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现状分析

2017-03-09 07:34:56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屏山中心校秀河小学李文荣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0期
关键词:监护人学习成绩行为习惯

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屏山中心校秀河小学 李文荣

有这样一群孩子,当他们还在非常小还不懂父母亲的真正含义的时候,他们的父母便离开了他们,到遥远的地方去为了生计而奔波。他们只是偶尔能从父母的电话里感受到其父母的存在与关爱,从小他们就没有父母的陪伴只能像小树一样孤独的成长。人们给这样没有父母亲陪伴而孤独的孩子们取了一个名字:留守儿童。

我校处于偏远的贫困山区,留守儿童自然十分的多。通过平常在学习与生活当中的观察和了解。我发现他们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很大的阴影,很多同学都表现出内心封闭、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甚至有的还脾气暴躁,常常因为一些小事就打架斗殴。他们当中大部分的学习成绩也因为性格等方面的原因而不尽如人意。这一群特殊学生的成长教育已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现在,关爱留守儿童不仅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更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重点,我们应毫不犹豫的扛起这份重担。我们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因此,我们应该多关心学生,尤其是缺乏父母关爱的学生——留守儿童。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关注这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呢?根据我对我校留守学生的观察和了解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分析

1.学习成绩方面

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孩子在农村往往由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看护,由于老人们的文化水平偏低以及思想觉悟较低,导致了留守儿童的成绩不尽如人意。通过对我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参考研究发现,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出现两极分化问题,学习成绩好的留守儿童往往是因为他们的监护人意识和思想觉悟较高,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对其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指导,让留守儿童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而学习成绩差的儿童,往往是监护人关心不足,意识和思想觉悟较差,认为学习是没有用的,不注意对孩子的培养,没有让留守儿童形成正确的认识,不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2.心理健康方面

目前,留守儿童存在十分严重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于孩子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缺失,特别是父爱母爱的缺失。通过与留守儿童的交流中发现,大多数儿童难以感觉到幸福,严重缺乏安全感,并且会产生负面情绪,加之农村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缺失,让留守儿童遇到情感和心理问题时找不到人倾诉,慢慢的就变得自卑、沉默寡言,不愿与人交流,加之,随着父母外出打工时间的延长,心理问题更加严重。此外,部分学生出现严重的性格问题,不懂得与人和睦相处,并对别的小伙伴存在敌意,这些问题的出现都要归结为学校教育的不完善,没有及时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让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

3.不好的行为习惯方面

我校大部分的留守儿童由于从小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养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这主要归结为留守儿童往往不听从年迈的监护人劝导,认为自己的爷爷、奶奶不能理解自己,更有甚者不但不听从长辈的教导还顶撞自己的长辈,从而出现了留守儿童不听管教、违反校规的现象,尤其是正处于叛逆期的男孩子,逃课上网,结伙闹事。正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不完善,让留守儿童养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

4.安全方面

根据资料显示,目前留守儿童在全国被拐卖儿童群体中位居第二。根据公安部的统计资料显示: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各类犯罪侵犯的高危人群。此外,留守儿童发生溺水、车祸、火灾、触电等意外而致伤致残甚至死亡的比例远高于其他儿童。除了以上这些来自外部的伤害,有些留守儿童还面临另一种安全问题,即离家出走。留守儿童的父母都在城市打工,他们想念父母,向往城市生活,再加上在农村缺少管理和控制,于是,他们就会离家出走,想去城里找父母但却走失,从而加大了安全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解决措施

1.实施寄宿制管理制度

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无暇在家顾及自己的孩子,因此学校要尽量实施学生寄宿制度,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监管力度。这些留守儿童白天在学校有老师的监管,下午放学后离开学校,本该由父母管教的时段,由于父母不在却成了空白,这段时间是极易出现问题的时间。如果学校实行寄宿制,让学生24小时在学校里学习、生活,由学校集中监管,这样既监督了孩子的学习,又照顾了孩子的生活,同时又保障了孩子的安全,避免了很多问题的发生。

2.详细留守儿童的资料

学校还可以为农村留守儿童建立一个特殊档案,对这些留守儿童进行分类登记备案,这样就能很好的掌握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学习与生活情况,不但随时能与孩子的父母及监护人联系,而且对留守儿童的父母及监护人也起到了督促作用。

3.开设针对留守儿童的课程

由于学校留守学生较多,学校可以根据这些农村留守儿童的特点,开设一些有针对性的课程。如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的课程。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设立心理辅导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惑,培养其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使其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4.开设有益身心的活动

学校要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及有益身心的活动,使留守儿童能排解心中的压力,加强自身的教育。可以请一些德高望重的学者、道德模范或是外出打工的家长来学校作报告,传递正能量,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学生,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

三、山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应采取的方法

1.加强孩子与父母的沟通

这些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缺乏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因此父母要协调好打工挣钱和照顾孩子两者的关系。外出父母要经常与孩子的老师沟通,要与孩子所在学校经常联系,以便能随时掌握孩子的动态,了解子女的学习和发展状况并及时地进行引导和教育。同时还要同监护人及时联系,同时经常与孩子通电话,经常与子女电话进行情感互动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感受到父母虽在异地但父母的爱时时陪伴他们。

2.加强学校管理教育

学校要真正用真爱点亮留守儿童的心灯,让留守儿童真正体会到学校就是他的乐园、教师就是她的亲人。学校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详细记录留守儿童的学习、身心、品德的情况,使教师能有针对性地掌握留守儿童的真实情况以便对症下药。

3.加强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第一,班主任是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的主角。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不仅要做好留守儿童知识的传授,更要做好学生心灵的抚慰,要切切实实地走进留守儿童的思想深处,心灵深处,要多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注重留守儿童的思想变化,倾注真挚情感用心去爱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走进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

第二,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监督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在成长中与成就感相伴,孩子时刻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班级的温暖,这样的话,这些孩子便会乐意和大家做朋友,消除孤独感,增强自信心。

我们要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关爱留守儿童,把更多的关爱与呵护给这些孩子们,让他们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感受到温暖,感受到爱的存在。努力形成社会、学校、家庭的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营造出浓厚的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从细微处做起用心去爱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让他们树立起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自信心,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留守儿童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猜你喜欢
监护人学习成绩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16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教书育人(2020年11期)2020-11-26 06:00:18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教书育人(2020年11期)2020-11-26 06:00:16
石狮市妇联依职权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
海峡姐妹(2020年6期)2020-11-18 04:03:52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40
监护人责任之探究
名落孙山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 15:24:34
掐断欲望的引线
马老师的家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