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隐喻很幽默?*
——幽默隐喻之原因探析

2017-03-09 21:58叶忠星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模糊性喻体脚本

叶忠星,查 琳

(1.湖州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2.湖州师范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为什么有些隐喻很幽默?*
——幽默隐喻之原因探析

叶忠星1,查 琳2

(1.湖州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2.湖州师范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隐喻与幽默的研究由来已久,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既研究了隐喻,也提到了荒诞可笑的幽默。Koestler的异类联想理论最早认为隐喻与幽默基于同样的工作机制,但是并没有深入分析。至于隐喻的幽默效果,Dynel等“距离理论”的几个代表学者主要关注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语义距离,将隐喻的矛盾性和创造性视为其背后的机制。基于束定芳的隐喻语义特征分析,认为模糊性同样是构成隐喻幽默效果的重要因素。此外,结合幽默研究权威Raskin 的语义脚本理论,证明了隐喻同样含有脚本重叠与脚本对立,而这两者是构成幽默的充分必要条件。最后,借用已故哲学家Umberto Eco 对于隐喻会违反合作原则四个次准则的论断,认为隐喻对合作原则的违反同样是构成其幽默效果的重要来源。

隐喻;幽默理论;脚本对立;脚本重合;合作原则

一、引 言

西方系统的隐喻研究始于亚里士多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目前,在国内外隐喻成为外语界和汉语界共有的一门显学,各种著述汗牛充栋。隐喻已非一种单纯的修辞格,而是不可或缺的认知工具,甚至据信人类的概念系统都是隐喻性的。

幽默研究同样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时代。而基于语言学的幽默理论,国外主要有Raskin[1](P81,89)的“幽默的语义脚本理论”(SSTH) 以及Attardo & Raskin[2] (P293-347)合作提出的“言语幽默的一般理论”(GTVH)。“幽默的认知语言学研究”更是成为2003年第八届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上的一项专门论题;2015年德国德古意特出版公司更是特地出版了题为《认知语言学与幽默研究》的论文集。

有鉴于此,本文尝试探究幽默和隐喻结合的内在机制,深化对这两个话题的认识。研究目的如项成东[3] (P35)所言“研究幽默就像研究其他比喻性语言一样,对揭示认知加工过程的具体细节会产生有益的见解,这对幽默研究和认知语言学研究均有裨益。”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西方,亚里士多德[4] (P1347)早在《修辞学》一书中指出滑稽诗人和创作悲剧的诗人会使用一些很荒谬可笑的隐喻。①转引自Aristotle, Rhetoric. In J. Barnes (ed.) The Complete Works of Aristotle: The Revised Oxford Translation, Vol. 2,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1: 1347.18世纪意大利著名哲学家维科[5]指出隐喻思维不仅对于哲学而言不可或缺,而且极度让人感到愉快。维科认为隐喻的乐趣在于始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隐含关系。②转引自Geary, J. I is an Other: The Secret Life of Metaphor and How It Shapes the Way We See the World [M]. Harper Collins, 2011: 122, 126.西方幽默理论研究先驱之一Koestler[6]提出了异类联想理论(bisociation theory)。他不仅最早把其视作艺术创造力(artistic originality)、科学发现(scientific discovery)和喜剧灵感(comic inspiration)等共同的运作机制,甚至认为幽默和隐喻基于相似的工作机制,但是语焉不详。除了这些创见,隐喻学界对幽默重视程度还有待深入和提高。

