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进军 黎军强 林海明 黄 欣
(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放射科,贵港市 537100)
睾丸生殖细胞瘤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
韦进军 黎军强 林海明 黄 欣
(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放射科,贵港市 537100)
目的 探讨睾丸生殖细胞瘤的MRI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6例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并对比其MRI特征。结果 26例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患者中,精原细胞瘤13例,卵黄囊瘤3例,畸胎瘤4例,表皮样囊肿2例,混合性生殖细胞瘤1例,胚胎性癌3例。大多数肿瘤病变具一定特征性MRI表现,MRI能准确定位病变病灶。结论 睾丸生殖细胞瘤的病理类型具有一定的MRI特征表现,结合信号、强化特点、周围情况、DWI及实验室检查可以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磁共振成像
睾丸肿瘤发病率极低,主要为生殖细胞瘤,约占睾丸肿瘤的90%~95%,多见于中青年男性,但绝大多数为恶性肿瘤,分为精原细胞瘤和非精原细胞瘤,以精原细胞瘤发病率最高。精原细胞瘤对放疗敏感,而非精原细胞瘤治疗以手术和化疗为主[1],所以术前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大意义。与CT及超声检查相比,MRI检查对患者无辐射损伤,且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更有利于判断肿瘤良恶性及病理类型,是目前临床优先选择的检查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26例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术前经MRI初步诊断为生殖细胞瘤患者26例,年龄2~70岁,临床表现为睾丸胀痛及坠涨,部分扪及睾丸肿块,其中手术病理证实为精原细胞瘤13例,卵黄囊瘤3例,畸胎瘤4例,表皮样囊肿2例,混合性生殖细胞瘤1例,胚胎性癌3例。病灶位于右侧阴囊11例,左侧13例,隐睾2例;伴淋巴结肿大4例,主要为恶性生殖细胞瘤,其中精原细胞瘤2例,卵黄囊瘤及胚胎性癌各1例。
1.2 检查方法 使用3.0 T Siemens Verio MRI成像仪,体部相控阵线圈。患者取仰卧位,两侧睾丸在同一水平面。采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SE)平扫, 横断面T1WI(TR 490 ms, TE11 ms)、T2WI(TR 4 000 ms, TE 98 ms),并行T2WIFS、T1WIFS序列(FS:频率选择饱和法压脂);矢状面T2WI(TR 3 500 ms, TE 74 ms)。冠状面T2WI(TR 4 000 ms, TE 85 ms)。增强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钆喷酸葡胺(Gd-DTPA),剂量为0.1 mmol/kg,注射速率为2 ml/s。10期连续动态扫描(25~145 s)之后行延迟扫描(240 s)的横断面与冠状面。DWI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b值分别为300、800, 并自动生成ADC-MAP。
2.1 肿瘤病理大体及类型 精原细胞瘤13例,其中10例表现分叶状或结节状;非精原细胞瘤中,多数呈圆形或类圆形,2例病灶呈分叶状,分别为卵黄囊瘤和胚胎性癌各1例。病例中全部精原细胞瘤和胚胎性癌均无包膜。
