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琼,夏学平,欧阳功林
(湖北经济学院 经济与环境资源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王 琼,夏学平,欧阳功林
(湖北经济学院 经济与环境资源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当前高校《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存在理论理解难、忽视社会主义部分教学、教学特色不明显的特性。基于互联网技术运用于教学的优势和局限性,应进行“互联网+课堂”的教学改革,即在明确课程定位、优化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基于教学资源的开发和互联网优势,将课堂教学和课下教学紧密结合。这种教学改革设计的实现还需要校园信息网络条件的改善,教师理论能力和相关技能的提升,以及高校相关教学规范的调整。
互联网技术;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
随着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借助于互联网创新成果的教育新资源、新形态、新模式大量涌现,“互联网+教育”成为当前教育界关注的重要问题。然而,目前高等教育中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往往集中于一些应用性强的课程中,对于《政治经济学》这类理论性强的经济类专业课程,探索“互联网+”背景下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还较少。2015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任务。《政治经济学》课程一方面作为高校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理论基础课程,另一方面也肩负着向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及其在当代发展的重要使命。由此,探索借助互联网技术支持、创新教学过程以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在当前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两大板块。资本主义部分主要讲授商品经济一般理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点和运行规律,是《资本论》全三卷主要内容的简要概括;社会主义部分主要讲授社会主义的本质、根本任务、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理论和重大问题,即囊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当前该课程教学呈现以下特性:
资本主义部分中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利润平均化理论、经济危机理论等,都具有很强的理论抽象性,学生难以理解,教师也很难从当前的经济现实中找到生动、恰当的例子进行解释。同时,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状况、内在矛盾已不同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之一的中国,其经济制度也随着时代发展有了新的突破,由此,一些教学内容对于学生而言,不但觉得枯燥,甚至难以接受。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时常会提出诸如“劳动价值论是否过时”、“社会主义存在剩余价值吗”、“资本主义为什么至今都没有灭亡”之类的质疑。教师很难给出满意的回答,导致很多学生产生理论过时、学习无用的想法,学习热情难以提高。
在一些高校中,《政治经济学》课程往往走向边缘化,教学时数不断减少。在教学时数缩减的条件下,由于社会主义部分的教学容易出现空洞化,且教学内容更新快,而资本主义部分的教学内容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故后者的教学内容往往被保留,而前者的教学内容却大量缩减。事实上,资本主义部分构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仅要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而且还应坚持、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而当前忽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往往造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失去归属感,反而容易降低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认同程度。
在高校经济类管理类专业中,由于近年来《政治经济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因而教学创新也相对不足。除个别研究型高校在教学内容上做了改革创新外,大部分高校在教学内容上往往具有趋同性,教学方式大多停留在课堂讲授层面,课堂外师生间的交流途径较少,考核评价方式也较为单一。同时,虽然当前互联网技术已向高校教学渗透,但各个高校针对学生自身特点而自制的课程网络资源仍较为匮乏,一些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还不足。由此,在该课程教学中彰显特色的高校还不多见。
互联网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功能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其运用于教学,具有四个方面的优势。第一,有利于打破教学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教学活动不再仅限于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形式,一些课程教学可以依托于互联网教学平台展开,不需要集中的教学场地,也不需要固定的教学时间,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地利用碎片的时间进行学习。第二,可以实现教学活动的实时交互。互联网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运用于教学活动,可以创造更多机会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即时互动。通过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在线交流,有助于及时给学生答疑解惑。学生之间的在线交流可以为学生协作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提供便利。第三,有利于教学过程的监测和分析。互联网教学平台可以准确记录和存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相关数据,例如学习时间进度、每次作业的完成时间、上交时间、测试的分数,甚至可以自动生成一目了然的统计图表。这些数据资源可以帮助教师精准地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地安排和调整教学计划。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查看数据记录,对比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第四,有利于教学资源的搜集和共享。借助于互联网,课程资源的来源渠道更广,有利于教师丰富教学内容,形成图文并茂、声形兼备的课程资源;同时也为这些课程资源在校内和校际共享提供了便利。
