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业创新教育探析

2017-03-09 05:21:21邵雨萌郑文利李毓秋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中医药创新能力意识

邵雨萌,郑文利,李毓秋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

中医专业创新教育探析

邵雨萌*,郑文利,李毓秋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

中医药院校肩负着培养中医创新人才的重任,但目前存在着创新氛围不够浓厚、教学与实践脱节、学生个人创新意识与技能缺乏等问题。通过开设中医药创新能力培养课程、营造校园学术氛围、完善配套措施、加强创新梯队建设等措施,进一步完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

中医专业;创新教育;人才培养

高等学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和摇篮,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内涵。中医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既需要继承也需要创新,在屠呦呦获奖之后,国家更是提出了“以诺奖驱动中医药创新”的要求。学科的创新发展需要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如何培养具有较高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中医人才成为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1 中医院校创新教育现状

近年来,许多高校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一方面研究培养创新思维的载体,有的与现有的专业课程或公共课程相结合,如依托形势政策课进行创新素质培养[1],与数据库原理与应用[2]或文献检索[3]等专业课相结合;有的通过创新实验项目的立项及实施[4]或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配套竞赛活动[5]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是对方式方法的研究,有的使用小组学习法,有的借鉴国外Coffee Break和Seminar方法[6]作为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方法和措施。另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等建立了大学生实践创新平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安徽工业大学等几所大学开设了创新能力培养课程。

虽然有些中医院校的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有了一些探索,但还远远不够,从本科生乃至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还不强[7],创新教育也仅停留在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等理论层面,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

2 创新教育的意义

2.1 响应国家号召,培养创新型人才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担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在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蓝图下,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内涵。

2.2 提高人才竞争力

目前各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就业难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大学所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满足社会的需求,造成人才相对过剩和就业困难。因此,应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3 为终身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等教育职能正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学习也由阶段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化,学习将成为个人生存、竞争、发展和完善的第一需要。大学生在校期间培养的创新能力能使大学生在毕业之后不断完善自身知识和能力结构,从而为终身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影响中医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

为了解目前中医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的现状,我们前期做了“‘挑战杯’在中医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影响”的调研,通过对话、访谈、问卷等形式展开,共向大一至大四学生发放问卷2 000份。通过调研得知,学生参与“挑战杯”等创新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促进职业发展、展示自我、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提高就业竞争力等,并未把物质或荣誉奖励排在首位,这说明此类活动及平台能够切合大学生素质教育及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但是在调查中也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3.1 个人创新意识与技能缺乏

要想取得科技创新成果,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在我们的调查中,1/4的学生认为“目前中医院校大学生要创新最缺乏的是足够的创新意识”,可见,创新意识不强成了制约中医院校大学生创新的首要因素。有了创新意识,还需要有一定的技能将创新意识转化为科技创新成果,才能将自己的创新能力发挥到最大,为社会创造财富。

3.2 学校创新氛围不浓厚

学校的环境对学生成才的影响是巨大的。中医院校普遍重传承轻创新,缺乏良好的创新氛围。有将近1/4的学生认为“目前中医院校大学生要创新最缺乏的是良好的学术氛围”,2/3的学生“为没有合适的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途径或方式而感到烦恼”。可见,学校创新氛围浓厚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3.3 教学与实践脱节

学生自小学以来一直受到“应试教育”的束缚,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填鸭式教育”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高。进入大学后,中医院校重课本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特点使得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不强。在我们的调查中有超过30%的学生认为“目前中医院校大学生要创新最缺乏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用的技能指导”。

4 增强中医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

4.1 开设中医药创新能力培养课程,加强教育引导

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自20世纪80年代起,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西南交大等48所高校先后开设了创造工程课,开启了我国创新课程的大门[8]。但目前创新课程的形式以实验项目和创新活动为主,只是小规模试点,受众学生范围较小。中医院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研,开设具有中医特点的创新能力培养课程,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

4.2 营造校园学术氛围,举办校园学术活动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举办各种讲座、论坛营造创新氛围,鼓励教师参与到学生科技创新中来,利用教师自身学术资源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开展创新活动,形成有学术特色的校园文化。

4.3 完善配套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率

从学校层面,加强对创新活动的支持、鼓励、指导、监督和评价,开放实验场所及实验仪器,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给学生的创新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制定各种奖励政策,并形成长效激励机制。同时加强相关培训,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4 建立“人才库”,加强创新梯队建设

由学校主管部门统计有创新热情和能力的教师及学生,设置专门平台提供供求信息,供师生进行双向选择,以便更加高效地组建创新团队,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素质培养同步进行,坚持重点培养和广泛培养相统一。

综上所述,在国家大力发展中医专业的良好形势下,中医专业必须走创新与继承相结合的道路,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中医院校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更好地推动中医专业的发展。

[1]李清湘.形势与政策课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190-191.

[2]申萍,王立德.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与理论课相融合的教学模式[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1):34-36.

[3]贝永建.文献检索与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5(11):229-230.

[4]杜玉霞.基于项目的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5):36-39.

[5]方宝富,王浩,胡学钢,等.基于教学竞赛一体化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24):5-8.

[6]张亮,齐继艳,陈舟舟,等.CoffeeBreak和Seminar: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南京农业大学生物学理科基地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8(5):5-7.

[7]黄小平,王国佐,邓常清.从论文发表分析中医药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5(27):229-231.

[8]许兆洁,严加亮,刘燕萍,等.国内外大学生创新课程对比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46-47.

(*通讯作者:邵雨萌)

G526.5

B

1671-1246(2017)02-0102-02

山东中医药大学实验教学改革课题资助(2014-012);山东中医药大学实践教学改革课题资助(2014ZZ009)

猜你喜欢
中医药创新能力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化工管理(2021年7期)2021-05-13 00:44:44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信息化建设(2019年2期)2019-03-27 06:23:58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人大建设(2018年2期)2018-04-18 12:16:53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意识不会死
奥秘(2017年11期)2017-07-05 02:13:08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