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秀芬,周启动,吴惠勤
(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 《分析测试学报》编辑部,广州 510070)
科技期刊的基本功能是传播最新科研成果和科技动态。科技期刊国际化则是相对于本国本土而言,即科技期刊不封闭于本国,而是参与全球科学技术信息流通,是实质内容的国际化趋势,通过契合市场机制与国际科研学术发展趋势,在科技期刊内部进行相关的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方式创新,在满足与我国科技交流的前提下,通过科技期刊内部变革实现更为开阔的视角,在期刊运行全周期、全阶段实现国际化,在对标国际顶级期刊的进程中,不断地提升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1]。学术影响力作为科技期刊最重要竞争力,只有其获得长足地提升,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科技期刊的显示度、关注度、权威度以及专业度,从而使科技期刊参与到国际一流期刊的竞争行列。
随着经济和科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学术期刊越来越多地面临来自国际的挑战,学术期刊国际化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少编辑界研究者对期刊国际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如刘雪立等[2]讨论了论文质量、作者、读者、出版语言、编委构成、审稿、编排标准、编辑管理、印刷质量和入选检索系统国际化共10个科技期刊国际化的重要特征;周宇等[3]从多方面论述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发展走势,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科技期刊在国际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处境;朱大明[4]建立了科技期刊国际化程度的定量评价指标公式和计算方法,并阐述了其作用及意义。虽然国内的编辑学研究者对于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发展建言献策[5-11],但不可否认的现实是,目前国内科技期刊的国际化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实现科技期刊国际化仍将是一个漫长而充满挑战的道路。
为了加快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发展,不断提升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与核心竞争能力,并打造出具有国际专业水平学术期刊的交流平台,相关机构也从国家层面对科技期刊国际化给予了大力的经济支持以及办刊政策的优惠。如自 1999年以来,中国科协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每年分别划拨300万元用于资助各学科领域的重要期刊。自2012年起,中国科协还组织了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已先后资助了109种英文版期刊(每种期刊每年分别获资助50万、100万或200万元,且连续资助3年)。目前已接受资助的期刊中占我国同期244种英文版科技期刊中的45%[12]。此外,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还于2012年发起了“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平台(F5000)”,通过集中对外展示和交流我国的优秀学术成果,以扩大我国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在相关有利政策下,许多具备一定条件的科技期刊也积极在提升学术期刊影响力和国际化发展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天体和天体物理学研究》、《体育学刊》等,并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
笔者基于对目前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的趋势,及其发展规律与特征的研究,同时结合多年的编辑研究经验,进一步探讨了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必要性,并对科技期刊国际化的相关策略与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期促进并加快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的速度与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出版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期,并获得了空前的繁荣与发展。当前,我国的科技期刊,无论从数量、规模,还是品种,都已跃居世界前列。具2013年的数据统计,我国科技期刊已达4 944种,数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另一方面,我国科技期刊的总体学术质量也在逐渐提升,从而为发展我国经济建设、科技水平以及提高广大人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必须明确意识到,在我国现有科技期刊中,真正能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期刊并不多,这与我国的综合国力以及科技大国的地位显然是极不相称的。这就要求必须加快把我国的科技期刊引向世界的步伐,真正实现我国科技期刊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正如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院士李亚栋2016年9月24日在武汉举行的首届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高层座谈会上,一语指出了科技期刊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必将产生具有重大影响的原创性成果,能否在国际上发表至关重要。掌握优先权、话语权同样重要,发展我国科技期刊,正是掌握话语权的重要手段,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做有国际影响力科技期刊的必要性。”
