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复旦路小学 杨丽楠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从中感受利略不迷信权威、执着求实的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逐步形成对待科学的态度。
2.在品读感悟的过程中注重学法导学,初步感受课文用具体事例及多种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懂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教学难点:读懂最后一句话的真正含义,渗透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
1.出示伽利略:认识他吗?(介绍: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
出示亚里士多德:认识他吗?(介绍: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是亚历山大大帝的教师。马克思、恩格斯称他为古希腊哲学中“最博学的人”。他在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
2.出示: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伽利略说:“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听了他们的不同见解,你想说些什么?
预设一:他们谁说得对啊?他们可都是伟大的科学家呀!
预设二:亚里士多德说的不对……
引导:对!科学的结论必须经过推理验证,你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
预设三:必须用试验证明!
引导:你已经具备了一个科学家的严谨的思维品质!
【设计意图: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文本上,从而让学生轻松、自然、带着浓厚兴趣地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1.提出初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①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不理解的地方或是想深入体会的地方做下标注。②想一想谁说的对?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最想说些什么?
预设一:伽利略了不起……(成长经历、面对打压、质疑试验求证的过程)
引导:他勇于追求真理、不迷信权威的精神、科学的研究态度、严谨的思维品质都触动了你们心灵,对吧!
预设二:亚里士多德也会出错啊!
引导:人无完人,对事物的评价也要客观公正一分为二 。
顺势板书:质疑→求证→公开试验→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感知试验的过程和结果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再读课文,做出读书批注,看你又有了哪些更深入的感受?
2.学生汇报引导:
质疑——你读懂了吗?谁来讲讲?小结:善思是一切智慧的源泉。
求证——(出示第四段)
(1)区分“试验”与“实验”;
(2)①抓“许多次”“反复”理解试验次数多,②引导想象:反复做了什么?③资料介入,理解“反复”:
(3)抓“都”“的确”体会和伽利略原来理论上的推断完全一致。
(4)有感情朗读这句话。
(5)还从求证过程中读出什么?①“同时” 、“总是同时”——科学的严谨性,多次试验;②25岁当教授——非一般人能达到的高度,水平了得;③公开试验……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
(6)为什么一定、非要在比萨斜塔做公开试验?
预设一:第二段抓“信奉”“2000多年”、“不容更改的真理”,读出“责备”的语气。
引导:你联系上文了解了当时伽利略开展研究面临的处境。
预设二:第五段抓“胆大妄为……竟……”、“固执……无情……丢进了脸”,人们仍然不信伽利略。
引导:如果你在场,你会说些什么?读出你的感受。
(7)引导:伽利略质疑权威不仅要面对人们的嘲笑讥讽,还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和风险。
出示:伽利略说过:“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气,这种特殊的勇气就是不惧怕任何艰难险阻,甚至献出生命,也要坚持真理。”
(8)让我们把目光汇集到比萨斜塔的现场,齐读最后一段。此时,你又想说些什么?
预设:亚里士多德还是伟大的科学家,怎么会错?不严谨。
引导:看来,科学研究不能靠自信直觉来说话。事实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亚里士多德知识渊博,被誉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物”,在医学、哲学、物理学、美学和心理学等方面都有着杰出贡献。所有的科学发现都要经历这样的科学认识的过程,我们应该给他一个怎样公正的评价呢?——这样的权威应该得到人们的尊重,但不应该盲目迷信。
3.小结板书:学到这里,你又有了什么新的收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反复” 一词深入思考,理解伽利略做试验时的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
1.通过这个小故事,课文想对我们说什么?
2.从伽利略身上你学到什么?
过渡:伽利略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迷信权威、不畏强权与打击,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和宝贵的生命。
3.伽利略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4.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①批注的读书方法;②科学研究步骤;③从伽利略身上获得的科学态度、科学品质、最求真理、百折不挠的精神;④成功的要素。
【设计意图:拓展文本,把知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让学生在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人物的品质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