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中夜间行舟辨误

2017-03-09 14:19:41顾晴宇
潍坊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行船雨霖铃行舟

顾晴宇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旅游商贸分院,江苏 无锡 210024)

《雨霖铃》中夜间行舟辨误

顾晴宇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旅游商贸分院,江苏 无锡 210024)

柳永送别词《雨霖铃》中反映出,在宋代人们采用的出行方式之一为水路舟船出行。由于受到天气、水流、季节、传统习惯等影响,水路远行多选择在秋天并且是白天出行。词中所描述的傍晚出行的情况应是宋代送别文化中的“摇装”传统,切不可误以为古人真的在傍晚乘舟远行。

雨霖铃;舟;出行;摇装

传唱千古的送别诗——柳永《雨霖铃》是这样描述出行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在下过雨后的深秋的傍晚,寒蝉嘶鸣,长亭外古道边柳永和虫娘含泪话别,船上的船夫催着出发,千般不舍万般离愁都在无语凝噎中。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古人在出行交通方面主要通过陆路和水路,早在商代,我国就已经利用船来进行水上运输了。由于水路运输成本低廉、装载量大、节省人力,所以在秦汉特别是隋唐以后,其重要性逐渐超过陆路,成为古人主要的交通方式,尤其是长途运输,几乎全靠水路。

到宋代,水运系统发达,京师、江淮、京东、京西南、江南、陕西区域等漕运贯通联系东西南北,而脚力车马辎重负笈多有不便,选择水路出行,此时已具备了多方面的条件。因此人们交通出行首选水路,出行更侧重借助于舟船水路。

从《雨霖铃》“兰舟催发”可以看出柳永出行所选择的交通方式正是水路。在晚秋傍晚时分,都城外,恋人泪眼婆娑,依依惜别,船夫催着发动启程,柳永将乘舟远行。

笔者就文中的信息尝试解答三个问题:宋代人出行时是否有夜间行舟的习惯?如果一般夜间不行船的话,如何解释柳永词中透露出夜间行舟的信息?为何选择在秋天乘舟出行?

第一,宋代是否有夜间行舟的习惯?

(一)船只在夜间停泊

“对长亭晚”、“暮霭沉沉”两句中“晚”、“暮”表明行船时间为傍晚。古代有夜间乘船出行的习惯吗?宋代历史中涉及到相关记载是这样的,为了赶在规定时间内上任,有的官员选择日夜兼程,到了晚上夜宿船中,但此时船是靠岸停歇的,夜间是不行船的。诗词中涉及到的比如杜甫的《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夜”、“星”、“月”,都表明时间是在夜晚;“细草”、“岸”,表明夜间小舟已停泊在岸边。

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从题目和内容都表明夜间船已靠岸休整,在夜晚到来的时候,船上的渔火已经点燃,船只已经停泊在岸边。

韦应物《滁州西涧》: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天色将晚,摆渡人着急过河,可是船停泊在水面,艄公已经回家了。

李清照《如梦令》: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天色将晚,游兴已尽,趁着天还未黑,赶紧划着船回到岸边。

(二)船只白天出行

古人远行一般选择早上,至少是白天出行。例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描述的就是早行者独特的感受,路途很遥远,清早就要动身出发。

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早上离开白帝城乘舟出发,顺江而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视线很好,远处尽头都能看得清楚,说明也是白天行船。

(三)影响船只出行的因素

古人选择白天行船大概有这样几个原因:首先视线好,容易仔细观察水面情况,水流平稳。夜间气温低,水汽大,视线差,照明条件不具备,受月球转动影响,水流速度加急,水面下情况更不易判断,行舟危险性大。

柳永此次的行程是从汴京到长江中下游一带,路程漫长,旅途艰辛。杜甫《夔州歌》这样描述长江水势“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长江水流湍急,险滩较多,十分不利于行船。

不要说宋代,哪怕是在照明条件和船只装备远比宋代好得多的今天,长江夜间行船的危险也很大,所以大部分船只都选择在白天行船作业。2002年镇江海事局发布的《长江尹公洲航段航行安全管理规定》第六条:“能见度不足1000米时横江渡船不得航行;除横江渡船外,能见度不足1500米时所有船舶均不得航行。实际风力达7级及以上时禁止小型船舶航行;风力达8级及以上时、除担任巡航、抢险或经主管机关批准的船舶外,其它船舶不得航行。”