科技期刊的国际化离不开多样化和大规模的发行方式,国际化的发行模式会带来更多的读者和作者,也会扩大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因此期刊国际化必须要建立一种能够实现国际化发行的出版模式。而期刊的数字化出版模式及平台建设则为科技期刊的多样化和大规模发行提供了契机。
2.1.1网络出版的机遇
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期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将分散的资源融合为有机整体,从而实现了资源数字化全面共享和协同合作,使人们能够透明地使用资源整体能力并获得所需的资源信息。从21世纪开始,期刊的网络化、数字化发行模式已席卷全球,网络发行可以轻松解决传统出版的地域、时域、存储空间等限制,为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发行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如果没有网络发行模式的出现,科技期刊要实现国际化是非常困难的。目前,科技期刊的网络出版有两种模式:一种基于大型权威数据库平台(如Elsevier、Springer、万方、知网等),将纸质期刊转为网络数字化,以实现“期刊上网”;另一种基于互联网建立自有网站以及数据库,通过在互联网上直接发布学术期刊,以实现期刊的数字化及网络出版模式。上述两种模式都为期刊国际化解决了发行的地域、时空限制。而对两种网络出版模式的有机结合,则可加速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发展进程。
2.1.2合作出版的可能
期刊国际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国际化的发行,与境外知名出版机构合作出版是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另外一种国际化出版模式。国际著名学术出版商Elsevier、Springer等通过全流程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出版,突破了地域限制,积聚了来自世界上百、上千的期刊。依托数字化内容服务平台上的优势,以各种方式服务作者、吸引优秀稿源,从而广泛地提高了期刊的国际显示度,其期刊数据库的用户也遍及全球[13]。而通过与这些境外国际知名出版商合作出版可以加快提升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和显示度,因此,德国、法国、日本有三分之一的顶尖学术期刊选择了与这些出版商合作出版,出版平台对期刊影响力的提升由此可见一斑。
我国科技期刊也积极开展了与国外期刊的多种合作模式,包括海外营销代理、版权合作、广告合作、合资出版、外文期刊中文版等。随着当前数字化出版的快速发展,中国期刊的合作对象主要集中在世界著名的大型商业出版机构,合作方式是加入国际知名的网络平台,通过利用其国际化市场运营能力和网络传播能力以提升中国期刊的国际影响力。目前我国也有41种学术期刊与Elsevier合作出版,91种学术期刊与Springer联合出版。在上述合作的学术期刊中,超过半数的期刊被SCI收录[14]。因此,基于这种国际化的发行模式不仅可扩大期刊的国际传播力,而且也让更多的中国期刊登上了世界舞台。但需要指出的是,在这种跨国合作过程中,应有强烈的版权意识,遵循平等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不能损坏国家利益[15]。
科技期刊的产生是学科专业化和职业化的结果,是学科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发生信息交流的产物。科技期刊作为学术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应具备以下功能:可满足科研工作者们快速传播自己的科研状况和科研成果的需求;能快速反映和传播本行业的最新热点和研究前沿;能快速了解学科同行间的最新研究思想与研究成果。因此,科技期刊能否实现其国际化信息传播是判断其国际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信息传播国际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2.1信息交流的丰富性
国际化科技期刊一般都拥有数量丰富、较高学术质量的学科信息,其发表的高质量研究论文往往体现了当前行业的研究新热点和新方向。而科技论文所引用的数量众多的参考文献,则是支撑学术论文较高学术质量和广博的知识信息含量的重要原因。大量参考文献的引用表明研究者已对前人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成果做了深入分析和全面了解,从而为进一步开展论文的研究和撰写工作奠定了知识基础。
2.2.2信息交流的广度
信息交流的广度也是期刊国际化的主要特征,而国际化期刊所具备的丰富的学术信息与其分布广泛的作者队伍密不可分,即“稿源国际化”,通过把全球范围内的同行业研究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为他们的交流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2.2.3信息交流的深度
国际化期刊所拥有的广泛而又丰富的稿源同时也给期刊编辑人员有了更多的择优录取的机会。期刊编辑可通过严格稿件质量审理以及规范稿件标准要求,从来稿中挑选出高质量、高水平的论文发表,通过不断提高刊物的学术水平,从而实现期刊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以吸引更多的作者和读者,其表现形式的结果就是科技期刊下载量和被引量的增加。
