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利川沙溪乡民族小学 杨宗强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小学阶段,是一个启蒙的特殊时期,但是长期传统思想的影响使得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受到了极大的制约,许多教师经常为活跃课堂气氛而头疼。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强化互动式教学,来构建智慧高效课堂。
智慧型互动教学,不仅有一般互动教学模式的特点,即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提高教学效果。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智慧型互动教学,一方面落实母语基础,另一方面是要凸显母语的育人功能,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会学生终身学习。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改变原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智慧型互动教学,让教师真正成为“平等中的‘智慧’首席”,笔者认为应从三方面入手。
一般而言,学生最喜爱最感兴趣的学习方式就是语文课堂教学互动最直接最有效的切入点,找准切入点是这节课成功的先决条件。如《孔子拜师》是一篇很生动的课文,教学时教师采用故事引入,即先讲有关孔子的故事,然后启发:孔子年轻的时候,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为什么还要去拜老子为师呢?那么在孔子拜师过程中你想知道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议论纷纷,争先恐后地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孔子到底是怎么去拜师的?”“我想知道他为什么去拜师?”“我想知道老子又是怎样一位人呢?”在互动中,课文的主要问题就被同学们以兴趣点找出来,同学们学习时有了目标,效果就会好了。这就说明,着眼学生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能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善于创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环境,以境互动,还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内涵,做到以情感人,从而找到课堂活动的结合点。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及认知特点,巧妙地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创设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意识,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的思维专注到学习中来。然后引导学生将自身置于所创设的学习情境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带着求知欲望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之中,不断地迎接创新的挑战。如在教学《好汉查理》时,我就抓住学生对“好汉”一词的兴趣点,课前就要同学们自己对“好汉”一词的理解,然后结合课题;为什么查理也是好汉呢?你有什么问题想问的吗?当然,或许很多学生提出的问题对本课的教学毫无意义,但是学生他能主动去寻找、发现问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一切教学活动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课堂上的互动要做到人人参与,互动面要尽量广,不要只局限于一部分优生和教师对答互动,而要顾及到中下水平的学生。在展示中,教师只能做一名普通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如我在教《小摄影师》一课时,课前就准备了小摄影师和列宁的相关面具,我先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分工协作,走上讲台,进行表演,学生积极性大增,人人跃跃欲试。学生自然由被动变主动,抓住小摄影师和列宁的对话情节,配以神态和动作表演,把列宁爱护青年的形象表现了出来。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表演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因此创设为学生提供展示机会的情景会使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材的开发性,教材的空间,要留空间给老师去创造,给学生去创造。如上综合实践学习课《中华传统文化》之前,我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探索的空间: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在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中对传统文化进行调查、了解,并做好记录。在此基础上,我还要求学生参阅有关资料。课堂上,我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收集的相关知识,并用自己的语言对收集的传统文化作简要介绍。这个教学展示环节,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创造空间,可以使同学把自己的创造性充分地体现出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三维”目标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不仅要落实母语基础,而且最重要的是要凸显母语的育人功能,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会学生终身学习。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小结时对互动环节进行情感升华。如我在教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后提问:岛上的英雄儿女日夜守卫着祖国的南大门,那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呢?于是同学们纷纷发言,学生的观点也不一定全对,但毕竟打破了单一的僵化的思路,能从多侧面思维、多角度思维这是应该鼓励的。
与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从头讲到尾”课堂教学模式相比,智慧型互动教学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智慧型互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产生亲近感,从而高效地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以多种多样的互动形式去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当然,课堂上在力求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行为时,由于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和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所以,要避免互动的形式化,保证互动的过程和质量,真正发挥互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