(一)隐喻书籍对幽默的研究

Goatly[7] (P161-162 )涉及了隐喻的幽默功能和游戏功能,提到了“隐喻重新字面意义化”(revitalization)和猜谜语这两种幽默的隐喻形式。*Goatly (2012) 用了新术语“基于隐喻的多义”(metaphor-based polysemy),但本质上与之前的“重新字面意义化”重叠。参见Goatly, A. Meaning and Humor[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2: 167.Knowles & Moon[1](P48)介绍了大脑右半球与所有非字面的语言过程相关,比如幽默、推理、反语和隐喻,这表明了隐喻与幽默具有相似的生理依据。Kövecses[9](P220)援引了Baugh & Cable[10]()对美式英语中幽默习语的评价,证实了早期美国人具备创造幽默隐喻的天赋。Geary[11](P126)举例说明了混合隐喻(mixed metaphor)和曲折隐喻(meandering metaphor)特别有趣。Ritchie[12](P136)探讨了幽默和隐喻的关系,涉及了概念整合理论,也补充指出幽默的妙语和正式的笑话经常基于隐喻或者曲解熟悉的隐喻习语,如I’ve never seen the ivory tower,但本质上该例属于“隐喻重新字面意义化”。Kövecses[13](P132-P154)检索了《剑桥高级学习者词典》中200条标注为幽默的短语,分析了其中100条左右的短语。在借用了Raskin[1]的“乖讹”(incongruity)概念后,认为这些短语的幽默效果主要是基于“现实与想象/可能与不可能”“社交上中立/被期待的/可接受的与社交上不被接受的/受责难的/禁忌”“高尚与世俗”“数量大与数量小”“自然与人工”“积极评价与消极评价”“行动与事件”“逻辑乖讹”“语言/篇章乖讹”等一系列的脚本对立。

(二)隐喻论文中分散的幽默研究

Fonagy[14](P31-108)和Pollio[15](P231-253)研究了隐喻的幽默性,将重点放在了两个不同事物的语义距离。Mio & Graesser[16](P87-102)证实了诋毁隐喻(disparagement metaphors)要比褒扬隐喻(uplifting metaphors) 更为幽默。Dynel[17](P27-48)指出了创造性隐喻(creative metaphor)的幽默效果,认为其在于隐喻的创造性(diaphoricity)以及本体和喻体的语义距离,并列举了几种典型的幽默隐喻外在表现形式。

根据幽默理论研究权威Attardo[18](P504)在《幽默研究百科全书》中“隐喻”词条的观点,Fonagy[14]、Pollio[15]、Dynel[17]的理论都是距离理论(distance theory)的各种变体。比如,Dynel未能回答概念隐喻是否具有幽默效果,并且隐喻的幽默效果并非只有其所提到的两种原因,例证也并非矛盾性和语义距离很大。此外,幽默隐喻的外在表现形式也缺乏精细化和穷尽性,没有统一的标准,部分显得凌乱。此外,按照我们的理解,前文Kövecses[13]的多个脚本对立,本质上也是距离理论的变体之一。并且只关注词典中的幽默隐喻短语可能会和现实言语交际有所脱节,因为具体的语境下幽默隐喻还会使用多种手段,比如最经典的隐喻表达式“A IS B”也常被用来创作幽默。

在国内,在幽默研究专著方面,三十年前胡范铸[19](P182-186)认为隐喻属于降格型幽默话语的主要修辞手段之一,并且讨论了两种幽默隐喻:一是本体具有明显缺陷;二是本体尊贵,而喻体低贱、卑俗。首先,降格型和升格型的隐喻都有幽默的潜质,这点参见Mio & Graesser[16](P87-102)。其次,胡的两种幽默隐喻分类似乎有点简单。陈孝英[20](P359)也提到了比喻的幽默作用,并且将比喻分为了明喻、隐喻、借喻三种,不过陈基本上没有一个例证来说明,显得过于简单。万书元[21](P14)将讽刺对象同与它类似的其它事物进行比拟,使讽刺对象自身的不协调性和丑陋性更突出、更鲜明、更具体。不可否认,不协调性与西方幽默理论中的乖讹论有相通之处,但幽默与讽刺并不是对等关系,讽刺也只是各种幽默中的一种而已。

