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正军?崔淑芹
本文为2015年山东省本科高等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5M033);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编号:2013GG014)之成果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大学本科制药工程专业现状,阐述了制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体系的优化措施及人才培养模式构想和建议。认为,当前要进行应用能力培养方案的优化,教学内容的优化,课程体系的优化,校企联合、校校联合培养、实验中心和实践基地建设方案的优化。同时,要把“3+1”培养模式拓展为“3+1+7”培养模式,以切实提高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 高校学生;专业认证;应用能力培养;体系构建;模式
近年来我国在人才供需上存在一个矛盾现象,一方面许多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困难,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却招不到所需人才,高校的人才输出和企业需求脱节。究其原因,我国应用型本科生失业主要是由于毕业生专业能力和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错位以及毕业生专业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脱节造成的,制药工程专业毕业生也面临同样的窘境。为走出这一困境,各高校需进一步了解企业需求,加强校企合作,加强人才培养和输出工作,加快完善并实现专业认证制度,多角度多方位提高制药工程专业毕业生工程应用能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企业提供所需优质人才。
本文通过网上调查的形式调查了有制药工程专业的13所山东省省内高校和14所国内高校,对制药工程相关院校的专业认证情况、制药工程相关教学内容和培养体系进行分析,研究高校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情况,并对高校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大学本科制药工程专业现状
制药产业是现代医药的支柱产业,制药工程是药学与医学、化学、工程学等学科交叉融合而发展起来的应用学科,是利用化学、药学、生物学、工程学、管理学及相关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实现制造药物的实践过程,既是工程技术的一个分支,又是生物学、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目前,制药工程专业是药学类(包括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学、临床药学等)专业办学院校最多、在校学生规模最大的专业。据统计,截止2013年6月,全国共有244所高校招收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目前,制药工程专业所在办学院系分布大致为:药学院约占25-30%,工科學院(主要是化工或制药工程学院)占60%,其他约占10-15%(主要是生命科学,农、林学院等)。[2]
山东省目前开办制药工程专业的本科高校约有20余所,不同高校均有自己的办学与科研特色。如青岛农业大学制药工程专业依托农药学、省重点学科、新型农药研究所、兽药研究所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硕士点和农药学硕士点开办制药工程专业,该校药学专业侧重于农药,填补了我国药学专业农药方向的空白;烟台大学则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了校企合作办学(如:与绿叶制药等企业校企合作办学;校与校联合培养:烟台大学与中国海洋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天津药物研究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院校进行校与校联合培养)。
目前山东省内高校制药工程专业普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各院校办学专业背景结构来源多样;办学师资学历、知识层次杂乱,工程(或药学)教育力量薄弱;专业特色和优势不明显,课程设置不合理、工程实践教育不足,整体水平不高等。国内各高校制药工程专业也存在这些问题,所以现在急需国家有关部门及人士尽快制定并完善制药工程专业认证制度,并对国内高校进行专业评估和认证。
二、制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重要意义
开展制药工程专业认证是推进我国药学类专业教学改革,提高制药工程教学质量,构建制药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体系和专业认证体系,促进中国药学类教育的国际互认,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3]医药行业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制药工程专业作为药学类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药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制药工程的专业认证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发达国家,为了保证医药从业人员受过专业系统的教育,从业人员必须取得有专业认证院校的专业学位才能从事医药行业的工作。美国在1932年就有了药学教育的专业认证,现已逐步形成了完善的药学类专业认证体系。我国也正逐步从试点认证过渡到全面的专业认证。这种认证不仅能提高我国药学类专业院校的办学水平,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优秀的专业人才,而且能推进我国制药类专业的国际化发展,实现药学类专业教育的国际接轨和专业资格的国际互认,扩大我国药学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三、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体系的优化措施
1、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现状
培养制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要以工程应用能力为主导构建人才培养模式,试验中心和教学基地的建设是培养学生的工程行动能力的有力保障。[4]本文调查了有制药工程专业的13所山东省省内高校和14所国内高校,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应用能力培养项目,并对各培养项目所对应高校的数量、各培养项目所对应高校数量占总调查高校数量的比例,不同项目百分比区间内所包含的应用能力培养项目名称、数量及各区间应用能力培养项目数占总项目数的比例进行统计和分析,详情如下表。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不同高校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体系构建情况各不相同,不同应用能力培养项目在不同高校中存在情况以及不同高校工程应用能力培养项目数量和内容也都不相同,14种工程应用能力培养项目在所调查的27所高校中存在百分比大于等于60%的项目仅有3项,这表明不同工程应用能力培养项目在所调查高校中存在的百分比总体偏低。
表2中14种工程应用能力培养项目所占百分比的区间分布情况中大于50%的占比仅为42.85%,这也反映出我国高校工程应用能力培养水平较低。
2、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方案的优化
针对制药工程专业应用能力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各大院校一直在努力,制药工程专业工程应用能力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也一直在进行,现阶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制药工程专业工程应用能力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仍需进一步努力。下面从几个有代表性的具体方面对优化制药工程专业工程应用能力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探讨。
