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分析

2017-03-09 02:27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坏死性结肠炎小肠

(漯河市中心医院,河南 漯河 462000)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一种以便血、腹胀为主要临床表现且多发于患病新生儿的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该病不仅可引发消化道症状,严重时也可能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甚至损伤脑组织,造成神经系统发育延迟。NEC发病率、病死率均较高,且存在严重并发症,早期尚可采取保守治疗控制病情,严重时则采取手术治疗。目前对NEC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增加了预防、治疗的难度。但以往研究表明,可能与肠黏膜坏死、缺血缺氧性损伤、消化道正常菌群失调等多种因素有关[1]。由于NEC对患儿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且手术治疗及住院费用也会增加患儿家庭负担,对新生儿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利于该疾病的防治。本研究旨在探究发生NEC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7年2月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6例新生儿NEC患儿和78例非NEC新生儿的临床资料。NEC组纳入标准: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中NEC的诊断标准;患儿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共同排除标准:合并先天性免疫缺陷或消化道畸形者;临床资料不全者。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1.2 观察指标

分析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儿在性别、家族过敏史、分娩方式、早产、败血症、新生儿窒息、母乳喂养、输血、口服益生菌、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脐静脉置管等方面的差异性,对发生NEC的相关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新生儿发生NEC的单因素分析

两组新生儿在性别、家族过敏史、分娩方式、母乳喂养、脐静脉置管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败血症、新生儿窒息、输血、口服益生菌、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发生NEC的相关因素(P<0.05)。见表1。

表1 发生NEC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

2.2 发生NEC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对发生NEC的单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产、败血症、新生儿窒息、输血是发生NEC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口服益生菌、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是NEC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见表2。

表2 发生NEC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3 讨论

流行病学数据表明,早产儿发生NEC的风险高于足月儿,本研究也证实了早产是发生NEC的独立危险因素。早产儿具有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免疫力低下等特点,较足月儿更易受到缺血缺氧损伤,且消化道屏障功能减弱导致肠道更易发生损伤甚至坏死[2]。此外,早产儿消化道调节能力差,对外界刺激反应不足导致防御减弱,造成组织损伤,而过度反应则可加重炎症症状,均能增加NEC发生风险。相关文献表明[3],败血症是新生儿发生NEC的危险因素之一。伴随大量细菌在血液中繁殖,其产生的毒素作用于尚未发育成熟的败血症患儿肠道,导致大量炎症因子释放,破坏消化道屏障,促进肠黏膜坏死。本研究结果也证实了上述结论。本研究还发现,新生儿窒息和输血均可增加NEC发生的风险,与程舒鹏等[4]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新生儿窒息可导致血管痉挛,进而造成多器官缺血缺氧性损伤,其中肠道上皮变性坏死可导致NEC发生。另外,患儿因疾病需要输血治疗时,不仅可改变血流分布和肠系膜血供,也能通过自由基的再灌注损伤作用导致肠黏膜坏死。

除上述危险因素外,本研究还将口服益生菌、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因素纳入研究范围,发现两者均为NEC的独立保护因素。郭明等[5]的研究也发现,NEC的发生与肠道菌群失调相关,而口服益生菌可通过对正常菌群的生长促进作用调节肠道微生物环境,增强消化道防御功能,进而减少肠道黏膜损伤。此外,糖皮质激素不仅能通过对消化酶活性的激活作用促进肠黏膜成熟,还能减少大分子吸收对肠黏膜造成的损伤,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增强对消化道的保护作用[6]。

由于NEC致死率较高,治疗难度大,且存活患儿存在神经系统发育延迟的风险,针对其发病的危险因素采取适当防护措施对该疾病防治有积极意义。由于产前、产后多种因素均可导致NEC发生,因此做好围产期保健有重要意义。产前定期孕检,及时发现可能导致早产、新生儿窒息的症状,并尽早干预治疗;注意产妇个人卫生和环境清洁,避免感染发生;做好各种新生儿疾病的预防工作,尽量避免输血治疗;发现高危因素存在时适当应用糖皮质激素加以预防;若发现新生儿肠道功能减弱,可于喂养时适当添加双歧杆菌等益生菌。上述措施能保护新生儿肠道,减少NEC发病率。

[1] 王 千.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研究进展[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7,24(8):610-615.

[2] 刘亚丽,许 丽,魏克伦,等.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输血相关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6,56(19):97-99.

[3] 罗 俊,徐 芬,黎红平,等.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合并血培养阳性败血症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7,24(4):312-315.

[4] 程舒鹏,芦 起,周 敏,等.胎龄小于34周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6,11(2):122-125.

[5] 郭 明,唐晓宇,叶 远,等.益生菌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6,11(6):401-409.

[6] 黄玉清.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4):3222-3224.

猜你喜欢
坏死性结肠炎小肠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用好小肠经,可整肠除湿热
禽坏死性肠炎和冠状病毒性肠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儿童坏死性肺炎46例临床分析
一根小肠一头猪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临床观察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
小肠克罗恩病临床诊治分析
鸡坏死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