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的全专业属性刍议

2017-03-10 01:47朱旭东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师范生逻辑学科

朱旭东

(北京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北京 100875)

教师发展的全专业属性刍议

朱旭东

(北京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北京 100875)

社会变革给教师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教师需要发展其全专业属性。教师的全专业属性体现在学的专业,教的专业和学科的专业,特别是要把教师学的专业当作是教师专业的、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以促进教师全方面发展。

全专业属性;学的专业;教师发展;师范教育

各位专家、学者、老师下午好,接下来由我和大家交流学习有关“教师发展专业属性论”的主题。①我没有像丁教授那样用很多数据、规范的科学研究来做论证,仅仅提出对这个问题的一点看法。我之所以提出这样的主题,跟今天变革中教师教育有关系。

变革中的教师教育有几种说法可以讨论。第一种说法是师范教育的保留论。像我们比较熟悉的加拿大许美德教授,她觉得中国的师范教育应该保留,不应废除。而国内也有一种声音,要保留师范大学。如若不保留,社会也是有相关制度制约。比如说湖州师范学院,你想要直接升格为湖州大学,那是不可能的,不能逾越师范大学这个概念,这是政策规定的。所以我们看到师范学院升格到师范大学,但没有直接把“师范”两个字去掉的。

与此相对应的说法叫“弱化论”,就是大学弱化教师教育、不重视教师教育。还有一种极端说法就是“取消论”,他们认为师范学院不应该存在,应该剔除;还有一种中师教育优越论,就像过去时代的中师,为现在的基础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且当代这么多杰出的教育家、教育研究者都是中师出身的,所以我们的中师是有一定的优越性的。后来又提出了教师教育无用论,所谓的无用论是指,全国一流高中招聘教师的时候都不招聘师范大学师范生,相反招聘的都是北大、清华、中科院等毕业生。以北京为例,有知名高中的校长直接对我讲,他们根本不想要北师大的学生,尤其是师范生,他只要北大、清华、中科院的学生。那意味着我们师范没有用了?因而又有人将此归结为教师教育的边缘化现象。还有一种说法是教师教育过剩论,所谓过剩论是什么概念呢,就是说每年大概有90万的师范教育毕业生,能就业的大概有25万到30万,还有将近60万学生是找不到教师工作的,这就意味着教师教育的过剩。

我自己听到的看到的大致就是这些说法,这些说法其实体现了我们今天会议的主题:社会变革。社会变革给教师教育带来了巨大影响,使它处在一个复杂的局面当中,也才会有那么多说法。但是我要说的是,这些说法其实都是外在的。我们今天探讨教师教育的时候,我们应该深入到教师教育内部去。所以我提出了一个严肃而又现实的问题,我认为应该建立教师的全专业属性。但是我在观察今天的教师,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大学的老师,有些连半专业都达不到。在座的大学老师应该剖析自己了,为什么?半专业达不到是什么概念呢?我打个比方,我们看数学家在给数学系的学生上课,他站在讲台上不断地走动,不断地讲,停不下来,但跟学生的互动是没有的。所以数学家在给学生讲课时是以科学家的身份,而不是以教师的身份出现的。那教师的专业属性该如何打造?教师的身份表现应该是什么样的角色呢?

首先要有学生参与的学习。在我们老师的印象当中,对大学生拿着电脑或者手机或者趴着睡觉等各种各样的印象很深。我要说的是,没有学生的学习,哪来我们的教师,学生的学习决定了我们教师的全专业属性。于是我提出了三个属性,教师的全专业属性体现在学的专业、教的专业和学科的专业。大家觉得这就是常识,因为教师当然要熟悉教材和学科,学生当然要学习。而我的观点是,传统教育上的教学是学生的学,老师的教,而不是教师的学的专业。我今天强调的是,把教师的学的专业当作是教师专业的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例如情景教学,在座的各位都知晓学生的学习是离不开情境的。那么教师该如何学会好的情景设计呢?这就是教师学的专业部分。

日本的佐藤学提出了学习共同体,它超越了心理学,传统教育学,进入了政治学和哲学的范围。一个教师在课堂上如何设计对话学习,我认为这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的学习专业属性。这也体现在教育技术学中的学习设计。例如在学习设计中,涉及到人机互动问题,那我们所能够设计的内容就是学生的参与性问题,学生如何听如何反馈这都是我们需要预先处理的。今天的教师,应该把学习作为一个教师专业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就像细胞依附在教师身上一样。教师不能缺了学习专业,这是我今天特别想要阐述的观点。

设计一个好的学习过程,其最终反馈的结果还是取决于学生,评价是学的评价,而不是教育评价。但是今天有太多的学习评价,没有建立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因此这个环节教师就相当的薄弱,这还是要归结到教师自己的身上。我们今天更多的是要进入到学生的学习设计的评价当中去,这就是教师的学习专业。当然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学习科学理论有它的一个逻辑,里面包含问题解决。接下来就是项目学习。项目怎么学习啊?探究。怎么探究啊?合作。合作在哪里啊?情景。各种环节构成了它的逻辑链。因此,一个教师想要学会专业学习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不懂得各环节之间的逻辑链,是不能安排项目学习的工作的。

