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林
(通山县人民医院外科,湖北 通山 437600)
姑息切除术与造瘘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张红林
(通山县人民医院外科,湖北 通山 437600)
目的 观察姑息性切除术与造瘘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改善右半结肠癌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9例晚期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51例患者行姑息切;对照组38例患者行造瘘术。两组患者术后均进行化疗。采用门诊和电话联系方式进行随访,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统计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9.47%,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98%,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进行1年的随访,其中观察组术后1年存活34例(52.31%),而对照组仅生存8例(21.05%)。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提示肿瘤T分期、N分期、分化程度、术前梗阻、手术方式、腹膜种植及术后并发症均是影响右半结肠癌晚期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均<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对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T分期、N分期、低分化程度、伴腹膜种植是右半结肠癌晚期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而术前梗阻、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与结肠癌的预后无关(P>0.05)。结论 右半结肠癌患者行姑息切除术可改善预后,提高1年生存率。肿瘤T分期、N分期、低分化程度、伴腹膜种植是右半结肠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姑息性切除术;造瘘术;右半结肠癌;预后;相关因素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结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每年新患病例和死亡例数分别超过140万和69万[1]。虽然近年来化疗、金属支架等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中取得不错的效果,但手术处理仍是治疗原发性结直肠癌的主要方法[2]。目前关于晚期右半结肠癌的治疗方法及其预后相关因素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回顾分析89例晚期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为改善右半结肠癌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89例晚期右半结肠癌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标准: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术前通过结肠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已证实右半结肠癌;未能完成Ro根治性切除术。排除标准:未能按照化疗方案进行者;局限性单纯肺或肝转移,已完成相关转移灶根治性切除;根治性切除术后再发者。参考《NCCN结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对患者进行术前临床分期和术后病理分期。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两组,其中观察组51例患者行姑息切除术;对照组38例患者行造瘘术。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T分期、N分期、分化程度、术前梗阻等临床病理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学审批。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回盲部升结肠或回肠造瘘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右半结肠切除联合回肠横结肠一期吻合术,术前如果存在肠梗阻均行急诊手术。术后化疗方案选择氟尿嘧啶联合亚叶酸钙,加奥沙利铂。化疗时间为2~6个月。
1.3 评价指标 采用门诊、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每个月随访1次。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8月。并发症定义为术后30 d内出现的需要内外科干预处理的并发症。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指标主要包括:患者性别、年龄、T分期、N分期、分化程度、术前梗阻、手术方式、腹膜种植及术后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研究涉及数字录入SPSS19.0行数据分析,术后并发症例数、生存率及相关因素分析等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卡方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如结果提示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15例,其中不完全性肠梗阻5例、切口感染4例、呼吸道感染5例,泌尿道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9.47%。观察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26例,其中不完全性肠梗阻6例、切口感染10例、呼吸系统感染7例、泌尿系统感染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0.98%。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60,P=0.281)。结果提示晚期右半结肠癌行姑息性切除术与造瘘术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无差异。
2.2 两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比较 所有患者均进行1年的随访,其中观察组术后1年存活34例(52.31%),而对照组仅生存8例(21.05%)。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180,P<0.01),提示晚期结肠癌行姑息性切除术能明显提高术后1年生存率。
2.3 与预后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对表中的9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提示肿瘤T分期、N分期、分化程度、术前梗阻、手术方式、腹膜种植及术后并发症均是影响右半结肠癌晚期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均<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均>0.05)。结果见表1。
表1 结肠癌术后预后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2.4 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对以上单因素筛选出的与结肠癌术后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N分期、低分化程度、伴腹膜种植是右半结肠癌晚期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而术前梗阻、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与结肠癌的预后无关(P>0.05)。结果见表2。
