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艳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411208)
浅论高职研究型辅导员团队的构建
李雪艳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411208)
高职研究型辅导员团队的构建,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和辅导员个人职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分析了影响高职研究型辅导员团队构建的制约因素。构建高职研究型辅导员团队应重点考虑五个方面:建设目标,内部结构、运行机制、管理机制和团队文化。
高职;研究型;辅导员团队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了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在实践中,高职辅导员忙于学生日常管理,其教育教学和理论研究往往被忽视和限制,教师身份难以得到落实和保障。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对高校辅导员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和各级能力标准进行了规范和要求,进一步明确了辅导员工作要职业化和专业化,辅导员要成为专业型、专家型的人才。
建立高职研究型辅导员团队是优化高职辅导员队伍建设,实现高职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和专业化的有效途径;是提升辅导员个人素质和拓宽发展空间,落实辅导员教师身份的有效保证。
研究型团队,通常是指个体为实现特定的研究目标而自发组成的相互协作的正式群体,该群体通过内部成员的知识、技能共享、资源的有效组合而凝聚合力,共同探索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并实现理论和价值创新。
高职研究型辅导员团队,是指以提升辅导员研究水平和学术能力,实现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为工作目标,由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工作人员,自发自愿形成的相互协作的正式群体。高职研究型辅导员团队的成员既包括了辅导员,也包括了与学生政治相关的其他工作人员。
与教学团队、科研团队相比,我国高校辅导员团队组建较晚,实践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成果较少,笔者结合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团队建设的实际情况,对高职研究型辅导员团队建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思考和总结。
1.传统封建文化思潮的束缚
在现实的辅导员团队建设中,研究型辅导员团队建设易受到传统封建文化的阻碍和制约。一是,个体主义文化思潮影响团队精神的构建。在历史的进程中,中国曾长期处于个体化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时代,生产方式多以家庭为单位,相互协作成分少,个体主义文化思潮长期影响国人的性格及处事风格,使之团队意识淡化,缺乏团结协作精神。这与研究型辅导员团队建设中的和谐发展、团结协作相冲突,不利于团队建设和团队工作的开展。二是行政权威和地位的束缚。辅导员职业的特殊性,即管理和教师的双重身份,使得辅导员工作必须服从于行政命令,这与思想自由、求真务实的学术理念相冲突。在研究型辅导员团队的建设中,往往因为行政过度干预和权威地位文化的影响,部分团队成员的不敢表达自己的声音,使得团队实效无法正常发挥及最大化。
2.高职院校校园管理体制的约束
高职院校,从学生生源、学生培育目标和校园管理制度都与本科院校存在区别,辅导员研究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障。
高职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缺位,加大了高职院校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的难度;在学生培养目标上,高职院校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智力教育,忽视学生第二课堂教育和非智力教育,辅导员工作职责往往主要定位与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和协助其他部门工作,辅导员门槛和职业定位较低,缺乏研究精神;部分职业院校只把理论教学和教学实践工作当成学校的中心工作,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处于从属地位,辅导员工作缺乏制度层面的有效保障。
1.辅导员自身的素养
辅导员职业,需要广深的知识体系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做支撑,这也是建立研究型辅导员团队的基础。在现实工作中,辅导员在长期沉重繁琐的日常具体事务管理下,缺乏进取意识,产生职业怠倦,也没有时间静下心来进行深入学习,更新和构建与实际工作相适合的知识体系。不少高职院校,辅导员岗位流动性大,具有丰富经验的辅导员少。培育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职业信仰、建立广深的知识体系和基本的社会调研能力,是研究型辅导员团队建设的源源动力。
2.研究型辅导员团队自身的影响力
研究型辅导员团队的建设目标,内部结构、运行机制、管理机制和团队文化都会影响到研究型团队的构建和发展。[1]在问卷调查中发现,辅导员最关心的问题是,构建研究型辅导员团队最终是否能改进辅导员工作实效及提升辅导员个人工作能力。因此,在建设研究型辅导员团队的过程中,团队的建设目标,内部结构、运行机制、管理机制和团队文化都应为围绕上述目标而展开。
