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宝+李琳
【关键词】春联;诵读;想象;对仗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60-0051-03
【作者简介】1.张国宝,南京市力学小学(南京,210024),高级教师;2.李琳,南京市力学小学(南京,210024),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
苏教版四上《春联》一课,以短小精悍的篇幅、通俗活泼的形式、生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春联的作用、种类、特点以及读背春联的好处。
一、在师生交流中走进春联
上课伊始,我和学生就聊起了春联,有的学生说春联起源于桃符,有的学生说春联有“春帖”“门对”等别称,有的学生说春联有对仗的特点,有的学生说明太祖朱元璋除夕之前的圣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还有的学生说春联盛行于明清,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师:春联,也叫“门对”“春帖”“对联”,源于桃符。起于宋代,盛于明清。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表现一定的内容和情感,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师:我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师:孩子们,新年之时,我们享受着先辈的恩泽;佳节之际,我们沐浴在浓浓的春意之中。
二、在整体设计中诵读春联
为了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我请学生听写了六个词语,并请两位学生上黑板书写:
张贴 歌颂 浏览 奥妙 增添 开卷有益
在请所有的学生校对、订正所听写的六个词语后,教师点评所有生字里的“点”。
师:同样是点,“贴”中的点要避让,因为这是左右结构的字;而“颂”中的点却要把整个字撑起。“浏”“奥”字中“文”“米”的捺变成了点,尤其是“奥”字这一点,说明了“一字无二捺”。而“添”还需要再加一点,其实“小+一点”是由“心”字演变而来的。
同时,我还请学生们读准这些词语:
juàn 开卷有益 手不释卷 藏书万卷
juǎn 卷起袖子 卷入纷争 卷土重来
自然问题来了,“同是一个字,为何有的读第二声,有的读第四声?”学生发现所有与书籍有关的“卷”都读第四声,而所有与“卷成圆筒状”动作有关的“卷”都读第二声。“原来,字的读音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其意思决定的。”
接着,教师和学生一起理解“抑扬顿挫”。应该说这是一个比较难的词语,如何充分地做好铺垫,我想到了手势。于是,我边做手势边讲解:“抑就是向下按,扬就是往上升,顿便是停顿,而挫就是降下来。”伴随着我的讲解,学生们很快就能用自己的话解释“抑扬顿挫”了:“声音有时高、有时低、有的停,就是抑扬顿挫。”这时,教师适时出示字典里的解释:“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于是,学生们理解了文中的“抑扬顿挫”——“春联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春联读起来应该高低起伏”“春联的朗读要注意声音的变化”。
紧接着,教师出示五副文中的春联,请学生们读出“抑扬顿挫”之感:
又是一年芳草绿 依然十里杏花红
春回大地千山秀 日照神州百业兴
勤劳门第春光好 和睦人家幸福多
梅开春烂漫 竹报岁平安
绿柳舒眉辞旧岁 红桃开口贺新年
学生们那有模有样的朗读,那或高或低的诵读,不就是对“抑扬顿挫”最好的诠释吗?!
三、走进春联描绘的百花园
在课文的第一小节中,有这样的表述:“我们浏览着各种各样的春联,就像是漫游在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紧接着,文本就通过四副对联,呈现了万紫千红的百花园。如何教学?笔者采用了朗读与想象相结合的方式。
“你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漫游在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吗?”学生们自然跃跃欲试。记得当时是一位女学生朗读的,声音轻轻柔柔,煞是好听!朗读结束,我用了三个“美美的”来评价:“春联美美的,人美美的,朗读更是美美的!”
“她的朗读一定把你带进了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你的眼前一定浮现了一幅又一幅春联所勾勒的画面。选择一副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在“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一联中,学生们看到春天又到了,各种小草一片翠绿,散发出清香,连绵不断的杏树开满了粉红的花朵,仍然是那么的灿烂迷人。在“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一联中,学生们说,大自然山清水秀,充满生机,千座山峰一片锦绣,景色宜人。太阳从东方升起,百业将会蓬勃发展!在“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一联中,学生们想象到幸福勤劳的人家沐浴着春光,和睦的家庭幸福美满。在“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一联中,学生们想到春天有了梅花的装扮显得更加烂漫,爆竹一响这一年就过得平平安安。
在同桌交流的基础上,我请同桌二人进行汇报、展示,学生们争先恐后,尽管在回答的过程中,学生关于春联的理解未必完全准确,关于春联情景的描述未必生动鲜活,但这并不影响学生渐渐迷上春联、爱上春联。
于是,教师和学生们继续漫游春联这万紫千红的百花园——
师生配合读春联:
雪映丰收果 梅传喜庆年
到处山欢海笑 遍地虎跃龙腾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朝晖
人寿年丰家家乐 国泰民安处处春
你听,在诵读声中,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喜庆的新年、丰收的果实、锦绣的春色、蓬勃的朝阳、处处景象,一幕又一幕,一幅又一幅,学生们的嘴巴里吟诵的是春联,眼前浮现的是那“万紫千红的百花园”。
师:这一段文字,如果老师这样来写:我们浏览着各种各样的春联,就像是漫游在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如“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如“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業兴”;如“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如“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诵读这些春联,你会感到生活中充满了幸福和希望。
谁写得好?这还要问吗,当然是作者写得好。这是学生一致的说法。我只是淡淡一笑:“当然是作者写得好,毕竟我只是个教师啊!那作者写的好在哪里呢?”一石激起千层浪。
“缺少关于春联种类的具体描写。”“这样写不具体,不能具体地描绘春联所呈现的景象。”“前后的衔接好像不太自然。”的确如学生所悟得的那样,原文妙就妙在“连句成段”的结构中,妙就妙在条理分明的刻画中。于是我和学生们通过“连句成段”式朗读以及“总分总”式朗读,来品味、揣摩原文的结构美与段落美。
四、感受春联展现的对仗美
“春联最讲究对仗。”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不仅仅是文本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更是春联最大的特点。如何和学生讨论对仗?通过什么方式来讨论?讨论到什么程度?都是我要好好考虑的问题。
还是从文本本身的表达入手。“上下联不仅字数相等,而且词类相当,细心揣摩体会,你能从中学到一些文字使用的技巧。”显然,对仗的两个特点已经呼之欲出——字数相等、词类相当。“字数相等”非常好理解,那么“词类相当”又该怎么理解呢?