表2 结肠癌术后预后相关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右半结肠癌晚期患者常合并相应的并发症,此时手术风险也大大增加。因晚期结直肠癌常合并肠梗阻、肠道出血等晚期并发症,所以解除梗阻,预防出血,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成为主要治疗目的。既往研究结果表明[3-4],如果右半结肠癌晚期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可行姑息性手术治疗,尽管行手术治疗的风险较高,但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目前临床关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处理手段尚缺乏统一标准,无明显临床症状的结直肠癌晚期患者,最后超过10.0%会因肿瘤导致肠道并发症的发生,而需手术干预处理[5]。虽然金属支架对治疗晚期梗阻性直肠癌具有安全有效、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且近期疗效好等优势。但随着肿瘤的生长,导致结肠组织坏死,引起支架移位和变形,出现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其长期疗效需要进一步的探讨[6]。目前传统的手术处理仍是结直肠癌晚期的重要治疗手段,具体方式的选择应参照肿瘤生长情况及综合患者全身情况,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有姑息性切除术、造瘘术。患者行造瘘术后,生命质量较差,而且结肠癌引起的症状,如腹部或腰骶部的疼痛及肠道出血等都难以解决,倘若再发大出血的处理将更加棘手。姑息性切除术虽然最终无法达到根治性切除,但是切除更多的肿瘤以及侵犯器官,可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率。本研究发现,虽然两种手术方式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术后1年的随访中发现,姑息性切除术组存活率52.31%明显高于造瘘术组存活率21.05%(P<0.01),也就是说晚期结肠癌行姑息性切除术能明显提高术后1年生存率。结果可能与右半结肠癌晚期患者行姑息性切除术后,较大程度降低了肿瘤浸润造成的肠道出血和再梗阻风险。
本研究还发现,肿瘤T分期、N分期、分化程度、术前梗阻、手术方式、腹膜种植及术后并发症均是影响右半结肠癌晚期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T分期、N分期、低分化程度、伴腹膜种植是右半结肠癌晚期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陈原等[7]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刘庆文等[8]研究证实,手术类型、Ducks分期、肿瘤病理以及手术方式均是影响右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术后存活率的关键因素,肿瘤侵犯其他器官、淋巴结广泛转移以及癌细胞低分化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较差。既往研究表明[9],超过5%的结直肠癌晚期患者会发生腹膜转移,而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可在术中发现存在腹膜种植,同时本研究结果发现,腹膜种植是影响结肠癌晚期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邝江波等[10]研究发现,出现腹膜种植的患者中位生存月数为7.0(2.6~10.0)明显短于未发生腹膜种植患者的月数为11.0(3.7~27.0)。
综上所述,结肠癌晚期患者行姑息性切除术或造瘘术后,在并发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然而积极姑息性切除术可提高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T分期、N分期、低分化程度、伴腹膜种植是影响右半结肠癌晚期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为了改善结肠癌患者的预后,应在分析肿瘤和患者身体状况下,积极进行姑息性切除术。
[1]MSPH LT,BRAY F,SIEGEL R L,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2012[J].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2015,65(2):87
[2]ANEEL B,GINA B,NICHOLLS R J,et al.Survival outcome of local excision versus radical resection of colon or rectal carcinoma:a 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 (SEER) population-based study[J].Annals of Surgery,2013,258(4):563
[3]徐英杰,林擎天,谢江,等.老年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J].临床外科杂志,2014,22(6):433
[4]GRESHAM G,RENOUF D J,CHAN M,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palliative resection of the primary tumor and overall survival in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of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J].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2014,21(12):3917
[5]VEMULAPALLI R,LARA L F,SREENARASIMHAIAH J,et al.A comparison of palliative stenting or emergent surgery for obstructing incurable colon cancer[J].Digestive Diseases & Sciences,2010,55(6):1732
[6]TADAFUMI F,SHINGO N,MASAYUKI O,et al.Self-expandable metallic stent therapy for obstructive colon cancer[J].Nihon Rinsho Geka Gakkai Zasshi,2014,67:1347
[7]陈原,姚德茂,杨建华,等.结肠癌152例根治术后临床预后因素分析[J].临床医学,2015,35(9):7
[8]刘庆文,周宾径,秦宏兴.右半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的外科治疗及预后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2,15(11):889
[9]QINGCHAO T,YIHUI W,RUI H,et al.Preparation of anti-tumor nanoparticle and its inhibition to peritoneal dissemination of colon cancer[J].Plos One,2014,9(6):e98455
[10]邝江波,王永飞,蔡誉伟,等.Ⅳ期右半结肠癌的治疗及预后因素分析[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5,14(5):405
R735.35
B
2095-4646(2017)01-0048-04
10.16751/j.cnki.2095-4646.2017.01.0048
2016-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