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格列佛游记》寓言的时事讽刺艺术

2017-03-09 12:34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格列佛游记格列佛小人国

孔 凯

(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淮南232007)

论《格列佛游记》寓言的时事讽刺艺术

孔 凯

(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淮南232007)

斯威夫特的作品是为时为事而写作的,与当时许多具体的政治、社会、宗教问题和争论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它们既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又具有巨大的社会历史意义,《格列佛游记》是一部寓意深刻的作品,文字简洁、形象、生动,并且巧妙地运用了反语;通过分析《格列佛游记》中的浪漫想象,进而投射出英国18世纪社会的现实。

《格列佛游记》; 寓言; 讽刺; 人性

《格列佛游记》不仅是成人爱读的书,更是儿童喜欢的优秀读物,它启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和智慧。斯威夫特的作品是18世纪英国社会的一幅讽刺图画,从这幅图画上我们看到了那个时期的英国社会政治制度和寄生在这种制度里面的贵族、议员、政客、法官、宗教家、假学者以及其他各式各样的人物的面貌。

一、斯威夫特与《格列佛游记》

(一) 斯威夫特:为时事而作的思想家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的人生经历曲折,他的降生并没有给这个家庭带来欢乐,因为七个月前他的父亲就离开了人世,这是个遗腹子。后来母亲也弃他而去,幸好伯父收留了他。在伯父家,斯威夫特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无法愈合的创伤。在以后的几十年生活中,一个孤苦伶仃的苦命人的阴影始终笼罩着他。

1688年,21岁的斯威夫特风华正茂,他渴望有所作为而苦于没有出路。他回到英国,在亲戚的介绍下来到了威廉·坦普尔爵士家,给他做私人秘书。坦普尔是一位退休的大臣和外交家,在当时的英国上流社会中颇有影响,斯威夫特原以为能借坦普尔爵士的力量大展宏图。但他想错了,这位出身显赫的贵族并没有用平等的眼光来对待他。坦普尔爵士命令他与仆人们一起用餐,让他处处服从自己,并且常常给他脸色看。斯威夫特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在这段黯淡的日子里,斯威夫特几乎全泡在图书馆,埋头于古典名著的阅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他打下了扎实的文学基础。

当时,爱尔兰是英国的第一个殖民地,斯威夫特返回爱尔兰后,他逐渐进一步了解到爱尔兰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他不是一个冷眼旁观者,而是要积极干预生活的。1723年,肯德尔(Kendal)公爵夫人作为英王的情妇,成果获得了特许状——可以在爱尔兰铸造半便士的铜币,她又转手以较高的价格把特许权转让给了一个英国商人威廉·伍德,从中赚了一万英镑。于是威廉·伍德可以用较低的成本铜原料铸造成可供流通的铜币——价值六万英镑的铜经过铸造就“摇身一变”成为大量的半便士铜币,其价值为十多万英镑,其中的价差达到四万多英镑,可谓暴利。这种新币进入流通环节后,立即推高了物价。这对本来就穷苦不堪的人民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此刻,斯威夫特感受到爱尔兰人民的苦难,挺身而出,一连发了好几封公开信,谴责这种铸币阴谋,鼓动广大爱尔兰人民反对这种暴行——“……你们要知道根据上帝的、自然的、各国的和你们本国的法律,你们是也应该是和你们的英国弟兄一样的自由人民”。最终,在斯威夫特的鼓舞和领导下,爱尔兰人民终于赢得胜利,英国当局不得不做出让步,收回成命。由此,斯威夫特自然成了最大的功臣,无数信件像雪片般飞来,庆祝他的成功,他成了爱尔兰的人民英雄,得到了人民的拥戴。都柏林城中到处洋溢着赞颂他的歌声。他的像雕在纪念章上,织在手帕上,刻在日用器皿上,俱乐部以他的名字命名,商店门口挂他的肖像。这次事件后,斯威夫特又为爱尔兰人民的利益到伦敦奔走,当他返回爱尔兰时,全城鸣钟,满街火炬,并组织仪仗队把他送回寓所。文学史上恐怕很少有作家享受过这种殊荣,这是斯威夫特一生最值得骄傲的荣耀。

从1714年前后直至他发动爱尔兰人民反抗殖民主义的斗争,这一段政治生活对于这位讽刺大师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可以这么说,没有这段经历,《格列佛游记》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不会达到这么高的成就。