高职研究型辅导员团队的构建包括了建设目标,内部结构、运行机制、管理机制和团队文化。
高职研究型辅导员团队的建设目标是,提升辅导员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2]在研究过程中总结并形成辅导员职业独立的知识体系;实现辅导员工作规范化、体系化,增强辅导员职业的自信心和职业归宿感;有助于辅导员队伍的和谐稳定和整体提升。
根据辅导员的成长规律和辅导员工作的内容,研究型辅导员团队的结构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初级研究型辅导员团队研究的内容是探索学生事务工作的规律与总结;中级研究型辅导员团队的内容是探索大学生德育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大学生“三涯”(学涯、生涯、职涯)发展规划辅导的日常教育及课程教学规律;高级研究型辅导员团队是探索辅导员工作的理论体系与实践研究。[3]
高职研究型辅导员团队的运行机制的主要内容是研究辅导员团队在实现其功能过程中的内部协调管理与分工协作,知识经验传承、能力素质互补、工作流程优化、整体效率提升、外部反馈响应等问题,研究辅导员团队高效运行,功能最大化的策略和方法。[4]
高职研究型辅导员团队的运行机制模式是“输入—输出”模型。输入的平台是协同育人的研习机制。协同育人的研习机制,是整合团队各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和工作经验,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探讨,整理形成理论体系,以指导实践工作。方式可以通过定期谈论、定期培训、专题讲座等方式。输出是团队创新的教育理念、管理经验在实际工作的具体运用,输出机制是行动研究机制。作为研究者,辅导员本身也是团队建设的实践者。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建设实践,研究摸索理论,又用理论指导建设实践,再由建设实践验证和完善理论。这种为行动而研究,对行动进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的方法也是研究型辅导团队研究成果实用性和科学性的保证。
高职研究型辅导员团队的管理包括了团队素质管理、团队激励与评价机制管理。其中,研究型辅导员团队素质管理包括了探索研究型辅导员团队辅导员教师成长的规律;团队带头人、骨干辅导员等不同梯次成员素质提升和培养的途径。研究型辅导员团队激励与评价机制管理包括了研究辅导员团队内部成员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方法;辅导员制度环境建设,包括各类辅导员团队和辅导员的选拔考核制度和评价激励措施等内容。
高职研究型辅导员团队文化是和谐发展、团结协作、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求真务实。[5]其团队文化包括了三个内容:共享性文化、实践性文化、学习型文化。研究型辅导员团队文化的定位是由辅导员工作对象、辅导员工作性质、辅导员工作目标所决定。共享性文化有助于知识经验在团队内部的分享、传承与创造;实践型文化是研究型团队的研究基础和事实依据;学习型文化可以指导辅导员研究型团队的实践,实现理论科学产出。
[1]蒋丽珠.高校专职辅导员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2(5).
[2]杨威.论高校学习型辅导员团队建设的时代理念与构建途径[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4).
[3]陈珺霞,蒋丽珠.专业化视阈下高职辅导员团队建设研究[J].广西教育 C(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4(7).
[4]宋娜.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与改革路径研究[J].学理论2013(33).
[5]谢燕兵,程伟超.基于传统文化视角下的高职辅导员团队建设[J].大观,2016(8).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Research-based Counselors Tea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LI Xue-yan
(Hunan IndustryPolytechnic,Changsha 410208,Hunan)
The construction of research-based counselor tea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ounselor team and to the counselor's personal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esearch-based counselor team from external factors and internal factors.Building the research-based instructors tea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focus on five aspects:construction goal,internal structure,operation mechanism,management mechanism,and teamcultur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research-based;counselors team
G451.2
A
1671-5004(2017)04-0128-03
2017-04-06
湖南省高校辅导员专项课题“高职研究型辅导员团队建设研究”(项目编号:FDY14014)
李雪艳(1982-),女,湖南郴州人,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职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