科技期刊的国际化还表现在期刊组织结构的国际化,即编辑人员专业化、编委国际化、审稿国际化。
2.3.1编辑人员专业化
作为国际化科技期刊,其对编辑人员素质有更高要求:编辑人员不仅需要具有深厚的学科知识背景,还需具有专业学科的判断力和洞察力,能够及时跟踪学科的最新动态与研究前沿,从而能够找出最适合的作者进行约稿与组稿,并从众多的投稿中挑选出水平高、质量好的论文,并将其快速刊发。目前,一部分国际化期刊的编辑通常具有专业的硕士或博士学位,他们在从事编辑工作的同时还从事专业的科学研究工作,可以就学科问题与研究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并对稿件的录用作出最终判断。
2.3.2编委国际化
科技期刊的编委专家对期刊稿件的评审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期刊国际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需具有一支国际影响力较大、国际知名度较高的国际著名学科专家的编委队伍。一支国际化程度高的编委队伍是确保期刊选择出学术水平高、前沿性强、创新性佳的文章的关键;另外,期刊编委会成员在国际范围内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也是确保科技期刊的权威性,吸引更多作者和读者的关注,从而提升期刊影响力的关键。
2.3.3审稿国际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我国科技期刊在基于网络稿件管理系统上逐步完善,进一步缩小了与国际一流期刊的差距,同时也为科技期刊国际化审稿带来了可能。而期刊审稿的国际化则是期刊国际化的重要保证之一,通过在审稿过程中严格执行规范,制定详细的审稿单,对于论文评审周期、论文信息的判定、论文发表周期等具有重要意义;国际上通用的同行评议不仅可以确立刊物的学术形象,还增进了审稿专家与作者间的相互交流,加强了审稿专家和作者对于刊物的认可度,极大地提高了论文的学术质量。
期刊国际化是一种未来趋势,但并不代表科技期刊为了国际化发展而抛弃本土,本土化仍是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的根基。科技期刊的作用不仅是为科研工作者服务,更重要的是引导科研人员的科研方向,并促进本国科技技术创新的发展。因此,我们在认识并深入研究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的策略和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勿忘初衷,要坚持实现我国期刊立足本土的国际化发展战略。
随着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面向世界充分展示我国科研成果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因此,国家期刊主管部门和中国科协均已加大了对我国办刊经费的资助力度以及申办外文期刊的优惠措施。但我国的大部分期刊仍主要以本国化发展为根本,对于这部分期刊只能在强化现有办刊政策的同时,继续巩固和扩大国内读者市场,同时积极开展多方面的对外宣传工作,以正确获得更多国外用户的认可,从而占领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具体的措施可包括以下方面:①向国际著名检索系统赠送样刊;选择合适的国外出版商或出版机构合作以实现期刊在国外的发行,如行业知名的英文刊物《中国物理B》通过与实力强大的英国物理学会出版集团合作出版后,使得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经济效益以及国际可视度和影响度均有了显著提高[16];②积极邀请国际专家撰稿,以及积极邀请国际上著名的专家、学者担任本刊的编委或顾问,如在我国科技期刊中名列榜首的《Cell Research》杂志中,其外稿占全部发稿约64%,审稿专家也主要为国外的审稿专家[1];③适当增加论文英文摘要的篇幅、关键词数量以及采用国际化编排格式等方式。当前,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化仍是任重而道远,我们只能立足本土、面向国际,最终走出国门,以实现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发展战略。
科技期刊国际化已成为当前的发展趋势。科技期刊如何走国际化线路,其期刊的定位必须非常准确,唯有如此,才能保障科技期刊在国际化的进程中不会绕弯路、走远路。而准确的科技期刊定位则包括了目标定位、读者定位、优势定位等内容。
3.3.1目标定位
科技期刊国际化是要尽快走出国门,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发行,以扩大期刊在国际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但应清晰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科技期刊都适合国际化,有的科技期刊本身就只适合国内平台的交流,如果非要实现国际化的发展,反而泯灭了期刊的价值。因此,任何一种期刊都应有自己准确、清晰的定位,需明确定位自身期刊是作为国际科技交流的舞台,还是作为国内科技交流的平台,不同的定位则决定了期刊不同的发展模式。李正银[17]把我国期刊分为世界级、国家级和行业(区域)级,各级立足不同,读者群不同,要求也不尽相同。同时,为了保证当前科技期刊出版能够良性平稳的发展,国家主管部门也应充分发挥我国期刊管理上的“集权”优势,统筹规划,实现最优配置,对期刊采取分级管理的办刊模式。
3.3.2读者定位
科技期刊以报道专业学科的科技动态和科研成果为主要内容,其读者主要是从事科研和教学的中高级科技专业人员,但这只是笼统的定位模式,更准确的定位则要求各期刊编辑部需就读者的年龄、职业、知识文化、经济状况、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地区差异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与分析。