(二) 《格列佛游记》:杰出的讽剌性政治寓言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巨著,作家通过幻想旅行的故事,对18世纪英国社会进行了全面辛辣的讽刺。小说共分四卷:第一卷,利立浦特(Lilliput,小人国)游记;第二卷,布罗卜丁奈格(Brobdingnag,大人国)游记;第三卷,勒皮他(Laputa,飞岛国)等地游记;第四卷,慧骃国(Houyhnhnms)游记。

这里所写的小人国显然就是“大英帝国”的缩影。作者站在高处、从望远镜里看这个妄自尊大的帝国,是多么渺小!它的卑不足道的小朝廷,勾心斗角的小政客,委琐鄙屑的小政党,为了争权夺利而在一些与国计民生全不相干的小节目上不断地争论,为着鞋跟高低而分党,为着鸡蛋大端小端而战争,而一些文人学士又兴风作浪、为此而大做文章,这一切是多么荒谬可笑!

它所讽刺的是资产阶级所引以自夸的东西:英国的国会制度,国会选举,以及他们所谓的“光荣宪法”。第一卷是用望远镜来看英国,第二卷用的则是放大镜。斯威夫特把“大英帝国”放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面,使那隐在美丽的外表底下的一切丑态毕露无遗。

应该说,《格列佛游记》并不是一部普通的政治寓言。斯威夫特的讽刺所针对的绝不止是某一人或某一事,而是同一类人和同一类事;因此《格列佛游记》获得了广阔的概括性质、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制度的许多本质问题,例如书中所写小人国里的宫廷倾轧和所谓高跟党与低跟党之争,所指的绝不仅仅是当时乔治王朝的宫廷以及托利党(Tory Party)和辉格党(Whig Party),而是资本主义的政治机器和政党制度的变形的再现。高尔基曾指出斯威夫特是“全欧洲的一个讽刺家” ,那就是说斯威夫特的政治讽刺虽然是以十八世纪英国社会现实为背景,但是具有比一般人所理解的更为深广的意义。

另外,《格列佛游记》是最早被介绍给中国读者的外国名著。1872年被译作《谈瀛小录》以连载的方式刊登于《申报》,为了体现对其的重视,一般安排在“本官告白”之后的重要位置。这部作品很快获得了中国读者的推崇,李汝珍《镜花缘》、刘鹗的《老残游记》等作品都受其影响,“鲁迅对它更是推崇备至,把它誉为绝品” 。

二、《格列佛游记》的作品特点分析

(一) 奇妙幻想与锋锐讽刺

《格列佛游记》突出的特点之一是作家把情节、故事与现实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虚构的情节、幻想的故事和对现实社会的揭露讽刺紧密地结合起来。为了深化故事的寓意,提高战斗的奇峰,斯威夫特大量采用象征、影射、夸张、漫画等手法。例如,小人国里的反映了他对伦敦的印象,他讽刺了英国君主制度的腐败和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选拔官吏要通过跳绳的高低来决定,那些无才无德的官吏们要想升官需要会取悦统治者;高跟党和低跟党(High Heels and Low)影射了英国当时两大政党——托利党(Tory Party)和辉格党(Whig Party),两党之间斗争不断而且毫无原则科研,为了讽刺这些无谓的纷争,作者认为这两个党最大的差别只限于鞋跟的高低之分,其他别无区别;根据“怎样打破鸡蛋”而分成了大端派与小端派的争执,象征着当时天主教和新教之间的斗争。作品中的利立浦特(Lilliput)指的是英国,不来夫斯古(Blefuscu)指的是法国。因为这两个国家在争夺西班牙王位继承权的战争中,英国曾利用宗教进行煽动,发动对法国作战。

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历来已久,在飞岛国游记这部作品中,体现的尤其明显。作为飞岛上的君主他本身是脱离了人民群众的。把自己定位在统治者,是高高在上的。他们的存在很大方面就是豪征暴敛,向人民征收各种杂税,对反对他们的人民就行残酷的镇压,对于普通民众的生活疾苦是无动于衷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好比爱尔兰和英国,国王将飞岛停在城市上方,这样就能夺走巴尔尼巴的居民的方方面面,例如雨水和阳光,使人民无条件的臣服,这很明显的反映了英国的侵略本质,也使他们之间的贸易关系的平衡打破,破坏了自由贸易。整部作品对伦敦介绍,也就是作品第一卷中对格列佛(Gulliver)的描绘,很大程度上反应出了英国社会的黑暗,是一种大的讽刺,使用了代名词去讽刺,对当时的政府的机构都做出了批判和讽刺,例如,“一群呆鹅”指上议院,“臭水坑”指朝廷,“关起门的厕所”指枢密院,“出脓的疮”指“行政”,“瘟疫”指常备军,“无底洞”指财政部等 。

