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阳市第一中学 徐慧建 尹华颖
五十六级是我教学生涯中不平凡的一级,我和我的学生第一次面临走班制,这是我们前所未闻更无从实施过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回首来路,痛并快乐着。
走班制是中国目前许多高中开始推行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为:日常管理仍在一个固定的班级,必修课程在这里学习,称为行政班;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要在别的班级上,称为教学班。不同行政班的学生,根据自己所选科目的不同的教室上课,自习时间在行政班。
五十六级,我校坚决贯彻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山东省高中选课指导意见》和《山东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以扎实推进课改工作为使命,以创建市级高中课改样本校为契机,以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为目标,深入开展新课程研究、培训、开发、实施、管理与评价。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带给了我们全体师生新理念、新方法、新尝试、新探索。56级三年的努力,彻底改变原有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探索出了一条符合素质教育,符合我校校情的新的教学路子。
对学生来说,能根据自己的现有知识水平、能力大小以及兴趣爱好选择课程、选择老师、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从自己的兴趣和实际能力出发,有的放矢地选择、安排自己的课程结构,构建适合自己发展的"套餐"并从中逐渐找到将来发展的方向。其次,使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等状况基本相当的学生"走"到一起,便于任课教师确定教学起点、重点、训练计划和培养目标,便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研讨、交流等活动。然后,扩大了学生的交往范围,加大了同学间的互相影响,有利于增强同一层次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最后,学生按自己的水平选班,能增强其自信心和成就感,尝试到成功的快乐,减轻了思想压力,始终保持乐观情绪和平衡心态,体会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的幸福 。
对老师来说,传统教法受到了冲击,填鸭式教育过时了,他们由过去的绝对权威的地位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去,变成了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们顺应时代潮流,采用了种种新的教学法,让学生走出了"恶性循环"的阴影,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
对学校来讲,借走班制的东风,建立并完善了一系列的管理体系。
一是"走班制管理体系" 。对于流动班级的管理,采取临时班长和该课程的课代表制。对于师资队伍,学校要求每位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都能高质量地承担自己的课程,并积极参与以自己所教学科为主的相关领域的研究课题,逐渐建设、完善、形成富有个性特色的课程"套餐"。
二是分层教学体系。首先,为教学班配备班干部。每个行政班的班主任与学科教师共同协商选定课代表1名,这样保证在每个教学班里都能够有来自不同行政班的课代表。这些课代表是班主任和各教学班之间的联络员,负责把上课纪律、作业情况,包括对任课教师的反映等信息传递给班主任。其次,为教学班设立负责人。负责人负责对教学班的学生进行课堂和课后管理,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对学生在各层教学班中的流动进行指导,并和行政班的班主任及时交流学生的情况。然后,建立学生周记制,以此扩大师生交流的渠道。最后,加强学校的校务管理。对教师的教学提出要求,教师通过学生的周记来了解学生当时的情况,以此为基础制定下一步的教学目标。
三是科学有效的学科、班级评价体系。实践证明,分层教学能否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在于层次班任课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因此为A、B层次班配备任课教师时,学校综合考虑,适人适位,调动了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层次固然有高低,但各层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敬业精神、管理能力等方面不应有多大差距,尤其是避免了“好老师教好班,差老师教差班”的不当做法。从某种意义上讲,虽然各层任课教师的业务水平不应有多大差别,但各层次的教学目标是明显不同的。
第一,走班制加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在"走班制"模式下学生之间的交往范围从原来的一个班级的四五十个同学扩大到全年级的学生,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加大,这种相互影响虽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如何解决好这个矛盾,这是班级管理者所关注的。另外,班主任老师的工作会因此变得困难。由于相当多的学生不在行政班的班主任所教的教学班中上课,班主任就无法了解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班主任有"抓不住学生"的感觉。怎样使班主任的管理触角从行政班延伸到分层教学班,其中的难度也很大。
第二,走班制暴露了教师教学方面的缺陷。分层教学加重了任课教师的工作量,教师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同时,流动式上课不便于任课老师辅导,学生在课后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由于"走班制"属流动式上课,教师授课结束后,学生又返回行政班,再加上不同层次班任课教师也不同,因此,很难安排某位教师到行政班辅导。这样一来,学生也颇有"跟不住老师"的感觉。
第三,走班制使一部分学生出现了心理方面的问题。“走班制”使学生的活动频繁起来,经常化的来去匆匆,使部分自控力不强的学生在感到好奇、好玩的同时,增添了一份忙乱和心散,很难找到那种心如止水的感觉。由于A、B层次是由高到低划分的,因此,“走班”无形中会让学生产生“我是尖子”“我是差生”的心理暗示,不利于他们的成长进步。
历经三年的探索与研究,五十六级高考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实践证明,走班制是顺应教育发展潮流的,应当进一步推广。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走班制,一定能走出一个辉煌的明天,迎来教育的大满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