题并承担由此带来的后果。同时,制订激励政策,鼓励高校或企(行)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资源共享中来,并鼓励企(行)业为资源共享提供持续的业务指导、素材供给、并主动对资源共享的应用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反馈等;(2)作为高校,一方面需转变观念,树立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意识,大力提高资源共享深度与广度,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另一方面,应给予各个二级学院在校际(企)资源共享上一定的自主权,让其根据自身发展实际来决定是否需要与外校进行资源共享、选择共享方式等,这不仅可以提高共享效率、降低管理成本,还能提高其办学主动性与积极性;(3)逐步完善制度建设,给资源共享提供制度保障。一方面,根据教育教学资源的投资来源建立分级、分类共享制度,如由国家投资、高校建设的资源原则上不能为该校的师生独享,而应为全民免费共享。由地方政府投资的则应在该区域内共享,由企(行)业等社会力量投资的资源则应遵循市场交易的原则,通过协商等方式实现有偿共享;另一方面,为了确保资源建设各方的利益,要建立和完善有偿共享机制。如统一的收费标准、收费监督、收费检查等,同时根据资源的不同来源建立分级、分类共享监督和评价机制。如由国家投资的资源共享效果则由中央政府负责组织力量、制定标准来监督和评价。由地政府投资的则由该地方政府负责组织力量、制定标准来完成监督与评价。由市场投资的则由市场本身来完成其监督和评价,除此之外,还可以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监督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于资源利用率高、效率好的学校应当给予奖励。如加大对其资源投入,反之则削减资源投入;(4)逐步完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将资源共享纳入高等教育评价指标之中。一方面应取消整体划一的“标准式”评价,对不同的高校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高校多样性发展,他们间的竞争才是良性的,才不会阻碍资源的进一步共享。另一方面,还要将资源的利用情况、共享情况纳入到资源的评价指标之中,并将之作为政府进行经费投入的衡量标准,这样,学校为了提高其利用率,自然就会积极、主动的去寻求资源的共享了。
[1] 程 蓓.互联网“远程互动课堂”促进校企融合资源共享[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7).
[2] 范加宁.高等学校校际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
[3] 陈拥贤.对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探讨[J].职教论坛,2011(13).
[4] 岳建军.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5] 温春雨.网络辅助下的资源共享模式与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资源整合[J].时代教育,2015(12).
[6] 王 源.江苏高校优质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研究[D].扬州大学,2013.
[7] 郭玲玲.世界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模式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8] 商亚坤.北京高等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
[9] 赵村良.互联网背景下运城开放式创新与资緣共享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
ResearchonCommonModeofTeachingResourcesConstructionandSharingin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
CAI Xiang-yang
(College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Huanggang Polytechnic College, Huanggang 438002, China )
The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teaching resource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he core and foundation of further promoting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and also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realize educational equity. It is a perfect combination of computer network and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o promote the multimedia, interactive and sharing of teaching resources. The usual form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and sharing such as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among colleges an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We should deal with the relations of quantity and quality, construction and practise during resource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at the larger scale. Meanwhile we should straighten out the relation between responsibility and interests to its increase efficiency and impac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ource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17-04-28
本文系2016年度中国职教学会课题“信息化背景下高职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模式研究”(201617Y19)的研究成果。
蔡向阳(1974-),女,湖北蕲春人,副教授,网络技术硕士,主要从事网络技术研究。
G717
A
1672-2388(2017)03-002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