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途径

2017-03-08 16:32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黎明乡黎光新闻希望小学熊精彪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2期
关键词:课外读物课外阅读习惯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黎明乡黎光新闻希望小学 熊精彪

一、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必要性

人类的知识结构来源有直接的实践参与和间接的阅读理解等两种方式。通过生活中获取大量的感性知识,结合自身条件升华为理性知识,而学生主要在初步认知世界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书本上的理性知识,通过理性知识指导生活实际。因而,语文阅读在学生理解知识上具有重要的作用。恩格斯说:“每一个体都必须亲自去体验,这不再是必要的了;他的个体的经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由他的历代祖先的经验的结果来代替。”所以说,阅读在小学生的知识获取过程中具有其必要性。

首先,语文阅读也是语文教学中的关键,是培养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能够有效的开启学生认知世界的窗口,活跃其思维,并有效的发展其智力。

其次,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体系,受到传统观念的约束,大部分语文教学“重课内,轻课外;重讲授,轻阅读;重死记,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教科书为本,不重视课外阅读和写作能力,因而阅读水平不高。

最后,当前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很多难以改善的顽疾。很多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过度的注重课本内容,而忽视课外阅读,导致学生的视野不够广泛,学生难以形成较好的阅读习惯;随着快餐式文化的渗透,很多学生对于文学性的课外读物没有兴趣,而沉迷于网络、手机游戏和漫画等;另外,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的过程中没有良好的引导,缺乏科学的阅读方法和习惯,不能独立思考,阅读的实际效益不强;最后,课程内容繁多,学生缺乏课外阅读的机会,课外阅读没有引导,导致阅读内容比较盲目。这些现状都表明了需要加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创新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途径

当前小学生的语文教育上还存在一定的弊端,加强语文阅读对小学生的意义非凡,因而要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强化小学生的阅读思维,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创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其阅读习惯,并建立一定的阅读评价体系,从而有针对性的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要适当创新引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很大程度上要吻合其心理需求,小学生的内心具有强烈的

好奇心,因此需要建立必要的阅读环境,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当学生产生了对阅读的兴趣的时候,就会很主动的去学习。当然,这个兴趣的培养并不单纯的是指教师的教学方法,而是多方面的内容,包括学习的氛围,学习的内容以及阅读的方式等。

首先,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需要分析其情绪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阅读内容的充实,让学生读几本好书,领悟阅读的乐趣,当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的时候,就能够刺激他们进行探索,自愿的进行阅读。当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开始进行引导。例如,一般的小学生都会喜欢《十万个为什么》,这一类型的书本符合学生当前的年龄特点和领悟水平,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增长很多见识,因此兴趣也会浓厚,通过这些课外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学生就能够自觉的对别的课外读物感兴趣。

其次,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同时,需要注意阅读内容,不同的年龄阶段,阅读的内容相对来说也是不同的。根据科学的研究表明,当前学生年龄阶段的读物主题大致可以分为:4~6岁神话传说、6~8岁童话故事、10~13岁故事性读物、13~15岁文学读物,爱情故事等。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可以推荐不同的课外读物,从而在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同时,也丰富了其视觉。

(二)创新教学方式,丰富阅读内容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针对当前小学生好动的特点,其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都需要对应的创新。避免说教式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到课外获取知识,提高阅读的层面,将课程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学生在自己的空间里就会开始思考,产生问题,从而深入到阅读的内容当中。

当然,课外阅读也不是盲目性的,而是与课程内容相结合的,学生才能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丰富课堂内容,增强自信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课内外的内容结合起来,课外阅读是对课程内容的补充,而课程内容将促进学生更好的进行课外知识的吸收。

例如,在讲解《蜜蜂》这一课程的时候,需要有意识的介绍《昆虫记》,并引导学生去关注这本课外读物,从而利用课外的知识来补充课程的内容,学生一方面能够很好的掌握课内知识,还拓宽了视野,提高了阅读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而在创新教学方法上,则需要适当的减少课程内的负担,增加课外阅读的时间,通过间接引导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关注阅读,提高阅读兴趣。让学生能够自由的阅读,愉快的阅读。

(三)创新阅读方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过程中,教师要起引导作用,而提高阅读能力,最关键

的还是靠学生自身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势必要利用各种方式,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建立阅读的思维体系。

首先,阅读有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最好是带有目的性地去读书,诺·波特就指出:“谈到读书,首先应该明确目的。对读书的必要认识得越清楚,读书的信心就越坚定越持久。为此得培养一个好习惯,那就是经常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我为什么要在现在读这本,而不在其他时候?’这样自问,无论得到什么样的回答,它总能帮助我们明确读书的目的。”所以说,明确阅读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第一要素,目的明确了,才能有计划的进行阅读整理,提高阅读效率。

其次,阅读的内容需要斟酌。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最好是具有一定的引导性,因为小学生的人生价值观还没有形成,什么样的阅读启蒙,就容易形成什么样的世界价值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告诫的那样:“你的周围有一个浩瀚的书刊海洋。要非常严格慎重的选择阅读的书籍和杂志。”所以说,阅读,需要多读好书,有计划性的阅读。

最后,阅读需要合理利用时间。当前小学生的学习时间也是非常紧迫的,所以在阅读上,也需要利用课余时间去完成,保障阅读的持续性,才能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同时提高其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课外读物课外阅读习惯
近四成家长认为课外读物存在“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等问题
教育部:禁止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确保学生课外阅读有质有量
上课好习惯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本期话题:自习课上可不可以看课外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