而检索中国知网后发现,国内隐喻与幽默的结合研究相对滞后。截止2017年3月17日,没有博士论文以此为题。7篇以隐喻与幽默为题的硕士论文中,主要使用的语料以电视剧和脱口秀为主,部分采用概念整合为理论基础[22-28]。

期刊论文方面,唐韧[29](P45-48)借用了概念整合分析隐喻性双关在话语幽默生成中的作用。虽然使用了非常新颖的概念整合理论,但是双关只是一种隐喻的外在表现形式。陈华胜[30](P386-387)采用了Lakoff & Johnson[31]的隐喻三分法,即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对《英汉幽默词典》的部分条目作了些针对性的分析,不过这种分析也过于简化。

隐喻专著方面,王寅[32](P433)在阐释语音隐喻(谐音)时举了一个幽默的例子,并未过多着墨。语音隐喻是否属于隐喻还有争论,因为隐喻真正涉及的是语义而非语音,虽然某些情况下语音和隐喻能够共同起作用。赵维森[33](P324-329)认为隐喻是幽默的最主要表现形式,分析了隐喻与幽默的通约性,概括出隐喻的13种幽默功能,比如调侃、自嘲、戏谑、委婉批评、诡辩等,但通约性本身过于笼统而缺乏精细度,并且没有研究幽默隐喻具体的外在语言表现形式。

三、隐喻的幽默力之理论依据

本文结合各家所长,来研究隐喻具有幽默性的理论依据。不过,鉴于Attardo[34](P106 )提醒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理论能够解释为什么某些隐喻是幽默的,因此本研究并不尝试提出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而是综合了隐喻理论、幽默理论以及语用学理论等相关知识。

本研究提出隐喻之所以具有幽默潜质在于隐喻的主要语义特征。束定芳[35](P70-89)总结了隐喻的12种主要语义特征,分别为矛盾性、临时性、模糊性、不可撤销性、隐喻程度性、系统性、局部性、方向性、不可穷尽性、多样性、连贯性、回复性。要说明的是,并非所有这些特征都和幽默有关系。本文认为方向性、局部性、临时性跟幽默效果没有多大关系,而隐喻程度性是一个过于模糊的概念。模糊性、多样性、不可穷尽性可以抽象概括为模糊性,亦即模糊性意味着隐喻意义是多种多样以及不可穷尽的。

首先,矛盾性是隐喻产生幽默效果最重要的因素,即隐喻的幽默效果主要是来源于本体和喻体的语义距离,这个呼应距离理论代表人物的研究。

其次,隐喻的创造性也直接导致了隐喻的幽默潜质。虽然Dynel对前两者有比较清晰的解释,但其所涉及的矛盾性并没有考虑到历时的因素,而且也没有探讨隐喻性矛盾修辞法(metaphorical oxymoron)和隐喻性夸张(metaphorical hyperbole)所含有的语义矛盾,因此还有待深入研究。

此外,隐喻的幽默效果还来源于隐喻的模糊性,而隐喻的脚本对立和脚本重合以及对合作原则的违反同样是隐喻具备幽默性的关键因素,这点被一些学者等所忽视,本研究另外将其也视为隐喻具有幽默效果的理论基础。

(一)隐喻的矛盾性的再认识

我们赞成“距离理论”代表人物Dynel将概念域的不协调视作隐喻的幽默潜质的一个最重要原因,因为本体和喻体的语义矛盾本质上就是概念域的不协调性,亦即隐喻的矛盾性。束定芳[35](P70)将其定义为句子意义在逻辑上与语境的矛盾性,但是Dynel论证的时候似乎只是关注了共时语境,而没有考虑历时的因素。一旦将历时这个维度加入幽默隐喻的研究,可以发现本体和喻体如果存在时间差异,这种时间上的乖讹也会产生极强的幽默效果。比如易中天《品三国》就使用了大量的现代行政、军事、法律和经济用语,这种时空上的矛盾,极大地促进了《品三国》的轰动效应和幽默效果。

