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妮,吴 琦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212)
产教融合模式下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研究
刘艳妮,吴 琦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212)
立足产教融合,探究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是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体现了现代高职教育面向职场的本质特性。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诉求,明确了产教融合的内涵及模式,从人才培养体系的制定、实施、评价三方面阐述了产教融合模式是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高职学生;核心素养;产教融合;教学质量;有效途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空前的大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围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一直在探索“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继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第一次提出“核心素养”后,核心素养随即在国内引起热议。《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明确指出,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体现了高职教育跨越产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的跨界性。2016年12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上作出重要批示,他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可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发布,把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1]。核心素养是新时期有关部门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确定的学生未来发展方向,培育核心素养是适应国际教育发展趋势、提高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求。高职院校肩负着为国家、社会、行业、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高职学生除了要具备“家国情怀”外,还应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职业发展能力,即具备适应个人终身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决定了其培养过程须有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高职教育如果脱离了行业、企业,那么即使毕业生的核心素养达到了学校的质量标准,但仍然会遭遇“就业难”;而企业则会为招不到满意的人才而苦恼。这种供需两难的局面迫切地需要学校、企业双方协同发展的合作模式——产教融合来打破。应当通过产教融合,推动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企业的需求无缝对接,确保课程教学和实训环节适应产业技术的发展。只有学生所获得的技能、素养满足行业企业标准,才能有效地化解供需错位的两难局面。
产教融合,顾名思义,是教育与其他非教育产业之间的合作、渗透[2]。既是合作,双方必然要协同发展、达到双赢。教育为育人,企业要盈利,人才是二者的纽带。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行业、企业培养人才,人才培养的核心是核心素养的培养;企业要盈利,关键在人才,依赖于人才的核心素养。二者相结合便是通过学校、企业双方合作来培养人才,应当既能提高高职院校教育质量,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又能使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工作岗位中可以缩短岗位适应周期、提高生产效率,且具备岗位竞争能力。简言之,产教融合为提高高职院校人才质量和行业、企业的生产效率而来,其核心目的是培养高职学生的核心素养。
当前,产教融合的模式很多,按照企业参与的程度,通常分为三种模式。
(1)“企业协助”培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实施教育的主体仍然是学校,学校聘请企业专家担任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企业根据学校的要求,配合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的制定,必要时为学校提供实训设备、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承办校外实训基地。目前,高职院校大部分专业都采用了这种校企合作模式。
(2)“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在这种培养模式下,企业与学校合作,共同负责从招生到就业的全程工作,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享教学资源、设备,共同评价教学质量。学生毕业后,实现“零衔接”就业,缩短就业岗位适应期,提高学校的就业质量和企业的生产效率,实现了校企协同发展。其典型是“订单班”培养(如“地铁订单班”等)。
(3)“实体合作”培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通常是企业向学校注资,直接参与学校重大事宜的计划、决策、实施、管理,参与学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计划编制等工作,与学校共同实现一体化管理。常见的有集团办学、企业办学等。
本文探讨的产教融合模式主要是“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企业与学校依据行业的发展特点,确立专业岗位群,面向岗位的工作过程设置课程体系,使得课程设置更加科学,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必要时,根据企业需求定目标体系,实现“订单”培养。“订单”的内容应涵盖培养目标、教学实施、评价体系,体现学生的知识、技能、素养目标。3.1.2 课程标准的确定
根据岗位实际工作过程的任务要求,明确课程标准,这是企业最看重的一个环节,也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技能的重要手段。核心素养与课程之间通常不是一对一的关系,同一核心素养往往渗透于多门课程甚至是全部课程中,每一种核心素养与各个课程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将企业所需的技术技能、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到所有课程标准的制定中,学生在学习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无形中提高个人的核心素养、岗位竞争能力。
产教融合模式的课堂,学生不断完成校企共同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项目,在完成项目所需的各个任务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技能。整个课堂,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这种任务驱动式的课堂学习,摆脱了理论知识堆砌的传统课堂旧习,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个性化教学的开展;学生通过与其他同学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有利于增强责任感,使其懂得尊重他人,提高沟通、协作能力。这种“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模式,符合核心素养的培养规律。
3.2.2 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
在产教融合模式下,学校与企业根据实际工作岗位,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和工作过程,通过共同开发实训环节,来提高学生知识、技能的应用能力,帮助其体会课程在岗位中的定位,做到学以致用。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利用课程的知识要点和所学技能,通过与其他同学的合作,完成一个综合性的项目,教师对学生的实施方案和实现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把控,根据实际的进度完成情况进行精准指导,最终完成项目评价。通过综合实训项目的完成,加深学生对科学精神的理解,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团队意识等,使之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所培养的态度、价值观等核心素养灵活地应用于未来的工作中。
3.2.3 真实工作场景的实习
教学与岗位的“零对接”离不开工作岗位的一对一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体会工作岗位能力、素养的要求,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及时补充、不断培养自身职业领域的未知部分,不断加强学习能力、效率意识、质量意识,提高自身的岗位竞争力和职业迁移能力。置身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生更能感受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形成共鸣,提高责任担当和创新意识。
3.3.1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产教融合模式下培养的高职学生核心素养,是否可以在多元的职业环境和复杂的社会发展中发挥其能动性,如何来评定其能动性的发挥程度[3]?这需要从企业需求和社会发展角度出发,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构建、制定一套基于核心素养、能促进学生全面和终身发展,且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4~6]。
3.3.2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指标
该体系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全面提升核心素养为目标,涵盖专业素养、精神素养、生存素养三大领域的指标,体现个体的社会适应性和职业发展能力。其中,专业素养主要包括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培养;精神素养即个体的人文底蕴、价值观和审美取向;生存素养可细化为工具的使用、人际关系的处理等。
3.3.3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运用
体系的评价指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是纵横交错的,在运用时,学校首先应加强对教师核心素养理念的培养,只有核心素养的理念被教师内化,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理解“教什么”“怎么教”,进而在评价过程中明确“评什么”“如何评”,从而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地处理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企业在运用该体系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在工作岗位上核心素养的灵活运用程度,结合社会、行业、企业的发展,与学校共同完善该体系。另外,学校还应对毕业生进行跟踪回访,调查学生对个人核心素养的认知程度,考量所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否促进其个人的发展。总之,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运用应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进行评判[7]。
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与发展离不开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产教融合作为高职教育质量提升和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是解决供需矛盾的根本办法。立足产教融合,培育高职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高职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现代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
[1]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成果发布:培养什么样的人[EB/OL].[2017-02-18].http://ex.cssn.cn /gx /gxjxky /201609/t20160914_3201911.shtml.
[2] 王毅.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基本内涵与发展途径[J].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17(3):1-3.
[3] 赵志群.现代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235-239.
[4] 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10-24.
[5] 张莹,冯虹.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教育探索,2016(7):60-64.
[6] 张志军,郭莹.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路径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4):52-56.
[7] 刘立新.德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0):18-37.
Exploration on Key Attainment Cultiv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Liu Yanni,Wu Qi
(Cha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an430212, Hubei, China)
Exploring the key attainment cultiv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is internal demands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trends of moder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which indicates that moder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career-oriented education.It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and cultivation demand for key attain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clarifies the meaning and mode of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An effective approach of key attainment cultiv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s pointed out from make,implement and assessment of talent cultivation,which can improve education teaching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key attainment;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teaching quality;effective approach
G521
A
10.13681/j.cnki.cn41-1282/tv.2017.04.016
2017-07-04
2016年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途径研究(2016GB281)。
刘艳妮(1981-),女,山东威海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高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智能产品开发。
[责任编辑 冯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