(1)应用能力培养方案的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要重视主动式学习、互动式学习,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5]在传统的制药工程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尚有欠缺,而这些能力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6]因此,高校在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方面应从校企联合、校校联合培养、学术交流、科研平台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入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工程应用能力建设,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为社会培养优质人才。
(2)教学内容的优化。优化教学内容是人才培养的主要落脚点,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在工程基本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依据专业认证标准中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善课程教学方式,结合课堂、实验、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的改革,实现生产实践、理论学习、实验研究的有机链接,“产学研”同步发展,共同促进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在侧重于学生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时,虽然减少了理论课课堂教学学时,但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优化,可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与企业、行业发展定位相靠拢,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3)课程体系的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是以工程学科知识为主干、工程应用能力为重点的培养过程和课程体系。在培养过程的中后期,增加“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工程项目课程,其中应进行1-3次集中时间的以产学研结合为基础、以工程项目为载体的工程综合实训或练习,以巩固和深化工程行动能力。
通过调研山东大学和沈阳药科大学制药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可知,两所大学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实验课程较多,实验课和理论课的课时量几乎各占一半。我们同时也调查了其他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相对于沈阳药科大学和山东大学其他高校中大部分高校课时量相对较少、实验计划学时与实验开出率也相对较少。所以,在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各高校应学习和借鉴山东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等知名高校的课程体系,在进行课程优化时应尽可能多而全面的安排和专业相关的课程,同时也应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安排实验课程,努力培养全面发展并且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较强工程应用能力的优秀人才。
(4)校企联合、校与校联合培养、实验中心和实践基地建设(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方案的优化。实验中心和教学基地的建设是培养学生的工程行动能力的有力保障。我国许多高校在进行制药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体系构建方面已经采取了校企联合、校与校联合培养的方式。例如,烟台大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同时,与其他学校、机構和企业进行密切合作,进行优势互补。我国许多高校在进行制药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体系构建时也进行了实验中心和实践基地建设(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例如,沈阳药科大学与企业合作并和企业联合开设了实验中心和校内外实践基地,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提供了平台。
四、专业认证理念指导下的制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构想和建议
我们在查阅多篇关于“3+1”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大学期间多次利用寒暑假进行实习的经历和心得提出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的校企联动“3+1+7”培养模式。“3+1+7”培养模式的提出目的是为各高校提供一种构建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体系的培养模式,“3+1+7”培养模式简单易行,期待此模式能为各高校构建工程应用能力人才培养体系和提升各高校教学质量增砖添瓦。
1、“3+1”培养模式介绍
现有的“3+1”培养模式即高校本科四年制学生在校系统学习3年专业课知识,最后1年到和专业相关的企业或实训基地实习,进入企业项目组,重点培养和提高工程实践能力。[7]校外实习包括8周的项目实习、8周的生产实习、4周的毕业实习和14周的毕业设计。通过企业学习和实践,学生增强了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也提高了制药专业毕业生的企业认可度,使制药专业毕业生能够尽快适应社会和满足企业的需求。
2、实施“3+1+7”培养模式:寒暑假企业实习(学分制、带薪制)
我们在“3+1”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的“3+1+7”培养模式中的“3+1”和以往“3+1”培养模式内容大致相同,“3+1+7”培养模式中的“7”即本科生在校四年的7个寒暑假。高校可联合企业组织学生参加寒暑假学分制、带薪制企业实习。学生的实习可分别在学生在校四年的寒暑假进行,采用学校倡导和学生自愿相结合的方法,也可采用实习学分制和实习带薪制。
高校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制药企业联合,利用寒假、暑假,或是最后一年的实习时间,组织学生深入企业,真实地接触生产实践,全面了解生产过程,熟练掌握生产环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习学分制和实习带薪制可以提高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见识和学识,学生又可挣得生活费,给父母减轻了负担;另一方面优秀的大学生进驻企业实习提高了企业的生产力并且解决了企业寒暑假期间的“用工荒”,给企业节省了成本,提高了效益,一举多得。
五、结语
对设置制药工程专业院校而言,制药工程专业认证是提升院校教学质量的新契机,其专业认证过程就是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我们只有从制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角度出发,以专业认证的标准和要求作为指导思想,构建并完善高校的制药工程专业能力培养体系,才能提高我国制药工程专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企业和国家提供更优质的专业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硕晔,胡元森.制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认识与思考[J].药学教育学科与课程建设,2016.01.22-23.
[2] 樊陈琳,徐晓媛,吴晓明.对我国药学专业认证试点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30-41.
[3] 刘冉,于奕峰,戎欣玉等.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的化工制药类专业个性化教育研究[J].科技创新报,2014.25.155-156.
[4] 高林.以工程应用能力为主导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13.1.27-29.
[5] 张翠英,温卫中.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2.154-156.
[6] 张海龙,丁宏伟,王春玲等.PBL教学法在发酵工程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微生物学通报,2015.11.2251-2254.
[7] 赵元勤,满立勇,崔正旭.建立健全实践教学基地着力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J].现代教育科学,2008.3.144-146.
【作者简介】
韩正军,男,德州学院医药与护理学院制药工程专业本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