由于互联网技术运用于教学具有这些优势,也推动了近年来慕课、远程视频、微课程等新型教育教学形态的出现。但不得不承认,这些教育教学新形态基本上都是以视频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整个学习过程大部分是学习者被动地“观看”。由此,也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其一,教学过程容易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干扰。由于这种教学活动主要是借助于电脑或者智能手机进行,学习过程缺乏固定的场域,因而人-机之外的环境的不确定性往往会成为干扰因素。学习者容易产生注意疲劳,专注力难以长时间维持。其二,教学过程难以产生情感交流,难以发挥教师的人格引领作用。互联网在知识的传递上具有很大优势,但教学内容通过“教师-电子媒介-学生”这种形式进行,相比于传统课堂教学中“口耳相传”的形式,师生间往往缺乏面对面的情感沟通,不利于教师人格魅力的彰显以及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在虚拟环境下,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也难以培养,学生之间亲密无间的学习伙伴关系也难以实现。
鉴于当前高校《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的特性以及互联网技术运用于教学的优势和局限性,我们对《政治经济学》课程进行了“互联网+课堂”的教学改革设计。我们认为在当前环境下,系统的经济学理论知识教育仍应以学校课堂为主要阵地。《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如果用新型教学形态完全取代学校的课堂教学,并不一定能实现传授经济学理论知识以及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重的目标。因为在新型教育教学形态下,学生学习具有更多选择性,该课程内容可能不会被学生自觉揽入学习范围之内。再考虑该课程理论抽象、难以理解以及学生自学和自控能力的问题,更容易出现理论知识嚼不烂、学习流于形式的现象。我们的做法是,在明确课程定位和优化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将互联网优势深度融合于现有的教学过程之中,既发挥课堂上教师面授的优势,又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在课下延伸教学中的优势,实现课堂和互联网优势的有效结合。
互联网技术主要改变的是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教学方式和手段的选择依托于课程的定位和教学的内容,而后两者又服务于人才培养的需要。湖北经济学院作为财经类教学型大学,在人才培养中,注重学生理论分析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就业创业能力的训练。而《政治经济学》又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后续专业方向课程学习以及理论思维能力训练的基础,因而我们始终将该课程定位于重要的经济理论课程,而非纯粹的思想教学课程,注重强化这门课程的经济学理论特征。该课程中资本主义部分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由于产生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一些理论对当前经济现象的解释力较弱,但理论背后强大的逻辑演绎过程,却非常有助于学生理论思维的训练。因而,我们将马克思本人的经济理论作为一门重要的经济学流派来讲解,注重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推导过程。同时,针对当前高校教学中忽视社会主义部分(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的问题,根据本校学生特点优化了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借助于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契机,我们编写了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课程讲义,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相关制度进一步系统化,增加了扶贫开发、供给侧改革、创新驱动、新发展理念等当前热点问题的理论阐述。为帮助学生掌握理论要点并启发其思考,讲义的各个章节都增加了专栏和案例分析,以配合课堂和课外教学的开展。
丰富的教学资源都是教学过程的重要支撑。我们计划通过几年努力,逐步完成《政治经济学》课程资源建设,包括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学课件、章节教学视频、重难点知识解答的微视频、案例和知识背景库、习题库、试题库等。其中教学课件力求条目清晰、概念准确、案例新颖、图文并茂。对于一些知识点,学生自己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出相关的概念和内容解释,但网络中知识庞杂,学生有时难以辨别,因而课件所提供的概念和理论解释必须准确。同时列举的案例力求新颖有代表性,不是网络中随意搬抄的内容。重难点知识解答的微视频是我们考虑微课程这一教学新形态的特性而尝试开发的。微课程具有短而精的特性,通常是讲解一个或两个知识点。把教师对一些重难点知识点的解答制作成微课程,可以方便学生课后反复观看,把握学习的侧重点。案例和知识背景库的开发是为了配合课堂中研讨式教学的开展;而习题库、试题库服务于课后延伸教学环节。
借助于当前的互联网教学平台,我们正逐步将这些课程资源上传,以便教学活动的开展。我们要求学生在教师讲解各章内容之前必须进行网上预习。网上预习包括了解教学大纲、了解各章基础知识和相关背景知识等。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查找与各章内容相关的资料进行自学,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对于课前有疑问的地方,可以通过教学平台或微信、QQ等互联网社交平台及时向老师反映,以便教师充实备课内容,合理安排和调整课堂教授内容。另外,不同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课堂设计,对学生课前准备提出不同要求。