2.2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 13例非精原细胞瘤中,10例出现甲胎蛋白(AFP)升高,最高1 500 ng/mL;6例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升高,最高达600 mIU/L;2例伴盐脱氢酶(LDH)升高,最高为250 U/L。而所有精原细胞瘤中,1例精原细胞瘤β- HCG为0. 90 mIU/L,AFP为2.50 ng/mg;另1例精原细胞瘤β-HCG为28 mIU/L,其他精原细胞瘤AFP、β-HCG及LDH等肿瘤指标均为阴性。
2.3 MRI信号及强化特点 所有肿瘤均表现为睾丸体积不规则肿大。精原细胞瘤中:9例肿瘤信号不均匀,T1WI呈等、略高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其中 3例出现囊变,1例见出血信号,增强扫描10例不均匀强化,6例可见增粗肿瘤血管,4例纤维间隔样强化,扩散加权系列(DWI)后所有病例均呈高信号。非精原细胞瘤中:12例信号混杂、不均匀,5例呈囊性病变为主,3例出现脂肪成分信号,3例可见坏死、出血,增强扫描8例出现不均匀强化,均未出现纤维间隔强化,5例出血增粗肿瘤供血动脉,扩散加权序列(DWI)后6例呈高信号。
3.1 睾丸精原细胞瘤 睾丸精原细胞瘤为最常见的生殖细胞肿瘤,占总生殖细胞瘤的35%~50%,多为单侧发病,中青年好发。研究表明,生殖细胞瘤中,精原细胞瘤发病年龄较非生殖细胞肿瘤增大。病理上肿瘤细胞排列成小巢状或不规则致密腺泡状,肿瘤组织趋向相互融合,此外睾丸白膜结构能限制肿瘤浸润至周围组织[2],因此大部分肿块边界清楚,呈现结节状外观。精原细胞瘤巢常常表现为细胞排列致密,含水量低于正常睾丸生精细胞,在T2WI上其信号低于正常的睾丸组织[3]。有学者认为精原细胞瘤T2WI均质性低信号是区分精原细胞瘤与非精原细胞瘤的关键[4]。个别肿瘤出现坏死、出血,因此信号不均匀。大多精原细胞瘤可见纤维间隔强化,Ueno等[5]研究认为纤维间隔强化是精原细胞瘤的特征性表现,其病理基础在于肿瘤间质为纤细的纤维组织,其内含有微细的小血管。精原细胞排列致密,细胞外间隙狭小,水分子活动受限,因此MRI扩散加权成像表现高信号。上述与本组13例精原细胞瘤影像表现基本一致。根据肿瘤形态、信号及其特征性强化方式,结合临床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情况,可以提高精原细胞瘤诊断的准确性。
3.2 睾丸非精原细胞瘤 该类型肿瘤发病率较低,发病平均年龄比精原细胞瘤小,病理类型较多,包括卵黄囊瘤、畸胎瘤、混合性生殖细胞瘤、胚胎癌、表皮样囊肿等,其中卵黄囊瘤、胚胎癌恶性程度较高;畸胎瘤分良恶性,良性多见;混合性生殖细胞瘤根据肿瘤组织成分组成有不同良恶性表达及倾向,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本文着重对畸胎瘤、卵黄囊瘤及胚胎癌、混合性生殖细胞瘤等常见病理类型的肿瘤进行分析。
3.2.1 畸胎瘤 女性卵巢好发,少见于男性睾丸。男性患者发病年龄较小,2岁之前发病多见,本组病例最高年龄8岁。分成熟性和非成熟性畸胎瘤;病理分囊性和多房性,内含软骨、神经及各种类型上皮细胞[6],因此MRI信号表现混杂,典型肿瘤内含脂肪组织及钙化成分,脂肪组织于T1WI、T2WI呈略高信号,压制序列信号减低,容易诊断。当肿瘤缺乏脂肪组织、无钙化时,与囊肿、表皮样囊肿鉴别困难;当肿瘤呈囊实性成分,信号不均匀,实性成分出现周围组织浸润,提示恶性畸胎瘤的可能[7]。
3.2.2 卵黄囊瘤 卵黄囊瘤在成年人极少见,3~5岁以下的婴幼儿好发,是小儿最常见的睾丸恶性肿瘤,又称内胚窦瘤。源于原始胚层组织的一种高度恶性的生殖细胞肿瘤。儿童睾丸卵黄囊瘤的病理分布特征多为疏网状、巢状结构以及腺管-腺泡样结构,部分可见乳头状排列及内胚窦样结构[8]。因肿瘤有包膜限制,肿瘤对周围组织侵犯不明显。临床上常表现为较大的无痛性睾丸肿块,MRI上常表现为囊实性肿块,可伴出血,信号混杂,边界清,T1WI低等信号为主、T2WI呈混杂高信号;出血呈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D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后肿瘤包膜明显强化,瘤体呈中心性渐进性强化,可见增粗睾丸动脉。因此,当患者年龄较小,肿瘤较大,边界清,信号混杂,MRI表现可见完整包膜合并出血信号,增强呈中心性渐进性强化,特别是血清AFP明显升高时,应考虑睾丸卵黄囊瘤。
