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例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

2017-03-09 14:00徐姝娟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节段椎间盘颈椎病

徐姝娟,罗 琨

(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弋矶山医院 护理部,安徽 芜湖 241001)

·护理学·

20例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

徐姝娟,罗 琨

(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弋矶山医院 护理部,安徽 芜湖 241001)

目的:总结和探讨20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20例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术前针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呼吸功能锻炼以及气管和食管推移训练,术后除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之外,采取体位、切口、饮食护理和功能锻炼。 结果:20例患者术后四肢麻木、乏力等神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住院期间无伤口感染、颈部血肿或窒息及神经功能损害加重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缩短康复时间。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颈椎病

【DOI】10.3969/j.issn.1002-0217.2017.02.030

颈椎病常可导致脊髓和神经的受压,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功能,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症状严重或保守治疗无效者只有求助于手术治疗来解除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是治疗颈椎病的经典手术,临床疗效确切,但由于固定节段的活动丢失,邻近节段的应力集中,往往会出现邻近节段的颈椎退变加速,由此可导致患者出现新的症状。近年来出现的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可在前路彻底减压的前提下,通过人工椎间盘来保留手术节段的运动功能,临床应用表明其对降低固定融合后的邻近节段退变有一定的帮助,临床疗效肯定[1]。而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获得良好疗效的保证,我们对20例颈椎间盘置换患者经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患者术后恢复满意,现将围手术期的相关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2012年12月~2016年9月间我院采用颈椎间盘置换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共20例,其中脊髓型颈椎病1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1例,颈椎间盘突出5例;男14例,女6例;年龄29~59岁,平均(45.8±7.42)岁。1例行2节段颈椎间盘置换,余皆为单节段颈椎间盘置换;手术节段C3~42例,C4~52例,C5~613例,C6~72例,C4~5、C6~7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假体。

术前常规行颈椎正侧位和动力位X线片检查,同时行颈椎MRI检查明确脊髓和神经根受压的节段,并行手术节段上、下位椎体的三维CT扫描了解局部有无后纵韧带钙化或巨大的骨赘,指导手术方案的制定。

手术适应证:① 经严格保守治疗无效的神经根型或脊髓型颈椎病;② 局限于单个或两个节段的颈椎病变;③ 影像学上无颈椎不稳表现,无颈椎后凸畸形;④ 患者无严重骨质疏松症、肾性骨营养不良等疾病; ⑤ 椎间盘高度丢失<50%。

1.2 手术方法 本组病例均在全麻下手术,术中颈部取中立位,以沙袋妥善固定头部。取颈前横型切口,长约5 cm。钝锐性分离,沿血管内脏鞘间隙显露椎体,定位病变间隙,确认中线,用撑开器适当撑开病变间隙,完整摘除椎间盘,刮除终板软骨,清除前后缘骨赘,彻底减压,采用试模确认假体型号,植入假体后C臂机正侧位透视确认假体位置良好后,冲洗并彻底止血,常规放置负压引流管,逐层缝合关闭切口,皮内缝合皮肤。

2 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2.1 术前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 由于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是一项新手术,患者对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的手术效果和成功率常常存有疑虑,担心术后不能解决目前的症状,手术失败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术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心理,同时人工椎间盘价格昂贵,医疗费用偏高,患者和家属更是顾虑重重。首先我们通过《颈椎间盘手术》宣传册健康宣教,让患者了解颈椎手术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并初步了解术后的康复时间。护理人员进一步与患者及家属积极地沟通,告知手术的必要性,介绍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的过程、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我院开展此项手术的情况和术后疗效,消除患者的顾虑,让患者积极配合做好各项术前准备[2]。

2.2 呼吸功能锻炼 由于患者是在全麻下手术,术前应教会患者如何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训练等,防止术后因切口部位的疼痛或全麻导致的咽喉部不适[3]等使患者术后不敢咳嗽或深呼吸,导致其咳痰困难和肺部炎症的发生。为减少术后的痰量及排痰困难所导致的危险,更好地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故吸烟者术前要明确让其戒烟。

2.3 推移气管和食管的训练 由于手术过程中需要对气管和食管进行牵拉,为减轻术后的不适,防止术后的吞咽困难,术前应进行推移气管和食管的训练[4]。床边指导患者及家属用2~4指插入切口侧的内脏鞘与血管神经鞘间隙处,缓慢、持续向非手术侧推移,或用另一只手协助牵拉,3~4次/天,每次持续5~10 min,逐渐增加至每次20~30 min,并告知患者和家属气管食管牵拉要超过颈部中线。

2.4 术后护理

2.4.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术后床旁应常规备气管切开包,对患者进行持续心电监护,要求术后2 h每15分钟观察、记录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变化,以后每小时记录一次[5]。手术后6 h内要重点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变化,我院要求并强调护士每小时必须巡视病房并检查患者的四肢运动感觉变化1次,以便及时发现椎管内血肿及神经功能损害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2.4.2 体位的护理 术后保持颈部中立位,切口置沙袋加压,避免颈部的扭转、过屈或过伸,在护士的指导下每两小时协助患者头、颈、躯干沿轴线翻身1次。

2.4.3 切口的护理 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确保引流管通畅,若发现引流量异常增多,抬高床头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注意观察切口敷料的渗血情况,观察患者有无声音嘶哑等表现,及时发现术中喉返神经的损伤。

2.4.4 饮食的护理 术后6 h即可坐起进食,嘱患者进食清淡、温凉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普食。同时应观察患者有无呛咳(喉上神经损伤),若患者进食时有呛咳表现,嘱患者进食固体食物,并告知患者其与术中的牵拉有关,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消除患者的疑虑和恐惧。