互联网教学平台的助力、课程资源的开发以及对学生课前准备的要求,可以把大量的学习环节转移到课下,这相当于增加了教学时长,可以有效减缓当前教学时数有限而教学内容过重的矛盾。由于课前学生已通过教学平台的学习和自己在网络中的自学,对本章教学内容有了基础性的了解,教师在课堂上则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个性化的课堂教学设计。例如,根据学生课前所提的问题,重点阐释具有普遍性的难点问题;或者采取研讨式教学,由教师根据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或有探索性的内容设计课堂研讨,学生基于课前自学的知识进行个人主讲,或以小组形式进行协作与探究,教师在其中进行引导,最后做出总结。
事实上,课堂教学的重要性除了对“显性知识”的讲解外,还涉及一些“隐性知识”的传授。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对于当代经济现实而言,我们不得不承认仍然面临许多理论上的难题,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也是处于不断的修改、补充和完善中,甚至西方经济学搞了一大堆公式和模型,在很多情况下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力也不强。这其实说明,经济理论本身也具有一个适应性和理论发展的问题。对于这些理论的认识,是需要教师通过课堂上的面授对学生逐步引导的。同时,经济理论背后往往涉及研究方法的问题。例如,马克思的经济理论背后体现的是逻辑和历史的分析方法,讲清楚这些方法,几个关键性理论才容易被学生理解。而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也离不开这些研究方法的掌握。因而,我们力求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以发挥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还尝试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签到,通过课件中的超级链接打开网页,利用互联网上的其他教学资源辅助讲授,以求教学内容的展现形式多样。同时,也允许学生在课堂上针对老师所讲授的具体问题通过手机查找补充资料。
我们认为,当前互联网技术运用于《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其最大的优势其实在于课下的学习和交流。因而,我们非常注重课下延伸教学活动的开展,以与课堂教学相互配合。除了要求学生课前准备外,在相应的课堂教学后,我们要求学生登录互联网教学平台按时完成课后习题和在线测试,欢迎学生通过教学平台或微信、QQ、微博等互联网社交平台与教师进行在线问答互动,达到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和学习质量、及时答疑解惑、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及时更新和补充教学资源的目的。学生也可以借助于教学平台的章节视频、微视频对疑难问题重复学习,根据习题和在线测试结果查找学习中的问题。
互联网教学平台以及社交平台可以方便地记录和存储学生提问的内容、完成作业的时间、自动生成习题和在线测试的结果,这可以让教师更为充分地了解每个学生课外学习的态度和学习效果,这也为教师客观、充分、多角度地评价学生提供了依据。因而,我们提高了平时成绩在学生考核中的比例,并拟定了平时成绩的多项评分内容,包括课堂回答问题情况、参与课堂讨论表现、自学知识的课堂分享情况、课后作业完成状况、在线测试正确率、课外提问情况等。同时,也鼓励学生借助于教学平台,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进行匿名评价,帮助教师了解自身教学中的问题,以不断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互联网+课堂”的《政治经济学》课程改革设计还离不开相应的支撑条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校园信息网络条件的改善。借助于互联网优势的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和学生方便、迅速、低成本地登录教学平台或从互联网中获取知识,否则很多教学环节都无从开展。为了方便学生利用移动互联网和手机随时随地观看教学视频、与教师通过语音进行交流而不至于产生较高的流量费用,图书馆、教学楼内应逐步实现Wifi的全覆盖,并通过设备升级,提高校园内网络连接速度。第二,教师理论能力和相关技能的不断提升。在上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效果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的精心策划和组织。引导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进行深入探讨,也需要教师本人在相关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否则很难应对学生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同时,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教师需要熟练掌握各种图片、视频的插入方法以及动画的制作方法,课下教学环节的开展也需要教师熟练操作互联网教学平台或一些互联网社交平台。由此,通过相关的专题培训和教研交流来提高教师的理论能力和操作技能也非常有必要。第三,相关教学规范的相应调整。伴随着上述课程改革,学生自主学习的比重增大,教务部门应允许教师根据课程设计自主调整学生考评方式和考评比例,应鼓励教师在课堂上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因学习需要正常使用手机等。
[1]王竹立,小玉,林津.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新思维、新路径[J].远程教育杂志,2015,(4):14-21.
[2]荆全忠,邢鹏.“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探索,2015,(9):98-100.
[3]赵方.基于互联网技术创新多媒体互动教学新空间[J].河南科技,2015,(4):28-30.
[4]朱文蔚.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困境与出路[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7,(1):37-41.
湖北经济学院校级教学研究项目《“互联网+”背景下〈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创新研究》(2016001)
王琼(1980- ),女,湖北武汉人,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夏学平(1972- ),男,四川仁寿人,讲师,经济学学士,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欧阳功林(1963-),男,湖北潜江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