教师抓住文本所提供的“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这一联来让学生体会“词类相当”,让学生从中明确:“绿柳”对“红桃”,“舒眉”对“开口”,“辞”对“贺”,“旧岁”对“新年”。
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对“词类相当”有了朦胧的认识,“原来,‘词类相当就是……”教师的欲言又止激发了学生的发言热情。随之“事物对事物、动作对动作、色彩对色彩、数字对数字、方位对方位等等”,就成了师生得出的结论。这远比字典中对“词类”的解释要鲜活、丰满得多。
“字数既相等,词类又相当”这就是对仗。接着我们以书上的四副春联为例,重点突破“对仗”这一重点与难点。
出示:
又是一年芳草绿 依然十里杏花红
春回大地千山秀 日照神州百业兴
勤劳门第春光好 和睦人家幸福多
梅开春烂漫 竹报岁平安
自己选一副说说什么对什么,同桌再互相交流交流,再请同桌展示一下相互对对子的情形。
又出示:
雪映丰收果 梅传喜庆年
到处山欢海笑 遍地虎跃龙腾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朝晖
人寿年丰家家乐 国泰民安处处春
我请了两位学生登台,和全班同学互动对对子。登台的学生热情洋溢,坐在下面的学生踊跃配合,课堂上对着美美的春联,师生感受着春联的特别!
再出示:
山河增秀色 大地沐春晖
神州有天皆丽日 祖国无处不春风
山清水秀风光好 人勤年丰喜事多
山明水秀处处皆春色 年丰岁余人人尽笑颜
这一次,教师和学生对对子,师生配合得很完美,诵读春联很带劲!
学生们很快发现规律:对仗。再好好诵读这些春联,景语、情语、心语,皆在其中。
最后,我和学生在王羲之和春联的故事中,结束了《春联》这篇课文的学习。从“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莺啼北星,燕语南郊”“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等三副春联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令人拍案叫绝的大师风采,更感受到那源远流长的春联文化与中华文明。
【评析】
1.吟诵是学习春联最好的方式。
综观《春联》一课的学习,“吟诵”贯穿始终。这样的语文学习,即契合了鲜明的文本特点,又对应了春联的对仗之美,还丰盈了春联的内涵,且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在吟诵春联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真实而清晰地了解春联内容的丰富多彩。恰如文本所言“春联中有的描绘了美丽的春光、有的展现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有的歌颂了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更多的是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吟诵着如此精彩的春联,一幅幅烂漫的画面烙刻于学生的脑海,色彩是那么的鲜艳,画面是何等的亮丽;同时,一份份真挚的情感流淌于学生的心中,生活是那么的幸福,未来是那么的美好!
在吟诵春联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够直观而感性地体会到春联的抑扬顿挫,感受到春联的高低错落,时而平缓,时而高亢,时而含蓄,时而激昂。没有吟诵,春联的语言之美、结构之美、对仗之美,怎能彰显!从内容到形式,从感性到理性,“吟诵”铺平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学习之路。在吟诵中,学生真正走进春联,通过嘴巴、头脑、心灵等多种感官零距离接触春联、全身心融入春联。这不仅是春联学习最好的方式,也是语文学习的最佳路径。
2.春联的学习不止于对仗。
春联的对仗之美是执教《春联》一课不可回避的问题。而理解到何种的程度,值得执教者细细审视。往往在一些课堂上,为了别出心裁、为了与众不同,教师紧紧抓住“对仗”,多角度、多层次设计,为对仗而对仗,课堂成了极少数学生的舞台,学习成了大部分学生的苦恼。难道春联的学习仅仅是感受其对仗之美吗?答案是否定的!
相比于对仗之美,多多积累一些春联显得更为重要。文本中所提供的五副春联,从不同视角囊括了有代表性的春联,多读、多背,甚至可以适当地抄一抄,通过这种种的方式进行积累,收获的是语言、伴随的是一生。但仅仅这五副显然少了一些,再适当地选择一些简单的、易读易懂的春联,再读、再背、再记,肯定是必需的!因此,在实际的学习中,我们一共选择了15副春联,贯穿于春联学习的全程,落脚于不同的环节,自然丰富了视角、拓宽了视野、增加了积累。显然,在这样的积累中,学生的语言感受与品味能力,定能日臻提升。
相比于对仗之美,感受并体会一种母语文化显得更为重要。春联是汉语言文化中一种特殊的现象,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悠久的历史,传统的文化,需要代代相传。不仅仅是春节时家家张贴,更要让春联的种子播撒在每个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因此,多看、多读、多背、多记显然是春聯文化最重要的传承方式。独特的春联文化必将孕育不一样的炎黄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