2.4.5 功能锻炼 麻醉清醒后即嘱患者进行四肢锻炼,只要病人术后能够耐受,术后第1天即可下床活动。首次下床时应有医护人员在患者床边,并教会患者如何下床,引流管未拔出前下床时要注意保护切口引流管,以免引流管脱落。由于人工椎间盘有良好的活动度,术后即可开始颈部前屈后伸活动,但应避免颈部的过度活动,锻炼活动的强度应循序渐进。

3 结果

20例患者术后回病房即主诉四肢麻木、乏力等神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本组病例住院期间无伤口感染、颈部血肿或窒息及神经功能损害加重等并发症的发生。国内有学者认为对颈椎间盘置换患者的围术期护理采用循证护理,可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减少并发症,并缩短住院时间[6],本组病例经过我们精心的护理干预和指导,病人术后第1、2天均开始下床行走,基本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明显降低因卧床导致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组患者出院前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术后复查颈椎正侧位、前屈后伸位及左右侧屈位X线显示假体位置和活动度良好。

4 讨论

颈前路手术因颈部结构复杂,有血管和气管、食管等重要结构,手术风险较大,术前有效的气管推移训练可显著降低手术中血压、心率、呼吸的波动幅度,对手术的顺利实施有着重要的帮助。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是一项新的技术,患者术前通常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负面情绪,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使患者了解颈椎病的相关知识,同时介绍我院手术治疗的成功病例,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消除其悲观心理[7]。

颈椎前路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术后伤口内血肿、窒息和深睡眠后的呼吸抑制,严重时可导致患者的死亡。所以术后护理的重点是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是术后早期,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和病情变化,及时处理患者的口腔分泌物;对有深部痰液不易咳出并伴有憋气、血氧饱和度下降的患者,在增加雾化吸入次数的同时,应积极帮助患者有效排痰,同时做好气管切开的准备。对于打鼾的患者,术后应经常叫醒病人,以防病人睡得过熟,舌根后坠,导致窒息意外的发生。

惧怕疼痛或术前有呼吸道基础疾病的患者,术后容易造成痰液的排出困难;再者气管插管、术中过度牵拉可造成气管、喉头血管神经性水肿,影响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术前应让患者学会深呼吸、有效咳嗽和排痰,术后可增加雾化吸入的次数,帮助和促进痰液的排出。由于麻醉药物的作用术中下肢肌肉松弛,失去收缩功能;术后又因切口疼痛和卧床休息,下肢的血流滞缓,容易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故术后应重视康复训练的作用,鼓励并协助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本组患者术后即开始进行上下肢的主动活动,术后1~2 d均下床活动,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

近年来,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已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手术,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临床应用安全、疗效确切[8]。精心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和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重要保障,不仅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术后获得良好的手术疗效,还有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9]。围手术期护理不仅需要普通前路颈部手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案,还要注重专科的特点,加强内科合并症及并发症的护理,同时配合积极的早期、系统康复训练,对保证术后获得良好的疗效甚为关键。

本组20例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采取针对性的健康宣教,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根据患者自身状况予以尽早的功能锻炼,并下床活动,并发症明显降低,而且明显缩短了患者的术后康复时间。

[1] 陈波, 金格勒, 杨毅, 等. 颈椎间盘置换与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单节段颈椎病中期疗效的Meta分析[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4, 24(6):417-525.

[2] 钱忠来, 杨惠林, 姜为民, 等.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12例近期疗效分析[J].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30(6): 1271-1273.

[3] 蒋中艳, 段领燕, 李媛媛,等. 颈椎间盘置换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J].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0, 33(5): 499-500.

[4] 农鲁明, 周栋, 徐南伟.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中期疗效观察[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0, 20(7):567-571.

[5] 楼敏燕.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围术期护理[J]. 浙江医学, 2010, 32(11): 1722-1724.

[6] 莫茹. 循证护理在颈椎间盘置换围术期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 16(16):104-110.

[7] 宋丹.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20例围手术期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6):33-34.

[8] 陈辉, 马迅, 陈晨, 等.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近期疗效和并发症分析[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4, 8(11):163-166.

[9] 李红亚, 徐珍瑾. 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病人的围术期护理[J]. 护理研究, 2014, 28(8):2767-2769.

Nursing care of 20 patients undergoing artificial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discs replacement

XU Shujuan, LUO Kun

Department of Spine Surger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Wannan Medical College, Wuhu 241001, China

Objective: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of perioperative nursing for 20 patients undergoing artificial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disc replacement.Methods:Twenty patients with cervical myelopathy or radiculopathy undergone artificial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discs replacement were included. The nursing plan included preoperative mental nursing, exercise on respiratory function and guidance to practicing lapse of the oesophagus and trachea as well as post-operative profiles, including closely monitoring the changes of patient′s condition, appropriate body posture, nursing of the wound, diet instructions and rehabilitation of the cervical function.Results: All patients had relief to a certain extent in neurological symptoms such as numbness of extremities and fatigue. No complications, including wound infection, neck hematoma or suffocation, occurred during hospital stay.Conclusion: Carefully planned perioperative nursing strategies may lead to better curative effect and ensure early recovery for patients following artificial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disc replacement.

artificial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disc replacement; perioperative nursing; cervical syndrome

1002-0217(2017)02-0197-03

2016-12-27

徐姝娟(1965-),女,副主任护师,(电话)13956202132,(电子信箱)pumchxuhg@126.com。

R 473.6

A

猜你喜欢
节段椎间盘颈椎病
顶进节段法最终接头底部滑行系统综合研究
心脏超声在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中的价值
游泳 赶走颈椎病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后纤维环T2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研究现状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桥梁预制节段拼装施工技术发展概述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