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海事局发布的《关于巫山管制水域分时段放行的航行通告》中规定:“对长江干线神女溪(上游航道里程155公里)至巫山长江大桥(上游航道里程169公里)范围船舶放行时间安排:7月1日8-12时,下行船舶通过,11时暂停放行;7月1日12-16时,上行船舶通过,15时暂停放行;7月1日16-20时,下行船舶通过,19时暂停放行。”由此可见,直至今日,长江夜间行船还是有一定危险性的,尤其在7、8月的汛期,尤其要格外谨慎。

而词中通过“晚”字可以分析出天色昏暗,水汽迷茫,视线已经比较模糊,船家划船要求有比较好的光线条件,才能顺利看清前行方向,以及避免险滩、激流和巨石之类危险因素。根据那时的现实条件,晚上乘船远行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关于夜间出行的传统从另外一个古代规定中也可以看出,就是古代的“宵禁”制度。

“宵”是夜晚,“禁”是禁止,宵禁就是古代时禁止夜间活动的规定。很多古装影视剧经常有男男女女夜里逛大街的镜头,把古代说的跟现在一样每晚灯火通明、夜店林立,人们可以狂欢到通宵。其实这样的情景在古代是很少存在的。“宵禁令”在古代很普遍。只有在一些节日时期,夜禁可以取消。记载明成祖时,逢元宵节这样的特殊日子,大家可以夜一把。

可以推断,柳永夜间出行可能性很小,夜间行船更不具备条件。

第二,如何解释柳永词中透露出夜间行舟的信息?

既然夜间不能出行,而柳永此词中的“兰舟催发”、“晚”、“暮霭”的确写出夜行船的事实。这是怎么回事呢?实际上,这真实地反映出宋代送行中“摇装”的出行风俗。

关于摇装的解释,一般认为是古代习俗,将远行者预期择吉出门,亲友于江边饯行,上船移棹即返,另日启行,称遥装,亦称摇装。

目前关于摇装最早的记载出自南朝梁沈约《却东西门行》:

摇装非短晨,还歌岂明发?

唐代王建《送李郎中赴忠州》中也说:

摇装过驿近,买药出城迟。

明代杨慎《首夏送东城邵园饯彭子充给谏得送字》:

美人独摇装,良俦远相送。

元代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中也提到:

早是我夫妻恺怏,小家儿外去也摇装。

明代姜淮《歧海琐谈》明确记载了这个习俗:凡远行者,预期涓吉,出门饯钱江浒,登舟移棹即返,另日启行,谓曰“摇装”。远行者先择吉日出门,与亲友于江边饮宴后,移动船身离岸即返,象征已经启碇。至于正式的开航,则另订他日出发。

由此可见“摇装”是从南北朝一直沿袭到明朝的送行风俗,远行者在离家前,选择良辰吉日出门,亲友送至江边,远行者上船行一会儿又折回来,另日再正式出发,以求平安之意。这就不难解释本文所提出的第二个疑问,《雨霖铃》中“晚”、“暮”和“舟”、“发”正是点明了此习俗。

另外一例与柳永词相似的情况,是白居易的《琵琶行》,在诗中透露出来的信息仿佛也是夜间即将乘船出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白氏长庆集》中又有一篇题云《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又在《琵琶(引)》之前。其词曰“夜泊鹦鹉洲”云云。《容斋三笔》卷六《白公夜闻歌者》的记载,陈寅格原批“云云”省略的洪迈引白居易《夜闻歌者》诗之全文应为:“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

看来白居易等主客也并未在夜间乘舟出行,而是在湓浦口举行了送别仪式,如宴饮、赠言、吟咏唱和等,表达主客依依不舍的情谊。送别活动在船内举行,船是“泊”在岸边,而并没有向目的地行驶。

事实上,根据本文第一点,以及在柳永的其它作品中,作者本人并没有夜游的习惯。孙小梅《长夜无眠叹羁旅——柳永羁旅行役词夜意象与分析》中以《全宋词》为依据,结果表明:213首羁旅词中63首出现关于“夜晚”的意象,其中提到船行的情况,都表明夜间停泊,并无航行的迹象。如:

柳永《满江红》: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

雨已经停了,夜幕就已降临,风帆收落,船泊江边。

柳永《玉蝴蝶》:

指暮天、空识归航。

暮色苍茫中,枉自辨认着那归来的船只,小船和行人都要靠岸休息了。

第三,为何选择在秋天乘舟出行?