3.3.3优势定位
科技期刊的种类繁多,要想在国际化进程中保持不败之地,必须要走出一条具有期刊自身特色的道路。只有独树一帜,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进而创立自己的品牌,并在发展进程中保持创新性、前瞻性、热点性和发展性,从而实现在学术研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均有新的突破和发展。如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于2009年创办的全英文口腔医学杂志《国际口腔科学杂志(英文版)》(简称IJOS),在短短的7年时间中,已进入了世界权威口腔医学期刊的行列。而IJOS的快速发展与其充分发挥华西口腔在国内口腔医学界强大的学科优势以及国际影响力,从而获取更多优质稿源,以及拥有一批优秀的审稿和编委会队伍密不可分[18]。
作为学术交流重要载体的科技期刊,不仅是科技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不断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的整体学术水平,建设具有国际化的科技期刊对于促进我国优秀科研成果的对外传播与交流,赢得国家科技话语权,提升国家文化和科技软实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也是我国成为科技期刊强国的一个具体体现。作为科技期刊从业者的我们应始终立足本土,面向世界,不断推进我国科技期刊整体质量和影响力的提升,使我国科技期刊迈入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唐耀. 科技期刊国际化分析与思考[J]. 科技创新导报,2014(33):253-254.
[2] 刘雪立,徐刚珍,方红玲,等. 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十大特征及其实现[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 17(4):536-540.
[3] 周宇,王益民. 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走势探析[J]. 编辑学报,2005,17(1):13-14.
[4] 朱大明. 科技期刊国际化程度评价指标和方法[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 26(3):325-329.
[5] 胡爱玲,韩维栋,邱芬,等. 期刊国际化初步尝试——谈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的创办[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3, 24(2): 364-368.
[6] 张慧,冉强辉,鲍芳,等. 国际化编委会在英文科技期刊被SCI/SSCI收录中的作用与实践——以《运动与健康科学》为例[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5,26(5): 470-474.
[7] 李勇勤,王永顺,孔垂辉,等. 体育学术期刊国际化研究进展[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5, 49(3):12-17.
[8] 罗东,黄春晓,周海燕,等. 学术期刊国际化发展的思考与探索——以《材料科学技术(英文版)》为例[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5, 26(3):223-228.
[9] 阮继,刘谦,王卓青,等. 中国医学期刊的国际化之路——《癌症》杂志的探索[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5, 26(3):234-238.
[10] 于媛. 期刊国际化与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研究[D]. 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4年.
[11] 王珏. 我国科技期刊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D]. 武汉:武汉大学,2010年.
[12] 任胜利. 《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专题序[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3): 217.
[13] 闻丹岩. 数字化内容服务平台对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影响[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 148-149.
[14] 杨琦,张娜,赵文义. 全球化背景下西方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借鉴与思考[J].科技与出版,2016(3):95-101.
[15] 董策,陈辉,俞良军.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之路——从“被国际化”到真正走向“国际化”[J]. 编辑学报,2017,29(1):76-79.
[16] 仲西瑶,步召德.我国英文版科技期刊加快国际化进程的思考[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2):299-302.
[17] 李正银. 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思索[J]. 出版发行研究, 1998,9(3): 59-60.
[18] 王晴,骆筱秋.科技期刊国际化办刊及媒体融合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以《国际口腔科学杂志(英文版)》为例[J]. 出版发行研究,2016(1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