例1:这就是当时的刘备和诸葛亮,也就是说,刘备像什么呢?像一家正在发展中的民营企业,有一点资金,有一点经验,也有一点点产品,但是找不到主打产品和营销路线,他缺一个CEO。诸葛亮像一个能干的职业经理人,他就是给人家做总经理的,他自己没有产业,他也不开公司,他需要找到一家好公司。(易中天,CCTV百家讲坛《品三国》)

分析:三国时代不存在企业、营销、CEO、职业经理人、公司等现代概念,而易中天创造性的使用了历时喻体,创造出极大的幽默效果。

此外,Dynel指出隐喻子类中的动物化(animalification)和拟人(personification)是两种高产的幽默机制,但未能进一步分析拟物以及动物化的深层意义拓展,以及潜在的不良倾向,也没有结合幽默理论。

例2:Prevaricator is a liar in the stage of larva. (推诿者是处于幼虫期的说谎者)

分析:推诿者被比作昆虫,幽默形象地推断出推诿的最终结果只能是说谎了事。人在此被降格成物,有很强的讽刺幽默效果。

要说明的是,拟物本质上是一种概念隐喻,即“人是动物”(HUMAN IS ANIMAL)。而该概念隐喻又从属于一种最高层次的概念隐喻系统:存在链隐喻系统(the Great Chain of Being)*参见Lakoff, G. & M. Turner.More than Cool Reason: A Field Guide to Poetic Metaphor [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9: 174-180.。刘正光[36](P79)认为,拟物的隐喻系统主要根据“不良的”或“令人反感”这个语义中心逐渐向高一层次抽象。比如,禽兽喻指“野蛮行为”,犟牛喻指“难以对付”,猪喻指“思维简单、贪吃、嗜睡”等,都具有一定的幽默性。深入分析后,在幽默理论框架中,拟人及其所带来的“非人格化” (dehumanization)会直接呼应三大传统幽默理论中的“优越/蔑视论” (superiority / disparagement theory)*转引自蔡辉,尹星. 西方幽默理论综述[J].外语研究,2005(1):5-8.,亦即笑者借嘲笑别人或事物的不幸,或通过蔑视别人或事物来显示自己的优越。不过,这种幽默的隐喻也会存在磨灭人性的危险,这点也为Steuter & Wills[37](P43-54)所指出。

(二)隐喻的创造性的再认识

Dynel借用了Wheelwright[38]的“基于相似性的隐喻”(epiphor)和“创造相似性的隐喻”(diaphor)两种不同的隐喻来分析隐喻的幽默潜能。Wheelwright*转引自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70-89.指出,前者的主要作用在于表达,而后者的基本功能是暗示。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的隐喻都有双重性,即基于相似性并创造相似性,只是程度不同。但是Dynel的例证中的喻体看似并非具备很强的创造性,比如:

例3:Billboards are warts on the landscape. (广告牌是地面上长的肉疣)

分析:本句中,大地被隐喻化为人脸,隐含地表示了“广告牌大煞风景”。

根据语义,本体“广告牌”是中性词,而喻体“肉疣”有是贬义词,因此用贬义词来隐喻中性词并非具备太大的创造性,因为语义距离并不够大。但是,如果本体是褒义,而喻体是贬义或者反其道而行之,则例证会显得更具创造力。

例4:Cancer is a cure for smoking. (癌症是治疗吸烟的药物)

分析:癌症本身是一种绝症,却富有创意地将其比作能够治病的药物;此外,吸烟被隐喻成疾病,逻辑上同样显得荒诞。不过,换个角度而言,癌症确实能够终结和治愈“吸烟”,该句幽默讽刺意味十足。类似的例子还有篡改后的语句“珍爱毒品,远离生命”,将“毒品”隐喻化为“有价值的物品”,逻辑上和语义倾向就不协调,警示效果可能会更好。