我今年寒假去新加坡的醒南小学,他们学校自己建构了一个十分完善的学校内部逻辑关系运行机制。其核心有五个内容:教学法、学习体验、学习环境、学习评价和学习内容。这五个圆圈里有四个圆圈全都是和学习有关系的,而跟学习有关系的必定是和教师有关的。学习体验是学生的学习体验,那由谁来设计,一定是教师,一定是学校。学习专业不是教师的专业,他怎么能做这些工作呢?学生怎么体验?这老师必须得懂。

当然教师也需要有教的专业,这是毫无疑问的,我把教师的教的专业内容放到专业属性里,解释、讲解、传授、指导、辅导、帮助等等这些都是教的专业。教师在课堂要发出教师的评价和指令,这个大家都熟悉。我想表达的一个观点叫学科专业,它有三个逻辑。其中一个是教师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是大学逻辑的学科专业,怎么体现它的专业性呢?一个师范生在大学里学习他的学科专业后,走进中小学摆在他面前的不是高等数学,而是一本数学教材。对于他来说,他已经接受过高等数学的内容,但是数学逻辑,数学方法,数学思维能带到小学中去,大学所学的数学知识却不是完全带入小学的。所以我们就要将大学逻辑的学科专业知识转化为中小学学科专业的知识。

还有一个逻辑我们今天是不太具备的,就是学生学习学科专业的逻辑,我要说的是,统编的国家教材,如果说这个老师是不与自己所在班级的学生的特点联系在一起去构建他的教材知识,一定是有学生学不好的,这就意味着我们还是要以学生学习的逻辑来构建,再重构他的学科专业。关于这一点,在湖州,在北京,你体验不到,在云南就有深刻体会。我在云南听课的时候学校老师告诉我,云南的少数民族的学生到四五年级以后,他们的数学成绩就会出现问题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国家统编的数学教材里面用汉语表达的那些举例子术语、名称,他们理解不了,因为我们都是用城市的语言。所以我说尽管学科专业里面有学科知识、学科本质、学习思想等等这些大家可以理解的内容,但重点是你需要有一个学科专业逻辑的建构,学科理解。我阅读过一本书想跟同学们交流:《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什么才是有价值的学习》,对这本书我从头至尾一个字一个字看过去的,我觉得很有价值。但是我关注的重点是,它们对学习的理解在四个维度上:知识、方法、目的和形式,不管你怎么去建构这四个方面,最终你还是要注意学的内容,教的内容和学科内容三者的关系。不可回避的是,学科内容一定是必须要具备的,但当学科内容变成教的内容,他要依据学科本质,一定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组织教的内容,最后教授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反馈,这反映了全部的学的内容。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就是教师教的专业,学的专业和学科专业之间的关系。

因此,一个教师有良好的全专业属性是必须的。科学家不等于教师,我认为我们大学里面很多学科学家,站在讲台上,他仅仅是在作报告,而不是教师。因而我经常与学科专家进行争论,教育学重要还是心理学重要,我说都重要,既要具备学的专业,又要具备教的专业和学科的专业,才称得上是教师。所以我始终想通过教师的全专业属性来阐述“教”“学”之间的二元对立的消解。

因此,促进教师全专业发展,是一个既紧迫又现实,还必须发展的问题。从教师教育发展制度来讲,要把教师的学习专业定为一个目标;从教师个人角度来讲,除了要增加相关学习,培养学生学习之外,一方面服务教师教育的理念有待提高,另一方面要增强教师学习专业素养的培养。所以,教师培养的提高也要借助一些互联网技术、数字学习等等来培养师范生的学习专业。而其中重要的是,学习设计将会成为一个教师的基本素养,这得需要教师教育的实践来增强有关师范生学习的训练。

今天的这个话题可能会认为是一种常识,也的确在现实中不被重视,而我要把这个窗户纸捅破,目的就是呼吁现实关注我们的学习,关注教师的学习专业的形成。我想说,与此有关系的,无论是教育学研究者还是师范生,都需要把这两个问题纳入到整体的教师教育上来,我希望能够有所改进。从刚才一开始的讨论,到真正的深入到教师教育的改革中,我认为教师的全专业属性也是属于这个时代社会变革带给我们的一种需求,我想我们必须要去正视它。

OntheProfessionalAttributesofTeacherDevelopment

ZHU Xudong

(Center for Teacher Educatio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Social change has brought enormous influe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 education, and teachers need professional attributes. All professional attributes have been reflected in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learning, teaching and professional disciplines, especially teachers' professional major which is an important and inseparable part. All those attributes help promote the whol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ll professional attributes; professional; teacher development; teacher education

2016-04-30

:朱旭东,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比较教育、美国教育和教师教育以及外国教育史研究。 ①本文根据朱旭东宇教授2016年4月30日在湖州师范学院“钱塘道第三联合县立师范讲习所”成立百年纪念暨首届“师范教育与社会变迁”学术论坛上的讲话听录而成,已经作者本人审阅。

G451

:A

:1009-1734(2017)06-0001-03

猜你喜欢
师范生逻辑学科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学科新书导览】
逻辑
创新的逻辑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