中国自古就是农业社会,根据时令节气安排农事是一个家庭一个国家非常重要的事,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一年之中农事非常繁忙,等到秋天收获之后,农人和土地才逐渐进入了休养生息的时候,这个时候,人们就可以走亲访友了。

从出行时机看,古人常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原因就是在古代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出门远行,往往会遇到许多自己无法预料、难以控制的事情。比如自然灾害、战乱、强盗等。所以,选择出行的时机,对古人来说是非常紧要的,慎之又慎。

从占卜这方面来看,按古时黄历,一年中不适合出行的日子高达165天。古人出行前后都要吃,临行时,亲朋好友会设宴饯行,求祖神(道路之神。古代汉族民间祀共工氏之子修为祖神。见汉应劭《风俗通·祀典祖》)保佑一路平安;归来时至亲要吃喝一番,称为洗尘。

从地理上来看,我国主要是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夏秋季降水集中,春冬季降水较少.。尤其夏季六七月份受江淮准静止锋的影响,多梅雨,降水集中;八九月份虽然易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但受西南、东南暖湿气流及热带气旋影响比较大,再加之对流旺盛,降水量也比较多。所以六至九月左右是丰水期。冬季11中旬至次年二月受西北干冷气流控制,降水较少,所以11月至次年二月左右是枯水期。其余月份(3、4、5、10)气流较稳定,在此期间,降水较均匀,变率小,径流较平稳,故为平水期。

“寒蝉凄切”、“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表明分别的时节是“秋季”。古时人们多选择春秋出行,尤其是乘舟常选择秋天出发。季节的选择反映出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得出的最好经验。因为秋季是河流的枯水期,水流比较平缓,利于航行。夏季是我国河流的汛期,水势较大,水流湍急,也给行船带来了更大的危险性。至于冬天,据气象材料显示,汴京(今河南开封地区)12月—2月期间的平均气温在-9°—-1°,气温比较低,对于出行来说,并不理想。

《三峡》中就有关于夏天河流水势的记载“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写出了夏天长江水势盛

大,漫上了江陵,船只无法通行,滞留岸边的情形;秋天则是“林寒涧肃”,水势减退,水流平缓,船行相对安全。

在古代诗文中,也有大量反映秋天离别的内容,比如宋代诗人范仲淹的古诗词作品《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深秋时分满眼的苍凉之色,给离别的文人心头罩上淡淡的感伤。其中,“波”还是暗示了交通方式为舟船出行。

宋代程颢《秋月》: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描述的是秋天的一派生机景象,行舟水中。

辛弃疾《忆王孙 秋江送别》:

登山临水送将归 悲莫悲兮生别离 不用登临怨落晖 昔人非 惟有年年秋雁飞

词实为抒发人生感慨和当时朝政的失望之情,而词中的物象显然是秋天送别和水路远行。

宋·张镃《南湖有怀遂初尤公侍郎寄赠七言》:

停骖曾送柳边舟,忽忽今冬病故秋。

这类情况在古代相当普遍,体现在诗词歌赋中也比比皆是。

通过对柳永送别词《雨霖铃》文本从古代文化传统角度来阐释,反映出宋代古人主要出行方式之一为水路舟船出行。由于受到外界很多条件的限制,水路远行多选择在秋天并且是白天出行。词中所描述的傍晚出行的情况应是宋代送别文化中的“摇装”传统,切不可误以为古人真的在傍晚乘舟远行。

[1]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

[2]施蛰存.陈如江宋元词话[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

[3]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下[M].北京:中华书局,1991.

[4][宋]柳永.乐章集[M].高建中,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5]施蛰存.唐诗百话[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7]顾学领,王学奇.元曲释词:4[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8][唐]李白.李太白全集:上[M].北京:中华书局,2003.

[9]朱志荣.中国古代文论名篇讲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0]李玉珍,王景明.唐代诗人名家名作赏读[M].北京:线装书局,2007.

[11]董娜,乔永新.清代对宋代柳永词评之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责任编辑:陈冬梅

I206.2

A

1671-4288(2017)05-0083-04

2017-08-22

顾晴宇(1980-),女,江苏无锡人,江苏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旅游商贸分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行船雨霖铃行舟
我的老表张行舟
施宛林
——江南烟雨行舟海报
大众文艺(2022年21期)2022-11-16 14:21:18
龙庆峡行舟
中华诗词(2022年12期)2022-07-31 02:45:52
看似简单的流水行船问题
悯农歌
青年歌声(2020年9期)2020-12-04 04:32:50
《陆上行舟:赫尔佐格谈电影》
电影(2019年6期)2019-09-02 01:42:40
行船望澳门
《雨霖铃》点染手法浅析
从《雨霖铃》课堂实例看信息化的运用
成才之路(2016年33期)2016-11-19 09:51:28
《雨霖铃》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