例3和例4中,本体广告牌和癌症,喻体肉疣和药物都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事物,因此创造性相对不足。此外,一些荒诞的带有夸张意味的喻体,甚至一些反语的喻体或喻底会具备更强烈的幽默效果,而且也显得更有创造力,比如a lame caterpillar on crutches (拄着拐杖的瘸腿毛毛虫)以及反讽语as clear as mud(一点不清楚)。有学者认为as clear as mud属于隐喻性反讽(metaphorical irony)或反讽的隐喻(ironic metaphor),而叶忠星[39](P83-87)甚至将其视为一个特殊的辞格,即“隐喻性矛盾修辞格法”(metaphorical oxymoron)。

(三)隐喻的模糊性

隐喻的模糊性是由于概念范畴的模糊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 喻底的模糊性或多重性; (2) 隐喻命题或寓意在多重语境的普适性;(3) 喻体选择的模糊性。这三个方面其实都是隐喻创造性的绝佳证明。

根据语义学理论,范畴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尽管多数情况下,喻体是具体的,但即使是具体概念也会产生多种意义映射,因此很容易造成多重的隐喻意义。比如“children are the flowers”到底是要突出“美”还是“生机盎然”抑或“易碎的”任一或多个喻底则要取决于说话意图以及听者是否能够找到将喻底。在某些情况下,言者就是要含混不清,比如使用混合隐喻,从而产生幽默效果。

当然,隐喻的模糊性也呼应哲学家Black[40](P27-28 )对一个隐喻陈述中的两种不同的主题划分:primary subject和secondary subject。他认为,喻体(secondary subject)应该被看作为一个系统,而非一个单独的事物。隐喻话语的工作机制是喻体将其谓项中的含蓄的复合体投射在本体上的一套关联的暗指(associated implications)。这种情况下,如果喻体没有典型的内在特征或者含有多种内在特征,隐喻意义则是模糊和开放的。

例5:How is a good idea like an iceberg? (Royal)[41](P37-38)

分析:对于这个明喻,Royal提供了16种解释,比如“一个好的观点很酷”“好的观点转瞬即逝”“好的观点需要花时间形成”“如果忽视好的观点,你会沉没”等。可以看出,隐喻意义的模糊性促成了隐喻的幽默效果,使得听者在不同的意义中做出取舍。

例6:人生就像读土木,你必须能够抗弯、抗剪、抗扭、抗压、抗拉、抗震、抗打击、抗腐蚀、抗沉降、抗疲劳,你必须有刚度、有挠度、有弹性、有塑性,你必须静定、超静定甚至超淡定。(http://tieba.baidu.com/p/955841735)

分析:17个喻底的丰富内涵正好可以概括人生的各种滋味,幽默味十足。这里可以发现“读土木工程”属于一个完整的动作事件,而动作事件比单个的名词性喻体会涉及到更多的语义元素和参与者,因此数量上会含有更多的隐喻义,语义显得更加模糊,从而更具备幽默的可能性。

除了喻体意义的模糊性,第二种情况是隐喻命题在多重语境中的普适性。举例说明:

例7: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教师版)

【问句】 【回答】

今晚出来吃饭吗? 今晚我得改作业

那明晚出来吃饭吗? 明晚也不行,我得带晚修

那周末总能出来吃饭了吧? 周末也不行,我得改试卷。

那下个月有空? 我得…补课。

能不能给我们家孩子找个好的老师补一下? 对不起,教育局禁止补课。

…… ……

2016年“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这个网络流行语风靡一时,大有“病毒式”传播的特性,而且衍生出各种各样版本,比如教师版、广告版等,实际上各种版本的寓意是友谊经不起考验,说变就变。

