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第一高级中学 辛 玲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为了集中体现素质教育,以及体现学生全面发展与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功能性基本要求,即三维目标。
课程改革反对那种不顾学生感受、体验和需要以及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观念。但是,它并不排斥知识本身。相反,改革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作为高考的必考科目,学生学习历史必须要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点,当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识记历史事件发生的经过、结果以及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理清历史线索,这样才能理解一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事件的影响,才能达到“学史以明智”的目的,起到对现今社会生活的指导作用。所以,知识是基础,是载体,是依托,学生只有在掌握了基本知识的同时,才能形成历史学习的初步能力,才能真正学会学习,才能产生爱国主义情感、正义感、社会责任感以及正确的生活态度、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就是说,知识目标的完成直接决定着后两个目标的实现,否则,即使学生有一些情感态度,也是空中楼阁。
因此,要真正实现历史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不仅不能贬低知识的地位,反而应当进一步强化知识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通过师生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充实和丰富教科书所设计的历史基础知识的框架,使文字知识“活”起来,能否做到这一点直接关系到历史知识的质量和水平,进而关系到三维目标能否有效达成。
本次高中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把教法转化为学法,用教师的“教”启动学生的“学”,从而达到“自得之”的目的。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获取知识,探寻更多的未知的信息。如我在讲“鸦片战争”一课时,课前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开端,是中国百年屈辱史的起点”;也有人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引进西方近代科技的开端,是中国近代工业文明起点。” 谁对谁错?拿到问题,学生的思维顿时被激活了。一部分学生上网查找资料,论证自己的观点;一部分学生去图书馆翻阅资料;一部分学生深钻教材,请教老师。学生以多种方式、多个渠道搜集资料和精选资料、主动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大胆质疑教材观点,在分析、讨论中充分体现了 “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学生们围绕上述问题,将自己研究成果公布于众,各抒己见,表现了强烈的主动学习意识,从而将历史学习的空间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课本内容拓展到书外知识,由被动接受发展到主动探究,由重视学习结果到注重学习过程。这样,历史学习对学生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体验。在这种学习氛围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为提高,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合作探究学习作为新课程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各学科的教师都在尝试把它运用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历史学科的知识具有科学性、过去性、具体性、多样性和连续性等特点。探究性学习的策略亦应切合这些特点。历史学科中的探究学习是通过学生的调查、搜集、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探究学习更重视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达到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方法的目标。
但在传统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个体的、封闭的,听课、理解、做作业、考试,除了与教师的单线联系之外,缺少横向的、与同学之间的沟通。这种只存在竞争缺乏合作学习的环境和学习方式,容易使学生形成冷漠、自私、狭隘和孤僻的性格,因此要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推行,使之将合作竞争和个人行为融为一体。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领导意识,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平等意识都会悄无声息地得到增强,这些品质在教材中并没有明显要求,在考试中也不会涉及,是一种隐性的东西,但是它给学生提供了一种良好的环境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这些现代社会所必需的素质。
教师要立足历史课堂教学,深入挖掘教材中弘扬民族精神的因素,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机地溶入到教学之中。在课堂外也要营造历史氛围,充分利用图书馆和阅览室、国旗讲话、主题班会、以及校园广播站、历史园地黑板报等宣传阵地进行情感教学。还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博物馆、文物古迹、以及其他社会资源,开设历史历史第二课堂,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课标》中提出:“要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可让学生从声、形、色、图等方面去感受历史、了解历史、发现历史、理解历史,会给历史课堂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但是多媒体的使用要注意合理安排,多媒体所用的时间过长、频率过快,不利于实现师生互动。多媒体教学并不是万能的,目前为止它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替代不了通过师生交流而进行的知识与情感传递。因此,历史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与常规的、甚至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切不可一味地追求课件的数量或质量,而忽视了多媒体在教学中所处的位置。
总之,历史教学策略的研究是一个不断前进发展的过程,我们历史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基础教育改革工作的开展,坚持新课改的基本教育理念和要求,从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总结、探究更科学的历史教学策略,在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中促进历史教学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