作为一部寓意深刻,令人发醒的文学作品,《格列佛游记》无疑是十分优秀和出色的,整部作品充满了幽默的讽刺,这种幽默中带着讽刺的艺术风格,给人留下了印象深刻的烙印。整部作品通过各种讽刺深刻的揭发了政府的各个机构的黑暗,对军队、宫廷中的黑暗,对议会和司法的罪恶,对文化的迂腐做了深刻的讽刺和讥讽,这一切都是对英国政府的讽刺,是对其侵略和殖民统治的文学形式上的抗争。作家在这部作品中,是通过一个游历的故事的描绘,表达了他自己的一些列观点,抒发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这些通过作品中的一些描述可以很容易的分析出来。例如当游历到大人国的时候,作品在这一阶段的描写很明了和清晰的表达了作家对一个开明、有上进心和关心民众的君主的看法。我们说在小人国中,一切和大人国都是对立的,所以说大人国是作家本人的理想。

(二) 细致刻画与浪漫想象

对于细节的生动描写和想象上的天马行空是《格列佛游记》的第二个特点。也正是由于这个特点对读者来说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四部游记向世人展示了色彩斑斓的四副童话世界。整部作品主人公是通过不同的游记,到达不同的环境受到不同的待遇和看到不同的生活环境,感受不同的生活方式,面对不同的景物和人物,接受到不同的生活习俗而展开的,是读者仿佛走进了一幅幅神秘而又充满艺术的迷宫中。例如作品在描述小人国的时候,对一些景物是这样描写的——树木没有人的脚掌高,小草跟天鹅绒一样,一脚就可以跨过房子,可以翻过城墙。对于动物是这样描写的——苍蝇一般大的麻雀,麻雀一般大的鸭子和看不见的苍蝇;而对大人国的描写是这样的——街道异常的宽阔和笔直,小草像树木一样高,路遇老鼠和黄蜂,格列佛需要很大力气才能打败他们,对于青蛙和猫,格列佛是万万不敢招惹的。对于飞岛的描写更是天马行空引人入胜——整个飞岛就是由一个大磁石吸引或操控着,可以随意的起落。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作者对细节的生动描写和想象力的丰富。对于人物的描写每一处都不一样,都具有鲜明的特点,有不到格列佛十二分之一高的小人国的人,实际就是六寸高,有比格列佛高十二倍的巨人,实际上就是教堂那么高。

作者对于环境和人物的趣味描写吸引了众多的读者,对于细节更是描写生动。例如在小人国的时候,格列佛的一个帽子竟然需要出动众多马匹一路拖动才能到达京城;对于搜查格列佛的口袋时,发现了手帕,小人国竟然把手帕当成了折叠起来的一个帆船,把木梳这一工具当成了巨大的栅栏。而在大人国纵格列佛的遭遇有点坎坷,比如说被猴子抱去洗澡,溺水差点身亡,自己有一次别误入到皇后吃过的骨头的腔中,还有一次就是被老鹰叼入空中。格列佛回到英国的时候,他成为了一个不一样的人,他能从口袋中掏出小牛,当然是从小人国中带回来的,这种牛可以在桌子上散步。对于这些细节的生动刻画显示除了作者的文学功力,是一种夸张而又细腻的想象,情节荒诞但却吸引读者,使人们很有兴趣的去品读。

三、结语

《格列夫游记》的四卷是斯威夫特对社会现实和出路的思考,“小人国之旅”揭示了他对当时英国社会秩序的不满,“大人国之旅”中的君主政体才是英国更为理想的社会制度,“勒皮他”是对伪科学的控诉,“慧骃国之旅”则是作者对资产阶级社会丑恶的无情揭露和对美好品德的向往。但是由于作者的历史局限性,作者认为需要用家族关系制度的宗法才是社会制度的出路,这是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显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1]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文学理论学习参考资料(上册)[M].辽宁:春风文艺出版社,1981.

[2] 方洲.世界文学名著速读手册[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3] 温祖荫.世界名家创作论[M].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1996.

孔凯(1981-),男,安徽淮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教育学原理、高等职业教育。

I561.074

A

1671-4733(2017)03-0138-03

猜你喜欢
格列佛游记格列佛小人国
格列佛游记之利立浦特游记
格列佛游记
穿越小人国
从《格列佛游记》漫谈斯威夫特的讽刺、批判与社会理想
《格列佛游记》中讽刺手法的运用探析
格列佛游记
《格列佛游记》练习
格列佛游记
小人国奇遇
蹦蹦跳跳的高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