该例证虽然寓意看似非常精确,但是仍然符合隐喻的模糊性。这种幽默的人生哲学一旦被用隐喻所表达出来,就会有异常强大的派生能力,几乎适用于朋友交往中涉及到的各种社会关系。换言之,如果某种人生哲学被幽默的隐喻所表达,那么这种人生哲学的具体体现其实就多种多样,在语境上就会具有模糊性。依此类推,“人生如梦”这种幽默的隐喻也可以体现到各种场合,模糊的语境会塑造出不同的幽默效果。

第三种情况是喻体选择的模糊性,最典型的是Veale[42](P324-326)对20299条网上的明喻所做的反讽(irony)分析,比如对于“about as useful as”这种讽刺性的幽默隐喻,竟然得出了80条幽默的喻体,诸如“谷歌学者”(Google Scholar)、“阑尾”“摩托车上的烟灰缸”“枪战中的小刀”等。不仅如此,他还对反义的“about as useless as”这种幽默明喻也做了相应统计,得出了66条幽默喻体,比如“马身上的胸罩”“玻璃做的锤子”“一张3美元的纸币”“瘪气的轮胎”等。

(四)幽默脚本理论与隐喻的互渗

幽默的语义脚本理论(SSTH)是第一个基于语言学的幽默理论。Raskin[1](P81)将脚本定义为“围绕着单词或者单词所引发的语义信息复合体”。换言之,一个单词的词条就是一个脚本。Raskin[1](P99)认为幽默的语篇必须满足如下两个条件:(1)语篇部分或整体上含有两个不同的脚本并置;(2)对立的脚本必须部分或者整体上语义重叠。 初步总结一下,上述两种情况即脚本对立和脚本重叠。

根据语义脚本理论,任何语篇含有这两个充分必要条件才能被视为幽默的语篇。这就意味着本体和喻体都属于脚本。因为脚本重合(script overlap)和脚本对立(script opposition)是产生幽默的充要条件,我们有必要研究下隐喻的工作机制从而揭示它的幽默力。实际上,隐喻存在自己的脚本重合和脚本对立。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也就是喻底,是脚本重合的范畴;而本体和喻体的语义矛盾则是脚本对立的范畴。这些相互关系特别有助于隐喻产生幽默效果。

比如叶忠星[39](P83-87)根据始源域、目标域和喻底中存在语义相悖的不同位置,归纳了隐喻性矛盾修辞格六种外在的语言表达形式,并且隐喻与矛盾修辞法各自所含有的脚本对立和脚本重合共同起到极大的幽默效果。

例8: War is peace. Freedom is slavery. —— By George Orwell 1984

译文:战争即是和平。自由即是奴役。

乔治·奥威尔的政治寓言《1984》,讽刺了这些荒诞不经的社会真理。逻辑上战争与和平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战争即和平”这句话里本体和喻体符合幽默理论中的脚本对立(script opposition)。该例结合了隐喻、矛盾修辞格和幽默这三个元素,具备极佳的讽刺效果。

最后,前面提及Kövecses[13](P32-154)的研究是幽默脚本理论与隐喻研究结合的一个范例。

(五)对合作原则的违反

合作原则是语用学重要研究内容,一般认为违反其四个次准则的任何一个都可能引起幽默效果。严格来说,隐喻在字面意义上是错误的,意味着从根本意义上而言隐喻违反了质的准则,因此话语产生了言外之意,这也是所谓的脚本对立。除了违背质的准则,隐喻同样会违反其他几项准则。已故哲学家埃科[43](P219)在30多年前就明确指出,根据格莱斯的会话准则,隐喻的使用违反了质的原则、量的准则、方式的准则和关系的准则。而众所周知,违反合作原则的任何一个次准则是产生幽默效果的一个重要来源。比如前文“拄着拐杖的瘸腿毛毛虫”违背了量的准则和方式准则以及Veale[42](P324-326)收集的大量荒诞的喻体,比如“马的胸罩”“一张3美元的纸币”等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事物。实际上,言者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违背合作原则来说出隐喻的句子,并且产生幽默效果。因为篇幅所限,相关的深入分析,我们会在以后的论文中详细探讨。