3.2.3 胚胎性癌 好发于20~45岁青壮年,属于高度恶性生殖细胞瘤,约占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13%~35%,临床表现为睾丸肿胀、疼痛。病理上由分化细胞组成,有滋养层、内胚层、中胚层等早期不同的胚胎性结构。因胚胎性癌具有较强的侵袭性,常突破白膜侵犯附睾及精索。常伴出血、坏死,MRI亦表现混杂信号肿块,边界不清。因此,如患者为青壮年,睾丸疼痛症状明显,MRI肿块信号混杂,伴出血信号,边界不清,侵袭性生长倾向,伴血清AFP明显升高时,应倾向于胚胎癌的诊断。
3.2.4 混合性生殖细胞瘤 主要见于青年男性,源于原始生殖细胞的少见恶性肿瘤,占生殖细胞瘤的32%~54%。由一种以上生殖细胞肿瘤成分来源构成,大多数由两种类型的生殖细胞肿瘤组成,由胚胎癌和畸胎瘤混合,混有卵黄囊瘤,或含不同比例合体细胞滋养层细胞成分比较多见[9]。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瘤患者常伴血AFP和HCG升高,故恶性程度较高,生长速度较快,肿瘤易发生缺血坏死。MRI表现信号混杂多样。当发病患者为青年,睾丸肿块体积较大,质地较硬,MRI表现为出血、大片坏死的混杂信号,有时见脂肪信号,DWI呈不均匀高信号,伴血清AFP及HCG升高时,应考虑到混合性生殖细胞瘤的诊断。
综上所述,对比其他检查,MRI软组织分辨力具备明显优势,可有多参数及任意方位成像。睾丸生殖细胞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影像特点,结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及临床病史,可明显提高睾丸生殖细胞瘤的病理诊断及鉴别。对于影像表现复杂及不典型病例,确诊仍须依赖病理及免疫组化的检测。
[1] Kreydin EI,Barrisford GW,Feldman AS,et al. Testicular cancer: what the radiologist needs to know [J].AJR Am JRoentgenol,2013,200(6):1215-1225.
[2] 李德忠,张建针,成喜欢,等.睾丸精原细胞瘤MRI表现[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8(4):570-572.
[3] Mustafa FK,Price EB. Atlas of tumor pathology: tumors of the male genital system[M].Washington:Armed Forces Institute of Pathology,1973:7-84.
[4] Johnson JO,Mattrey RF, Phillipson J. Differentiation of seminomatous from nonseminomatous testicular tumors with MR imaging[J].AJR Am J Roentgenol,1990,154(3):539-543.
[5] Ueno T,Tanaka YO,Nagata M,et al. Spectrum of germ cell tumors: from head to toe[J].Radiographics,2004,24(2):387-404.
[6] 刘毅生,沈家亮,陈德基.睾丸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1(8):606-610.
[7] 李 敏,蒋 涛.睾丸肿瘤的MRI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3,47(9):820-823.
[8] 魏 仪,吴盛德,林 涛,等.61例儿童睾丸卵黄囊瘤的诊断与治疗[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4,13(4):267-270,278.
[9] 埃布尔.泌尿系统及男性生殖器官肿瘤病理科和遗传学[M].冯晓莉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78-279.
R 737.21
B
1673-6575(2017)04-0554-03
10.11864/j.issn.1673.2017.04.33
2017-04-02
2017-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