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制定方法及控制措施

2017-03-09 09:17:54张元礼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使用率抗菌科室

张元礼,黄 容

(贵州省黔西南州人民医院药剂科,贵州 黔西南 562400)

不同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制定方法及控制措施

张元礼,黄 容

(贵州省黔西南州人民医院药剂科,贵州 黔西南 562400)

目的探寻一种合理准确的方法制定不同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目标值,为合理制定不同科室抗菌药物使用责任状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制定方法及控制措施,根据不同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的不同特点和卫生计生委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制定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目标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结果综合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联合用药率制定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目标,可以更好地反映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结论利用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联合用药率制定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目标科学合理,能反应临床科室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特点,可以作为制定和控制不同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一种方法。

不同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制定方法;控制措施

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内,是国家连续多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及《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1年版)[1-2]明确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目标。但如何在科室层面设定控制指标,目前国内外尚无明确规定和统一做法[3]。本文通过分析综合医院不同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制定方法和控制措施,发现利用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联合用药率制定和控制不同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存在较强的合理性,可以作为制定不同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指标的参考。

1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制定方法和特点

综合医院不同科室收治病种不同,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和使用强度就有差异,因此,由于科室、病种、病情及收治患者数量不同,对科室抗菌药物使用评价也不同。怎样制定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目前有以下方法:

1.1 为达到卫计委或专项整治的要求按一定的数值硬性规定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和使用强度

这是一种强制执行的方法,因缺乏相应的统计数据与资料支撑不同科室在正常应用时的使用指标,可能会导致有适应症、有指征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得不到合理治疗。

1.2 调查一定时期内不同科室抗菌药物实际的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根据要求按比例同时降低各科室的使用率和使用强度

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这种降低是在假设每个科室都存在相同不合理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于抗菌药物使用率和强度较低或较合理的科室,采用这种方法就有局限性。

1.3 应用限定日剂量法制定不同科室抗菌药物控制指标

这种方法对有些科室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两项指标的达标情况并不同步,显示仅以这两项指标作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控制指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3]。

1.4 利用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联合用药率制定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1.4.1 制定和计算方法

调查一定时期内不同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联合用药率。根据《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1年版)》[2]计算使用强度的方法和控制值定义:抗菌药物使用率与使用强度的比例为3:2,两联用药使用强度增加1倍,三联用药使用强度增加2倍。不同临床科室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值等于一联抗菌药物使用率乘2/3加二联抗菌药物使用率乘2乘2/3加三联抗菌药物使用率乘3乘2/3,余同。

1.4.2 结果的利用和调整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等于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除以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再乘以100[2]。影响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DDDS和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累计DDD数(DDDS)主要受使用率、给药频次、给药剂量影响,重度感染患者其联合用药率较高,给药频次与用药剂量偏高量。而同一科室相似疾病一定时期内患者平均收治人天数可以将其看为常数。因此,利用使用率与联合用药率制定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时,应考虑特殊科室疾病谱,对以感染性疾病为主和感染相对较重的科室,如ICU、呼吸内科、感染性疾病科以及联合用药率高的科室如消化内科,可以根据实际用药情况适当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率与使用强度的比例。

2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控制措施

影响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因素很多,要达到卫生部关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以下的目标,必须从影响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因素方面着手,多管齐下[4]。

2.1 科学制定不同科室抗菌药物使用责任状

抗菌药物滥用是目前各国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我国抗菌药物滥用现象比较严重,使用强度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5]。要从医院层面加强管理,落实卫技委对抗菌药物管理的要求,根据不同科室收治患者不同情况,合理制定抗菌药物使用指标,既不能为达指标硬性规定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和使用强度,也不能不分科室疾病特点机械地按比例降低。

2.2 建立和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展持续监控

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定期统计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联合用药率、使用强度等,及时发现和干预不合理用药情况,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

2.3 强化考核,明确奖惩

制定《抗菌药物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实施办法》,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工作,分析医院及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趋势,的按照考核指标明确奖惩要求。

2.4 加强监管,多部门合作

建立和完善以医务、药学、院感、微生物、临床等多部门合作机制。落实处方点评与奖惩制度,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指征与流程。严格抗菌药物使用适应症,规范微生物送检及耐药菌的处置治疗过程,开展多部门协作与监督,从不同的环节规范使用抗菌药物。

2.5 加强培训,促进合理用药

通过抗菌药物专项讲座、会议等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合理用药水平,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6 药师参与,临床配合

强化临床药师的作用,成立以药师为中心,各临床科室医师、护士参与的医院药事质控组织。将不合理用药情况通过药事质控组织传达和落实到个人,及时更正不规范用药情况。

3 结 语

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是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两项基本指标,它们分别反映医院或科室总体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和强度。在一定的时期内,三级医院同一科室收治病人的病种相对稳定,即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变化较小,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可以明显地体现在使用强度上。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联合用药率制定不同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既兼顾了剂量、联合用药和疗程这三大用药合理性评价要素,可以更敏感地反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适于制定不同科室抗菌药物控制指标,但不同科室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率的查询需要具备完善的合理用药支持系统,如院感软件等。因此,在信息化程度低的医院难以使用。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可以从抗菌药物使用的不同环节来控制,但落实国家对抗菌药物管理的规定、制定针对不同环节的管理措施至关重要。科学而有说服力的用药指标的制定,不但能有效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和使用抗菌药物,还能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和经济。

[1] 卫生部.卫办医政发[2012]32号:《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S],2012-03-06.

[2] 卫生部.卫办医政函[2011]54号.《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1年版)[S],2011-01-26.

[3] 郑 斌,刘茂柏,李 娜,用限定日剂量法制定不同科室抗菌药物的控制指标[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5,31(08):661-663.

[4] 庞晓军,黄永婵,赖广平,等,医院外科系统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干预[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15):1219-1222.

[5] 马 越,合理利用抗生素资源,遏制细菌耐药性蔓延[J].中国药房,201l,22(26):2401-2403.

本文编辑:王雨辰

R96

B

ISSN.2095-8242.2017.08.1583.02

猜你喜欢
使用率抗菌科室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拯救了无数人的抗菌制剂
爱紧张的猫大夫
孩子(2019年5期)2019-05-20 02:52:44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基层中医药(2018年2期)2018-05-31 08:45:04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中国卫生(2016年6期)2016-11-23 01:09:14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探讨
吓死我了
吓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