四、结 语

幽默与隐喻的重叠主要表现在本体与喻体的语义矛盾、隐喻的创造性,隐喻的模糊性、隐喻的脚本对立和脚本重合,以及对合作原则的违反。首先,矛盾性可以加入历时的角度会显得更全面,而动物化以及拟物的非人化体现了存在链隐喻系统,虽然显得幽默,但也会有磨灭人性的不良倾向。其次,隐喻的创造性具体体现在喻体上,有时候夸张的喻体和反语的喻体更凸显幽默效果。而模糊性使得多重意义共存、隐喻命题适用于多种语境以及多种喻体共存,也会有极强的幽默效果。将喻底视为脚本重合,本体和喻体视为脚本对立则满足幽默语篇的充分必要条件。最后,隐喻不仅从根本上违反了质的准则,甚至还会违反量的准则、方式的准则以及关系准则,从而能够产生幽默效果。

[1] RASKIN V. Semantic Mechanisms of Humor[M].Dordrecht/ Boston/Lancaster: D. Reidel Publishing Company, 1985.

[2] ATTARDO S, RASKIN V. Script theory revisited: joke similarity and joke representation model[J].Humo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or Research,1991(3-4).

[3] 项成东.幽默研究与认知语言学的互动[J].外语研究,2010(1).

[4] ARISTOTLE. Rhetoric [C] // BARNES J. (ed.) The Complete Works of Aristotle: The Revised Oxford Translation, Vol. 2.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1.

[5] VICO G. The Art of Rhetoric (Institutions Oratoriae) [M].Amsterdam: Rodopi, 1996.

[6] KOESTLER A. The Act of Creation[M].London: Hutchinson & Co., 1964.

[7] GOATLY A. The Language of Metaphors[M].London: Routledge, 1997.

[8] KNOWLES M, MOON R. Introducing Metaphor[M].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6.

[9] KÖVECSES Z. Metaphor: A Practical Introduction (2nd ed.)[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10] BAUGH A C, CABLE T. A Histo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3rd ed.)[M].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1983.

[11] GEARY J. I is an Other: The Secret Life of Metaphor and How It Shapes the Way We See the World[M].Harper Collins, 2011.

[12] RITCHIE L D. Metaphor[M].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3.

[13] KÖVECSES Z. Where Metaphors Come from——Reconsidering Context in Metaphor[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5.

[14] FONAGY I. He is only joking (joke, metaphor and language development)[C] // Keifer F. (ed). Hungarian Linguistics.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2.

[15] POLLIO H. Boundaries in Humor and Metaphor[C] // MIO J, KATZ A N (eds.). Metaphor: Implications and Applications. Mahwah: Lawrence Erlbaum, 1996.

[16] MIO J, GRAESSER A C. Humor, Language and Metaphor[J].Metaphor and Symbol, 1991 (2).

[17] DYNEL M. Creative metaphor is a birthday cake[J]. metaphorik de, 2009(17).

[18] ATTARDO S. Metaphor[C] // ATTARDO S (ed). Encyclopedia of Humor Studies. Los Angeles: Sage Publications, Inc., 2014.

[19] 胡范铸. 幽默语言学[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

[20] 陈孝英. 幽默的奥秘[M].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

[21] 万书元. 幽默与讽刺艺术[M].延边:延边大学出版社,1991.

[22] 查琳. 论隐喻的幽默潜质[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23] 蔚巧荣 .概念整合视域下基于隐喻思维的英语幽默认知机制研究[D]. 秦皇岛:燕山大学,2012.

[24] 尹歆棠. 幽默言语的隐喻研究——以《爱情公寓》为例[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25] 周聪聪. 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隐喻性幽默的研究——以《生活大爆炸》为例[D]. 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4.

[26] 周宇. 幽默隐喻的策略与应用[D]. 合肥:安徽大学硕士论文,2014.

