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南宁市武鸣区陆斡镇中心学校 谢平耿
一般来说“自卑—厌学—拒教”是后进生的三大特征,学习成绩差,缺乏自信心,逆反心理严重,纪律涣散,行为习惯不良,自我期望值低,懒惰不思进取,他们是缺点问题较多的学生群体。在现实生活中每个班都有因多方面原因没有跟上正常教学的后进生。他们令老师操心,令同学烦心,令自己闹心。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非常艰难、非常细致、非常特殊的工作。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主动、热情地与他们交心谈心,认真分析,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因势利导地转化后进生,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陶行知先生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教师的爱应该洒向班里的每个学生,而不应仅对优秀生关怀备致,对后进生不闻不问。由于各方面原因,后进生往往对教师有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对老师时时戒备,处处设防,甚至恶言相向。古言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消除师生之间的情感障碍,达到心理相容,学生那紧闭的心扉才可能向教师敞开。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应尊重他们的人格、情感,多站在后进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让他们时时处处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理解、关爱。在教育教学中与他们交朋友,用真情去感化他们,消除师生关系中的隔阂,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更要走进后进生的心灵,从感情上亲近他们,学习上帮助他们,生活中关心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更多的关怀,用师爱去融化他们心灵的坚冰,点燃他们心中自尊和进取的火花,引导他们一步步上进。
放大后进生的闪光点,保护他们那颗脆弱的自尊心,大部分后进生平日都自觉低人一等,自信心严重不足。班主任如动辄对其大声呵斥,时露鄙夷之情,定会使他们仅有的、可怜的自尊心雪上加霜。所以班主任要善于捕捉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通过对后进生细心观察,了解学生心里、兴趣、需求,以全面了解他们,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哪怕是细微的进步成功,都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表扬,并适时指出不足,诚恳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今后努力方向。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抓住有利时机,多给他们实践表现机会,让他们实实在在感受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价值,在教师心中的地位,让其反复感受到成功,克服自卑,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树立学习自信心,同时也维护了他们那颗脆弱的自尊心。
转化后进生,还必须要严格地教导,没有强势的班主任和家长,学生就不会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严是爱,宽是害”,“严”是爱的另一种形式,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对后进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和不良的品德行为习惯的纠正,离开了严格教育,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约束是很难奏效的。当然,班主任本人首先应该是严格要求自身的典范。一个学生不是直线式地,一帆风顺地成长起来的,而是螺旋式地反反复复地、在不断地犯错误中成长起来的。因此,要允许他们犯错误,更要允许他们改正错误,不能认为后进生一犯再犯错误就不可救药,而放弃对他们的教育。正因为如此,才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感,对他们每次的错误都要从主客观各方面分析,找出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直到他们改正错误,获取进步。要求后进生做到敢于承认错误这一点,班主任本人也应给学生以勇于承认错误的形象,让学生认识到“人无完人”,人人都可能犯错,重要的是知错必改。对后进生严格地教导和督促,使他们意识到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值和自身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要求他们从小习惯,哪怕是细微的进步也要予以及时的鼓励,这样帮助他们逐步改掉不良习惯,使教育内容转化成学生的自我意识,进而转化为外在行动。
后进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后进生的转化不能操之过急。因为后进生的思想转变,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反复发展的过程,绝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对反复的后进生要尊重、信赖,要坚定信心,对他们在转变过程中重犯了错误不急躁,问题严重不嫌弃,屡教不改不灰心。当然,我们不能等待学生出了反复再抓,要重点分析学生出现反复的原因,估计到转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复,把思想工作做在前头,“防患于未燃”。另外,后进生在班主任一番批语教育和鼓励之后,思想认识可能一下子会提高许多,行动也变得很积极,但他们并未形成真正的自律能力,一量遇到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或其他学生异样的目光,或个别人的冷嘲热讽,或难以忍受严格的纪律约束,他们就很容易更新换代掉继续努力的决心和信心。因此,班主任教育转化后进学生,一要经常抓,二要抓反复。同时要借助于多种教育力量的影响和运用多种教育手段,要把它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对待,持续不断地推动后进学生向好的方向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