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红,钟玉梅,赵 辉
改良式SBAR交接表在“四位一体”病人转运交接中的应用
范志红,钟玉梅,赵 辉
[目的]探讨改良式SBAR交接表在“四位一体”病人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2013年12月—2014年11月)病人作为对照组,采用SBAR交接表交接病人;选取100例(2014年12月—2015年11月)病人作为观察组,采用改良式SBAR交接表交接病人。比较应用改良SBAR交接表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护人员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结论]应用改良式SBAR交接表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满意度,保障了护理安全。
改良式;SBAR交接表;四位一体;病人转运;急诊科
医疗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AHO)研究显示:SBAR模式可有效提高病人交接质量,减少或消除交接过程中安全隐患的发生[1],避免错误程序。SBAR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技术,主要包括:状态(situation),即临床状况的简述;背景(back-ground),即任何与目前状况或治疗有关的家庭及个人病史;评估(assessment),即可反映出病人情况的最新资讯;建议(recommendation)即未来的活动、处理,监测、预防可能发生的危机状况,出院准备[2]。SBAR模式目前已在欧美国家的医疗体系中广泛展开,不但有利于医护间交流,也保证了医疗服务质量[1-2]。2013年12月我院在急诊科交接病人过程中应用SBAR模式收效良好。但将此模式评估表应用于院前急救转运中,则存在诸多弊端:记录内容过多,影响急救时效性;院前、院内交接不连贯,交接漏项。为此,我科对此表进行了改进,在救护车、急诊科、抢救室、ICU或手术室、病房或留观“四位一体”病人转运中使用,收效良好。现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1月采用SBAR交接表由院前或急诊转运到病房的病人100例设为对照组(应用改良式SBRA交接表前),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1月采用改良式SBAR交接表由院前或急诊转运到病房的病人100例设为观察组(应用后)。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SBAR交接表交接病人,即接诊电话、“120”出诊、现场施救、途中转运、急诊科处置、病房交接。观察组采用改良式SBAR转运交接表。具体方法如下。
1.2.1 改良式SBAR交接表的设计 改良式SBAR转运交接表根据院前、院内转运特点和医护行为标准,分为院前转运交接(即院前与急诊科或手术室、ICU之间交接)与院内转运交接(急诊与病房之间交接)两部分。院前转运交接包括:院前急救站点、突发事件性质、类型、多部门协作(如“110”或交警)情况、病人的治疗、处置、风险情况及交接双方签字。院内转运交接包括:S(目前状况),指病人的科室、床号、姓名、诊断;B(临床相关资料、疾病史),指病人的病情、治疗、检查、处置;A(风险因素),指病人的皮肤、管道情况;R(建议),指对问题处理的建议(备注栏填写),详见表2。院前交接与院内交接均增加备注栏,以便特殊事件或特殊病情时加以说明。
表2 改良式SBAR转运交接表
1.2.2 改良式SBAR转运交接表的应用
1.2.2.1 院前急救应用流程 ①电话指导:院前急救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前,根据病人症状指导自救。②现场急救:医护人员到达现场组织急救。③转运准备:出诊医护人员填写转运交接单,向病人或家属简短说明病情及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经其同意签字后转运。④院前预报:途中医护人员预先联系急诊科或手术室、ICU,做好接诊准备。
1.2.2.2 院内救护应用流程 ①快速反应。急诊科或手术室、ICU护士接到预报电话后做好抢救准备。②快速病情评估。交接双方共同评估病人病情。③救护优化。采用“三定”救护模式施救或处置,“三定”为定人、定岗、定责。④转运交接。病人病情稳定后,由院前急救护士与急诊科(或手术室、ICU)护士共同交接病人,双方确认后在转运交接表上签名。病人需从急诊科转至病房,则急诊科预先电话通知病房,由急诊科责任护士携带转运交接表护送病人到病房,急诊科护士与病房责任护士共同评估病情,确认后由接班护士签名,将此表留存接班科室备查。病人由院前救护车接至急诊科无须住院者,则由急诊科责任护士在“院前与院内转运交接记录”的备注栏注明“留观”或“回家”,将交接表留存急诊科备查。在交接中,若接班者所接病情、治疗、物品等与交班内容存在异同,则由接班者在“院内转运交接记录”的备注栏具实填写,待双方确认后签名。
1.2.3 观察指标 ①比较应用改良式SBAR转运交接表前后因交接不良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如输液脱出/渗漏、压疮、管路脱出)发生情况。②比较应用改良式SBAR转运交接表前后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按病人分组方法分别对交接科室医生、护士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交班科室医务人员30人、接班科室30人,观察组、对照组各调查100份。调查内容包括交班内容的全面性、病情重点、管道管理、书写规范4个条目,每个条目1分最差,10分最好,总分40分,32分~40分为非常满意,16分~31分为满意,16分以下为不满意。每月由护士长或责任组长发放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并全部收回,回收率为100%。
1.2.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例(%)
2.2 两组医生、护士满意度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医生、护士满意度比较
3.1 改良式SBAR交接表项目齐全、简明实用 改良式SBAR交接表根据转运中4个环节(即“四位一体”:救护车—急诊科—抢救室—ICU或手术室—病房或留观)的实际情况设置,包括客观资料、护理观察等项目,能让护士及时判断病情,保证了记录的准确性、客观性和完整性,为无缝隙交接提供了可靠依据。
3.2 使用改良式SBAR交接表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改良式SBAR交接表规范了交接班的顺序和内容,交班者能充分掌握病人病情,接班者可在短时间内了解病人的病情、治疗,确定后续的护理重点,从而避免交接不到位的发生。一旦病人发生病情变化,护士可及时做出反应,迅速对病人出现的症状进行分析、归纳,快速、完整地向医生报告病情,配合抢救,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病人的医疗安全。从表3可见:应用后因交接不良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
3.3 使用改良式SBAR交接表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满意率 使用改良式SBAR交接表前医护人员对交接班质量普遍不满意,认为护士观察病情不够仔细,信息量太少,交班内容有遗漏,不能正确反映病人目前的状况。特别是对年轻护士交班的内容满意率更低。应用后通过细化交接流程,加强责任组长的指导,使低年资护士在专业知识未达到一定水平情况下也能了解交接班病人的重点观察内容,从而提升低年资护士病情观察能力,提高交接班质量,使医护人员的满意率提升。
[1] Kathleen MH,Staci S,John W.SBAR-a shared mental model for improv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clinicians[J].Journal on Quality and Patient Safety,2006,32(3):167-175.
[2] Leonard M,Graham S,Bonacun D.The human factor:the critical importance of effective team work and communication in providing safe care[J].Qual Saf Health Care,2004,13:185-190.
(本文编辑李亚琴)
Application of modified SBAR shift table in “four-in-one” transfer of patients
Fan Zhihong,Zhong Yumei,Zhao Hui
(Ezhou Central Hospital,Hubei 436000 China)
鄂州市科技局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立项课题,编号:2013EC02;鄂州市中心医院院级科研项目,编号:2013013。作者简介 范志红,副主任护师,本科,单位:436000,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钟玉梅(通讯作者)、赵辉单位:436000,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
R197.323
B
10.3969/j.issn.1009-6493.2017.07.022
1009-6493(2017)07-0839-03
2016-02-11;
2016-12-15)
引用信息 范志红,钟玉梅,赵辉.改良式SBAR交接表在“四位一体”病人转运交接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7,31(7):83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