[27] 杜娟. 幽默语言的隐喻机制研究——以美剧《老爸老妈的罗曼史》为例[D]. 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15.

[28] 王洁. 脱口秀中隐喻幽默的概念整合分析 ——以《艾伦秀》为例[D].杭州: 浙江大学,2015.

[29] 唐韧. 隐喻认知过程在话语幽默生成中的作用[J].中北大学学报,2007 (1).

[30] 陈华胜. 英语幽默语言的认知解读——《英汉幽默词典》评述[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

[31] LAKOFF G,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32] 王寅. 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3] 赵维森. 隐喻文化学[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34] ATTARDO S. Humorous metaphors[C] // BRNE G, FEYAERTS K, VEALE T.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Humor Research. Berlin/Boston: Mouton de Gruyter, 2015.

[35] 束定芳. 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6] 刘正光. 隐喻的认知研究——理论与实践[J].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37] STEUTER E, WILLS D. Wills. The dangers of dehumanization: diminishing humanity in image and deed[C] // ROSS S D,LESTER P M. Images that Injure. Santa Barbara: Praeger, 2011.

[38] WHEELWRIGHT P. Metaphor and Reality[M].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62.

[39] 叶忠星.认知视角解读隐喻性矛盾修辞格.[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9).

[40] BLACK M. More about Metaphor[C] // ORTONY A. Metaphor and Thought. 2nd ed.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

[41] ROYAL B. The Little Blue Reasoning Book[M].Calgery: Maven Publishing, 2010.

[42] VEALE T. Strategies and tactics for ironic subversion[C] // DYNEL M. Developments in Linguistic Humour Theory.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013.

[43] ECO U. The scandal of metaphor: metaphorology and semiotics[J]. Poetics Today, 1983 (2).

WhyAreSomeMetaphorsHumorous?——Anexplorationofwhysomemetaphorsarehumorous

YE Zhongxing1; ZHA Lin2

(1.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uzhou University, Huzhou 313000,China;2.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uzhou University, Huzhou 313000,China)

The study of metaphor and humor has a long history. Greek philosopher Aristotle once studied humor as well as pointed out some absurd metaphors. Koestler argued in his bisociation theory that humor and metaphor are based on the same mechanism, but he failed to give a detailed account. As to humorous effects of metaphor, some representatives of “distance theory” like Dynel mainly focus on the semantic distance between the tenor and the vehicle and see the contradiction and creativity of metaphor as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of humorous metaphor. Based on Shu Dingfang’s analysis of semantic features of metaphor, it is argued that vagueness also contributes to creating humorous metaphor. In addition, according to Raskin’s Semantic Script Theory of Humor (SSTH), metaphor is also characterized by semantic overlap and semantic opposition, two sufficient and essential conditions for humor. Finally, as the late philosopher Umberto Eco once argued that metaphor could violate all the four maxims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the violation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 is a significant source of humorous metaphor.

metaphor; humor theory; script opposition; script overlap; Cooperative Principle

H319

A

1009-1734(2017)11-0074-08

2017-05-16

湖州师范学院2017年校级科研项目“认知隐喻与语用幽默”(项目编号:2017XJXM16);第四批优秀院青年教师人才项目(项目编号:RP20013);2017年访学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成果之一。

叶忠星,讲师,硕士,从事认知语言学、修辞学等研究。

[责任编辑铁晓娜]

猜你喜欢
模糊性喻体脚本
酒驾
模糊性程度和模糊性厌恶对中国股市的影响研究
安奇奇与小cool 龙(第二回)
我国传统色名的模糊性
《刑法修正案(十)》中“公共场合”的教义学理解——兼论刑事立法语言的统一性和模糊性
快乐假期
小编的新年愿望
《红楼梦》比喻的喻体类型研究
从喻体选择对比哈萨克语和汉语比喻的民族差异
喜马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