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仁寿师范附属小学 刘应德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动手实践作为传统教学的一种补充,已被一线教师越来越广泛地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让学生学会动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大胆实践的能力,是当前小学数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动手实践方法虽然没有统一的模式、统一的要求,但随心所欲、草率从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小学生刚开始面临问题时,并不知道选择何种解题策略,即使想“动手实践”也常苦于不知道怎么做。所以,在学生动手操作前安排一个定向指导环节,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做”“做什么”和“怎样做”是必不可少的。操作的顺序和方法直接影响操作的目的是否达到。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的计算方法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操作。
1.请学生拿出已经准备的一个平行四边形,按照屏幕上的提示,想办法算出它的面积。
提示:
1)小组同学要团结合作。
2)想办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然后算出它的面积。
3)选一名代表汇报你们研究的结果。
2.小组汇报结果。
3.研究拼成的长方形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因此,操作的顺序和方法直接影响操作的目的是否能达到。在操作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把直观形象与抽象概括相结合,采取边说边操作,边讨论边操作等方式,让手、脑、口并用,在操作的同时对概念、规律等的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操作是有目标、有方向地进行的。整个过程显得井然有序,就不会出现浪费时间而没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
数学概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抽象的数学概念时,往往只是知道字面的意义,很难深入地掌握概念的内在意义。例如教学面积单位时,一定让学生动手实践,感受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一节成功的课,一定能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于教学中的难点,有时教师费尽口舌讲解,也不能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可能一次小小的操作活动会帮助我们突破这个难点。
在平时的教学当中,经常会出现学生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看法的情况。这时,教师是直接说出答案,还是让学生自己寻找正确的答案呢?很明显,后者的做法对于学生的发展更有利。学生寻找正确答案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答案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生活。”因此教学中,当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获得初步的结论,如果这个结论得不到进一步的深化应用,很快就会被学生所遗忘,而且会让学生把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完全脱离。
例如,教学“观察物体”时,当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后,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物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后,教师进行了教学的延伸。师:在刚才从不同位置观察长方体的活动中,我们发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现在请你再看看身边的其他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体,会不会也是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呢?接着,学生观察了铅笔盒、数学书、桌子、橡皮、粉笔盒等物体,证明了刚才的结论。
这样的实践机会,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以“动”促“思”,使学生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在生活中。
小学数学内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解决这一矛盾,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在操作探索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适时引导,要把握好操作的时机,当学生产生需要时进行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积极主动地探讨新知、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我们的创造性工作,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
动手操作虽然是学生形成、理解、巩固知识的一种好的学习手段,但是还要把握好运用的“度”,“度”的大小取决于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能力。
1.不需要动手操作学生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必采用让学生去动手操作,否则就是摆设,学生没兴趣又浪费时间。如学习表内乘法,当学生已掌握了2—6的乘法口诀,对于口诀的意义,形成的过程基本上已掌握。在学习7—9的口诀,并说说口诀的意义、来源,再用加法算式去验证一下口诀是否正确即可,不必让学生去摆、去操作。因为这样反而提高教学效率。
2.对于不动手操作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则需要引导学生去操作。但不要直接告诉操作的具体方法,指令性不要太强,只要在操作的目标,思维的方向上做引导,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自由度,留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这样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会更强,思维会更活跃,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突现,创造性的培养。
动手操作只是学习的手段,只是认知得基础,操作活动需要与思维紧密结合,在操作得基础上加以思维得提升,才能真正起到促进学生的学习。
我们知道,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人们借助语言把获得的感觉、知觉、表象加以概括,形成概念、判断,进行推理;通过语言表达来调节、整理自己的思维活动,使之逐步完善。因此,为了促进操作和思维,必须充分地让学生描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识。同时,教师为了了解学生的思维活动情况,也需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达。我们可以把点名发言、小组交流和同桌两人对讲等不同方式结合起来,使学生都有口头表达的机会。通过倾听学生的表达,发现学生操作、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与存在问题,给予肯定或纠正。同时,注意组织学生认真听取同学的叙述,参与评价其操作、思维过程正确、合理与否。在这一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鼓励、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发言,促进和推动他们积极思维,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